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和文艺青年之间,只差一张黑胶唱片
“打孔盘有要的吗?”—— 枕头君
1
st
奇人尼罗先生一路狂奔,汗流浃背
当我坐到本市数一数二的观景餐厅时
他已经在喝第二壶茶了
普洱独特的陈香味儿钻进我的鼻孔
“死大头,你丫少迟到一次能死么?”
我看着西装革履的他无比优雅的对我吐槽
与我汗涔涔导致皱巴巴的短袖拖鞋屌丝造型形成鲜明对比
“没办法塞车,你知道王府井那儿巨堵。”
我端起他帮我点的冰咖啡一饮而尽,爽嘞!
再伸个懒腰,完美。
“大头,你衣服上有块黄......”
卧槽!没等我自己也欣赏下只听一声“哐当”
他从桌下抱出一个箱子往桌上一放
“这些都送给你,我要移民了,很快就走,也许不会再回来了。”
我还没来得及问清楚原因
就被这一箱子的东西吸引住了
全是:黑胶唱片
几千张黑胶唱片整整齐齐的排列着
外包装保存完好
里面的唱片一尘不染
这一刻,我想笑,这些1998年前的LP现在都是无价之宝
这一刻,我想哭,多年的好朋友也许过了明天就再也无法相见
朋友的生意做得很大,各行各业都有涉及,算是社会上的一位名人吧。在此就不便透露姓名,就唤他的外号尼罗吧!
有一种人不但篮球打得好,书也读得好。
尼罗就是这种人。
做生意很有一套,白手起家如今也家底颇丰。这几年突然退居幕后,公司也找了别人管理,平日里就是喝茶、写字、养花、听音乐。把大好时光“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
尼罗极其酷爱听音乐,沉浸在摇滚、民谣、古典、怀旧的曲风里,泡上一壶普洱,一坐就是一整天。
综合以上描述,尼罗妥妥的一枚文艺青年。
然而,我的好朋友没有去过豆瓣巨推的西藏,没有在鼓浪屿凹过亮瞎的造型,没有在吃狗肉火锅的时候回忆塞北的雪......
尼罗是个极其讨厌出门的人,想起他曾写在高数扉页的一句话:山水都从枕上游。后来这货就在课堂上睡着了,期末高数考了满分。
大学四年,尼罗在外面租了房子,只有周六周日去住。其余时间跟我们混在一起。
“把妹子的投资有点大啊!”在我们知道他自己有房子后。
“有空去坐坐。”
后来我们宿舍四个人就毫不客气的带着妹子去了,并且毫不客气的把冰箱扫荡一空。然后开始通宵打麻将。
期间尼罗就用一台造型奇特的播放机放音乐给我们听,就是黑胶唱机。一张又一张,不厌其烦,放了一整晚。
现如今忘记了都有什么歌,记得有罗大佑、李宗盛、邓丽君、蔡琴、王靖雯,好像还有一些爵士、摇滚之类的。
在这个CD打败LP,MP3打败CD,智能手机又打败MP3,LP又被炒到高价的年代,尼罗说,黑胶唱片是用来听的,将价格炒到扭曲是一件很悲哀的事情。
2
nd
乐此不疲的伪文艺说了这么多尼罗的故事,接下来我要谈谈今天的重点:黑胶唱片。
黑胶注定是小众的,听黑胶的人基本上不是大叔就是音乐发烧友。
对音乐的欣赏水平需要长时间积累和培养。
有的人看到一张唱片,拿过来就说他是复刻版不值钱,但其实他可能连什么是复刻版的概念都不知道。
有的人去唱片店会问,有没有巴赫的“大无”“小无”黑胶唱片,但其实他们可能连“大无”“小无”的全称:“大提琴无伴奏组曲”和“小提琴无伴奏组曲”都说不清楚,就更别说大提琴无伴奏组曲都有几部、每一部讲了什么、为什么它们会成为经典了。
就因为凭借黑胶唱片摇身一变成为文艺小资,他们就说自己喜欢,还说的头头是道。
把来自外界的观点当成共有观点,让一些唱片价格被炒得扭曲,真的很可悲。
早期的黑胶唱片只能录一首歌。
如果跟女孩子表白,不妨请她给你一首梁祝的时间。
音色温暖瞬间提高表白成功的百分比。
一张唱片能带出万般风情,梁祝小提琴,琴声凄美绕梁,绵绵汩汩,委婉不绝,流转不散,相比之下,CD中小提琴的声音竟绌劣如刀锯钢丝了。
3
rd
我想说点正经的LP话以下科普高能,头疼者请坚持。
CD采用的是数码01长方形的渐高渐低的形式去近似记录一个音的正弦波形,所得的形状虽可在内容量增大的情况下与该正弦波可以无限接近,仍呈阶梯型,更兼如采用数码录音,声音的采样源盘内记录本已是阶梯型,则再怎么精细,也无法把录音现场环境还原得真切。
黑胶唱片多采用模拟录音形式,唱头处与黑胶摩擦产生电压的升高降低为完美正弦波,经过放大出来的这个波形也是近乎完美的正弦波形式,这是数码形式所不可能代替的最接近录音环境现场的表现形式。
也就是说,我们熟知的CD被制作人员用混音设备调整过,去避免数码形式本质的缺陷。
倒头来,我们可能听到歌手令人惊叹的声音,哪知道这个人可能5音不全,唱得乱七八糟,跑调从C到F。
所以,你问我黑胶唱片到底有什么优点,我要回答大保健,不不不,高保真!
