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丝瓷之路博览:33本小书带你重走丝瓷之路

2017-09-28 商务印书馆 商务印书馆文津读书会

2012年起,商务印书馆策划出版《丝瓷之路博览丛书》,讲述中国古代在“丝瓷之路”上对外交流的传奇故事。

2015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

“一带一路”国家战略进一步细化实施。“丝绸之路”上不只有丝绸,不只有瓷器,还有更多你可能不曾了解的有趣故事和传奇。今天小编为您带来《丝瓷之路博览丛书》(前两辑已出33本,第三辑待出),一起探寻“一带一路”上的传奇历史。



1. 《长安与罗马——公元前后三世纪欧亚大陆东西帝国的双城记》 长安和罗马,“丝瓷之路”上两个帝国权力之巅的城市。


《北京青年报》“2016年度读者最喜爱的书"

中国图书评论学会2016年4月“中国好书”


长安,追求着“重威”,城市的规模和规格在当时都是最高的。

罗马,则追求的是“永恒”,而它也做到了永恒。

长安、罗马与及其之后的城市模式也都有承前启后的意义,将这两座城进行对比,将有助于了解秦汉文明和罗马文明的特殊性。


一日看尽长安花
昔日的长安城如今惟剩下断壁颓垣。在回到作为西汉都城的长安之前,且先忘却我们眼前大片留白的远景,从唐代诗人李频的眼里,来看看长安的中景:
五陵佳气晚氤氲,霸业雄图势自分。
秦地山河连楚塞,汉家宫殿入青云。
未央树色春中见,长乐钟声月下闻。
无那杨华起愁思,满天飘落雪纷纷。

——(《乐游原春望》)


罗马人的一天
古代罗马的普通人往往这样度过他们寻常的一天:早晨从苏布拉区或奎里那勒山的家中出来,前往他们的庇护人在俄斯奎里诺山等富人区的住宅中请安,接着作为其扈从到城中心的广场,中午稍事休息后到战神原进行体育活动,之后去浴场。最后回自己家或是到庇护人的家中享用晚餐。




2.《骑马生活的历史图景》 讲诉马的故事,一部马的进化与驯化历史,也是一部人类文化前进的历史。


人类历史画卷上各种与马相关的器具欣赏、文化典藏、驯化考古、艺术作品的趣谈,由作者拈来,他把目光投向深邃的东西方人类生活长河,挖掘这部以马为主角的伟大的历史。


目录

第一章 马的进化与驯化
一 迷人而完美的动物2
二 漫长的进化史5
三 驯化与命名10

第二章 古代的马车与骑马
一 骑马的时代到来了16
二 征服者的伙伴21
三 血腥而神圣的祭礼27
四 四轮金马车32

第三章 马具的发明与改良
一 好马配好鞍38
二 马具百科45
三 中外马具趣谈64
四 新疆马文化遗存71

第四章 与马为伍的生活
一 骑马民族,来去如风82
二 光荣的骑士时代106
……

第五章 马的艺术
一 神秘的壁画岩雕164
二 从汉马到唐马168
三 彼得大帝宝藏与希腊木马计178


马车与骑马方式,在青铜时代确凿无疑地被用于战争当中。这就是战马和马拉战车的出现和运用。最早的骑马可能出现在公元前 2000年的美索不达米亚,也许是从骑乘其他动物(如牛)而获得的经验。


阿尔泰山的斯基泰人,其历史见载于古希腊历史之父希罗多德的《历史》等史书中,他们是公元前8—前5世纪在内陆欧亚草原上出没的古代游牧民族,分成了若干部。在欧亚草原上发现众多的属于此一时期的文化遗存,尤其是大量精美的黄金制品。




3. 《尼罗河的赠礼》 古埃及文明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是人类历史开始的地方。


构建辉煌文明的古代埃及人究竟如何生活?

他们的社会如何运行?

我们如何了解他们的生存状况呢?

如何了解古代埃及社会更为真实的一面?

埃及是神话中诸神起源的地方,据说在那里人们最初观察星辰,许多伟大人物的丰功伟绩都在那里记录下来。

当我们记录历史的时候,应该从埃及有关的事件开始。



奥赛里斯的审判



哈特谢普苏特享庙


秉承《丝瓷之路》学刊理念而作,旨在以埃及的主要城市为线索,系统介绍古代埃及的历史、文化与古迹,将各地的主要遗址及相关历史展现在读者面前。




4. 《莲花上的狮子:内陆欧亚的物种、图像与传说》 以狮子影像东来之路为主要线索,将雄猛的狮子与宁静的莲花相牵,将智慧与慈悲相连,讲诉欧亚文化交流中宽厚相容的一面。


中国并不是亚洲狮的栖息地,但是从东汉时代开始,狮子作为贡品被西亚、中亚的国家进献到中国皇宫,自此之后,历代都有狮子被贡献到朝廷的皇家苑囿,而狮子文化也随之而来。


给狮子安上翅膀,这是古人在神话和艺术形象中完成的最具想象力的工作,也是个最失败的工作——因为狮子飞不起来。对此,狮子没有表示反对的权利,因为带翅膀的狮子图像已经多被改造得不像狮子了。


