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到杭州去!紧跟程序员,文艺青年优雅入杭!

硅谷小报 杭州硅谷小报 2020-08-31




文 | 梁应杰 林苑苑


在杭州,许知远很有名,有名到在路边吃个麻辣烫都能被人认出来。这有点像他的朋友高晓松。两位步入中年的知识分子,是文艺青年心目中的“高远兄弟”,顶着相近的发型,有着不同的远方。



不久前,他们有了另一个共同点:将事业做到了杭州。在杭州乐堤港单向空间的开业仪式上,许知远说,对未来一代年轻人,单向空间将成为很重要的一个入口,会成为文化和思想交融的地带。


单向空间开到了杭州 摄影 江玥


这句话似乎也在形容杭州。作为当下国内人才净流入率最高的城市,杭州已经是程序员、互联网创业者和海归人才的下一站,而“高远兄弟”的陆续到来,正在展现这座城市对另一群人的吸引力。


当程序员和文艺青年在同一个城市落脚,会产生怎样奇妙的化学反应?


新华社资料图


“高远兄弟”都来了


单向空间和杭州的缘分可以追溯到2015年。当时,他们在南宋御街做了一场小型活动,许知远亲自站台。那场活动给单向空间CEO于威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很多人从长三角周边城市赶过来,热情超过预期”。


那场活动在于威他们心里埋下了一颗种子。当单向空间准备走出北京,进军其他大城市时,杭州和上海成了华东地区的备选城市,而最终决定在杭州,除了获得了政府和物业相当大的支持,更多出于感性考虑。


刚开业的单向街成了文艺青年的聚集点

摄影 江玥


从文化底蕴来说,杭州属于一线城市。”于威认为杭州城市的精致性和对江南文化的浓缩,都很符合单向空间的审美,“杭州和单向,底色是一致的”。


为了体现杭州元素,单向空间设计师专门去拍了西湖大道。 摄影 江玥


这样的表述让人想到了高晓松在杭州良渚晓书馆开业时所说的一句话:“有些土地可以产粮食,有些可以结果实,这片土地只长花朵。”和单向空间一样,晓书馆已经成为长三角周边文艺青年来杭的打卡点。


“高远兄弟”的到来,给这座城市加了两块文化磁铁。当于威将单向空间落户杭州的消息告诉朋友,首先给予积极反馈的是上海的作家圈,“他们说终于有地方聚会了”。整个1月份,单向空间举办了7场聚会,大部分嘉宾是从其他地方赶来,包括来自英国的青年作家大卫·索洛伊。


高晓松也表示,将尽快启动“伴读者计划”,以晓书馆为据点,邀请知识分子、作家、企业家等作为伴读,为读者开书单。


有腔调的城市吸引有腔调的人


对于文艺青年小桶来说,单向空间到杭州给了她继续在这座城市待下去的理由。这位天津姑娘原本是一名缉私警察,因为喜欢杭州便入职了一家互联网公司,但日子过得比想象中乏味。在单向空间发出招聘信息的第一时间,她投奔而来,成了一名店员。


许多文艺青年来杭,起初都是出于对这座城市的热爱,比如从米兰归国的设计师杨钧,“在我心里,杭州是国内最好的城市,没有之一”。他用3年时间,在杭州东信和创园打造了一个很酷的线形公园Line Park,一开业就成为新晋的网红点。


于威喜欢杭州的另一个原因和在美院工作的弟弟有关。因为他,于威成了杭州的常客,对美院的西湖和象山一带相当熟悉。围绕美院,杭州聚集了一批有文艺气息的设计师,张明吉就是其中一位。从美院毕业后他选择留在“有腔调”的杭州,如今是设计平台洛可可杭州地区的负责人。


聚集到杭州的另一个文艺群体和创作有关。余华、麦家、朱德庸……这些知名的作家、漫画家从杭州吸取灵感,又用各自的方式让更多人认识这座城市。2016年,麦家在西溪湿地创办了名为“麦家理想谷”的书店,算起来是“高远兄弟”的前辈。他把杭州写进了书里,并告诉记者:“杭州留得住文化人。



这两年,资深艺术策展人彭忠明发现了一个现象,不少艺术家从北京南下聚集到了上海,其中有一小部分把目光瞄向杭州,“从创作角度,杭州的环境可能比上海要好,商业氛围需要慢慢培养”。


2007-2017年这十年间,最容易聚集文艺青年的文创行业在杭州GDP的占比达到24.2%,文创产业增加值更是暴增6倍!


