查看原文
其他

近义词辨析大全(二)(建议收藏)

汉语教学教研室 国际汉语教师职业规划 2022-08-06


[爱好与嗜好 ]  1.“嗜好”一般用作名词,“爱好”除做名词外还可以做动词。2.“嗜好”是指习惯成癖的爱好,因此,语义比“爱好”重,而且常含有贬义。

 

[爱护、爱抚与爱戴] “爱护”“爱抚”与“爱戴”这三个词词义相近,但存在差异,是不能混用的。“爱护”指爱惜并保护,指人时常用于上对下,如老师爱护学生、要爱护年轻一代;指物时,可以是具体事物,也可以是抽象事物,如爱护公物、爱护集体荣誉。“爱抚”指疼爱抚慰,如母亲爱抚地给女儿梳妆。“爱戴”的意思要高一层,指敬爱并拥护,只指人不指物,常用于下对上,大多用于对领袖,如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受到人民的爱戴;也可用于对有名望、有突出贡献的人,如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学者和科学家受到人民的爱戴。对一般领导不能用“爱戴”,只能用“爱护”,如尊重领导、爱护领导。

 

[安静与平静]  1.描写环境时,“平静”着重在没有动乱;“安静”着重没有声响。2.描写人物时,多用“平静”,如“心情平静”;“安静”为安稳,如“安静的小姑娘”。

 

[安静、宁静]  都指没有声音,没有吵闹和喧哗。“安静”重在稳定,有使安稳平静下来的意思,它有一个由喧闹到安静下来的过程。而“宁静”重在平和,一般多指环境或心情平和安静,它描述的是一种很安静的状态或气氛。“宁静”是高于“安静”的一种情境,除了指环境外,更多的时候是指一种心情上的安宁,是人们追求的不受外界干扰的有质量的生活境界。而“安静”多指环境没有声音或吵闹。“安静”的使用范围要比“宁静”大一些。

 

[安详、慈祥、祥和]  “安详“指神态平静、从容稳重。“祥”指吉利,如“祥云、祥端、发祥”。“慈祥”形容老年人的态度神色和蔼安详。“祥和”指气氛而言。注意“安详、慈祥、祥和”的写法。

 

[安置、安排] 前者指使人或事物有着落,安放。后者指有条理,有先后的处理。

 

[宽慰、安慰] 前者指宽解、安慰;后者指心情安适(或用作使动)。

 

[按照与依照]  1.介词,都有表示动作行为的根据和凭借的意思.2.“按照”可用于口语或书面语,适用范围较广,有时可以和“说来”“来说”搭配;“依照”是书面词语,多用于法律条文、军政文告中。

 

[安分与本分] 1.“安分”指守纪律,不胡作非为;2.“本分”安于现状,不提出过分的要求,不进行非分的活动。“守本分”“安分守己”不能互换。

 

[返回 黯然、暗然、岸然]  “黯然”,指“阴暗的样子”,也用来指“心里不舒服,情绪低落的样子”。 “暗然”的“暗”有“光线不足、黑暗”的意思。“岸然”指“严肃的样子”。

 

[摆脱与解脱] “解脱”是不及物动词,不能带宾语;“摆脱”是及物动词,可以带宾语。

 

[摆设与陈设] 陈设:(动词)摆设。 摆设:(名词)指供欣赏的艺术品/徒有其表而毫无用处的东西。

 

[把戏、伎俩] 前者指花招,蒙蔽人的手法。后者指不正当的手段(贬义重)。

 

[颁发与发布] 1.相同之处是,如“颁发命令”也为“发布命令”,意义用法相似。差别是,如“中央向硬骨头六连颁发嘉奖令”,着重受奖励者;“中央发布通令,嘉奖全体军人”,是让全军人知道这次嘉奖的命令。2.使用范围差别“发布新闻”,不说“颁发新闻”;“颁发证书”,不说“发布证书”。

 

[颁布与公布]  颁布:公布(法令条例,大的正规性文件)。公布:(法令、文告、团体的通知)公开发布。

 

[保持、维持与坚持] “维持”“保持”与“坚持”这三个近义词,虽然基本意思相同,但仍有细微差别,使用时应认真辨析,不要混用。“维持”,意思是使现有的状况继续存在下去,如维持秩序、维持生活、维持现状。“保持”,指维持原状,使之不消失或减弱,如水土保持、保持冷静、保持物价稳定、跟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坚持”比上述两个词的意思更进一步,指坚决保护、维护或进行,如坚持原则、坚持己见、坚持不懈、坚持到底。

 

[返回 保修与包修] “保修”为保证修理。“包修”不仅有负责修理之意,同时还包含承担全部费用的意思。

 

[报道、报导]   这是一对等义词。都指:1、通过报纸、杂志、广播电视或其他形式把新闻告诉群众。2、用书面或广播、电视形式发表的新闻稿。现在人们倾向于用“报道”。“报道”读bàodào,“报导”读bàodǎo。

 

[报复、抱负]   前者指对别人反击。后者指远大的志向。

 