唐代以后,西域狮大量涌入中原,更多的人见到了真狮,早先观念中充满神异色彩的狮子不复存在,狮子图像也随之褪去双翼,进一步向写实性演变。

在渤海上京城出土的一件三彩陶狮子,就是唐代蹲狮中的一件精品。金黄色的狮子蹲坐在绿秞基座上,巨大的头颅略呈前伸状,大口微微半张、似乎将吼而未吼,双目炯炯如电,瞪视前方,肩背弓起,尾巴前卷,极具动感。


守护在皇家建筑门口的对狮子,一般是一侧的狮子为雄狮,形象是狮子滚绣球,足踩寰宇,象征统治世界 。


另一侧的狮子为雌狮,称为太狮少狮,足踩小狮子,象征子嗣昌盛,后继有人。




5. 《瓷话中国:走向世界的中国外销瓷》 介绍中国外销瓷的生产、定制、运输方式的独特之处,考察以外销瓷为载体的中国文化对东西方文明产生的影响。


“缺少中国花瓶的房子不能成为一流的房子。

——“小说之父”尼尔•笛福


中国瓷成为了十七八世纪欧洲人最时尚的室内装饰品。



海上瓷路不是一条由唯一起点和唯一终点连接而成的路线,而是因中国瓷器外销所引发的连接世界各地的瓷器海路贸易交通网线的总称,这条商路既是东西方世界陶瓷贸易的重要通道,也是多种文明交流融合的桥梁。



无论是青瓷、白瓷,还是黑瓷、彩瓷, 都犹如一个个流动的文化使者,推动了中西文明的不断深入交流融合。

天目瓷、雪拉冬、中国白、blue and white、满大人,等等,这些响彻海外的名字,蕴涵着中国外销瓷走向世界的轶事,耐人寻味。 




6. 《邱处机与成吉思汗 》 成吉思汗与邱处机究竟谈了什么,能使这位蒙古帝国的缔造者如此重视?


就在成吉思汗召集部队准备西进的时候,他深切地感觉到自己老了,他不想死,他还有很多事业没有完成,因此他对讲究修炼长生不老的道教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请全真教掌教真人邱处机来与自己见面。


成吉思汗


丘处机


1222年,在中亚兴都库什山脚下成吉思汗的大营中,邱处机与成吉思汗第一次见面。他们一共进行了三次谈话,每次谈话成吉思汗都将身边的人全部遣出帐外,密谈后,成吉思汗甚至还专门下令:有关内容作为最高机密,绝不许外传!



随丘处机远赴中亚的弟子李志常,成吉思汗最信任的契丹族官员耶律楚材,从各自的角度对相关历史事件进行了记录,他们的记载留传下来,使我们可以揭开这一秘密。




7. 《波斯和中国:帖木儿及其后》 自中国的一切事物都值得令人向往,中国是一个谜。甚至,中国这个词本身就已经足以成为诗歌中一则隐喻。


伴随着乾隆对中亚的征服,来自土耳其、印度和波斯的器物、人员与艺术开始源源不断地进入中国,其中最富传奇色彩的当属“痕都斯坦玉器”,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对宫廷造办处及苏州专诸巷的玉工产生巨大的影响,成为中西艺术交流史上的一段佳话


帖木儿、萨法维和莫卧儿朝的君主和权贵们使用瓷器,更收藏瓷器,更令人惊奇的是,他们甚至建起了瓷之宫殿—瓷厅。


这是一只现藏于英国大英博物馆的帖木儿时期的酒杯,纯以碧玉雕琢而成。椭圆形的杯身如同一艘小船,半透明的质地闪烁着云母片一般的光泽。


今天,北京和台北两处的故宫博物馆拥有着世界上最集中也最丰富的伊斯兰玉器收藏,其中的绝大部分来自清宫旧藏。藏品中最精美者,当属来自印度莫卧儿帝国的玉器,不仅意态生动,巧夺天工,而且也是鼎盛时期的清代中国与伊斯兰世界交往互动的见证。


 

 

8. 《震惊世界的壮举:郑和七下西洋》 郑和发现美洲?


本书讲诉英国学者加文•孟席斯提出:发现美洲大陆的人不是哥伦布,最早实现环球航行的人也不是麦哲伦!