和杭州彼此在恋爱


早在2017年,在一场“杭州离一线城市有多远”的网络讨论中,一位妈妈的故事获得了不少人的认可。她为了满足孩子观看各种展览和舞台剧的旺盛需求,举家从杭州搬到了上海。


这个案例击中了相当一部分新杭州人的内心:如果经济、交通、房产是一座城市硬实力的体现,那么和文化相关的艺术展览、戏剧表演能够反映一座城市的文化生活质量,构成一座城市的软实力。


“杭州艺术展览其实不少,只不过大多数太专业。”彭忠明说。眼下,他正在运营宝龙集团在全国的第二个民营美术馆,坐落在滨江宝龙城的宝龙艺术中心。从去年5月开幕至今,这里已经举办了10场上规模的展览。首场展览《九个明天》就请来了里约奥运会“东京八分钟”主创者真锅大度和他的团队。


在和国外艺术家的交流中,彭忠明发现了他们对杭州的热爱。他和团队正在促成他们把杭州当成艺术创作的驻地,能够常来常往,经常交流。


戏剧导演孟京辉早已是杭州的常客。2016年,他的蜂巢剧场在杭州开门迎客。这是继北京、上海后的第三个专属剧场。他说杭州的观众很热情,爱交流,“让人有种彼此在恋爱的感觉”。和杭州恋爱的,还有开心麻花、太阳马戏。如果顺利,明年他们将在杭州拥有自己的“蜂巢剧场”。



对于他们的到来,杭州人展现出了一贯的热情。大麦网销售数据显示,2018年全年,杭州共有1100多个文娱演出项目、2500多场演出;相比去年,演出场次增速超过50%,观演人次接近翻番。最近三年,全国现场演出的体量,按照城市排名,前三位为北京、上海、深圳,杭州紧随其后。


记者手记:一座城市的未来


2016年底,都市快报推出了一份周刊,取名“杭州硅谷小报”。创刊那期,我们做了一组报道《到杭州去!世界创新中心正在东移》,说的是越来越多创业创新的互联网人才聚集到杭州。他们的到来让我们有理由相信,科技将成为这座城市发展的新引擎。



过去两年里,杭州硅谷、世界创新中心,这些超前的提法得到了许多现象的佐证。像是在硅谷和西雅图,那些经历显赫的华人工程师正在将杭州视为职业生涯的下一站。他们在阿里巴巴、蚂蚁金服、海康威视、网易等公司的身上看到了通过点击鼠标、敲击键盘来改变世界的机会。


一个多月前,许知远在微信公众号上宣布杭州单向空间即将开业的消息,标题只有四个字“到杭州来”。这次,主角变成了一家书店以及它背后站着的文艺青年们。和两年前的程序员一样,他们来势汹汹、义无反顾。


他们的到来,又让我们看到了城市发展的另一种可能性:程序员和文艺青年的巧妙相遇,是否是杭州站在科技与人文十字路口的某种隐喻?就像许知远所说,此刻的杭州已经从一个充斥着文人记忆的城市,变成了一个充斥着资本、数据和技术的城市,成为商业革命的中心。


这样的繁盛,是不是很像700年前那个名叫马可·波罗的意大利旅行家所看到的样子?而他没想到的是,在自己去世200多年后,因为发达的印刷技术,家乡威尼斯成为全球的印刷中心,再加上汇集东西方文化的地理位置,威尼斯成了文艺复兴的发源地之一。


“是不是未来有一些秘密,在过去现在就已经展现了它的身影?”这是去年10月单向空间在阿那亚的海边文学节上抛出的提问。不久前,第四届单向街书店文学奖在杭州举行,这是他们首次来到北京以外的城市,这一届的主题是“到未来去”。


这和我们两年前提出的“到杭州去”构成了微妙的逻辑关系,是互为因果还是层层递进?至少现在还很难给出答案,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决定一座城市未来的最核心要素,是那些从四面八方聚集起来的形形色色的人。