[抱怨、报怨]   前者指自己不满情绪很大;后者指向别人报仇。

 

[急躁、暴躁]   前者侧重于“急”,有两种意思:(1)碰到不称心的事情马上激动不安;(2)想马上达到目的,不做好准备就行动。后者侧重于“暴”,指遇事好发急,不能控制情绪。

 

[爆发与暴发]   爆发:多用于大的抽象事物。(战争、火山)  暴发:常用来指洪水、疾病流行;突然发家。

 

[编辑与编纂] 编辑:对资料或现成的作品进行整理加工。编纂:编辑(多指资料、篇幅较大的著作)。

 

[编辑、编撰、编纂] “编辑”主要指对资料或现成的作品进行整理加工。“编撰”指编纂、编写。“编纂”指编写(多指资料、篇幅较大的著作)

 

[变幻与变换]   二者都是动词,都有变化之义。“变幻”指不规则的改变,多指抽象事物,如“世界上的政治风云变幻莫测”;“变换”指事物的一定形式或内容换成另一种,多指具体事物,如“变换一下位置”。

 

[变换与更换]  意思相似,与词语搭配时有不同。“更换零件”、 “更换领导人”、 “变换手法”、“变换姿势”,不能互换。

 

[返回 背弃与背离] 1.程度“背弃”较重,“背离”较轻。2.“背弃”是自觉行动;“背离”可以是自觉行动,也可以是不自觉行动。

 

[崩溃与瓦解]  1.“崩溃”着重在破坏程度很深,“瓦解”重在分裂程度很深,因此,“崩溃”词义较“瓦解”重。2.“崩溃”常用于国家,政治,经济,军事及思想体系等,“瓦解”常用于组织等。3.“崩溃”不能带宾语,瓦解可以,如“瓦解敌人”。

 

[必须、必需] 都含有“必要”的意思。“必须”是副词,有强调语气作用,多作状语。(1)表示一定要,强调事实或情理上的必要性。后面带动词或带形容词,有时还可以用在分句前面;(2)加强命令语气;(3)“必须“的否定形式是“无须、不须、不必”。“必需”是动词,表示一定得有、不可缺少的,作定语或作谓语。凡是“不可不”的行为就用“必须”。

 

[蔑视、鄙视、藐视]    都有“轻视,小看”之意,但程度一个比一个深。(“轻视”不重视,不认真对待)

 

[逼迫与强迫]  “逼迫”程度比“强迫”深。“强迫命令”“强迫劳动”。“强迫降落”不能与“逼迫”互换。

 

[究竟、毕竟]   都含有到底的意思。“究竟”表示追根到底,用于疑问句,语气不肯定。 “究竟”可兼作名词,表示原因和结果。“毕竟”表示追根到底所得的结论,有加强语气的作用。在表示肯定语气时,“毕竟”和“究竟”可以通用。同“究竟”“毕竟”词义相近的词有“到底”“终归”“终究”。

 

[庇护与袒护] “庇护”有意识、目的的掩护;“袒护”是由于偏爱或出于私心而无原则的加以偏袒保护。

 

[边陲与边境] 都是指靠近边界的地方。“边境”使用范围广,可用于国家或省、县之间;“边陲”只用于国家之间,指靠近国界的地区。文言色彩浓。

 

[辩解与辩护]  1.“辩解”分辨解释(原因或真相),“辩护”指以申辩来保护或维护(别人或自己的言行)2.“辩护”也为法律用语;“辩解”不是。

 

[辩驳、辩论、辩(辨)白、辩解]  “辩驳”指提出理由或根据来否定对方的意见;“辩论”指彼此用一定的理由来说明自己的见解,揭露对方的矛盾,以便达成共识;“辩白”指说明事实真相,用来消除误会或受到的指责;“辩解”指对受人指责的某种见解或行为加以解释。

 

[辨别、辨认、辨析]  “辨别”指根据不同事物的特点,在认识上加以区别;“辨认”指根据特点辨别,做出判断,以便找出或认定某一对象;“辨析”指辨别分析。

 

[辨(辩)正、辨(辩)证]  “辨正”指辨明是非,改正错误;“辨证”指辨析考证。

 

[标记与标志]  标记 标明某种东西的记号。 标志 ①表明,显示;②同“标记”。

 

[表明与标明]  标明 用文字或符号标出来,使大家明白。 表明 清楚地表示出来。

 

[表率与榜样] 意思相近,与词语搭配不同。如“树立榜样”而不能互换。“表率”用于个人,而“榜样”可用于指集体。

 

[表率、表帅] “表率”是名词,指“好榜样”。其中“表”为“榜样、模范”,“率”为“表率、楷模”。“表率”是由“表”和“率”两个同义语素构成的并列式合成词。在古代汉语中,“表率”也可用作动词,有“督促率领”的意思。“表帅”,在古代汉语和近代汉语中,用同“表率”的动词意义,表示“督促率领”。现在一般不用这个词。因“表帅、表率”同音,“帅”又有“军队中最高的指挥员”的意思,故人们常将“表率”误写为“表帅”。