孟席斯的郑和发现美洲说引起了世人关注,郑和率领的船队七下西洋的研究重新成为热点。


郑和七下西洋,每次都到长乐驻泊,时间短则两三个月,长则将近一年。比如第四、第五和最后一次出洋,从刘家港出发的时间已是十二月,到达长乐后,必须等到翌年的十一月才能伺风开洋,所以在长乐太平港驻泊了 11 个月。郑和七下西洋的起讫时间往往长达两三年,事实上真正在远洋上航行的时间并没有那么多。


无论如何,郑和六百年前的这个壮举,极大开拓了中国人的海上视野。这一段六百年前的壮举,牵动着世人对中国历史的执着探索。





9. 《丝路烽烟:汉与匈奴在西域的较量》讲述汉与匈奴在丝绸之路上的交流与战争。


本书讲诉匈奴崛起于北方草原,并迅速扩张。他们的势力进入河西走廊、西域和中亚。当汉朝建立时,通过河西走廊通往西域的道路已经被匈奴人所控制。汉朝要克服这一障碍,不得不与匈奴展开外交及军事斗争。


  • 汉武帝以宗室刘建之女细君为公主远嫁昆弥,匈奴听到乌孙与汉朝联姻以后,也遣女与昆弥成婚。昆弥以细君为右夫人,以匈奴女为左夫人。


  • 乌孙与匈奴都尚左,以左为尊。昆弥左匈奴女而右细君,在汉朝与匈奴之间显然倾向匈奴。


  • 后来细君去世,为了保持与乌孙的姻亲关系,汉朝又遣楚王刘戊之孙女解忧与乌孙王军须靡成婚。解忧公主与细君性格不同,生性泼辣,她决意为完成汉与乌孙合力制服匈奴的使命而效力。




10. 《异域和亲悲喜录》 从汉至唐的千年间的和亲故事,细数女性在政治活动中的作用与影响,剖析和亲策略的利弊得失,涉猎中外文化、经济、政治等轶闻故事。


中国古代的和亲实质是强权与强权之间,以联姻方式建立的友好和睦关系。

其成功与否竟能决定一国的生死存亡,一代乃至数代人是陷入战乱还是安享和平。


  • 叛将韩王信等与匈奴勾结,导致汉朝边患频仍,穷于应付,高帝刘邦求计与大臣刘敬。刘敬建议汉帝将亲生女儿嫁给匈奴单于,并且赠送大量礼物,以换取和平。


  • 尽管汉朝组织了以刘敬为首的庞大使团隆重护送公主降嫁匈奴,并且馈赠丰厚财物,但是冒顿单于却绝不愿意居于汉帝女婿的地位,只肯与刘邦以兄弟相称,汉朝和亲之策的开局并未取得预期中的理想效果。




11. 《原始思维化石:呼图壁生殖崇拜岩刻 》 在古代人类不能洞悉、也无能力控制子嗣繁衍时,追求强大生殖能力的生殖崇拜,曾是一种普遍的信仰。


生殖崇拜,曾是人类历史上原始社会阶段占主体地位的一种观念形态。


  • 它不是一些人想象中的性追求、性享乐,而是面对原始人自身生存、发展,面对原始氏族、部落生存、发展时出现、产生的一种十分严肃的思考。


  • 自从人类出现在这个世界,一是劳动、吃饭,二是后代的生殖、繁衍,始终就是人类面对的最主要的问题。只是这个问题在原始社会时期显得尤其迫切、重大。


目录

第一章 呼图壁生殖崇拜岩刻画 
一 刻石所在的呼图壁 
二 从呼图壁县城到康家石门子
三 特殊的岩画刻凿在特别的地点
四 初步参悟岩刻主题
第二章 生殖崇拜,是早期先民精神文化的重要核心 
一 灵山秀水富含生命气息
二 岩雕刻画面面观
三 两性同体石雕像
四 其他岩刻画
五 岩刻前的烧火遗迹及殉马古墓
第三章 生殖崇拜——一个古老而神圣的信仰 
一 新疆大地所见生殖崇拜遗痕
二 生殖崇拜——人类早期文化的核心
三 生殖崇拜——民俗文化觅踪

……




12. 《中国陶瓷源流及域外传播》 瓷器被称为中国“第五大发明”、“文明的徽章”。


本书正从中国陶瓷源流这一角度进行编撰,为广大读者提供一个清晰的中国瓷器品物、瓷艺源流变迁及其域外传播的图景。


瓷器的产生经历了从陶到瓷的漫长时光,原始的红陶、稚拙的灰陶、美丽的彩陶、精致的黑陶和雅净的白陶,都在为瓷器的诞生奠定基础

商代终于产生了原始瓷。东汉晚期,在今浙江宁波、上虞等地烧成了成熟的青瓷。陶瓷终于完成了华丽转身。


  • 陶器本来是一种实用器物,但在长期的制作实践中,人们逐渐产生了对审美的要求,不仅器型追求美观,施有陶衣,而且彩绘动植物、人物纹饰——这就是彩陶。


  • 传说商朝大臣伊尹早年为奴隶,负责为贵族之家做饭,在烧火过程中发明了瓷器。这个传说与原始瓷器的产生时间大致相合,说明至迟原始瓷器在商代已经出现。


  • 原始瓷器物大多是尊、罍、簋、壶、匜、盂、豆、罐、鼎、杯等盛器。春秋、战国时也有一部分钟、錞釪等仿青铜礼器。錞釪本来是铜制打击乐器,现发现最早的制作于春秋时期,盛行于汉代。