4
th
少废话,听听得了声音不同,聆听的感觉亦不同。
尼古拉斯赵四说:听LP有四种感觉。
物质感:黑胶拿在手里,沉甸甸的,取出来也很大个,从视觉和手感上我们都很满足。
历史感:黑胶唱片诞生在那些大师辈出的年代,不论黑黑的唱片是拿在手里还是放在唱机上,都好像在触摸那段历史,感觉是在与艺术家对话。
仪式感:听黑胶有很强烈的仪式感,打开唱机、测针压、调唱臂、让唱机达到最佳播放状态,然后小心翼翼的取出黑胶唱片,放到唱机上,每一个环节我们都很用心,很仔细,很有仪式感,紧接着就能听到优美的旋律,就会有满满的成就感和满足感。
模拟味:温暖、真实、自然。黑胶是模拟介质,记载的是声音的波形,所以音乐是连续的。CD是数码介质,记录的是1和0。
5
th
定格了时光的荧屏党用黑胶来造就高大上的感官印象,不止在小清新的朋友圈里,很多荧屏作品也不放过它。
《碟中谍5》( Mission: Impossible 5)一开场,间谍接头的场面,一反以前的高科技,主角阿汤哥出现在伦敦的一家黑胶唱片店,跟伪装成唱片店店员的美女间谍接头,对白充斥着黑胶迷喜闻乐见的淘碟心得。读取机密数据的机器,则是一台“落后”的黑胶唱机。
一部叫《黑胶时代》(Vinyl)的美剧以不走寻常路的颓废青春刷新了国人的眼球,也赚足了成倍翻滚的收视率。
文艺片导演贾樟柯的《山河故人》,也在穿越未来的剧情里,用黑胶唱片来维系两代人的交流。
一些咖啡馆或书店里,墙上粘贴几张破旧的唱片,所谓的知性方式吸引大批客人。
阅读村上春树的小说时,亦经常被村上君妙笔生花的黑胶经历所迷惑。
甚至电影《失恋排行榜》由黑胶唱片拼凑而成,让人疑惑的是主人公有了这么多唱片,还要女朋友做什么。
6
th
该来的总会来,拭目以待13年一支法国的电子乐双人组“蠢朋克”( daft punk),发表了他们的新专辑《随机读取记忆》(Random Access Memories)。
不要被这个高科技的专辑名字欺骗,这是一张彻头彻尾“低科技”的唱片。整张专辑全部使用黑胶唱片年代的模拟录音技术制作。daft punk如此彻底的复古行为,点燃了黑胶复兴的第一把火。
14年甲壳虫的《The white album》的总销售额达到了62.2万美元。
这样一支外形上温文尔雅,稍带点缀的不修边幅与未脱稚气的乐队,象征着早期“嬉皮”运动中反主流的美妙的理想主义,用自己特有的“甜歌”反映着对于爱情、和平、冥想。
美国摇滚乐手 Jack White 在2014年6月的个人新专辑《Lazaretto》黑胶版本,一周之内卖出4万张,刷新了美国单张唱片黑胶销量的纪录。
欧美的大小唱片店们,黑胶唱片全部被重新摆放在店里最显眼的位置。
黑胶复兴,不再是一个传说。
黑胶的复古是潮流还是盲从,日本茶道大师千利休有一句名言,我们,只对美丽的事物低头。
在此奉劝游遍丽江的丽人们,想正确的与黑胶唱片相处,从了解它开始。黑胶不止是黑色,多彩到让你怀疑人生。
顺便祝福我远在他乡喝中国茶的哥们尼罗,生日快乐!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