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微课堂】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18课《只有一个地球》图文精讲+同步练习

关注☞ 小学语文学习社 2022-04-13

▲点击图片查看上下册电子课本+教师用书,可下载


 只有一个地球




课文朗读









课文内容





知识要点




一、我会写组词

莹:yíng(晶莹、莹白、蓝莹莹)

裹:guǒ(包裹、裹着、裹足不前)

篮:lán(花篮、竹篮、篮球)

蔼:ǎi(蔼然、和蔼、和蔼可亲)

资:zī(资本、资费、资格)

矿:kuàng(铁矿、铁矿、煤矿)

慷:kāng(慷慨)

慨:kǎi(慨然、慨叹、感慨)

贡:gòng(贡献、贡品、进贡)

滥:làn(滥用、滥伐、宁缺勿滥)

基:jī(基础、基本、基金)

睹:dǔ(目睹、熟视无睹、先睹为快)


二、多音字

空:kōng(空话)kòng(空地)

难:nán(困难)nàn(难民)

供:gōng(供应)gòng(供品)

处:chǔ(处理)chù((处处)


三、近义词

遥望——眺望 晶莹——明亮 枯竭——干枯

和蔼——慈祥 渺小——微小 恩赐——赏赐  

慷慨——大方 节制——限制 贡献——奉献

毁坏——破坏 感叹——感慨 指望——渴望

威胁——胁迫 和蔼可亲——平易近人


四、反义词

晶莹——晦暗 节制——放纵 渺小——巨大  

慷慨——吝啬 指望——失望 枯竭——充足  

随意——慎重 和蔼可亲——冷若冰霜


五、理解词语

遨游:漫游;游历。

晶莹:光亮而透明。

和蔼可亲:指说话、待人态度和气,让人容易接近。和蔼:态度温和,容易接近

璀璨:形容珠玉等光彩鲜明。

资源:生产资料或生活资料的来源,包括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

恩赐:原指帝王给予赏赐,现泛指因怜悯而施舍(多含贬义)。

慷慨:充满正气,情绪激昂。

枯竭:(水源)干涸;断绝。

滥用:胡乱地或过度地使用。造句:滥用抗生素会使人体的免疫力下降。

证明:用可靠的材料来表明或断定人或事物的真实性。

感叹:有所感触而叹息。


六、句子解析

1.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这句话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形象生动地说明了地球是人类及其他生命繁衍的地方,地球与世间万物是不可分割的,读起来极富感染力。


2.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也是有限的。 拿矿产资源来说,它不是谁的恩赐,而是经过几百万年,甚至几亿年的地质变化才形成的。

这句话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以矿物资源为例,具体地说明了地球上矿物资源生成非常不易,而且是有限的,提醒我们珍惜资源,如果不加节制地开采,会加速地球上矿产资源的枯竭。


3.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等,本来是可以不断再生,长期给人类作贡献的。

“本来”是“原先、先前”的意思,用在这里说明水资源等自然资源以前是可以再生的,但由于人类的破坏,变成不能再生了,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


4.再说,又有多少人能够去居住呢?

这句话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加强语气,说明即使建造移民基地的设想能实现,也没有多少人能够去火星或月球上居住。


5.只有一个地球,如果它被破坏了,我们别无去处。如果地球上的各种资源都枯竭了,我们很难从别的地方得到补充。我们要精心地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让地球更好地造福于我们的子孙后代吧!

结尾既是对全文内容的总结,同时又揭示了文章的中心,升华了文章的主题,呼吁人类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让地球更好地造福于子孙后代。


七、问题归纳

1.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

主要介绍了地球虽然美丽,但在宇宙中是渺小的,所拥有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是适合人类生存的唯一星球。


2.结合关键句,说说课文讲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1)地球美丽而渺小,不会再长大。

(2)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

(3)目前人类无法移居其他星球。


3.”我们要精心地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这一结论是怎样一 步一步得出的?结合课文内容,和同学交流。

 课文先从宇航员在太空遥望地球所看到的景象写起,引出了对地球的介绍;接着从地球在宇宙中渺小、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有限而又被不加节制地开采和随意毁坏等方面,说明地球面临着资源枯竭的威胁;然后用科学家研究的成果证明,当地球资源枯竭时,人类无法移居到第二个适合的星球上;最后告诉人们:人类应该精心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


4.有人会说,宇宙空间不是大得很吗,那里有数不清的星球,在地球资源枯竭的时候,我们不能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吗?这段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提出疑问,引出下文,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由破坏资源给人类带来的灾难过渡到对别的星球是否适合人类居住的说明。


