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海洋人物 | 王颖院士:海的女儿,科学之美——“终身奉献海洋”纪念奖章获得者

海洋档案 2021-03-08


|王|颖|


王 颖

这位大海的女儿

从小就有一个飘洋过海的梦

在她的心中刻着一艘理想的航船

几十年来

她驾驶着它 乘风破浪

让生命在海洋科学研究中闪光



   

Wangying

王 颖,海岸海洋地貌与沉积学家,1935年2月24日生于河南潢川,籍贯辽宁康平。


1956年毕业于南京大学。1961年北京大学地质地理系副博士研究生毕业。1979年2月-1982年2月 加拿大Dalhousie大学地质系研究员,兼Bedford海洋研究所大西洋地质学中心海洋地质学访问学者。1982年2月后回国任职南京大学,1984年5月至今评为南京大学教授。


200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任南京大学负责的教育部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2011项目)—“中国南海研究协同创新中心”主任。


曾任中国海洋学会副理事长,兼国际学术交流委员会主任委员(1994-1998)(1999-2004),名誉理事长(2005-2010)。2004年获PACON International终身会员;2010年11月29日获法国地理学会荣誉会员(Honorary Fellow);2011年7月27日获国际第四纪研究联合会(INQUA)终身荣誉会员;2013年8月获国际地貌学家联合会(IAG)荣誉会员。






“终身奉献海洋”



2016年12月13日,全国海洋科技创新大会在京召开,会议宣读了《国家海洋局关于授予刘光鼎等29位资深院士“终身奉献海洋”纪念奖章的决定》,并为获奖者颁发纪念奖章。


海岸海洋地貌与沉积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王颖教授获此殊荣。





 理想的航船从这里扬帆 



幼年时,地理课及美妙的童话中,关于美丽大海的描述,深深地吸引着王颖。她多么想到大海上去航行啊!在北京读中学时,听说南京大学有位女地理学家,一口气能登上峨眉山,她佩服不已。她想,我要成为这样的人。高中毕业报考大学志愿时,她说:“我喜欢森林,向往海洋 ……”老师说:“你学地理吧!”这样,1952年夏,她第一志愿报了南京大学地理学系,并以高分被录取。


1956年初,国际地理学大会在印度阿里迦穆斯林大学召开,我国派出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参加国际学术会议的地理学代表团,刚刚20岁的王颖是代表团成员之一。中国代表团的报告在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但同时,王颖也亲眼见到有的外国学者趾高气扬的样子,亲耳听到有的外国学生嘲笑我们“英语少少的”。


她心里憋了一口气,在日记上写道:“我们政治上翻了身,科学上也要翻身啊!我们有几千年的文明史,有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为什么不能做出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成果呢?”代表团团长对王颖和另一位研究生说:“新中国的政治影响,中国的自然环境和悠久的历史,使我们的报告获得了成功,赢得了尊重。但今后我们不能光靠政治影响,老讲五千年的文明史。下次会议,就要靠你们这一代了。要又红又专啊!”王颖的心潮像海洋一样翻滚,几天的国际学术会议,把她的眼界由小天地扩展到全世界,她追求的目标,不仅是要成为一名地理学家,而且上升到要为国家、民族争光。




  在海浪与风暴中搏击 






王颖是改革开放后较早出国的访问学者,1979年2月上飞机的那天,大雪漫天,望着机场上风雪飘舞中的五星红旗,她心中默默地念叨:“祖国!您的女儿决不辜负您的期望。”王颖在加拿大达尔毫谢大学进修海洋地质与沉积学,这里是加拿大东海岸的海洋学中心。


一天,系主任柯克教授与她讨论确定研究课题。这位白鬓红颜的老人问她:“你准备做什么工作?” 王颖回答:“鼓丘海岸研究。”教授点头说:“很好!那你就在哈立法克斯地区做些工作吧!比较近,资料也比较多。”教授是一片好心,想照顾这位四十多岁的中国妇女。王颖却十分坚决地说:“不,我选择了开普不列颠岛东南海岸中一段典型的鼓丘海岸。”“为什么?那儿很远呀! ”教授惊愕了。他知道,那一带荒无人烟,条件艰苦。鼓丘海岸发育在高纬度地区,港湾曲折,岛屿众多,主要分布在美洲大陆东部的丘陵和平原地区,中国是没有的,文献上也没有系统的记述,理论上还是空白。王颖暗下决心,要用加拿大的先进设备,用自己在中国海岸工作的经验做出成果,由中国人来填补这个空白!