13. 《草原霸主:欧亚草原早期游牧民族的兴衰史》 探索欧亚草原早期游牧民族的传奇秘密。


斯基泰人,发源于东欧大草原,不断的迁徙中,其迁徙地从欧洲一直到内蒙古和鄂尔多斯沙漠,是史载最早之游牧民族。

斯基泰人只有语言,没有文字,人们只能在希腊史家笔下离 奇的神话故事中探寻他们的起源。


公元前8世纪斯基泰人使用蒸汽洗浴,而不是水。

他们在地上竖起三根棍子,上端绑在一起,然后将毛毯搭在棍子上支起一个小帐篷,内放一个有灼热石头的深盘。沐浴人拿着野生大麻籽,爬到毛毡里,把它撒在灼热的石子上,于是蒸气随之产生。




14. 《欧亚大陆上的城市——一部生命史》  以中西比较的视角,勾勒出中西城市的发展脉络和城市中重要建筑的功能以及发展历程。


  • 威尼斯位于亚得里亚海西北角易守难攻的岛屿上,这里很早就有人居住。罗马帝国衰落之后,威尼斯共和国由于位于重要贸易通道之上,逐渐发展成为地中海世界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 从清乾隆年间至民国,乌鲁木齐先后出现过四座城,即巩宁城、迪化城、新满城,以及光绪十二年新疆建省后修建的新迪化城。


  • 光绪十二年拓展城垣之后的城市格局,主要由原来经过规划的街道规整的新满城和巩宁城以及两城之间自然发展行成的不太规整的两部分构成。




15. 《草原狼纛:突厥汗国的历史与文化》 突厥是古代欧亚草原重要的游牧民族之一,曾一度成为雄跨欧亚草原的霸主,在历史上有深远的影响。


  • 以通俗的语言介绍突厥民族的兴起、发展和衰亡过程,及其与周边各政权之间的关系,以及对于古代欧亚历史的深刻影响。

  • 在一般人们的印象中,游牧民族是蒙昧无知而野蛮的。然而,这些所谓蛮族的文化往往有特出之处。


目录

第一章 
南北朝时代的突厥 
一狼的后裔 
二雄霸西域 
第二章 
隋帝国时代的突厥 
一定长策,挞可汗之背 
二鹿塞鸿旗,江都残梦 
第三章 
唐帝国时代的突厥 
一称臣突厥到参天可汗 
二 日月照霜雪,十姓入羁縻 
三死灰又复燃,朝廷为旰食

……


突厥人已经懂得采用生肖纪年的方式来满足记事要求了。突厥沙钵略可汗在给隋朝皇帝的一封信的开头就用“辰年九月十日”,法国的汉学家伯希和指出,中国向来不会仅用干支中的一个字纪年,突厥人用干支中的一个字纪年,显然是十二属相中的一年。这个说法表明,突厥人用十二生肖纪年是有文献可征的,它说明,至少在6世纪末年,突厥人已经使用汉人所熟知的生肖纪年法了。





16. 《炎凤朔龙记:大唐帝国与东亚的中世》 唐代在整个中国政治、社会、文化史上有着难以逾越的地位,对整个东亚史、世界史具有深远的影响。


“东亚”,广义范围内应该包括东亚大陆、西太平洋岛链或花彩列岛及朝鲜半岛,俄罗斯的东西伯利亚,以及地理学上从属东南亚的越南(越南在文化上从属东亚汉文明的卫星文明)等地。


据《旧唐书》说薛仁贵出生于二月初二,乃主兵的白虎星转世。行兵时,他的马队本应跟随李勣步兵方阵,但遇敌后,薛仁贵孤身突入敌阵,为此卸下铠甲,只身着白袍,一手拿方天画戟,一手张弓,大声呼啸。


本书 讲诉隋唐帝国东征朝鲜半岛,整合东亚势力,以及在此过程中,在政治、军事、文化、佛教等多方面对东亚地区的影响。




17. 《横扫千军如卷席:女真灭辽的故事》 本书描述了女真人迅速崛起并在完颜阿骨打率领下起兵反辽和灭辽过程中的著名战役,为人们揭开女真人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神秘面纱。


女真人主要生活在东北地区的长白山、黑龙江一带,势力弱小。

在契丹兴起并开始东征西讨之时,被契丹征服,编为契丹管辖下的属 部和属国。12 世纪初,女真人在辽朝统治的东北边缘地区神秘崛起。


完颜阿骨打的民主会议。

金建国之初,这种贵族共治国政的民主精神,也散布到女真民众之中。史书记载,阿骨打参加臣下宴会,臣下拜,阿骨打也回拜。凡遇有国家大事,大家环坐一处。由于那时女真人没有文字,便在地面的灰土上划写符号进行讨论。