 

[表现与表演] 表现 显示出来。 表演 ①戏剧、杂剧、曲艺等的演出;②做示范性的动作。

 

[表彰与表扬]  1.“表扬”对象一般为好人好事,“表彰”对象是伟大功绩或重大事迹。2.“表扬”方式较方便,可书面,可口头;“表彰”方式较严肃、庄重,往往要做决定,授予称号、勋章、建纪念碑等。

 

[表示、显示、显露]  “表示”(1)事物本身或凭借其他事物显露出某种意义(2)用言语行为显出某种思想、感情、态度等;“显示”明显地表现;“显露”原来看不见的变成看得见。

 

[边疆、边境]    前者指靠近国界的领土,范围较大;后者指靠近边界的地方,范围较小。(边界:地区与地区的界线,多指国界)

 

[摈弃、摒弃]    二者都是动词,都含有“排除”的意思,多用于书面语。“摈弃”表示抛弃,多用于人和具体事物。“摒弃”表示舍弃、除去,多用于较抽象的事物,较少用于人或具体事物。

 

[赔偿、补偿]    前者指因自己的行为造成损失而给予补偿。后者指抵消损耗,补足欠款。

 

[比赛与竞赛]  “比赛”与“竞赛”是现代汉语中两个常见词语。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发展的今天,各行各业开展的比赛与竞赛活动十分频繁,“比赛”与“竞赛”也“因时走俏”成为当今使用频率很高的两个词。但由于这两个词词义相近、用法相似,使得一些人使用起来发生混淆。

一、词义

比赛在体育、生产等活动中,比较本领、技术的高低。如象棋比赛,比赛篮球等。

竞赛互相比赛,优胜。如劳动竞赛。

二、辨析

二者都是动词,都表示互相比较本领、技术等的高低或工作、劳动的快慢、效率,通过较量,得出谁为优胜的结果。

“比赛”强调比较或较量,多用于文化娱乐或体育活动方面。比如“几个小朋友,组织了一个‘童子足球队’;常常要求大学生,和他们比赛”。“比赛”也可用于劳动方面,但“比较”的意味较突出。比如“我在社里一定要好好生产,和他比赛”。“比赛”有时比“竞赛”更强调次序和时间,比如“歌手们用抽签的方法确定比赛顺序,每个歌手的比赛时间为五分钟。”

“竞赛”强调互相竞争而夺取优胜,意思较为郑重,比“比赛”重,使用范围也比较广。1.可用于一般文娱体育活动,比如“今天进行半决赛,四个国家的羽毛球强手竞赛激烈。”

2.可用于劳动生产、文化艺术创作等较重要的社会活动,比如“和他们车间竞赛以来,咱们车间月月提前超额完成生产任务,产品质量也越来越好。”

3.还可用于动物的活动,比如“这一天,天气又转热了,庭中槐树上两三个蝉竞赛似地高叫着。”

三、练习

在下边句子中的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A比赛B竞赛)

(1)下午两点钟,我还要参加学院团委组织的演讲(  )呢!

(2)这个月,工人们在进行劳动(   ),干起活来热火朝天。

(3)据说,藏羚羊在交配之前,公羊要进行生死格斗,用这种(   )方式淘汰弱者。

(答案A B B)

 

[捕杀和扑杀]   2003年秋冬之际,为预防“非典”复发,全国部分城市大量捕杀果子狸等怀疑携带“非典”冠状病毒的动物,一时之间,“捕杀”一词屡见于各新闻媒体;2004年初春,为预防禽类流感蔓延,全国乃至整个亚洲“大力扑杀”禽流感,“扑杀”一词又取代“捕杀”而屡见于报纸杂志。“捕杀”与“扑杀”虽一字之别,意义却有不同。笔者试就两词简作辨析。

捕杀,捕捉并杀死(《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捕”与“杀”之间是前后相承接关系,即先捕捉住再杀死。由此可推知,“捕杀”的对象是体形较大、可以并能够一一捉住的虫、禽、兽、鱼甚至人等,如捕杀青蛙、捕杀白头雁、捕杀马鹿、捕杀鲸鱼、捕杀示威者,等等。至于“扑杀”,笔者查阅了包括《辞源》《辞海》《汉语机大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等权威工具书在内的十余种汉语工具书和现代汉语专著,均未发现该词条。因此,笔者认为“扑杀”系一新词。根据词素叠加释义法和当前“扑杀”的语用实际,笔者提出,“扑杀”的准确含义及其语用规则是否可作如下解释扑杀,扑灭或杀死。“扑”与“杀”之间是选择关系,即扑打消灭或杀死。由“扑”义亦可推知,“扑杀”的对象应该是那些形体较小或甚小、不易或无法一一捕捉住的昆虫、病毒类或微生物,如扑杀蚊蝇、扑杀禽流感、扑杀钉螺,等等。