在开普不列颠岛进行鼓丘海岸考察时,常常遇上风暴天气,天是铅灰色的,海是黑沉沉的,大西洋的海浪一个接一个地扑过来。但无论风浪多么大,王颖都不能停止观测,都要在预定的时间内拿出成果来。工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两年多的艰苦磨难,王颖写出《开普不列颠岛东南部鼓丘海岸动力地貌学》的学术论文,在加拿大《海洋沉积与大西洋地质学》杂志1982年第18期上,排在第一篇的位置发表,被地质学界评论为“把中国经验应用于加拿大区域海岸研究中,成功地为加拿大海岸研究开拓了一个新领域,是鼓丘海岸的典型文献”。




 从淤泥滩走上国际讲坛 






大西洋百慕大魔鬼三角海域,不知覆没了多少船只,吞噬了多少航海的英雄好汉。在加拿大三年期间,王颖曾三次到百慕大海域考察。北大西洋流急浪高,船只颠簸。一次遇到10级风暴,大海怒涛汹涌,船只被抛上掷下,一只法国船只沉没了,他们船上很多人也倒下了,王颖一边吸药,一边坚持摄影,获得了百慕大海域许多珍贵的实况资料。她还主动要求乘“派塞斯”(PISCES) IV号深潜器,下潜到216米深的海底,对圣劳伦斯(St. Lowrence)海湾进行海底调查。深潜器里,既不能坐,也不能站,她伏在里面整整工作了两个小时。海浪扰动,呼吸不适,上岸后,她的嘴唇颜色都变深了,加拿大同行们都敬佩不已。他们说: “很少有妇女到海底工作,你真不简单啊! ”他们著文称王颖是“中国第一个用深潜器从事海底地质调查的科学家”。

 

1980年4月,加拿大全国海洋会议在伯林顿举行,一位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女学者庄重地登上讲坛,用英语作关于中国海岸研究的学术报告——她就是王颖。24年前在印度召开的那次国际地理学讨论会的情景,王颖永远铭记在心:“要又红又专!要又红又专!”她知道,要攀上科学高峰,必须从脚下做起。现在,她终于从淤泥滩走上国际讲坛。




 致力南海研究 



2012年以来,王颖院士出任国家首批2011计划“中国南海研究协同创新中心”主任,组织力量协同创新,研究南海的资源环境与海疆权益,为我国的“海洋强国”战略贡献力量。



她带领的团队通过查询历史文献和图件,梳理了南海断续线的历史沿革,明确了南海断续线是陆地国界线在海中的延续,南海断续线就是海疆国界线,从而为南海划界提供了科学依据。该项成果引起国内外广泛影响和关注,受到《时代周刊》、《中国国家地理》和CCTV4等重要媒介的采访。





人活着要有理想,为追求理想,还要有刻苦、实干与敢于面对挑战、不断追求的坚持精神。


——王 颖





王颖曾说:“人活着要有理想,为追求理想,还要有刻苦、实干与敢于面对挑战、不断追求的坚持精神。”她就是这样,高标准地从事教书育人与科学研究工作,一步一步地前进,一层一层地攀登科学高峰,在教书育人中学习,在研究工作中学习,在生产实践中学习。王颖的研究成果应用于海岸建设,为我国建海港选址30多个,并突破了平原海岸不能建设深水海港的传统。


今年84岁的王颖工作了六十余载,她的工作成果都是在与大海的拼搏中获得的。


热爱大海

构成她丰富的人格内涵

献身大海

体现了她不知疲倦的进取精神!








王 颖

长期从事具有地域特点的淤泥潮滩海岸、鼓丘海岸以及河海体系与大陆架沉积等方面研究并作出贡献。总结潮滩动力环境的沉积与生态模式,分析中、新生代淤泥粉砂岩沉积环境。从中国主要河流对大陆架的沉积作用深入到河海体系相互作用、沉积物搬运与陆源通量、黄海辐射沙脊群形成演变等研究,推动发展了具有学科交叉特点的海岸海洋科学。将海陆相互作用研究与全球变化相结合,并应用于海岸建设。


她持续60年研究中国海,6次调查大西洋,科学考察航行到达北极圈附近的拉不拉多海、中高纬度大西洋、北海、波罗的海,热带的加勒比海、地中海、亚得里亚海,印度洋阿拉伯海,太平洋珊瑚海、南海、东海、渤海及日本海等处。


王颖院士在具有地域特点的淤泥质潮滩海岸、高纬鼓丘海岸以及河海体系与大陆架沉积等方面有重要贡献,总结了潮滩动力环境的沉积与生态模式,分析了中、新生代泥沙粉砂岩沉积环境,把我国潮滩研究推向国际领先水平。发表论文160多篇,出版及主编出版了《海岸地貌学》、《黄海陆架辐射沙脊群》与《中国海洋地理》等专著16册。寓科研成果于教学,培养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地学人才及外国学者。


代表作有Watar Resources Capacity,Regulation,and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of the ChangJiang River Delta、《潮滩沉积环境与岩相对比研究》、《黄海陆架辐射沙脊群》和Drought in the Yellow River:an Environmental Threat to the Constal Zone等。获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END


更多内容请扫描下方二维码


资料:江苏Women+ 《寻访三八红旗手 | 王颖:海的女儿,科学之美》、南京大学南海中心《中心主任王颖院士荣获国家海洋局“终身奉献海洋”纪念奖章》、中国科学院《院士信息:王颖》、南京大学《王颖院士》《南京大学王颖院士、葛晨东教授、朱大奎教授 为广东财经大学来访师生作学术报告》、中国网《2014年度海洋人物候选人王颖:80岁高龄院士的海洋情怀》、中国网海洋频道《2014年度海洋人物评选候选人推送:王颖》、腾讯视频《王颖院士》。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