18. 《映像与幻想:古代西方作家笔下的中国》 本书突出了对西方作家笔下的中国从语源、历史地理、文献学等角度的介绍。


在罗马黄金时代三大诗人维吉尔贺拉斯和奥维德的诗作中,中国被称作“赛里斯”。

也许是得自希腊化时代或更早时期的传说,由于距离遥远和文化差异,中国的形象被赋予了诗意和想象,漂洋过海,在古罗马文献中演化成一朵奇葩。


  • 近代西方与中国的直接交往逐渐确立以后,西方对中国研究的“汉学”(sinology)史,与西方和中国的交往与想象是分不开的。

  • 富有意味的是,即使在双方彼此开放、交通和通信手段高度发达的今天,西方人眼中的中国形象也充满了历史印记的想象。




19. 《金钥匙漂流记——古代中西交通猜想》 本书就古代中西交通史上的一些主题进行故事性讲诉,趣谈古代中西交通上的传奇。


第一章 
葡萄美酒自西来 
葡萄是西方传过来的 
吐鲁番的葡萄熟了 
吐鲁番种了多少葡萄呢 
烟熏的吐鲁番葡萄干 
源远流长的吐鲁番葡萄酒 
……

第二章 
金银铜币汇高昌 
四百年惨烈 
毯居然可以当货币

 ……

第三章 
胡化婚姻竟如何 
唐人大有胡气

 ……


第四章 
金钥匙漂流记 
金钥匙出现的背景 
金钥匙出现了 
历史的穿越

 ……
后记:十万天兵斩阎罗,四十不惑谱新章

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的这块“胡王联珠纹锦”是在1964 年吐鲁番的阿斯塔那18号墓出土的,并不大,长仅13厘米,宽不过14 厘米,但极有特色。



不只是吐鲁番地区,甚至在整个河西陇右地区,大约也有用毛毯作为一般等价物的情况。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时至482年左右, 即阚氏高昌时期, 毛毯还是作为交换手段出现在吐鲁番文书中。


新酿成的葡萄酒放在贮酒桶里,经过一定时期的存放,酒的质量能够得到改善,这个过程称为酒的老熟或陈酿。




20. 《文明的十字路口:奥斯曼帝国的兴衰》 是什么原因使奥斯曼帝国在东西方夹击中长存了600年,避免了游牧帝国乍兴忽衰的短寿宿命?


奥斯曼帝国把众多的民族纳入一个统治体系中,长期共存,使众多文明相互融合。

位于文明十字路口的奥斯曼帝国,是如何广泛吸收东西方的文明成果,结合农耕民族和游牧民族的文化特征,创造出独具特色的奥斯曼文明的?


1450年前后,皈依了伊斯兰教的一支突厥人—奥斯曼人,以其智慧和勇气使西方的基督教国家感受到了东方游牧民族的力量。在千年古城君士坦丁堡城下,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基督教文明和伊斯兰教文明发生了激烈的冲突。


独特的土耳其浴室
土耳其浴主要在公共浴场进行,是蒸汽浴的一种。与桑拿等蒸汽浴不同,土耳其浴更注重水浴过程,而非全然使用蒸汽。





21. 《"胡人"与文明交流纵横谈》 本书讲述古代“胡人”与中土交往的各种故事及其传入的各类物质和非物质产品,并由此对中土之文化、经济、社会、生活产生深远影响的实例。


【“胡人”概念】

“古籍对于域外诸族,大体上以他们居地的方位而采用若干专称。例如:

  • ‘北胡’通常用以指称活动在中原北方地区的游牧民族,如匈奴、突厥、回纥、蒙古等;

  • ‘东胡’一般指称原居地在今中国东三省地区的民族,如鲜卑、契丹、女真等;

  • ‘西胡’的指称范围很大,凡是被认为源自‘西域’的居民,均可被称为‘西胡’。当然,构成‘西胡’的主要成分是西亚的波斯人和中亚的粟特人。”


胡床非床,而是一种可以折叠的轻便坐具,简言之,略如今天所说的折叠椅。之所以称为胡床,是因为它最初由非汉族的“胡人”传入中国。现代人对于折叠椅或交椅熟视无睹,很少人会意识到,在千百年前,这一普通家具会是一件相当时髦的进口货,只有王公贵族才有条件享受它的舒适和新奇。



按照古人的记载,有关檀香的原始产地有多种说法,或谓出自南海,或谓产于昆仑,或谓产于盘盘国(今泰国南万伦湾一带),或谓出自印度。不管何种说法,都表明檀香最初并不产于中土,而是真正的舶来品。


本书图文并茂,令读者直观而深刻地了解今日中土文化中所蕴含的丰富外来元素,以及古代欧亚大陆上其他地区、居民与中土频繁而全面的文明交流。




22. 《龟兹历史与佛教文化》 西域古国龟兹:全面了解儒、释、道三位一体的中国文化所避不开的地方。


本书讲述西域古国龟兹是佛教东传的主要中转站,龟兹文化是整个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龟兹:石窟寺之国

龟兹号称石窟寺之国,是中国最早开凿石窟寺的城邦。苏巴什大寺开辟了中国地面佛寺的新纪元,苏巴什石窟寺及其禅窟又开辟了中国集佛像崇拜、禅窟苦行于一体的石窟新时代。克孜尔石窟寺是中国最古老的石窟寺,作为龟兹佛教艺术模式的杰出代表,其文化内涵博大精深,闻名遐迩。