由上简析可知,“捕杀”的对象形体较大,“扑杀”的对象形体较小或甚小;“捕杀”侧重于捉住,“扑杀”侧重于消灭;“捕杀”对象的数目有限,“扑杀”对象的数目数量惊人;“捕杀”侧重个体对象,“扑杀”侧重群体对象;“捕杀”可一一进行,而“扑杀”则根本无法一一进行……明乎此,则两词各得其所。试将两词分别填入下列句中

1.林业部门三令五申,严禁非法_________野生动物。

2.为防止血吸虫病死灰复燃,湖区人民开始全面_________钉螺。

3.为保证市民安全,市政府及时下发了__________流浪犬的紧急通知。

4.空调运行所滋生的军团杆菌可以通过空调清洗予以__________。

5.市人民法院今天公开审理了非法________藏羚羊一案。

6.对H5N1这样的高致病性病毒要坚决________。

7.要彻底________禽流感,必须_________病源周围三公里以内的所以家禽。

(参考答案1、捕杀2、扑杀3、捕杀4、扑杀5、捕杀6、扑杀7、扑杀/捕杀)

 

[不屑与不惜]   不屑 轻视,认为不值得。 不惜 舍得,不顾惜。

 

[哺育与抚育]    哺育 喂养。 抚育 爱护,养育。

 

[抚育、哺育、抚恤]  “抚育”指照料、教育儿童或照管动植物;“哺育”指喂养,比喻培育;“抚恤”指(国家或组织)对因公受伤、牺牲或残废人员的家属进行安慰并给以物质帮助。

 

[不详、不祥]   前者指(1)不详细、不清楚;(2)不细说。后者指不吉利。

 

[返回 不免与难免]   1、副词。都有由于某种原因而导致不如意的结果的意思。2、(1)“不免”是“免不了”的意思,后面跟肯定形式;“难免”指不容易避免,后面可跟否定词,但虽为否定时,意思却是肯定的。(2)“难免”还可以用作动词。“不免”没有这个用法。

 

[不止、不只]   前者是副词,不停止或超出某个数目或范围,句中一般带有表数量的词。后者用于表递进关系的关联词,相当于“不但、不仅”。

 

[不齿、不耻]   前者指不愿提到。后者指不以之为耻。

 

[不肖、不孝]   前者指品行不好(多指子弟)。后者指对父母不敬。

 

[才能、才华]   前者侧重于做事的能力,后者侧重于在文学艺术方面显露出来的智慧和特长。

 

[裁夺与裁定]   前者指考虑、决定,后者指推测、断定。

 

[猜想 推测 估计]    都是对未知事物的想象。1.“推测”,“估计”多有已知的事物做依据,“猜想”只是凭主观想象,不一定有什么根据。2.“估计”对象可以是情况,变化,数量等;“推测,猜想”对象一般是情况,变化等,数量不多见。3.“推测,猜想”多用于事前,估计可用于事前事后。

 

[采用与采取]   二者对象都很广。1.“采取”选取施行,多为抽象事物;2.“采用”着重使用和利用,可是一些抽象事物,如技术、经验等;也可为具体事物,如品种、工具、药物、稿件。

 

[草率与轻率]   草率:(做事)不认真,敷衍了事。轻率:(说话、做事)随随便便,不经过慎重考虑。

 

[操行与品行]    1、名词,都有人们的道德品质和行为的意思。2、(1)“品行”指品格和行为;“操行”指遵守有关规则所具有的道德行为。(2)“品行”使用范围比较广,可用于一切人。“操行”使用范围比较窄,多用于学校的学生。(3)“品行”常和“端正”“恶劣”搭配,“操行”常和“优”“优良”“良好”“好”“坏”“差”搭配。

 

[操纵与把持]    1、动词,都有按自己的意图、对所掌握的对象随意支配的意思。贬义。2、(1)“把持”强调公开地控制、垄断,多至霸占位置、权力,不让别人参与;“操纵”则指用不正当的手段支配、控制某事或某人,这种支配控制大多是在幕后进行的。(2)“操纵”有凭技能、技巧控制或管理机器、仪器等的意思。“把持”没有这种意思。3、“把持”的同义词另有“把揽”;“操纵”的同义词另有“驾驭”“掌握”

 

[参加 加入与参与]   1.“参加”应用范围宽,无论具体组织或某项活动,甚至意见、建议等都可使用。2.“加入”只用于具体组织,如加入共青团。3.“参与”多用于活动。4.“参加”“加入”既用于书面又用于口头;“参与”多用于书面。

 

[察访与查访]   查访:调查打听案情。察访:通过观察访问去进行调查,多公开进行。

 

[查看、察看]   前者指检查、观察事物存在的情况;后者指为了解情况而细看。

 

[查核、察核]   前者指检查核对(帐目);后者指对某事物特性加以利用。

 

[查访、察访]   前者指调查打听案情;后者指通过观察访问去进行调查,多公开进行。

 

[查阅、查验]   前者指(把书刊、文件等)找出来阅读有关的部分;后者指检查 是否真实。

 

