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美印前所未有的最佳关系里, 各自打着怎样的算盘?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南亚研究通讯 Author 南亚研究通讯

 导读:6月21日至6月24日,印度总理莫迪访问美国,获得美国总统拜登的高规格接待,并探讨了军事和先进技术方面的合作。拜登表示,美印关系到达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而有评论指出:本次美印会谈中,充满了中国的影子。事实上,美国政策领域对印度在中美竞争中的“作用”有持续争论,本文认为:只要美国放下对印度不切实际的幻想,印度就是一个很好的盟友选择。

作者指出:印度与美国在许多国际问题上立场不同,对中国相关问题的关切也有差异。但是,印度有军事装备的现代化更新需求,这为美国与其合作提供了充分的空间;印度在印度洋贸易、能源通道上的地缘作用非常重要;印度在亚非区域发展中国家中建立的声誉和友好关系,也可以成为美国外交关系的重要补充。在与中国竞争的议题上,作者强调:支持印度的军事、外交发展,本身就可以形成对中国的竞争和牵制。欧亚系统科学研究会特编发此文,供读者参考。本文原刊于Foreign Affairs,仅代表作者观点。


美国在印太区域的最佳策略
作者Aran Tarapore编译刘辰煜、阿斯兰审校陈安澜、江文轩

来源|Foreign Affairs


▲ 图源:互联网


过去二十年来,历届美国政府都试图与印度建立牢固关系。印度,作为世界人口大国,第二大军事力量和第五大经济体,在抗衡中国在印太地区日益增长的影响力方面具有独特优势。然而,正如此前《外交事务》的文章《美国在印度的糟糕下注》中提到,这种伙伴关系能给美国带来的利益是有限的。若中美之间发生安全危机,除非自身利益受到直接威胁,否则印度不会急于站队美国。印度既不是国际秩序的维护者,也不是被条约限制的美国利益捍卫者。因此上述文章认为,美国将印度培养为战略伙伴的政策是糟糕的下注。

但是印度从未假装表现得像美国的铁杆盟友,印美之间偶尔出现的利益分歧并不意味着美国对此双边关系进行了错误投资。不过,在与印度建立伙伴关系方面,美国还可以继续增加筹码——这种伙伴关系比安全协定更现实,而且仍然有助于在自由开放的印太地区推进共同利益发展。


 1   不完美的结盟

印度与中国的冲突和竞争由来已久。在1962年一场令人震惊和伤痕累累的战争之后,两国一直等到80年代才恢复外交关系,通过签署一系列增进互信的协议小心翼翼地共处。两国边界仍然存在争议,边境冲突时有发生。2020年,中印在边境处爆发了一场致命的小规模冲突,双边关系再次破裂。印度还担忧中国在印度洋地区不断扩大基地网络支持,维持“永久性军事存在”,持续增强其影响力。

但是,印度与中国存在竞争并不意味印度就是美国的完美盟友。尽管印度在2020年的中印边境冲突后加快了与美国的军事合作,但两国在地区性和全球性的关键问题上仍存在分歧。例如,在阿富汗问题上,印度对美国仓促撤军感到失望;而在缅甸,印度继续与美国回避的军政府接触。印度和美国之间的分歧在俄乌冲突期间表现得最为突出,印度一直不愿疏远俄罗斯,因为它依赖俄罗斯提供军事装备和廉价能源。

即使在涉及两国共同利益与关切——遏制中国成为亚洲超级大国的问题上——印度和美国也时有不同的政策重点,并使用不同的策略来实现相似的目标。对印度来说,中国在喜马拉雅陆地边界的行动自然比台湾政策的潜在变化更值得关注。正如印度外长所承认的,在对抗比自己强大得多的对手时印度的选择有限。

尽管如此,印度并未由于这些差异而成为美国全球合作伙伴中的异类。在涉及中国的问题上,即使是那些与美国签订各类安全战略条约的正式盟友,也不见得与美国保持一致。日本吹嘘的新安全战略,包括其建立远程导弹武器库的大胆计划,都是为自卫而设计的,而不是在中国台湾问题或其他危机出现时充当协助美国的工具。法国总统埃马纽埃尔·马克龙更是声称在台湾问题上不会支持美国。美国不能指望印度在全球危机中毫无保留地站在自己一边,因为连那些与美国签订正式条约的长期盟友都无法完全支持美国。