程序员和文艺青年的邂逅与碰撞,必定会让杭州变得越来越多元,越来越丰富,也将为这座城市酝酿出更多的创新力和想象力。



太阳马戏把亚洲唯一常驻表演放到杭州

风靡全球的TED演讲、李诞所在的脱口秀俱乐部都来了

杭州成了“文艺爆款”必到打卡点 

    

直到现在,阿里人张威谈到带母亲在北京看太阳马戏时,还是难掩一脸的兴奋。他口中“十分挑剔的老太太”在被硬拉着看完整场表演后的第一句话是“我一定要再看一遍”,全然忘了当初是如何埋怨儿子花那么多钱买票的事。


这一反应让张威觉得“超值”。对这对母子来说,一个好消息是:今年8月,太阳马戏将在杭州上演全新的舞台秀《X绮幻之境》,而且区别于普通巡演,杭州将是加拿大国宝在亚洲现有唯一的常驻城市。这意味着杭州人在家门口就能经常看到太阳马戏的表演。


太阳马戏的落子,只是这些年文化资源大步向杭州聚集的缩影。从话剧到脱口秀,从音乐节到TED演讲,一批大众熟知的“文艺爆款”将杭州视为北上广之后的打卡点,并像单向空间一样,吸引志同道合的人聚集到这座城市。


11个国家的50位艺术家成了“新杭州人”


张威的体验,黄薇也有,不过主角不是母亲而是8岁大的孩子。前两天,母子俩在交流的时候,儿子突然来了一句:“妈妈,你一定要把太阳马戏这个项目做好。”这句话从只看过两场太阳马戏表演的小家伙口中说出来,黄薇又惊又喜。


太阳马戏来杭州最早要追溯到2014年前后,当时是杭州市政府牵线,希望正在开拓中国市场的太阳马戏能在杭州有所作为。2015年6月,太阳马戏和杭州新天地集团签约。几个月后,为他们定制的剧场开始动工。


太阳马戏在杭州的剧场舞台被设计成360度


现任杭州新天地集团文旅副总经理的黄薇也是在那时介入整个项目的运营。做了16年演出运营的她被完全震撼到了:“对方派了一个国际纵队来,包括演员在内前后至少300多人,包括他们的CEO。”


一周前,新天地工作人员带着太阳马戏杭州的艺术家们逛了逛西湖。


在此之前她无法想象搭建一个舞台像做一场科学研究,控制干湿度,甚至需要在无尘状态下进行设备安装。因为要常驻演出,来自11个国家的近50个演员早早就在剧场周边入住,他们每天的吃喝都要经过精心控制,以保证体力和身形的状态。


一周前,太阳马戏CEO丹尼尔·拉玛尔告诉黄薇,2月份将在杭州待上一段时间,投入更多精力到这个项目中。这位加拿大老爷子诚恳地说,中国是太阳马戏最重要的市场,没有之一,以及“你无法想象我对中国的热爱”。


后一句话引出了一段经历。不久前,老爷子在机场候机,听见两位乘客在争执,一个说太阳马戏是美国的,一个说太阳马戏是法国的,“当时我就在想,未来有一天,会有人说‘太阳马戏是中国的’”。


太阳马戏杭州的艺术家在游船上露了一手


至少对于亚洲的粉丝,太阳马戏能有常驻表演是一件大事。眼下,韩国已经有机构开始和黄薇联系,设计到杭州的自由行线路,观看太阳马戏表演是重要一环。按照目前的规划,太阳马戏开始正式营业后,每周将演出6天,每天一场,周末可能增加到两场。


“所以,杭州人不用担心买不到票。”黄薇说接下来还将在剧场所在的新天地中央活力区建造展厅,举办符合大众口味的艺术展览,还有可能将它做成标志性的文化节日。


风靡全球的TEDx在杭州快速生根发芽


Lene的2019年是从一场500人的大分享会开始的,这也是她所领导的TEDxQingboSt成立以来场面最大的一次亮相。


TEDxQingbost这场活动吸引了500位听众到场


想知道TEDxQingboSt的来龙去脉,要从三个词说起。TED是Technology, Entertainment, Design三个词的英文缩写,分别对应中文里的技术、娱乐和设计。TED是美国一家非营利机构,以组织TED大会著称,旨在“传播一切值得传播的创意”。