[刹那、霎那]   前者形容极短的时间,后者指瞬间。

 

[嘲笑、讥笑]   都含有“看不起人,取笑人”的意思,只是语意轻重程度不同。“嘲笑”是一般的取笑,语意比较轻;“讥笑”指带有讽刺、挖苦意味的取笑,语意较重。

 

[哆嗦、颤抖]   前者多用于口语,后者多用于书面语。

 

[产生与发生]   是一对同义词,可以互换。但仍有差异。“发生”指没有的事出现了;“产生”已有事物中生出了新的事物。

 

[猖狂与猖獗]  “猖狂”着重于狂妄、任意妄为,一般形容敌人进攻、破坏行为;“猖獗”重指凶猛、放肆,程度比“猖狂”更重,此外,还可以形容病害、谣言、错误的的思想,多用于谓语。

 

[常规(成规)与陈规]  前面指的是久已通行的规则,后面说的是不实用的旧规章。

 

[常、长]  “常”有以下几个义项:1.一般、普通,如“常识、常事“等;2.经常、固定不变的,如”常备不懈、常客、常量等;3常常、时常,如“常来常往、常见面“等。”“常”和“常常”都侧重于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次数多,但“常常”在证据上比“常”要强,而且否定式多用“不常”,极少用“不常常”,例如多说“他不常来”,很少说“他不常常来”。“时常”强调有一些时候常发生,较多用于口语,如“近来他时常发病”。“经常”和“常常”“时常”区别不大,可以通用;但有时指较长时间接连地、比较有规律地反复出现,强调一贯性,如“由于经常锻炼,他身体棒极了”。这时则多少有点不同。另外,“经常”除作副词外,有时还有形容词 意义,如“经常的工作、经常性”等,这跟“常常、时常”的区别就更明显了。

“长”本义是“长”,又可指长度;指距离远,如”源远流长、长途跋涉“”等;时间长,如“长夜、长寿”等;再引申一步,可指永远,如“长逝、长眠、长生不老”;还表示长处、擅长,如“特长、一技之长、长于技击”。因为“常”和“长”同音,有时不注意可能混用,如有人把“语重心长”和“长年累月”的“长”误 写作“常”。又因为“长”有经常的意思,也有人把“细水长流”误 写成“细水常流”。

  场面与局面 “场面”与“局面”这对近义词,因意思差不多而常被混用,其实是有细微差别的。

“场面”指一定场合的情景,所表示的范围较小。如舞台的场面、晚会的场面、婚礼的场面。“局面”通常指一个时期内事情的状态,如稳定的局面、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也可指规模,如这家商店局面虽然不大,货色倒齐全。书报刊上常有滥用“局面”的现象,如形容宴会“那局面真气派”,形容精彩演出“那局面真动人”,形容球赛“那局面真热烈”,这里“局面”都用错了,应用“场面”。

 

[场所与场合]  “场所”指地点或处所;“场合”除地点处所外,还包括时间、条件和情况等因素。“娱乐场所”“外交场合”不可互换。

 

[向往、憧憬]  前者指因热爱、羡慕某种事物或境界而希望得到或达到;后者指想象向往美好的事物,多指对未来的。

 

[传诵、传颂]  前者多用于美名;后者多用于事迹。

 

[船、船只]  前者表具体的,后者表概括的。

 

[称赞、称道与称颂]   “称赞”“称道”与“称颂”这三个近义词,词义基本相同,都表示赞扬的意思,但词义有细微差别,表达的程度不同,要根据内容使用不同的词,避免混用。“称赞”是用语言表达对人或事物的优点的喜爱,如:他做了好事,受到老师的称赞。“称道”也表示称赞的意思,“道”表示述说,“人人称道”,说是人人夸奖。这是我应尽的责任,不值得称道。而“称颂”表示称赞颂扬,比“称赞”“称道”表示的程度要重,一般对功德业绩卓著的人,才用“称颂”,如:称颂民族英雄,某某的丰功伟绩万民称颂。对一般需要表扬的人和事,用“称赞”“称道”就可以了,不能随意用“称颂”。

 

[沉重与繁重]  1“沉重”表分量大、负担重;“繁重”除表分量大、负担重之外,还兼有头绪杂乱的意思。2“沉重”可以形容具体物品重量,也可以比喻情况严重或精神、心情等不舒畅、不轻松,如“沉重的打击”。“繁重”不可这样用。沉重、繁重 都有分量重的意思,但“沉重”指精神或思想负担重,而“繁重”则指工作、任务的数量重。

 

[沉重与郑重]  沉重 ①分量重;②情况严重时的心理状态。 郑重 严肃慎重的态度。

 

[沉静与沉寂]  都表寂静。1.“沉寂”表程度重于“安静”。有比喻用法,例“大地沉寂”“音信沉寂”。“沉静”没有这样的比喻用法。2.“沉静”除形容环境外,还可形容人的神色、心情和性格。

 

[沉思、深思、寻思、神思]  “沉思”重在思考的精神贯注;“深思”重在思考的深入;“寻思”重在思考的反复;“神思”指精神、心绪。

 

