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从“罗斯受洗”到乌克兰“建国日”: 千年后的争讼为哪般

赵宇伯 欧亚系统科学研究会 2022-01-09

从“罗斯受洗”到乌克兰“建国日”

千年后的争讼为哪般


文|赵宇伯

来源|欧亚新观察

8月24日,在乌克兰庆祝独立30周年的阅兵式上,乌总统泽连斯基宣布,将每年7月28日:“基辅罗斯受洗日”,定为乌克兰的“建国日”。泽连斯基还向乌议会提交将“建国日”确定为法定节假日的法案。

公元988年7月28日,弗拉基米尔大公带着自己的儿子、东正教神父同基辅市民们下到第聂伯河水中,进行集体洗礼。从此,基辅罗斯将东正教奉为国教。泽连斯基表示,将“基辅罗斯受洗日”定为乌克兰“建国日”,是因为这一天是乌克兰一切的开始。

分析人士指出,泽连斯基设立“建国日”是乌克兰政府近年来加强国家认同建构,塑造国家意识形态,推动“去俄化”进程的又一举措。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指责泽连斯基设立“建国日”,是将宗教节日“私有化”。乌克兰外长库列巴则回应称,乌克兰不需要将别人的东西私有化。乌克兰人在自己的土地上已经生活上千年,并仍将生活在这片土地上。

独立以来,乌克兰社会一直存在国家认同差异。这种认同差异在政治家的鼓动下演化为国家认同危机,成为影响乌克兰作为民族国家主权完整和社会稳定的深层次因素。乌克兰2004年“橙色革命”和2014年“尊严革命”爆发,乌国内出现严重的社会分裂和族群对立,也与国家认同感缺失有关。

正因为如此,近年来,乌克兰政府高度重视“国家文化认同”问题,从民族、宗教、语言、历史、地理、文化和国家象征等多个维度强化民族和国家认同。乌政府推出的相关举措层出不穷,近期的一些典型事件可见一斑。

事件一:俄乌“同一民族”之争


乌克兰民族,因相近的血缘、地缘关系和长期的共同生活与白俄罗斯、俄罗斯民族并称“东斯拉夫三兄弟”。2014年乌克兰危机后,乌克兰与俄罗斯决裂,反目为仇。7月1日,乌议会高票通过泽连斯基提交的《乌克兰原住民权利法》,将世代居住在乌境内的俄罗斯族(占该国人口比例的18%)、白俄罗斯族、德意志族、匈牙利族、波兰族、罗马尼亚族等少数民族,都定义为乌克兰的非原住民族。

面对分道扬镳的乌克兰,俄领导人近期大谈俄乌兄弟手足之情。7月12日,俄总统普京在俄政府网站发表《关于俄罗斯人和乌克兰的历史统一》一文,强调俄罗斯人和乌克兰人属于同一个民族。8月29日,俄国防部长绍伊古称,“乌克兰和俄罗斯不仅是邻居,还是兄弟民族”。乌前总统尤先科表示,普京有关“俄乌同一民族”的说法纯属宣传。乌克兰拉祖姆科夫中心的民调显示,70.4%的乌克兰人不赞同普京的说法。

事件二:乌独立日的贵宾——君士坦丁堡普世牧首


8月20日,君士坦丁堡普世牧首巴尔多禄茂一世到访基辅,出席乌克兰独立30周年庆典。泽连斯基在与普世牧首会见时表示,这是普世牧首第三次访乌,他本人在任期内也曾两次拜访普世牧首。乌媒体指出,普世牧首在乌受到高规格礼遇,是乌领导人对其支持乌克兰教会独立的回报。

2019年1月,君士坦丁堡普世牧首签署乌克兰东正教独立的命令,莫斯科牧首从此不再具有管辖乌克兰的权力。乌克兰教会的基辅都主教被提升为基辅牧首,和莫斯科牧首平起平坐。乌克兰东正教会获得独立地位,是乌克兰“去俄罗斯化”进程中的关键举措,动摇了俄罗斯东正教会在所有东正教会中的地位,是对俄国家软实力的严重削弱。乌前总统波罗申科作为乌克兰东正教会获得独立地位的“首功之臣”表示,普世牧首送给乌克兰人民一份厚礼,让乌克兰人有机会在独立的乌克兰东正教会用母语进行祈祷。

事件三:“克里米亚平台”峰会上的“反俄”歌曲


8月23日,被称为乌独立以来最大规模主场外交活动的“克里米亚平台”峰会在基辅召开。开幕式上,面对47国的与会领导人和嘉宾,乌克兰歌手贾马拉深情演唱其成名曲《1944》。该曲被认为是一首“反俄”歌曲:描述了二战时期苏联在克里米亚驱逐鞑靼人的历史。2016年,贾马拉以该首歌曲在全球最具影响力的欧洲电视歌唱大赛上夺冠。贾马拉本人就克里米亚鞑靼人,其父母现在还生活在克里米亚。在旨在讨论克里米亚“去占领化”的峰会上,让贾马拉演唱该歌曲,显然具有强烈的政治色彩。

