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于舍YU STUDIO 2018-05-31


 

庐,寄也。秋冬去,春夏居。

——《说文》


▲眺望庐山


无论是陶潜的‘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还是陆游的‘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都娓娓道出了一种山水表皮、诗词艳骨般的自在。庐为体,境为形,心随茶栖,道在其中。

 

▲建筑树影


2006年,设计师于昭同建筑师王戈、进行了一次关于‘老房子’的考察。位于庐山脚下的旧居便是其中之一,在路旁古樟树的见证下,从驿站到民房,几个世纪的变迁,它如一位老者,默默地对望群山。于是,设计师对现场进行了‘移植’,借以表达对那些消失的古代村落的怀念。

 

▲原石


“望庐,自然是望庐山的意思,同时又是庐山下的一小‘庐’,一语双关”。于昭说。

 

▲建筑外观


整个建筑由新旧两个主体构成,旧体是两片墙,中间藏着老房子;新体面向庐山,仿佛三面打开的玻璃盒子。顺着古驿站驿道的方向平行错开,在冲突对比中产生了时光交错的穿越效果。

 

▲前院


就像《园治》一书中所记载的那样:“虽由人作,宛如天成”,随着天气的变化墙外屹立的古树会呈现不同的形态,而这形态也自然会幻化成树影,肆意的洒在雪白平静的墙面上,带来情景淡雅,远离尘嚣之感。

 

▲后院


入口是一条白色花岗岩石板拼砌而成小径,直面庐山瀑布。小径两侧矗立着古驿站曾经的老树,虽然风烛残年却依然挺拔向上。

 

▲建筑全景


远处由黑色石块堆砌而成的墙体是这里独一无二的存在,这些取于当地的黑色岩石,与白色墙面相搭配,更加衬托出老树的苍劲。而在平行的墙体中,一栋木质徽派老宅安然于内,有种雾里开花的朦胧意境,述说着时间,亦饱含新与旧的融合。 

 

▲水院


文涵万古江山气,道续千年丝竹声’,中国人喜竹,古来有之, 无数人在竹韵里,读到安身立命、处事待人的生活哲学,竹最懂得如何抚慰中国人的心灵。出于这层原因,于昭在新房子大堂内的天花和接待台都大量采用了竹元素。

 

▲大堂吧


沿着左侧的通道缓坡向前,黑色岩石块拼砌而成的壁炉,依然延续室外的材质及工艺,堆砌在一旁的木柴是从老乡家里收集来的,自然且温暖。

 


大堂吧的一组木制书架,将该区域地面高低差既安全又巧妙的划分开来,同时还增加了各沙发组间的安定感。

 


“我们特意用草绳均匀缠绕,将休息区钢结构柱体包裹起来,使人能轻易接触到的柱体部分没有那么冰冷生硬。”于昭解释道。


 ▲大堂


除了对物的追逐,中国的民居,还大都有廊道和院子,从山西的家族宅院,到徽派民居;从江南水乡的滨水居室,到广州的西关大屋;廊道链接空间的交错,或舒展、或隐私,都是一类生活状态的展现。


▲新建筑与老建筑之间连廊


望庐亦设有廊道,以石制小桥的形式呈现,连接旧房子与新房子,在营造层级递进的空间次序,以及师法自然的脉络情境外,也同时连接了过往与现在。

 

▲老建筑前厅


而相对于大刀阔斧的改造,于昭对老房子的设计更多的是还原。他将原建筑纵向两侧比较矮的部分做了局部吊顶,有效的规避过多的建筑结构,也让其自身精美的雕花能被白色墙面衬托出来。

 

▲前厅细节


于他而言,老房子本身就是一件艺术品,在与室外老樟树形成的风景之间进行选择性的遮挡和穿透,一种宜人的氛围便呼之欲出。这里的每一个空间都能呈现出不同的风景,在穿行停留的过程中,亦是一种丰富而有趣的心理体验。

 