[衣服、衬衫]  “衣服” 是概括性的,指所有衣服,而“衬衫”是具体的,可以指长袖衬衫或短袖衬衫,男式衬衫或女式衬衫等。

 

[战果、成果、结果、后果、恶果]  “战果”战斗中获得的成果;“成果”工作或事业上的收获,褒义词;“结果”在一定阶段,事物发展所达到的最后状态,中性词;“后果”最后的结果(多用在坏的方面); “恶果”坏结果或坏的下场。

 

“差点没”和“差点”的区别何在

一位学汉语的韩国人曾问中国老师:[考大学]差点没考上,差点考上。这两个句子的意思显然有差别,一是考上了,二是没考上。——但是,[活太多]差点没累死,差点累死。这两个句子的意思显然无差别,都是没有死。同样是“差点没”和“差点”,为什么效果不同?

差点没累死是“差点没把我累死”的省略,很大程度上是一种虚拟,也就是说是不可能存在的。

差点没考上,就不一样了.

我是这样理解的,在“差点,差点没”后的那个词是自己希望达到的,那么意思就有差别,比如“我上次四级考试差点就优了”,表示惋惜。

而“我上次四级差点没优啊!”表示好险优了。而“差点,差点没”后跟的是和自己愿望不符合的东西,句意就相同了。

差点后面加上趋势是向上的事物时,表示与此趋势相反;差点后面加上趋势是向下的事物时,表示与此趋势相同

有点”和“一点”的比较

“一点”和“有点”在表义上有相同点,即都表示“略微,稍微”,但两者在表义和用法上有不同之处,大致规律如下:

  1,如果需要修饰谓语动词或形容词时,需要在动词、形容词前用“有点”作状语,如果需要补充说明谓语动词或形容词时,需要在V/A后用“一点”作补语。(V/A 表动词或形容词)

  2,当一个句子具有请求、劝告、命令、催促、对比、比较等意思的时候,一般要在V/A后面用“一点”作补语

  3,否定句的V/A不能用“一点”作补语;而要用“有点”作状语

  4,陈述句一般也要用“有点”做 V/A的状语

  5,有时候,V/A既可以用“有点”作状语,也可以用“一点”作补语,此时,是用哪个要看具体语言环境

   eg:(1)酒一口一口吞下去,心头好象有点活泼起来了。(鲁迅《在酒楼上》)

      (2)我的汉语水平有点提高。

    (1)可以说成“心头好象活泼一点了”;(2)可以说成“水平提高一点了。”

     在这些句子里,用“有点”和“一点”所表示的意思是一样的,但是语气不完全相同

 

接受“和“接收“的区别是怎么解释?

1 我《接受+接收-》了他的礼物

2 我接受+  接收-  了他的感情

3 信号接受-  接收+ 到了

4 这个学校接受+ 接收+ 外国留学生

5 他的条件我不能接受 

从上面例子我觉得他们有两点区别

第一 接受是在客观上收到和主观上同意 接收是客观上收到不强调主观

第二 接受连接的宾语多是感情和看得见的事物 接收的是虚拟的 象信息,汇款之类

方位词“里边”和“里”如何区分

答1:主要是具体使用上的区别,特别是在做词语的语法功能上的区别时。如:“里面很宽敞”,就不能说成“里很宽敞”

答2:我觉得里边是名词里是副词,前者做主语宾语后者只能做补语

答3:里跟在别的名词后构成方位短语之后,整体作句子的主宾,里边是复合方位词,可单独做句子的主宾

现代汉语中的近义词该如何比较辨析呢?请说说分析方法!比如:一样 和 同样

                                                                     一样  同样

我俩的意见很不~。                           +    -

他跑得真快,像飞~。                            + -

我妹妹长得和我母亲~。                 + -

这是~的道理。                     + +

下了一夜雪,校园里松树上堆满了梨花~的积雪。      + -

教材内容是全新的,~,教学方法也应不~。          - +

相同点:都表示没有差别;都可以作修饰语,修饰名词、动词。

不同点:1)"一样"可以用在表示"跟……一样"的意思的句子中,"同样"不能。

          2)"一样"可以表示相似,近于"似的","同样"不能。

          3)"同样"可以用在小句和小句之间,承接上文,类似连词,后有停顿;"一样"没有这种用法。

          4)"一样"可以作谓语,"同样"不能。 

 

同义词辨析,先尽量举出含有进行比较的词的例句,然后根据出现的语境,从理性义,色彩义,以及语法功能方面总结异同。不管是近义词还是反义词,你的分析内容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那个体例

如下:1。设计 典型 例句.包括适用对象和句法功能(就是语法)两方面

归纳总结:最好同时和近义词的区别那节课联系.即词语的理性意义(适用对象/对象特征)/语法意义/色彩意义

这组词语有什么区别,“看起来”、“看样子”、“看上去”、“看来”

这是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如何区别这组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都表示根据某种情况作出推测的意思。其不同之处有以下几点:

