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 我们的室训:天圆地方
我们的室训:天圆地方
华应龙 | 文
2012年4月,北京市西城区教委成立了“华应龙名师工作室”。挂牌仪式上,教委领导说:“这是我们西城区中小学的第一个名师工作室。”西城区名校林立,名师云集,这“第一个”,是荣誉,更是压力。
夜深人静,我暗暗鞭策自己:带个好头!家有家规,室有室训。我追问自己:我的室训是什么?我应该传递给入室弟子们怎样的做人做事态度、为人处世方式?
联想到自己在乡村任教时名片logo的多重含义(第一是一个数学符号;第二是追求外圆内方,感觉修行不够,只现一半;第三是稳步向上,脱颖而出),室训就是“外圆内方”吗?似乎韵味不够。
在我踌躇的时候,恰巧看到一篇文章介绍著名历史学家顾颉刚将治学经验归纳为“天圆地方”四字。他所说的“天”,系指人之朝天的脑袋;他所说的“地”,系指人之接地的臀部。所谓“天圆”,就是做学问要脑袋“圆通”,勤于思索,真正做到“活读书,读活书,读书活”;所谓“地方”,就是求知识须臀部“方正”,坐得稳,坐得牢,如木板钉钉,坚韧不拔。
真有意味!我喜欢。室训就是“天圆地方”了!赋予其几层含义——
一是倡踏实,夯实功底。功夫是“坐”出来的,成为名师没有捷径,需践行顾老所言。当下风气浮躁,有人渴望一夜成名、一课成名。加入名师工作室,只是找到了一个方向,找到了一个可以静心下功夫的地方。方向对了,就不怕路远,要享受寂寞,甘坐冷板凳,要舍得衣带渐宽人憔悴,立志读破万卷书,拍圆大脑袋,坚守“课不润人誓不休”,以求实现教学超越。师范毕业时,姚烺强先生送我的一句话:“积水成渊,蛟龙生焉!”我很喜欢。
二是尚质疑,开创新局。古人认为,天似华盖,形圆;地如棋盘,形方,故曰“天圆地方”。远航归来的桅杆,引发我们思考:真的“天圆地方”吗?我们要勇于喊出:“从来如此,便对么?”小学数学教学也需与时俱进。从这个层面来说,室训定为“天圆地方”,颇有些哈佛大学内哈佛铜像的味道。
哈佛雕像的底座上有三行字,第一行“约翰·哈佛”,第二行是“创办人”,第三行则是“1638”。乍一看,谁都会理解为哈佛本人在1638年创办了哈佛大学。实际上,这三个简单的陈述居然都与事实不符,是“三大谎言”。在雕像的左侧,是哈佛大学“追求真理”的校训。“追求真理”的校训与“三个谎言雕像”相应成趣。可能正因为这样的缘故,哈佛像与纽约的自由女神像、华盛顿的林肯纪念堂坐像和费城的富兰克林雕像一起,被誉为美国摄影留念最多的四大雕像。
我上出“单位让分数更好玩”的《分数的再认识》,“让规律多飞一会”的《规律的规律》,“让学习像呼吸一样自然”的《角的度量》……都是大胆质疑的成果。我们坚信:非质疑无以超越。
三是崇圆融,人课合一。我曾想象,“天圆地方”的投影不就是“外圆内方”吗?查阅文献才知道,“天圆地方”的本质渊源于先天八卦图。这样的话,“天圆地方”就是“外圆内方”的另一种表达。
“方”、“圆”其实并不局限于几何形状,而是一种哲学抽象。“圆”的意味是变通、灵活、施与,即“乾”卦;而“方”的蕴含是承载、稳定、不动,即“坤”卦。《易经》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做人要“外圆内方”,持经达变,做数学教师既要知道“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又要知道“曲成万物”,曲径通幽,教学有路曲为径,秉持“我就是数学”的信念,追求人课合一,课如其人,人如其课。“我就是数学”乃是自我安顿、自我期许和自我鞭策。既用数学修身,也用数学育人,还用数学立命。数学教师的生命就是在与数学的不断圆融中成就超越。
室训既定,我就考虑请位大家来题写。2013年,首届“明远教育奖”颁发,全国大中小幼教师共13人获奖,我忝列其中。乘着获奖的际遇,我诚挚恳请顾明远先生题写室训。
室训挂在墙上,更立于我心中。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后来有了新的发展。他将“自我实现”区分为两层水平:一是个人水平的“自我实现”;二是超个人水平的“自我实现”。这表明,超越自我是人的最高动机。因此,自觉而觉他,“天圆地方”求超越,当为本工作室的最高追寻。
2018年3月28日修改于圆方斋
推荐阅读
★烟火明理——华应龙(《人民日报》2018年2月26日刊载)
★学生出错,你怎样对待?名师华应龙30多年钻研出的经验,快来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