舍利塔与石窟寺

释迦牟尼饮用鹿野苑井水,独自趺坐在菩提伽耶附近一株菩提树下,思索宇宙真理七日夜,突然悟道,标志着佛教的诞生。



白氏王朝与佛国龟兹

佛教传入龟兹,令其精神文化有了飞跃的发展。又逢名王白纯继位,励精图治,与鸠摩罗什一起推动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宗教改革,出现了辉耀中天的白氏王朝盛世。


西域部派佛教的画廊

随着石窟寺建筑的兴起,作为宣传佛陀教义重要手段的龟兹雕塑、绘画艺术都高度繁荣起来。无论是部派佛教,还是大乘佛教,都继承了这一艺术传统,在天国的折光中,真实地反映着人间生活。对于石窟寺中的壁画和佛像,我们不应视为单纯的宗教理念,而应视为一种艺术世界的追求。


本书图文结合,内容精彩,全面介绍了西域古国龟兹的历史文化。



23. 《彩陶与青铜的对话》 围绕“彩陶”与“青铜”两类特殊器物,探索史前时期东西方文化交流进程。


黄河流域的中上游,是世界远古彩陶文化的故乡之一。


原始人的互渗思维
原始人思维处于初级阶段, 具有互渗的特征。 起初, 原始人对这宇宙万物的认识混沌不清, 他们的大脑里, 自然万物之间没有豁然明确的界限, 就像做梦一样, 世界万物被混沌地联系起来,相互交织着, 可以交替与互换。



  • 彩陶之路前后历时 5000 多年,沿途发现彩陶文化的地方变体,是中原黄河史前文明一波又一波西向扩张的历史缩影。当然,彩陶之路的内容不会仅仅局限于制陶艺术的传播,就目前所知,至少还包括粟黍类农作物的种植技术、早期纺织技术等的西传。


  • 约 6000 年前,西亚近东居民首先发展起了青铜冶铸技术,迅速向周边传播,很快就形成了青铜之路的世界贸易体系。


  • 青铜之路进入中亚东部,揭开了史前中国西部异彩灿烂历史的一页,青铜之路继续东进,抵中原早期文明起源的中心区域,早期中国因而获了更多的与外部技术、制度与精神层面广泛接触的机会。




24. 《俄罗斯汉学的太阳——尼·雅·比丘林》 俄国汉学的奠基人,永远的“俄国第一位大汉学家”。


俄国19世纪最伟大的汉学家——尼吉塔•雅可夫列维奇•比丘林。

他的作品照亮了俄国人认识中国历史的黑暗局面,也创造了一个时代。

他永远不会被忘记,他是一个身着东正教服但热爱中国文化的楚瓦什人。


比丘林是一个身着教服但情系中国的楚瓦什人。十三载北京峥嵘岁月,他将大批珍贵汉文书籍带回俄罗斯,给处于萌芽时期的俄罗斯汉学界打下了发展的坚实基础,俄罗斯汉学研究在很多领域开始超越欧洲汉学。他为后人留下了丰厚的遗产。


一个从伏尔加河畔走出的聪明少年,凭借自己的勤奋和努力,成为19世纪欧洲汉学界的领军人物。他把自己经历的中国社会介绍给读者,将他熟知的中国历史和文化带给了欧洲人。


这个辜负了上帝却醉心于学术的人奠定了19世纪俄国汉学的基石,墓碑上沉默着八个清冷的汉字一一“无时勤劳、垂光史册”,它们,将永远陪伴着这位伟大学者的亡灵。




25. 《七宝庄严:转轮王小传》  讲诉佛教转轮王作为神权与王权之间的纠葛故事,探寻转轮王信仰与中国图景以及东亚世界政治起伏的若干不为人所知的秘密。


我们谈到,转轮王Cakravartin中的Cakra或许就是战车的车轮,意思是战车碾过所有土地无人阻挡,引申而言就是古代近东地区常用的一个王号众王之王和统一君主。


当这一君主概念被佛教吸纳并改造之后,就变成了佛的俗家对应者,即在宗教领域最高的是佛,在世间最高的是转轮王,用中国的话来说就是真命天子。


本书从武则天的七宝之谜讲起,到印度阿育王的传奇故事、历史上的贵霜王国。



26. 《怛逻斯之战——唐与阿拉伯帝国的交锋》 详解古代两大帝国争夺中亚霸权的一场决定性战役,全面再现东西方文明激烈交锋的辉煌传奇。


以步兵对骑兵,最重要的就是阵法

唐军以步兵常年与北方各少数民族的骑兵征战,最大的法宝是阵法。高仙芝擅长的,正是唐初名将李靖创制的“六花阵” ,而想要驾驭这个阵法,必须要有一片 1200 步见方的平原方可实现。



怛逻斯之战唐军损失惨重,奇怪的是唐朝并没有因此与阿拔斯王朝结下冤仇,不仅阿拔斯商人入唐经商不受影响,甚至阿拔斯王朝还应唐玄宗的要求,于 757 年派兵随西域军队一起帮助平定了中原的安禄山叛乱。