1.“看来”一般为通过对客观情况的分析判断后得出的结论,既可用于具体事物,又可用于抽象事物,适应范围较大。如:怎么你的咳嗽还没好?~是你吃的药不对症吧。/这件事拖了这么久还没解决,~情况比较复杂。

2.“看样子”多为从表面、从直觉上的判断。多用于具体事物,多用于口语,如:小王~像外地人。/这双鞋~还比较结实。

3.“看起来”既可用于分析后的判断,也可用于表面上的判断,如:今年冬天的雪下得真大,~明年又是一个丰收年。/这事~很容易,其实很难办。/小王~随和,其实挺倔强的。

4.“看来”、“看起来”、“看样子”虽然都可用于句首,并有短暂的停顿。如:看来/看起来/看样子,你必须亲自过问这件事了。但“看来”还可用在“在……看来,”、“从……看来,”、“依……看来,”的结构。如:在我看来,事情不那么简单。“看起来”和“看样子”都不能用于这样的结构。

5.“看样子”中间可以插入其他成分,如:看她那不安的样子,一定是遇到了什么着急的事了。“看来”和“看起来”都不能这样用。

 

06年现古合卷中的同义词辨析:得----得到鼓励----鼓舞;03年的一道同义词辨析.挑----拣----选;得----得到                                                   

1.                                                     得    得到

例句 

这次比赛,小李~了冠军。                          +  -

我最近没~过感冒。           +  -

他前一段~了一场大病。         +  -

你真是~了便宜卖乖。          +  -

老王~一个出国深造的机会。       -  +

小李~一张奖状。            -  +

他的工作~了大家的认可。        -  +

辨析:二者都可以表示“获得,得到”的意思,1.在搭配范围上有较大的区别:“得”侧重于具体事物,事物现象可以是积极意义的,也可以是消极意义的;而“得到”多与抽象事物相搭配,事物现象多是积极意义的。

2.语法意义上:得:作谓语,一般不可以直接跟宾语,需要借助于“了”、“过”等助词。得到:作谓语,可直接跟宾语。

3.色彩意义上:得:常用于口语得到:既可用于口语,也可用于书面语。

 

2.鼓励----鼓舞

同:都有激发人的情绪,使之努力上进的意思。

异:(1)“鼓励”着重指在特定的目标下,一方对另一方的激励,希望对方从事某种活动。既可以用于好的方面,也可以用于不好的方面,如:对这样的好人好事,我们应该给以~。/我们不能~这种不好的行为。

 “鼓舞”指受到某种积极的影响而奋发起来,不一定有具体的目标,也不固定为一方对另一方,只用于好的方面。如:这消息太~人心了。“鼓舞”的主语多为抽象事物,如“消息”、“榜样”、“精神”、“艺术”等。

 (2)“鼓励”的方式,可以是精神上,即思想、语言上的鼓励,也可以是物质上的奖励;“鼓舞”只表现为精神上的激励。

   (3)“鼓励”不仅可以用于别人对自己,也可以用于自己对别人,自己对自己;“鼓舞”只能用于别人对自己。如:在困难的时候,我经常~自己要有信心。/对那些进步很快的学生,我就及时地~他们,使他们再接再厉,继续前进。/他这些话给了我莫大的~。

   (4)“鼓励”的宾语一般是人或事;“鼓舞”的宾语除了人或事外,还可以是“斗志、士气、人心、决心”等抽象名词。

3.挑----拣----选


~喜欢的

~好看的

~毛病

~接班人

~代表

~衣服

把坏的~出去

~柴

~破烂儿

?

?

辨析:三者都可以表示“挑选”的意思,但“挑”多用于具体事物方面,与之搭配的事物现象可以是积极意义的,也可以是消极意义的;而“选”的搭配对象多是积极意义的;“捡”的搭配对象则多是具体事物,如“~柴”、“~破烂儿”等,而“挑”和“选”都不能与这些事物相搭配。