▲休息厅


老宅内的空间用“屏”来分隔的:“ 将原本阻碍入口的一组雕花屏风,原封不动的拆解下来移到入口左侧墙面作为装饰。既保留了入口主动线,也让老建筑原本的面貌不失完整。”他说。

 

▲公共空间


屏风是一种能巧妙分隔空间的形式。即不破坏老房子的完整性,又能对室内空间进行新的功能划分和梳理,形成现代感的空间逻辑。

 

▲休息区


休息区的传统彩绘丝线刺绣屏风,是在一种比较新的丝光墙纸上完成的,寓意旧与新的交织。


▲休息区


宴会厅与休息区相连,几组挑高的屏风利用建筑本身的特点,将两个天井围合起来,利用自然光线强调出空间中心,塑造了空间的静态节奏。




地面依旧延续了新房子朴实的深色饰面砖,而浅色的木饰面跟老房子本身的深色木质也形成了鲜明的反差与对比。

 

▲休息厅与宴会厅相连


《后会无期》中说:“听过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诚然,人们习惯了用看热闹的心态俯瞰生活,却忽略了回到内心深处自修,作为设计师,似乎有责任对此进行一些改变。以一种‘反思式’的存在,再现过往、还原生活,与情感层面拆解重现,为每一个到访者完成一次自我解读。

 

▲宴会厅


茶房将设计师怀旧思绪与世间难得的清净淡雅藏于一处,‘任他门外,车驾喧朝市’,门内只有茶香四溢。几许深色竹卷帘漫不经心的垂落,用于高低空间的自然过渡,也令室外的景观变的柔软。在整个空间的设计中,他一直在寻找一个能连接新体与旧体之间的线索。恰巧,在现场的勘测中多逢雨天,油纸伞,这个在南方阴雨中常见的物件便自然而然的入了眼。

 

▲茶房


还有一些旧时的蓑衣、木质的水鸟作为室内装饰而存在,对此于昭有自己的理解:“我们的文化会习惯性的把情感注入到物件中去,睹物思人,再比如一提到伞,十有八九会让人联想到断桥的故事。”

 

▲茶房细节


伞大概是人们生活中最小的庇护所,代表了一种温情的介质,弥漫在新旧两个空间里。即便那种古典的生活方式如这所老房子般样成了遥远的幻像,但让那些象征过往的‘物’出现在这现代化进程中,至少可以予空间以内容和温度。

 

▲屋顶细节


后记:“这个项目自落成拍摄一共进行了两次,时隔一年。同样的角度,白墙上涮出了雨痕,石面上布满了青苔,雨天,一切都是湿湿的。设计是有生命的,在我的设计哲学中,不自然的总是不够好。如我们新的世界观,也是需要一些时间去沉积的。”

 

▲平面图


项目:望庐山老宅

甲方建筑顾问:朱建平

甲方室内顾问:邓敏

建筑设计师:王戈

室内设计:于舍YU STUDIO

室内设计师:于昭

室内设计团队:吕臻、王海霞、李志国

摄影:王厅、史云峰、朱建平

地点:中航庐山归宗寺酒店公区

撰文:设计腕儿


关于设计师于昭



北京于舍YU STUDIO创始人、艺术总监。主要从事国内一线高端地产项目的室内设计,作品不拘泥于某种固定的风格形式,注重空间氛围的趣味性,善于就地取材、融合贯通。

代表作品有:万科深圳第五园项目示范区、万科深圳瑧山府示范区、公区及会所、中航昆明云玺大宅项目示范区、中航庐山归宗寺酒店公区、梵天北京万国府规划及室内设计、梵天北京梵悦108设计规划及顾问。

 


本案例由于舍YU STUDIO供稿,授权稿件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 醉美新中式,骨子里的东方雅韵

► 【首发】摩登浪漫的现代空间,每一处都尽显优雅

2017巴黎-宁波高峰论坛 中外设计同台对话

这对史上最文艺的包租公婆,1年改造设计9套房,旅行住宿把日子过成了诗

一幅好挂画,惊艳一个家!



点击阅读原文,回顾往期精彩~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