2009年,TED在全球推出了TEDx项目,鼓励各地的TED粉丝自发组织TED风格的活动。当时,Lene已经为TED在中国的分支机构提供了很长时间的线上翻译服务。她没想到未来有一天,自己也会成为TED席卷中国的一小股势力。


2017年底,Lene牵头创办了TEDxQingboSt,尾随TEDx的那堆字母翻译成中文就是 “清波街”。这里聚集了柳浪闻莺、胡庆余堂、于谦故居等杭州知名的文化符号。在杭州,类似的TEDx项目还有xihu(西湖)、maojiabu(茅家埠)、sudi(苏堤)、wulinsquare(武林广场)等,都是杭州对外的名片。



“现在,杭州有近10个比较活跃的TEDx项目,基本上是2017年前后申请开出的。” TEDxmaojiabu联合策展人陈丹青说,“而且,几乎所有策展人都不是土生土长的杭州人。”她自己是义乌人,Lene是温州人,两人都因为上学成了新杭州人。现在她们所做的,是借助TEDx的影响力,聚集全球各个领域的意见领袖,把他们和他们的思考带到杭州。


刚过去的分享会上,Lene和团队邀请了10位嘉宾,差不多半数来自杭州以外,包括两位外国人。Zak Dychtwald的中文名叫戴三才,他是《年轻的中国》一书的作者,这次从纽约专程赶来,分享关于年轻人如何改变中国的思考。“他早在世界互联网大会的时候就到过杭州,对于TEDx这么快在杭州生根发芽并不感到奇怪。”Lene说。


另一位外国人就是“斜杠青年”柯琳,她曾在杭州生活过三年,从火车站到酒店的10分钟路程里就喜欢上了这座城市。告别杭州多年后,她又回来在一家互联网公司担任领导力顾问,“杭州是独一无二的。不仅因为西湖及美丽的风景和善良的人民,还因为它是一个蓬勃发展的科技文化中心。这座城市真的能赋予居住和拜访这里的人很多东西。” 


“斜杠青年”柯琳说,杭州是独一无二的。


这场从下午开始,持续到晚上的漫长分享也让Lene摸到了杭州人的脉搏,她说可以归结成为三个字:国际化,“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反映在这座城市生活的人的眼界吧”。


杭州年轻人最近流行怎样打发业余时间?

看脱口秀啊!


刚刚结束的《吐槽大会》第三季,总播放量已经超过23亿,几乎每周都能霸占多条热搜。李诞和池子也随之从素人变成了大明星。成为“文化爆款”的脱口秀从线上节目烧到了线下,进入杭州年轻人的业余生活。


上周四,在萧山上班的陈素提前关了电脑收拾好自己的包。接下来,她要花差不多一个小时的时间,坐公交、换地铁,赶到城西看一场“噗哧脱口秀”的开放麦表演。所谓开放麦,主要是一个给演员磨段子的表演场所,谁都可以上。这场秀的门票只要2.33元,还不及陈素在公共交通上的花费。


半个月前,知名脱口秀演员Rock在杭州表演,吸引了许多粉丝到场。


陈素告诉我,她也算不上脱口秀的铁粉,只是看过《吐槽大会》,偶然有次听了脱口秀的现场表演而入坑,“是一种观众也需要智商的表演”。在这一天的脱口秀场子里,不乏陈素这样远道而来的观众,只为图一乐。


脱口秀的背后站着《吐槽大会》的制作公司笑果文化,四五年前就开始不定期地在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组织脱口秀表演。《吐槽大会》火了后,噗哧开始大力进军其他城市,成立噗哧俱乐部,并开始校园行,从高校培养脱口秀爱好者。


一年前,杭州噗哧还是由学生组织维护着,不定期地组织一些开放麦表演。去年,笑果文化派了胖达威来杭州专门负责。很快,开放麦演出开始固定为一周三次,每个月还会有一场商演。“一场开放麦会有四五十个观众,一场商演的观众一两百人,票价在80到120元”。


