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微课堂】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二》图文精讲+同步练习

关注☞ 小学语文学习社 2022-04-13

▲点击图片查看上下册电子课本+教师用书,可下载


 语文园地二




课文朗读










课文内容





知识要点




一、交流平台:(1)我觉得要写好场面,观察的视野要全面,既要看清看全一次活动的整体情况,又要善于捕捉到典型的人和事,然后再逐一地进行描写,才能把场面写真切,写生动。(2)我觉得描写一个场面,既要写出参加活动人的心情、神态表现,又要写出围观人的反映,把场内外交织在一起写,才能更好地烘托环境气氛。(3)在描写的过程中,还要恰到好处地写出人物的感想、体会。这样有面上的概括,有点上的详写,有内外的呼应,有感情地表露,就能把一个场面描写得活灵活现。示例:同学A:《狼牙山五壮士》第2 自然段既关注了群体,也写了每个战士,运用了点面结合的写法。这样写,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既凸显了五壮士英勇无畏、不怕牺牲的整体形象,也显示了每个战士的不同特点。同学B:我读过《红楼梦》,其中写众人取笑刘姥姥的场面,先从整体上写众人“发怔”“哈哈大笑”的状态,然后依次写八位人物的不同笑态,如湘云“一口茶都喷出来”,黛玉“笑岔了气”,宝玉“滚到贾母怀里” 等。这样点面结合,不仅让我们感受到整个现场的欢快气氛,也让我们了解了人物各自不同的性格特点。同学B:我读过《红楼梦》,其中写众人取笑刘姥姥的场面,先从整体上写众人“发怔”“哈哈大笑”的状态,然后依次写八位人物的不同笑态,如湘云“一口茶都喷出来”,黛玉“笑岔了气”,宝玉“滚到贾母怀里” 等。这样点面结合,不仅让我们感受到整个现场的欢快气氛,也让我们了解了人物各自不同的性格特点。
二、词句段运用:1、读句子,注意加点的部分,说说这样写的好处。点拨:读这两个句子,我们发现加点的词语在一个句子中重复使用,这种修辞手法叫作反复。运用反复可以起到突出和强调的作用,能够更加鲜明地表达感情,使语言更富感染力。(1)这个句子中“只听见”出现了两次,这样写的好处是可以渲染场面的肃静、庄严,使描写更深刻细致、层次清楚、表述全面。
(2) 这个句子中“是那么”出现了两次,这样写的好处是节奏鲜明、层次清楚、语势得到增强,突出了草原的可爱之处,使作者对草原的喜爱之情抒发得更加酣畅淋漓。
2、写人物说话时,可以不用“说”来表达。读句子,仿照着写一写。(1)“好像今年的冬天格外冷,你觉得呢? ”“可不是,去年这个时候还没有穿羽绒服呢。” 他们边走边谈论着天气。(2)“今天是谁值日?好像忘了打扫卫生吧。”同桌小声问我。(3)“他们怎么可以这样做,垃圾随地乱扔。”他看着满地狼藉,脸上写着不满。(4)我终于对弟弟发火了:“你再玩游戏不写作业,小心我不带你去博物馆。”
三、日积月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鞠躬:弯着身子,表示恭敬、谨慎;尽瘁:竭尽劳苦;已:停止。指勤勤恳恳,竭尽全力(劳苦),到死为止。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为了解除国难献身,把死亡看作回家一样。意思是为国献身,去血洒疆场,赢得胜利与自由的荣光!
祖宗疆土,当以死守,不可以尺寸与人。——李纲祖宗留下来的土地,我们无论如何也要守住,一寸土地也不能让给别人。
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为了解除国难献身,把死亡看作回家一样。意思是为国献身,去血洒疆场,赢得胜利与自由的荣光!


第二单元基础知识

一、字词盘点

1.字

(1)难读的字

 批(pī)    抡(lūn)

 涧(jiàn)    雹(báo)


(2)难写的字

冀:上中下结构,注意与“翼”字区别。

抡:右边是“仑”,不要写成了“仓”。

盏:不要少写了上面的“丶”和“丿”,下面是“皿”。

隆:右上是“折文”,不要少写了中间的短横。


(3)多音字

要(yāo yào) 得(děi dé)   塞 (sài sè)

几(jī jǐ) 待( dāi dài) 盛(chéng shèng)

撒(sǎ sā) 劲 (jìn jìng) 薄(bó báo  bò)