如果美国不能指望印度在危机中提供军事援助,那么美印伙伴关系有什么意义呢?答案是建立伙伴关系不仅仅是为紧急情况做准备。美国决策者认识到,一个更强大的印度更有能力对抗中国,更符合美国的利益。但在缺乏明确政策目标的情况下,美国的印度支持者可能会对两国关系产生不切实际的期望。而在当他们得知印度不会在中国台湾问题上响应美国时,便会对此伙伴关系感到厌恶。除了加强两国之间的经济和人文交流外,美国还应重点深化三个具体领域的合作,印度愿意并有可能在这些领域帮助其抗衡中国。


 2   巨变

印度在印太地区拥有强大的地缘优势,主导着跨印度洋的贸易和能源路线。随着中国海军在印度洋迅速建立战略存在,印度和美国可能会发现印中两国在该地区经常发生利益冲突。中国对印太地区国家安全政策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声音也越来越重要。在这个充满危机的时代,中国海军力量与港口通道数量的增加,也意味着威慑力的增强。

因此,美国应该支持印度扩大其在印度洋地区军事力量的举措,包括升级其基地基础设施和军事装备。它还应该支持合作伙伴之间,特别是美国、印度和澳大利亚军队的训练程序推进,因为它们彼此间的设施互通。印度军队已经控制了印度洋东北部和马六甲海峡的西部通道,马六甲海峡是连接印度洋和太平洋的重要航道。随着印度安达曼与尼科巴群岛的基地、澳大利亚北部海岸和科科斯(基林)群岛的基地升级,这三个伙伴将能够更好地进行互访,并最终实现军事轮换部署。

美国应该进一步投资与印度在东印度洋的联合军事活动,强化两国追踪中国军队的能力,提升主动权。这不仅有利于印度的安全,也将改变印太地区的战略格局。如果一支更强大的军队能够对中国南海地区施加影响,这将使台海局势严重复杂化。印太地区的所有方面最终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通过采取谨慎的步骤来改善在印度洋的军事力量,印度和美国也可以在西太平洋产生额外的威慑效果。通过这种方式,印度可以在不直接参与中国台湾问题的情况下影响中国的决策。


 3   寻找一个合适的方案

美国还应该支持印度发展高价值且有针对性的军事建设。印度早该进行军队大规模的资本重组了,但用美国装备取代传统俄制装备的过程将是缓慢而昂贵的。然而,印度军队不需要用新的飞机、坦克和军舰来取代其整个作战体系。事实上,印度最近购买了少量的美制运输机,使其能在土耳其和苏丹高调地执行人道主义救援和撤离行动。

正如俄乌冲突所显示的那样,某一针对性强的军事建设将对局势产生无法估量的影响。特别是在资源匮乏的情况下,军事现代化要求的不一定是标准化、完全现代化的军队。相反,它可能会仅在某些特定方面利用高科技追求高效能。与其试图与中国的全面和资源密集型现代化对抗,美国不如帮助印度调整自己军事建设方案,在特定方面完成现代化改造。

印度需要面对的威胁不仅来自于地上,也来自于海洋。印度需要高质量的情报、监视能力和高度机动的反应小组来应对喜马拉雅山可能存在的边界冲突。而为了威慑海上民兵船只或潜艇的行动,印度需要可远程操控和续航持久的水下无人机和更多的空射反舰导弹。这只是美国如何在不向印度出售大批F-35战斗机的情况下增强印度军事能力的两个例子。有选择的共同开发武器或转让项目可能具有巨大的威慑或实战效果。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们可以成为美国和印度军队共同作战力量的关键支柱。