27. 《宋元泉州与印度洋文明》 以宋元之际的泉州与印度洋贸易的关系,讲述中外文明交流中的社会风情与文化习俗的互相影响。


泉州与印度洋文明的关系可谓交织甚密、难分彼此——一言以蔽之,泉州是了解印度洋世界的一面窗户,印度洋文明则是认识泉州的一面镜子。


  • 宋元时期,泉州集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摩尼教、印度教及犹太教等于一地,再加之本土之道教,可谓“七教荟萃” 。多门宗教共处泉州这座“众佛”之城中,可谓“佛”寺林立、 “佛”光万照,虽门派不同、教义各异,但都能和平共处。


  • 自泉州商人踏上印度洋那一刻起,就与海洋结下了不解的情缘。虽然印度洋常年有稳定的季风,但人们对远洋贸易还是充满敬畏之感,故商人下海贸易在泉州人看来是一件必须慎重对待的事情。为保佑商人旅途平安,顺风顺水,泉州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海上贸易民俗。




28. 《上帝之鞭》 本书解密公元4—5世纪之间,由于亚欧大草原民族大迁徙带来的匈人横扫罗马世界之谜。


来自东方的强大游牧民族粉碎了欧洲草原上的抵抗势力:首先将欧洲诸游牧族群,继而将哥特人等日耳曼族群,裹挟入西进的民族洪流之中,罗马帝国与整个欧洲文明世界在长达两个世纪中承受这场民族大迁徙的灾难性后果。


  • 但随着匈人首领阿提拉的去世,匈人逐步瓦解,暴风雨般的迁徙运动也消散了,但其对历史、文化、社会、族群的广泛影响在后世仍强烈体现出来。


  • 匈奴没有横扫欧洲:欧洲的“匈奴人”跟中国历史上的匈奴人完全是两个民族,两者之间根本没有直接关系。之所以有这样的误解,大抵以为内近现代以来,基于自卑和挫败感的民族主义集体无意识积淀形成,又催生出了这类错误或扭曲的历史知识。





29. 《西出阳关——历代亲历西域诗人剪影》  讲述中国古代亲历西域的诗人们的故事,穿越时空,体验伟大诗人的情感与旅行。


目录

第一章秦时明月汉时关 
第一节八骏日行三万里 
第二节公主琵琶幽怨多 
第三节但愿生入玉门关 


第二章万里长征人未还 
第一节逐臣衔凄渡玉关 
第二节不破楼兰终不还 
第三节铁马冰河入梦来

 
第三章不妨终老在天涯 
第一节阴山西下五千里 
第二节未济苍生曷敢归 
第三节遗迹尚存唐制度 


第四章弓刀闲挂只春耕 
第一节抛留农具赴戎机 
第二节塞垣此地擅繁华 
第三节书生眼孔一朝开 
第四节万里岩疆事远游

 
第五章中原无此好春风 
第一节名臣心迹记双清 
第二节大将筹边尚未还 
第三节去国唯期社稷安




30. 《海妖之歌——横跨欧亚的奇幻之旅》 本书集中讲述神话、故事和动植物艺术形象在欧亚各文明之间的流传,其中既包括孙悟空、灰姑娘、海妖传说等,也包括一些不为我们所知的故事。


历史上欧亚大陆上各文明之间的交流是多层面的、立体的,其中不仅有物质层面的,更有精神层面的,这里的精神层面包括文化、宗教、文学和艺术等等。


  • 在《西游记》的早期版本《取经诗话》中,树上掉下来的蟠桃最终转变为土中生长的人参。人参是中国的本土产品,在中国民间的应用历史已经有数千年。

    《本草纲目》在记载人参时,引述了一个关于人参呼喊的奇异故事。有人无意中找到一棵人参,枝叶异常繁茂,于是往地下深挖五尺,发现其根四肢齐全,极似人形。当人参被挖出来后,叫喊声也就不再有了。


  • 无独有偶,两方人也有类似联想,阅读过《哈利波特》系列小说或者观看过电影的同学,应该对其中一种会叫喊的魔法植物有比较深刻的印象。这种植物叫作曼德拉草,它同样有人形的根部。当它被连根拔出时,会发出令人血液凝固、撕心裂肺的致命哭声。


  • 其实,这种被称为曼德拉草的植物在现实中是存在的。其英文名为Mandrake,它的另外一个名称是风茄,这是一种属于茄科茄参属的植物


  • 曼德拉草的原产地是欧洲南部和中部、地中海周围地区以及科西嘉岛,目前主要分布在欧洲南部、北非和阿拉伯地区。它的植株比较矮小,叶子为墨绿色,有花,根须部分像人形。


  • 在中世纪,曼德拉草的根被晒干,当作护身符或是用作企求生育的护符,用途非常广泛。古时欧洲水手们常常买一小片根以保佑自己在海上能获得平安




31. 《金桃的故乡——撒马尔罕》 丝绸之路上重要的枢纽城市,“亚洲之都”、被欧洲人誉为“东方古老的罗马”。


“我所听说到的一切都是真实的,只是撒马尔罕要比我想象中更为壮观。”