现在,杭州的噗哧脱口秀演员群有150多人,活跃的有20多人。杭州开始有了脱口秀圈子。“杭州的观众年轻又懂梗。”这是从北京来杭的脱口秀演员马骏的评价。


杭州的噗哧脱口秀演员群有150多人


噗哧之外,《今晚80后》《今夜现场秀》的编剧李梦杰把他的“可口喜剧”也带来了杭州,计划用每个周末一场开放麦进入这座城市。“我喜欢杭州,这是个开放的城市,观众更包容。单口喜剧可以像电影话剧一样,成为一种日常的娱乐消遣方式,让杭州年轻人的夜生活再丰富一点”。




求学米兰的设计师花了3年时间

把哥本哈根的超级线性公园“搬到”杭州

为梦而来的文艺青年在杭州搭建“乌托邦”

杭州已达到世界创意产业先进城市水平



谁说杭州只爱程序员?


这两年,聚集阿里巴巴、蚂蚁金服、网易等科技互联网巨头的杭州,被打上了“科技之城”的标签,听起来非常高精尖,远离小确幸。


实际上,文艺才是这座城市原本的气息。极速发展的杭州需要设计创造的力量,也为文艺青年们创造了难得的机会。他们聚集在散落在杭城的文创园里,低调地搭建着自己的梦想“乌托邦”。


把哥本哈根的文艺公园“搬到”杭州


“好玩的人,酷劲的店,怎么都到杭州去了?”一个在上海生活了20年的朋友曾表示,这些年来杭州玩的年轻人有一个变化,他们的首选不一定是西湖,可能是偏于一隅的品牌小店,或是藏在巷尾的一家民宿。每个热爱文艺的年轻人都能在“杭州必打卡”的清单上找到“朝圣地”。


西溪以西的东信和创园就是其中之一。60年前,这里还是杭州邮电通信设备厂;2011年,老厂区定位为文创园区并开始进行修复改造,阿雯来到这里工作。她说那时厂区里有学校、宿舍,更多的是工业商户,环境不太好,直到2015年初,最后一家工业企业才从园区搬了出去,“其实园区火了也就是这几年的事”。


2012年,北京来的文艺家具品牌梵几入驻东信和创园,这是最早的。接下来,梵几的朋友们也陆续来了。


大概在2015年,阿雯感觉到园区开始有了人气。几个来杭的文艺青年把园区的一幢楼重新设计和改建,打造成集展厅、酒店、餐厅于一体的“31间”,经过媒体的一波宣传,在全国都火了。突然间,园区里到处是来打卡拍照的年轻人,几乎人手一张在“31间”前和白色复古甲壳虫的合影。


白色复古甲壳虫


去年才开业的Line Park是东信和创园新晋网红点。米兰理工大学设计管理硕士毕业归国的杨钧花了三年时间,在这里打造了一个很酷的线性公园,灵感来源于丹麦哥本哈根市中心的一个集建筑、景观和艺术于一身的公园Superkilen Park(超级线性公园)。它不像传统公园那样铺设了大片草地,而是在平坦的水泥地上绘制了许多向远处延伸的线条。


Line Park


“在我心里,杭州是国内最好的城市,没有之一。杭州除了有很好的自然山水和文化底蕴,还有很多有趣的朋友都生活在杭州。”杨钧要在这里发展自己的设计事业。


在东信和创园,很容易感受到文艺创业者与普通创业者的不同。“木墨”“一屿”“the 23lab”“人像图书馆”“泊空间”“素朴心”……每一个名字的背后似乎都有一本书的故事可以诉说。


去年,东信和创园举办了70多场活动,同比增长55%。一年下来,这个地理位置不怎么好的地方吸引了五六万文艺青年来打卡,比上年增长了130%。


杭州有大机会而且环境很好


由西泠冰箱厂改建的杭州创意设计中心,是杭州比较年轻的一个文创园。虽然开园不久,这里已经办过“不朽的梵高”艺术展、杭州国际时装周等在本地很轰动的文艺活动。洛可可、木马设计、孟京辉工作室也都在这里。



提到洛可可,很多人可能会很陌生,但你们一定用过或者见过他们设计的产品——故宫文创、菜鸟物流配送机器人、德芙巧克力、猫王收音机、科大讯飞晓译翻译机、小度智能车载语音音箱、55°杯……