1“气象”与“图像”中的xiàng为何不同?
语文出版社 杜永道
问:“气象”与“图像”中的xiàng为何不同?
答:“ 气象”“图像”中的xiàng虽然都是名词性的,但意思不同。“气象”中的“象”指某种形态或样子。也就是说,词语中表人或物的“形态或样子”时要用“象”,例如:
  表象 旱象 幻象 假象 天象 险象 现象 形象 意象 印象
  “像”指制成的人或物的形象或光线形成的与原物相似的图景。也就是说,“像”指的不是人或物本身的形态或样子,而是人为的或自然形成的相似图景。所以,以下词语中都应用“像”:
  画像 录像 偶像 摄像 神像 塑像 图像 肖像 绣像 影像
2“考查”和“考察”的区别是什么?
语文出版社 杜永道
问:“考查”和“考察”在使用上有什么区别呢?
答:“考查”指“用一定的标准来查看评定”。“考查”带有考核、检查的意思,常用于上级对下级,老师对学生等等。例如:
  考查干部的工作成绩 考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考察”是“实地观察了解”的意思。例如:
  考察国外水利工程 考察环保产业现状
  两者的目的和对象都不相同。
3“跨越式发展”还是“跨跃式发展”?
语文出版社 杜永道
问:现在各地都在提发展,有用“跨越式发展”的,还有用“跨跃式发展”的,哪个更规范?
答:应该写“跨越式发展”。“跨越”是越过地区或时期界限的意思。例如:
  跨越天险 跨越古今 跨越地区进行合作 跨越了三个阶段
  在《现代汉语词典》《汉语大词典》等工具书上,只有“跨越”没有“跨跃”。所以,表示“越过地区或时期的限制”的意思时,应当用“跨越”这一规范词形。从互联网上的使用情况看,“跨越”也远远多于“跨跃”。可见,“跨越”也是社会实际使用中的主流用法。所以,写“跨越式发展”是妥当的。
4“权力”还是“权利”?
语文出版社 杜永道
问:保留追究赔偿的“权力”还是“权利”?
答:“权力”指政治上的支配力量。例如:
  国家权力 权力机关
  “权力”也指职责范围内的支配力量。例如:
  会议主席的权力 县长的权力
  “权利”指依法享受的权力和利益。例如:
  公民的权利 村民的权利 妇女的权利
  “保留追究赔偿……”涉及追究者的利益,这里应当用“权利”。
5“其他”和“其它”应该用哪一个?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所词典室 晁继周
问:“其它”和“其他”的区别是什么?
答:“其他”和“其它”意思相同,都是“别的”。“其他”可以用于人,也可以用于事物;“其它”只用于事物。在写文章该用这个词时,不论指人还是指事物,用“其他”都是对的。“其它”则只在指事物时才能用。
6“的”“地”“得”能都写成“的”吗?
语文出版社 杜永道
问:有人说“的”“地”“得”现在可以混用了,可以都写成“的”,是这样吗?
答:答:“的”“地”“得”在说话的时候,是一样的,都读为轻声的de “的”“地”“得”的区分是书面上的。例如:
  (1) 这是一次愉快的回见。
  (2) 他愉快地会见了外国客人。
  (3) 会见进行得很愉快。
  从以上例子中,我们看到,“的”“地”“得”将定语、状语、补语区分开来,有利于我们迅捷、清楚地读懂意思。所以,区分“的”“地”“得”在书面表达中是有积极意义的。我们应该继续这样做,不应该将他们混合地写成一个“的”。
7“发明”与“创造”有什么不同?
中国社科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 杜翔
问:“发明”与“创造”有什么不同?
答:“发明”和“创造”确实是一组同义词,它们语义的侧重点和使用的场合不尽相同。跟这两个词语义相近的还有“发现”。现一并辨析:
  “发现”是“经过研究、探索等,看到或找到前人没有看到的事物或规律”;“发明”是发现规律,制造出前人没有看到的事物,强调原创性,一般用于具体事物,如蔡伦发明了造纸术,中国人首先发明了火药等等;“创造”是想出新方法、建立新理论、做出新的成绩或东西,一般用于抽象事物,如创造新记录,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等。您说的相对论是属于抽象事物,可以使用“创造了相对论”,但如果强调这一探索过程的原创性,用“发现”、“发明”都未尝不可。
8“赢利”“盈利”“营利”有什么区别?
语文出版社 杜永道
问:“赢利”“盈利”“营利”有什么区别?
答:“赢利”跟“盈利”的意思相同,都是指“获得利润”。两者是一对异形词。用那个为好呢?工具书的意见不一致。从使用的情况看,两者用例数量相差很大。例如,笔者从google网上查得,“赢利”有282,000, “盈利”有1070,000;从百度网上查得,“赢利”有978,000,“盈利”有2200,000。从流通性的角度看,显然用“盈利”为佳。
  “营利”则指主观上谋取利润。例如:
  营利性活动 以营利为目的
  指某组织是谋取利润的组织,应写为“营利性组织”。
  以上供参考。
9“唯一”还是“惟一”?
中国社科院语言所词典室 杜翔
问:有一段时间,一些报纸包括人民日报等都将“唯一”写作“惟一”,但现在又逐渐改成“唯一”了,还有“想像”现在有把写成“想象”了。这方面有没有什么具体的规定?
答:“惟一”、“唯一”,“想像”、“想象”都属于异形词问题。《现代汉语词典》的处理是以“惟一”、“想像”为推荐词形。关于这两组词中应该推荐用哪一个的问题,国家已经颁行的《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并未作出规定,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作出规范。
10“制订”与“制定”有什么区别?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室 王楠
问:请问“制订”与“制定”有什么具体区别?
答:“制定”和“制订”相同之处在于都是动词,都有表示创制、拟定的意思。区别是“制定”是动补型,“制订”是联合型。“制定”偏重于做出最后决定,使完全确定下来,“制订”偏重于从无到有的创制、草拟而后的订立。“制定”常与政策、法令、方针、路线等搭配,“制订”常与计划、方案等搭配。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