2.词

(1)必须掌握的词

日寇   进犯   游击   奋战   转移   险要   沉着 

射击   始终   顶峰   悬崖   沸腾   攀登   依托 

继续   仇恨   眺望   喜悦   冲锋   爆发   就位

壮烈   豪迈   政府   委员   协商   汇集   预定 

鼓舞   山涧   宣告   雄伟   肃静   旗帜   宣读    

语调   选举   完毕   检阅   制服   一致   距离   

高潮   灯笼   陆续   游行   次序  手榴弹

斩钉截铁   居高临下   粉身碎骨   惊天动地   

五颜六色   排山倒海 


(2)近义词

磅礴~雄伟  逶迤~蜿蜒  进犯~侵犯 

英勇~勇敢  掩护~保护  屹立~耸立 

全神贯注~聚精会神  挺立~耸立  汇集~汇合 

飘拂~飘动  挥手~招手  欢跃~欢腾 

雄伟~宏伟  宏伟~雄伟   茂密~茂盛 

注视~凝视  微弱~微小  猛烈~强烈 

憧憬~向往  赞叹~赞美  璀璨~耀眼 

聚精会神~全神贯注  千钧一发~万分危急


(3)反义词

逶迤→笔直  开颜→愁眉  坚持→放弃

沉着→惊慌  崎岖→平坦  全神贯注→心不在焉

斩钉截铁→优柔寡断  完毕→开始  肃静→喧哗

消失→出现  汇集→分散  活泼→文静

启动→停止  璀璨→黯淡  茂密→稀疏

光明→黑暗  微弱→强烈  暴露→隐蔽

挺进→撤退  聚精会神→心不在焉

千钧一发→安然无恙


(4)词语归类

①ABB式词语:

黑魆魆

类似的词语:

笑哈哈、笑眯眯、笑嘻嘻、笑盈盈


②ABAC式词语:

自言自语、各式各样

类似的词语:

自生自灭、一生一世、无声无息


③含有近义词的词语:

粉身碎骨、昂首挺胸

类似的词语:

冷嘲热讽、左顾右盼、志同道合


④含有数字的词语:

万水千山、千千万万

类似的词语:

一穷二白、三三两两、四面八方


⑤含有夸张的词语:

排山倒海、惊天动地

类似的词语:

日理万机、寸步难行、天衣无缝


⑥描写认真的词语:

聚精会神

类似的词语:

全神贯注、一心一意、专心致志


⑦描写颜色的词语:

五颜六色

类似的词语:

五光十色、色彩缤纷、花花绿绿


⑧描写精神品质的成语:

坚强不屈、壮烈豪迈、大公无私、舍己救人、

舍己为人、正直无私、表里如一、正大光明、

刚正不阿、铁面无私


⑨量词:

五个战士、一块磨盘、大的石头、

一道河、五座白石桥、一根电动旗杆、

一个师


⑩动词:

扔手榴弹、举起一块磨盘大的石头跳下深谷、

擎着红旗、提着红灯、升国旗、舞着火把

修饰词:细小的枪口、崎岖的山路、叽里呱啦的叫声


(5)词语积累

悬崖峭壁  狂风怒号  攀山越岭  怅望灰天 

寝不安席  可见一斑  水落石出  百折不回 

思潮起伏  碧空如洗


【描写环境恶劣的】

狂风怒号  穷山恶水  荒无人烟  风雨交加  冰天雪地


【关于爱国的】

精忠报国  忧国忧民   碧血丹心

以身殉国  毁家纾难  为国捐躯


【形容痛苦的词语】

欲哭无泪 痛不欲生  愁肠百结  

 悲痛欲绝 撕心裂肺


【关于思念家乡、祖国的词】

魂牵梦萦 故土难离 归心似箭 魂归故里


【含有“不”字的词语】

食不下咽 坚韧不拔 刚正不阿  高不可攀


【含有“如”字的词语】

碧空如洗 心急如焚  心乱如麻  始终如一


【关于蝴蝶的词语】

破茧成蝶 庄周梦蝶 蜂媒蝶使 

蝶恋蜂狂 招蜂引蝶


【形容少年的词语】

生龙活虎  聪明伶俐  朝气蓬勃

青春活泼  欢蹦乱跳  风华正茂


(6)词语搭配

计划(周密)  (精密)观察  (严密)控制 

(紧密)联系  (勘测)线路 (勘察)地形 

(勘探)石油  (勘正)错误 (杰出)的工程师

(艰巨)的工程 (崇高)的敬意 (真挚)的爱慕

(孤寂)的小城 (矮墩墩)的战士 (不寻常)的来历

(啧啧)的赞叹声  (巍峨峻拔)的草原 

(碧波环抱)的宝岛 (纯洁)的雪花

(苍苍茫茫)的草原  (鲜嫩)的山丹丹 

(热烈)的红棉  (刚劲有力)的方块字

(如歌如画)的唐诗宋词  (崭新)的画卷

(璀璨)的诗篇 (轻蔑)地说  (细细)地端详

(轻轻)地闻   (慢慢)地咬


二、佳句积累

1.比喻句

(1)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

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石头比作包子,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五壮士对敌人的仇恨。

(2)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

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参加开国大典的游行群众比作海洋,把翻动的红旗比作波浪,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开国大典的声势浩大和场面壮观。


2.反复句

(1)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这句话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突出地表现了人们听到新中国成立的消息后无比激动、自豪的心情。

(2)两个半钟头的检阅,广场上不断地欢呼,不断地鼓掌,一个高潮接着一个高潮。

这句话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开国大典热闹非凡的气氛和盛大的场面。


3.精彩句

(1)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示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激动。