八、课文分段

第一段(1-2自然段):说明地球是人类的母亲,但地球上人类活动的范围只有很小很小。

第二段(3-4自然段):说明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人类如果随意毁坏,就会使资源枯竭,就会给自身的生存带来严重威胁。

第三段(5-7自然段):说明人类别无去处,不能指望在破坏了地球以后再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

第四段(8-9自然段):说明我们要精心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生态环境的迫切性和重要性。


九、课文主题

本文采用科学小品文的形式,运用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等多种说明方法,介绍了地球虽然美丽,但在宇宙中是渺小的,所拥有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是适合人类生存的唯一星球,说明了保护地球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提醒人们要精心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


十、教材课后习题

1.默读课文,结合关键句,说说课文讲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结合“地球是渺小”“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也是有限的。”“人类不能指望地球被破坏以后再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这几个关键句子,课文从宇航员遥望地球引入,接着从地球的渺小、自然资源有限、目前人类无法移居三个方面来说明只有一个地球的事实,最后告诉人类应该精心保护地球。


2.“我们要精心地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这一结论是怎样一步一步的出的?结合课文内容,和同学交流。

作者首先写宇航员介绍太空看地球美丽壮观的样子,通过列数字和同整个宇宙作比较的方法,说明地球是渺小的;然后通过地球是无私、慷慨地提供矿产资源的典型事例,说明地球所拥有的资源是有限的;接着以“我们不能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吗”的问题,用科学家的研究成果,说明人类无法移居到别的星球,最后,宇航员的感叹令人为之一振,呼吁人们保护地球, 不能再破坏地球的资源了,进而得出结论,“我们要精心地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


3.读下面的句子时,你想到了生活中的哪些现象?针对这些现象设计一两条保护环境或节约资源的宣传语,和同学交流。

现象:砍乱伐、乱倒垃圾、无节制开采、大肆捕杀、乱排乱放导致水资源及大气受到污染等现象。

标语:(1)树木拥有绿色,地球才有脉搏。(2)地球是我家,绿化靠大家。(3)保护生态环境,共建美好家园。

图文详解




同步练习




一、在带点字正确的读音后面画“√”。

遨游(áo ào)   扁舟(piān biǎn)枯竭(gū kū)   慷慨(kǎi gǎi)二、看拼音,写词语。jīng yíng    bāo guǒ   lán qiú   zī yuán(   )    (     )   (   )    (     )gòng xiàn   làn yòng   jī chǔ   qīn yǎn mù dǔ(   )    (   )   (    )   (      )三、巧填关联词。1.地球的资源(    )上帝的恩赐,(    )经过漫长的地质变化才形成的。2.(     )这些设想能够实现,(     )是遥远的事情。3.(     )地球被破坏了,我们(     )会别无去处。   4.我们(     )要好好保护地球,(     )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唯一的家园。四、指出下面句子的说明方法(填序号)。A.举例子   B.打比方   C.作比较   D.列数字1.在群星璀璨的宇宙中,地球就像一叶扁舟。(     )2.同茫茫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        (     )3.地球是一个半径只有六千三百多千米的星球。(     )4.科学家们提出来许多设想,例如,在火星或者月球上建造移民基地。(      )五、阅读练习。据有幸飞上太空的宇航员介绍,他们在天际遨游时遥望地球,映(    )入眼帘的是一个晶莹透亮的球体,上面蓝色和白色的纹痕(    )相互交错,周围裹着一层薄薄的水蓝色“纱衣”。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1.这段文字写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括号内给加点的字注音。  3.用“~”画出具体些地球美丽壮观的句子。4.根据理解完成填空。(1)“蓝色和白色的纹痕相互交错,周围裹着  一层薄薄的水蓝色‘纱衣’”中“蓝色”的是__________,“白色”的是__________,“水蓝色的纱衣”指的是__________(2)这段话中将地球比作__________和__________,说明它的__________,表达出对地球的    __________之情。

参考答案

一、áo  piān  kū  kǎi二、晶莹  包裹  篮球  资源    贡献  滥用  基础  亲眼目睹、1.不是…而是…  2.即使…也…  3.如果…就…  4.之所以…是因为…四、1.B  2.C  3.D  4.A五、 1.宇航员在太空看到的地球的样子  2.yìnɡ hén   3.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晶莹透亮的球体,上面蓝色和白色的纹痕相互交错,周围裹着一层薄薄的水蓝色“纱衣”。4.摇篮 母亲 可爱 赞美
END

声明:以上部分内容由小学语文学习社整理于网络,本内容仅作分享学习,版权属于原作者,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处理。感谢您的支持和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