算起来,洛可可是最早入驻杭州创意设计中心的企业之一,杭州也是它走出“北上深”的下一站,据说进驻当时轰动了整个杭州设计圈。“拿遍国际设计大奖的国内最大工业设计公司”加上“杭州”这个有腔调的城市,那一年的招聘,让国内各地设计专业出身的文青们兴奋不已。毕业于中国美院设计专业的张明吉就是其中之一,他当即决定留在杭州,“都说杭州是五年前的深圳,有大把机会而且环境还很好”。


特别是这些年,杭州在互联网信息技术、智能软硬件、生活快消产品等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连带着出现了大量设计需求。“这是一个很大的市场,洛可可一定要来。”张明吉说,如今他已是洛可可杭州的负责人,管理着30多人的团队,来自全国港澳台各地。


2016年初,初到杭州的洛可可开启了与阿里巴巴的第一个合作——和菜鸟物流打造国内第一款无人配送物流机器人小G,这个产品前后打磨花了一年时间。


洛可可和菜鸟设计了无人车小G


“设计不仅仅是画图而已。”张明吉讲了一个故事:2016年,菜鸟小G被推选为标杆产品要接受G20各国领导参观,那时产品还有很多地方没有完善。样机制作加调试只剩3周时间,洛可可的结构总监和设计总监直接从公司消失了3周,与阿里的工程师们吃住在工厂。后来,这批人回忆说:“小G我至少装配了150次,一开始需要1小时,后来只用5分钟。一闭眼,梦里全是软硬件。”


杭州文创产业活力居全国首位


提到纽约SOHO区,许多人第一反应就是它的光鲜和艺术气息。在半个世纪前,艺术家们发现并来到了这里,因为租金低廉,空间宽敞,刚好适合艺术创作。慢慢的,这地方成了全球文创园的先锋。


这也是杭州众多文创园发展的路径。2002年,美国DI设计公司中国区总经理杜雨波回国创业,在这片杭州化纤厂的工业遗存上改造出了LOFT49。后来,这里陆续迎来了一批艺术家和艺术青年。


就这样,杭州的第一个文创园诞生,只不过那时杭州还没有文创园的说法。直到2007年,杭州首次提出“文创产业” 这一概念。2010年,国务院批准通过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将杭州定位为“全国文化创意中心”。杭州也因此成为目前国内唯一被国家层面明确定位的“全国文化创意中心”。


“杭州文创园区等平台展现出强有力的集聚效应,有效推动了全市文创产业的发展。”杭州市文创办相关负责人说。


目前,杭州有11个国家级文化产业园区(基地),是全国拥有国家级文化产业平台最多的城市之一。这些年,杭州也通过制定各项政策,积极吸引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先后引进了余华、麦家、蔡志忠、朱德庸、郎朗等30余位文化名人,唐家三少、天蚕土豆、蒋胜男等107位知名网络作家。2017年,中国网络作家前5名中,就有3人常驻杭州。


这些人的到来,也加速了杭州文创产业的发展。2007-2017年的十年间,杭州文创产业增加值从432亿元增长到3041亿元,文创产业占GDP比重从10.5%增长到24.2%,已经达到了世界创意产业先进城市水平


另外,杭州现有规上文创企业2742家,上市文创企业34家,约占全市上市企业总数的1/5强,新三板挂牌文创企业100家,约占全市挂牌总量的1/3强。像这些年崛起的大船文化就是其中代表,通过整合全球优质演艺资源,他们既把优质演出和文化娱乐活动带到杭州,又将国内的畅销书改编成舞台剧,输出到全国各地。


去年,标准城市研究院排行显示,杭州文创产业活力居全国首位。




End



你可能还感兴趣


告别BAT?互联网三巨头座次重新排,杭州占了两席


杭州洗车进入春节涨价模式!50元人工洗和10元智能洗,你怎么选?


花30元连闯三关拿300元大牌口红?杭州姑娘投进去300元,结果……


马云达沃斯最新演讲:如果有来世,我还会经商


我们跟《啥是佩奇》的导演聊了聊


距西湖仅300米,网易考拉全国首家旗舰店来了!能买到什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