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堂】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13课《精卫填海》图文精讲+同步练习
精卫填海
课文朗读
课文内容
知识要点
一、相关资料
《山海经》是我国第一部描述山川、物产、风情的大型地理著作,又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神话传说的大汇编。
二、我会写组词
帝dì(帝王、帝都、称帝)
曰yuē(答曰、美名其曰)
溺nì(溺爱、溺死、溺水)
返fǎn(返还、返修、往返)
衔xián(衔泥、衔命、衔接)
三、我会认组词
少shào (少年、少爷、少女)
四、多音字
少shǎo (多少)shào (少年)
五、注释
精卫:神话中鸟的名字。形状像乌鸦,头上有花纹,白色的嘴,红色的脚,传说是炎帝小女儿溺水身亡后的化身。
炎帝:传说中上古时期的部落首领。
少女:小女儿。
溺:溺水,淹没。
故:因此。
湮:填塞。
六、课文大意
炎帝的小女儿,名叫女娃。女娃到东海游玩,在海里溺水而未能回来,因此变为精卫鸟,(它)常常衔着西山上的树枝和石子,填塞东海。
七、问题归纳
1.精卫是个什么样的人?
意志坚定、不屈不挠、锲而不舍、人定胜天、自强不息、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人。
2.精卫为什么要填海?
精卫痛恨无情的大海夺去了自己年轻的生命,她希望通过日复一日的努力将大海填平,不让它再夺取别人的生命。
3.你认为精卫能把大海填满吗?
不能,虽然精卫填海的精神可嘉,但神话反映的是上古先民美好的愿望,因为他们无法战胜自然、解释自然,所以将愿望付诸神话中,这是神话的本质。精卫填海的最后结局只是精卫鸟衔西山木石以填东海,没有点明它填平了大海。
4.学完这篇神话故事后,你有什么感想和体会?
这则神话故事刻画了不屈不挠、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精卫鸟形象,我们应该学习这种精神,做事不能半途而废。
八、课文主题
本文讲述的是炎帝的小女儿在东海游玩被淹死后化为“精卫”鸟,常往东海投小树枝、小石子,想要填平东海的故事,体现了精卫不畏艰难、坚韧不拔的品格。
十一、教材课后习题
2.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讲一讲精卫填海的故事。
太阳神炎帝有一个小女儿,名叫女娃,是他最钟爱的女儿.有一天,女娃驾着小船,到东海去游玩,不幸海上起了风浪,象山一样的海浪把小船打翻,女娃就淹死在海里,永远不回来了。她恨无情的大海夺去了她年轻的生命,魂灵变化做了一只小鸟,名叫“精卫”。她常常飞到西山去衔小石子或小树枝,一直飞到东海把石子或树枝投下去,想要把大海填平。
图文详解
同步练习
第一课时
一、在加点字的正确注音后的括号内打“√”。
shǎo( ) rì( ) wéi( )
少女 名曰 故为精卫
shào( ) yuē( ) wèi ( )
二、看拼音,写词语。
dì wánɡ nì shuǐ fǎn hu xián tǔ
( ) ( ) ( ) ( )
xián dì fǎn
( )接 皇( ) 往( )
nì yuē
沉( ) 美其名( )
三、根据课文给写出下面词语的正确解释。
少女:
溺:
故:
堙:
四、选择填空。
1.这篇文言文出自于《 》。
A.《三字经》 B.《山海经》
2.精卫"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的原因是:( )
A.善良的精卫不希望再有人像自己那样被大海淹死。
B.精卫不自量力,她只是在做无用功。
3.“以堙于东海”的“堙”读音是:( )
A.yān B.yīn
五、课文整体梳理。
传说精卫因为 而填海 ,用西山上的_____和____经过不懈的努力,最后终于填平了 的故事。
第二课时
一、辨字填空,组词语。
(1)曰 日: 美其名( ) ( )记
(2)违 伟:( )反 ( )大
(3)弱 溺:( )亡 微( )
(4)古 故:( )诗 ( )事
二、翻译句子。
(1)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
(2)溺而不返。
三、课内阅读。
炎帝之少女,( )女娃。女娃游于( ),( ),故为精卫,常( ),以堙于东海。
1.按原文填空。
2.精卫代表的是什么样的精神?请你写一写。
3.在生活中,你在哪些人的身上看到过这种精神?
4.读完这个神话故事后,你有什么感想和体会?
答案:
第一课时
一、shào yuē wéi
二、帝王 溺水 返回 衔土 衔 帝 返 溺 曰
三、小女儿。淹没。因此。填塞。
四、1.B 2.A 3.B
五、游泳溺亡 树枝和石块 东海
第二课时
一、(1)美其名曰;日记 (2)违反;伟大 (3)溺亡;微弱 (4)古诗;故事二、(1)它原来是炎帝的小女儿名字叫女娃。 (2)溺水而死未能回来。三、1.名曰 东海 溺而不返 衔西山之木石2.不怕困难,与困难斗争到底的精神3.我在祖国的边疆战士身上看到了这种精神。4.示例:这个神话故事刻画了英勇顽强的精卫鸟的形象。反映了古代人民征服水患的强烈愿望和不畏艰苦、勤奋不止、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精神。精卫填海
发鸠之山①,其上多柘木②,有鸟焉,其状如乌,③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④。是炎帝之少女⑤,名曰女娃。女娃游于⑥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⑦于东海。漳水出漹,东流注于河。
——《山海经》
【注释】:
①发鸠:古代传说中的山名。②柘(zhè)木:柘树;桑树,叶可以养蚕。③文首:头上有花纹。文,同“纹”,花纹。④其鸣自詨(xiāo):它的叫声是在呼唤自己的名字。⑤是炎帝之少女:这是炎帝的小女儿。⑥于:在。⑦堙:(yīn)填塞。⑧漹:这里,那里。
【练习题】: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章中的意思:
(1)溺而不返(淹死) (2)故为精卫(所以)
(3)常衔西山…(用嘴叼) (4)东流注于河(向东)
2、女娃死后为什么叫精卫?(用自己的话概括)
答:①其鸣叫声音像“精卫”; ②因为他是炎帝女儿,游东海溺水而亡,变成这种鸟。
3、请你评价一下精卫的行为。
答:①精卫意志坚决,不畏艰难;②精卫自不量力。
【译文】:
有座山叫发鸠山,山上长了很多柘树。树林里有一种鸟,它的形状像乌鸦,头上羽毛有花纹,白色的嘴,红色的脚,名叫精卫,它的叫声像在呼唤自己的名字。这其实是炎帝小女儿的化身,名叫女娃。有一次,女娃去东海游泳,溺水身亡,再也没有回来,所以化为精卫鸟。经常叼着西山上的树枝和石块,用来填塞东海。浊漳河就发源于发鸠山,向东流去,注入黄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