——公元前3世纪,亚历山大大帝攻占撒马尔罕时赞叹


“撒马尔罕城周长二十余里”

——途经撒马尔罕的中国高僧玄奘记载


本书荣登新浪历史好书榜(2014年4月)

丝绸之路虽然名扬中外,但中亚名城撒马尔罕却知者较少。

撒马尔罕城,是乌兹别克斯坦第二大城市,中亚历史名城,有2500年的历史。


撒马尔罕与金桃

  • 中国正史中最早记载撒马尔罕城的是成书于554年的《魏书》。

  • 撒马尔罕城进贡金桃之事最早出现在《旧唐书》中:“贞观十一年(637),又献金桃、银桃,诏令植之于苑囿。”

  • 《唐会要》则将撒马尔罕进贡金桃之事定在635年:“贞观……十一月,又献金桃银桃。”

  • 此后,提到进贡金桃的还有《辽史》:“(贞观)二十一年正月……康国献黄桃大如鹅卯起色黄金亦呼为金桃。”

  • 1963年,美国人谢弗写了一本关于中国唐代外来文明的书《撒马尔罕的金桃——唐朝的舶来品研究》,金桃赋予人们美好的遐想,出产金桃的撒马尔罕富饶肥沃。


帖木儿,被乌兹别克人看成是民族英雄


帖木儿以撒马尔罕为都建立自己的政权以后,发誓要把撒马尔罕城建成“亚洲之都”。

在帖木儿家族的苦心经营下,撒马尔罕城都具备了作为“亚洲之都”的资格,按当时的标准,撒马尔罕城已经算得上是具有世界影响的国际性城市


帖木儿的墓碑上写着 “谁掘我的墓,谁就遭殃”。

1941年,对墓葬的发掘证实了关于帖木儿面部特征的历史记载。帖木儿的尸体保存完好,他的右腿在20岁左右时曾经骨折,由于正骨手术有误,使他终生致跛。兀鲁伯墓中的尸体显示,他的头颅被斩,这一点与有关的历史记述相吻合。


作为丝绸之路上重要的枢纽城市,撒马尔罕创造了辉煌的历史,也饱受战争蹂躏。

这座传奇的城市,值得阅读,值得观光,值得梦想。




32. 《幽冥里的华丽——高句丽壁画服饰的识读、剖析与演绎》 本书为高句丽壁画所见服饰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将壁画图像、出土遗物与文献记载三者紧密结合,探寻高句丽壁画服饰的整体风格与面貌。


高句丽是古代东北亚地区陆路交通的必经之地,在古代东北亚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中发挥着重要的中转作用。

  • 汉元帝建昭二年(前 37),扶余王子朱蒙率部南迁,在卒本川(今辽宁省桓仁县)建立高句丽政权。

  • 唐高宗总章元年(668),在唐与新罗联军的共同征讨下,高句丽灭亡,国祚 705 年。


白妆

白妆是以白粉敷面,脸颊不施胭脂,追求素雅之美的一种化妆形式。梁天监时期,武帝令宫内人梳回心髻,作白妆、青黛眉。


红妆

红妆,是以胭脂红粉敷面,秦汉已有之,晋惠帝时,下令工人梳芙蓉髻,插通草五色花,又作“晕红妆”。


晕红妆

晕红妆是一种浓艳的红妆,一般红妆则是施以浅红或粉红,使肤色红润,又不致杂眼。


髡发人主要出现在两幅牛车出行图中,学界一般认为该图描绘的是墓主夫人出行的场面。髡发人所穿服装分短襦配瘦腿裤、短襦配长裙两种:前一种搭配者,负责打伞、驾车、牵牛,干的是粗重的体力活,应为男性;后一种搭配者,或侍立车旁,或持巾帕等物,应为女侍。




33. 《丝绸之路与吐蕃文明》一条神秘的道路,一个民族远去的历史,连接着古老的东方大地,融汇了世间百态的故事,丰富了恢弘博大的中华文明


本书以作者多年研究的吐蕃统治敦煌西域历史为基础,以通俗易懂的文字内容和生动的图片,描述吐蕃进出敦煌、统治敦煌的历史,着重突出吐蕃制度文明、物质文明在敦煌宝库中留下的精华部分,以及历史影响。



丝绸之路上的交流促进了吐蕃文明的发展,同时吐蕃文明通过丝绸之路传播,影响到了周边的区域,这些交流促使吐蕃文明发展到令人瞩目的高度,在世界文明史上留下那么多令人惊叹的成果。为了将吐蕃文明通过丝绸之路与中国其他地方,以及中亚、西亚等地之间的交流让世人知晓,我们特撰此书,向读者细细道来。

原文转载自商务印书馆微信公众号《32本小书看丝瓷之路》,特此致谢!本文增补1本小书。题目略有调整。


 丝瓷之路博览整套购买可进入官方淘宝,有惊喜等着您!

【丝瓷之路博览丛书(共33册)】,复制这条信息¥HvT804NHZwa¥后打开手机淘宝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