这句话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突出地表现了人们对人民子弟兵的无比热爱和信赖的思想感情。

(2)广场上千万盏灯静静地照耀着天安门广场周围的宏伟建筑,使人心头感到光明,感到温暖。

这句话是对天安门广场夜晚环境的描写,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现在的人们过着光明、温暖的生活,从而体会到现在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4.含义深刻的语句

(1)工人队伍中,有从老远的长辛店、丰台、通县来的铁路工人,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

句子中“直奔”一词,表现了人们参加开国大典的激动又迫切的心情。

(2)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

句子中“投向”一词,表现了人们对毛主席无比热爱、崇敬的心理。

辨析句子中的重点词语是考试中的一个常考考点,常见的考查形式有:

(1)句中哪个词语用得好?为什么?

(2)句中加点词语能否删去?为什么?


三、重点句段

1.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这两句诗运用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表现了红军战士英勇无畏的精神。


2.为了拖住敌人,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一边痛击追上来的敌人,一边有计划地把大批敌人引上了狼牙山。他们利用险要的地形,把冲上来的敌人一次又一次地打了下去。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让敌人走近了,才下命令狠狠地打。副班长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一声,好像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的满腔怒火。战士宋学义扔手榴弹总要把胳膊抡一个圈,好使出浑身的力气。胡德林和胡福才这两个小战士把脸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敌人始终不能前进一步。在崎岖的山路上,横七竖八地躺着许多敌人的尸体。

本段写五位战士诱敌上山、痛击敌人的战斗场面,采用了点面结合的描写手法。画浪纹线的句子先整体描写五位战士痛击敌人的情形,再分别写每位战士的表现:班长马宝玉冷静沉着;葛振林对敌人充满仇恨;宋学义拼尽全力;胡德林和胡福才打起仗来全神贯注。


3.(1)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带头向棋盘陀走去。

(2)他刚要拧开盖子,马宝玉抢前一步,夺过手榴弹插在腰间,猛地举起一块大石头,大声喊道:“同志们!用石头砸!”

这两句话是对战士马宝玉的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斩钉截铁”的意思是比喻处理事情或说话坚定果断,毫不犹豫。加点的词生动形象地再现了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的情景和对敌人的仇恨,表现了他机智英勇、顽强不屈的精神。


4.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这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

“这声音”指的是五壮士跳崖时呼喊的壮烈豪迈的口号:“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充分体现出五壮士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仇恨,对党和人民的热爱与忠诚。

5.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庄严的宣告”“雄伟的声音”指的是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长城内外、大江南北”指的是全中国。画线语句表达了全国人民欢欣鼓舞的心情。


6.两股“红流”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去,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

这句话运用了借喻的修辞手法,用“红流”指代游行的队伍,表现了游行队伍的声势之大、场面壮观。“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不仅指灯笼火把照亮了北京城,而且象征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使人民获得了光明。


四、课文复习

1.《七律·长征》的作者是毛泽东,描写了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热情地歌颂了中国工农红军不怕艰难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2.《狼牙山五壮士》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某部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为了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诱敌上山,英勇杀敌,最后把敌人引上狼牙山顶峰,英勇跳崖的故事,表现了五壮士爱祖国、爱人民、英勇牺牲的大无畏精神。

3.《开国大典》记叙了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揭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表达了中国人民对新中国诞生的无比自豪、激动的心情。

4.《灯光》采用了倒叙的写作手法,由天安门广场上的灯光写起,叙述了郝副营长在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指路的壮举,歌颂了革命先烈的献身精神。

五、考试热点

1.《七律·长征》一课,常以课文内容填空和理解文中生难句含义的形式考查。

2.《狼牙山五壮士》一课,第6~9自然段,常以课内阅读的形式考查。

3.《开国大典》一课,课文写的四个重点场面,常以填空的形式考查。

4.《灯光》一课,课文的写作特点和中心思想,常以判断的形式考查。

5.本单元作文,常以“( )的游戏”为题进行习作考查。


六、“1+X”阅读

推荐篇目:王愿坚的《七根火柴》

推荐理由:

文章描述了长征途中,暴雨倾泻在大草原上。一个生命垂危的红军战士把党证和夹在党证里的七根焦干的火柴交给战友,请他转交给党组织。战友追上队伍,为战士们点燃了篝火,然后将余下的六根火柴和党证交给了指导员,歌颂了红军战士不怕艰难,英勇顽强,无私忘我,忠于党和革命的崇高精神。


阅读方法:

这篇文章可与课文《灯光》进行对比阅读。先对比两篇文章的题目,思考这样命题的妙处;再对比阅读两篇文章,根据主要内容和写作特点,区分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最后思考阅读红色题材的文章,应当从哪些方面着手,应该从中得到些什么样的收获。

图文详解




同步练习




END

声明:以上部分内容由小学语文学习社整理于网络,本内容仅作分享学习,版权属于原作者,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处理。感谢您的支持和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