近年来,乌克兰十分重视在国际音乐舞台彰显乌克兰的独立性。2021年的欧洲电视歌唱大赛上,代表乌克兰参赛的乐队组合用乌克兰语演唱,成为该项大赛有史以来首次用乌克兰语演唱的选手。

事件四:耗巨资落成的乌克兰国家地理中心


8月23日,乌克兰独立30周年当天,乌总统泽连斯基赶到距离基辅200公里的切尔卡瑟州,参加乌克兰国家地理中心落成及升旗仪式。这个被称为是“乌克兰心脏”的新地标由25个钢制翅膀环绕组成,象征乌克兰24个州和克里米亚共和国。这里耸立着全乌克兰最大的国旗,旗杆高102米,旗面超过100平方米。泽连斯基表示,对乌克兰人而言,蓝黄双色旗不仅是旗帜,也是一种象征,代表着历经数个世纪通向乌克兰独立的桥梁。据乌媒体报道,乌政府耗资2400万格里夫纳建设国家地理中心,约合600万元人民币。

事件五:总统力推《乌克兰大国徽法案》


泽连斯基十分热衷于国家象征和标志的塑造。8月24日,乌议会一读通过泽连斯基提交的《乌克兰大国徽法案》。乌克兰现有的三叉戟国徽被称为是小国徽。1996年乌克兰宪法规定,乌克兰应该有大国徽。由于当时议会中势力强大的乌克兰共产党对镰刀斧头等苏联象征物更加青睐,所以乌议会未能通过有关大国徽的法案。

2020年8月,泽连斯基着手推动大国徽的方案征集工作,并最终选定将智者雅罗斯拉夫大公王冠、狮子和哥萨克人等元素融入到大国徽中。不过,乌媒体指出,乌克兰若想最终拥有这个大国徽,乌议会必须以三分之二多数(450个席位中的300票)二读通过总统法案,因此泽连斯基必须争取反对派政党的支持。

乌克兰,几乎每天都有政治家提出加强国家认同的议题,而这些言论又几乎无一例外的带有“去俄罗斯”色彩。这些争论,大到国名,小到饮食和服饰,千奇百怪,包罗万象。如日前,乌克兰总统办公室顾问阿列斯托维奇提出,乌克兰比俄罗斯更有理由被称为“罗斯”,因此建议将乌克兰国名更改为“罗斯-乌克兰”。该高官的说法并非毫无根据,在乌克兰的历史观中,乌克兰是古罗斯的正统继承人,发轫于第聂伯河畔的“基辅罗斯”的首都基辅,被称为“俄罗斯诸城之母”。针对乌高官的提法,俄媒体纷纷指责这是“歇斯底里的反俄行为”。俄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更是讥讽称,可以赠送乌克兰“乌罗斯”的国名。

2020年,乌克兰与俄罗斯之间发生著名的“红菜汤战争”。俄外交部在一篇推文中称,红菜汤是俄罗斯最受欢迎的美食之一。该文引发乌克兰网民的强烈反弹。两国民众在网络上就红菜汤的起源爆发激烈争论。乌克兰文化部甚至表示,将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申请,将红菜汤列为乌克兰非物质文化遗产。

乌俄之间的口水战还波及到服饰。乌克兰一直将刺绣视为民族传统服装,并将每年5月第三个星期四定为“刺绣节”。今年的刺绣节,泽连斯基在其社交账户上晒出与妻子的合影。两人均穿着民族服装,表达刺绣节的祝福。该照片在互联网上引发了极大争议。有网民指出,泽连斯基穿的并不是乌克兰民族的传统刺绣,而是俄罗斯族的偏领衬衫。俄民族服装也有刺绣工艺,所不同的是,俄刺绣衬衫的领口开在中间偏左位置,而不是在正中间。俄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还调侃泽连斯基,“穿俄罗斯刺绣庆祝乌克兰刺绣节”。对此,乌总统办公室表示,泽连斯基夫妇的服装取材于乌克兰图案,与俄罗斯毫无关系。

有专家指出,随着乌克兰国内民族主义情绪日益高涨,乌政府加强国家和民族认同的招数频出,而这些举措又被俄罗斯视为“去俄化”的反俄行为,激化了俄乌双方的矛盾。2008年,在俄罗斯-北约峰会上,普京曾对美国总统布什表示,“乌克兰甚至称不上是一个国家!它的一部分领土是东欧,还有很大一部分领土是我们送给它的!”普京或许不曾料到,他的这句话提醒了乌克兰,促使乌领导人加快民族和国家认同的步伐。

作者:赵宇伯,欧亚系统科学研究会特聘研究员

(全文完)

点击图片阅读更多文章
▲ 兰德公司如何向世界兜售美国治理学?
▲ 面对美副总统示好, 新加坡总理李显龙“人间清醒”

▲ 拜登撤军演说全文: “美国撤军行动是一项历史性壮举”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