 4   外交攻势

最后,美国应加强与印度的外交协调。美国和印度各自对不同的国家集团具备外交影响。在某些情况下,这已成为美印关系产生挫败感或摩擦的根源——最尖锐的一点就是,印度与俄罗斯的关系促使印度在俄乌冲突中采取更中立的立场。但在与中国的战略竞争的大背景下,俄印的联系可能是美国所缺乏的筹码。

印度与发展中国家建立了良好的联系。美国历来忽视这些亚非地区,部分原因是制定政策来增强美国在发展中国家的影响力并不会对选举有巨大帮助。在今天的美国,比起投资非洲的可再生能源基础设施,与中国竞争才更可能赢得选举并继续执政。相比之下,印度的影响力建立在外交领导、侨民联系和公认的利益亲和力的历史遗产之上。而且印度也没有同美国一样,在全球挑起民主与专制之间格格不入的较量。

中国通过其慷慨的投资建立了全球影响力,而印度则因其全球边缘化国家拥护者的传统而拥有良好的信誉。2023年5月23日,巴布亚新几内亚总理詹姆斯·马拉佩(James Marape)欢迎印度总理纳伦德拉·莫迪的访问,并宣称世界舞台上“需要第三大声音”,与冷战时期的不结盟运动相呼应。他承诺,太平洋岛国“将团结起来支持你的领导”。这远非一场零和博弈,美国与巴布亚新几内亚同时签署了新的安全协议。但印度往往可以充当不可或缺的桥梁——作为一个“西南方大国”,在美国的要求可能出现两极分化时建立共识。2022年11月在巴厘岛举行的20国集团峰会上,印度外交官撰写出一份联合公报,宣称这“不是战争的时代”,含蓄地谴责俄罗斯。这句话莫迪早前说过,虽然不代表印度全面谴责俄罗斯的行为,但总比没有好。

在充满危机的时代,美国和印度的外交行动可能不尽相同——但可以互补。比起美国单方面的努力,和印度协调一致的外交行动将更加有效地扩大同中国竞争的政治共识。


 5   更好的下注

未来几年,印度将在遏制中国日益增长的实力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但是以自己的方式。正如此前《美国在印度的糟糕下注》中提到,印度有限的权力及其战略重点意味着它将拒绝成为美国的附庸。但印度仍将是中国的有力竞争对手,因为它寻求维护自己的利益并规避自身弱点。如果美国携手印度加强在印度洋的联合态势,帮助其进行针对性的军事现代化改造,合作争取国际社会对自由开放的印太地区的支持,美印伙伴关系便可以在区域安全方面发挥关键作用。

总之,这些做法才是对印度的更好下注,它们将有助于维持现状,而不是要求印度在危机中牵强附会地支持美国。从政治和实践角度来看它们也是可行的,因为不会对中国构成进攻性威胁,也不会要求印度大幅增加用于防御的资源。但这确实要求美国与印度共享彼此对中国的目标和能力的评估,并定期调整两国共同应对的方法。美国对印度的国防政策应该侧重于快速启动这些计划,而不是为联合战争做准备。

印度是一个潜力巨大的国家,同美国的关系正在迅速升温。两国贸易、投资和人员流动不断增长,但防务关系经常出现剧烈波动。当美国狂热地说服自己,正在与中国战略竞争的道路上高歌猛进,一些人会以能否在可能的台海冲突中作出牺牲为评判伙伴关系的标准。但如果美国强加这种不合理的标准,它的盟友也将会一一离去。相反,美国有机会与印度建立一种更现实、更有弹性的战略伙伴关系。这种伙伴关系存在的时间也将比台海危机更久,甚至可能有助于遏止台海危机。


*文章原刊于Foreign Affairs,转自“南亚通讯研究”。



Aran Tarapore作者:阿尔赞·塔拉伯雷

斯坦福大学Shorenstein亚太研究中心研究员。研究重点为南亚安全问题及印度洋-太平洋战略格局。

  FIN  点击图片链接阅读更多文章

普里戈任的下一步: “被清算”, 还是“争总统”?


再造大国? 探寻土耳其国家能力的多维真相|深度访谈


“谁都意想不到, 这个特殊盟友关键时刻替普京解了大围”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