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内容已被发布者删除 该内容被自由微信恢复
文章于 2016年11月11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用户删除
其他

揭秘:三任中共总书记的红墙“第一智囊”

2016-11-07 中华民族复兴梦

如果中国有一位“政治化妆师”,那么他就是王沪宁。 

王沪宁1955年10月6日生于上海,籍贯山东莱州。1972-1977年 上海师范大学干校外语培训班学习。1977-1978年 上海市出版局干部。1978-1981年 复旦大学国际政治专业研究生。1981-1989年 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教师、副教授、教授(其间:1988-1989年美国爱荷华大学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访问学者)。1989-1994年 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主任。1994-1995年 复旦大学法学院院长。

王沪宁现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兼中央政研室主任,为中共最近三任总书记重要的智囊人物。在习近平多次出访国外时,王沪宁的名字经常出现在陪同人员里。



图说:在习近平出席的一些重要场合,王沪宁(右)总是跟随其后


在新闻联播中,他不苟言笑,冷面相视。而观众看不到的是,从“三个代表”到“科学发展观”再到“中国梦”,他的理论贡献颇多。从学者到“红墙”第一智囊,他的跨越不是偶然。

 

一、拒绝去日本访学的“读书人”

 











二、领导人的“青睐”


王沪宁在1995年出版的《政治人生》中曾这样形容自己:“政治的人生,并非指一种政治的经历,而是说,作为一名政治学的学者,我的大部分时问均用来做我的专业学问了,以至这一学问占据了我绝大部分的生命。”


王沪宁有个结婚的故事广为流传。说他新婚时,新娘给他写了一张单子,让他采购添置一些家用。到了傍晚,新郞满头大汗回来了,抱回来的却是一堆书,采购单上的一件也没买成。
爱学习是多篇介绍王沪宁文章经常出现的字眼。据称,爱学习王沪宁的性格还十分内向。

由于勤奋,王沪宁迅速成为研究政治学理论的知名青年学者。1985年,年仅30岁的王沪宁被破格晋升为副教授,因其“全国最年轻”而成为新闻人物。


1988年,王沪宁赴美国爱荷华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担任访问学者,在此期间,他与同在美国留学的江泽民之子江绵恒相识并成为知己。在美的半年内,王沪宁去过美国30几座城市和近20所大学,在数十个政府和私人部门做过调查,与众多的美国人和外国人讨论美国,并将每天讨论、访问和观察到的记录下来,写成《美国反对美国》一书。


在该书中,王沪宁细致描写了美国总统的就职仪式,并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任何政治体制,最为根本的问题之一是如何进行权力交替。这个问题不解决,社会就难以有一个持续的稳定的政治秩序……政治规矩和政治传统之所以有作用,在于它们能保护统治阶级内部不同团体之问的权力关系。”

王沪宁政治学方面的才华,早在十三大之前就已经被党和国家的一些领导人看中,特别是其有见地的政治学理论被看好。他的政治学著作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能够深入浅出地讲明一些重要的理论观点。


当时,时任上海市委宣传部长的曾庆红对王沪宁很是欣赏。有一年春节,上海市委的有关领导分别到各大学去参加教授们的春节茶话会,曾庆红选择了去复旦大学。茶话会之后,曾庆红特意找到了年仅30多岁的王沪宁,与他就当前的政治民主化进程、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理论等问题进行了两个多小时的谈话。当时讨论的气氛非常热烈,几乎分辨不出谁是领导、谁是学者了。


时任上海市委书记的江泽民也很熟悉王沪宁这个名字,他虽然没有见过王沪宁,但王沪宁的著作却是他爱看的理论书之一。数年后,当王沪宁被调到中央时,江泽民一开始就引用了王沪宁大段的政治学著作原文,这让王沪宁十分吃凉。另一位上海市委书记吴邦国在调进中央之前也曾有过请王沪宁作政治顾问的念头,进入中央之后仍念念不忘,而且多次在江面前提起。

调入北京后,王沪宁接受的第一项任务就是参与起草十四届五中全会文件,负责在报告中阐述“十二大关系”,即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等十二个方面的关系。当“十二大关系”以决议形式传达以后,美联社当天发表评论称,新决议既表现了第三代领导人的群体智慧,又表现出未来中国的强大希望。


走进中南海,王沪宁参与了十三大以来多部党的重要理论文献的起草。其中,有关推行政治体制改革和民主政治不能超越中国现阶段条件的论述,为中国政治改革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王沪宁曾在一些文章中反复强调,“一定的政治体制必须适应一定的历史、社会、文化条件”,“不能移花接木,也不能搞拔苗助长”。在民主政治方面,他认为“政治体制改革不能超过我国现阶段的条件”,要“以发展生产力为中轴来发展民主政治,也只有这样,发展民主政治才是有效的”。这些理论的影子,都可以从党的十四大、十五大的决议中见到。


1998年,王沪宁出任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并且自此时起,开始以“国家主席特别助理”身份,在江泽民出访等外事活动中陪伴左右,成为那个时代最为重要的高层智囊。此后,他协助江泽民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此做出了重大理论贡献。


三、政治角色空前绝后

2002年中共十六大上,胡锦涛当选中共中央总书记,王沪宁则在此时更上一层楼,在中央政策研究室由副转正。在5年后的十七大上,王沪宁进一步进入中央书记处,从日常工作安排到智囊建议,对胡锦涛执政10年的政治建树着墨颇多。

 到了十八大,王沪宁则从204人的权力大名单中,晋升至25人的决策核心圈,创下了中央政策研究室主任进入政治局的历史先例。十八大之后,王沪宁紧密陪伴习近平左右,成为新一届中共高层的核心智囊。至此,王沪宁实现了辅佐三任总书记的新纪录。

显然,从一位年轻的教授步入国家治理的庙堂,王沪宁绝对靠的是脑袋里的干货。虽然他一直未从事过地方治理的实践,但其理论水平大概已属当今政坛翘首。能被三任总书记重用,也绝不是仅凭“站对队”、“情商高”就能做到的,没有数十年数一日的学术积累,没有与时俱进的思想,不可能为三朝所倚。

分析人士认为,连续辅佐三任总书记、政治地位逐级上升,王沪宁的政治角色更趋吃重。

十八届三中全会后,中央新设立了国家安全委员会和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国安委是国家层面的国家安全和危机处理常设机构,外交、公安、安全、总参、对外经贸等职级部委首长将是国家安全委员会成员,在这个新机构中,王沪宁将起到一个类似美国白宫国家安全事务助理的作用。而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的办事机构设在中央政研室,由王沪宁兼任改革办主任,其政治分量陡增。

王沪宁是服务中共三代领导核心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的首席理论家,这在中共历史上既是空前的,也可能是绝后的。胡乔木,这位当年中共“第一支笔”,也只是为毛泽东、邓小平两位领导核心服务过,而且为毛、邓服务的大笔杆子还有陈伯达、胡绳、田家英、李锐和邓力群、于光远等人。


而王沪宁在中共党内则是“一枝独秀”,成为自胡乔木以来第二位职务到政治局委员的大秀才,加上服务中共三代领导核心的建树,这显然是前辈同行难以企及的。

中共党内人士和研究中国政治的专家认为,王沪宁是当今中国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是过去10年来中国国内和外交政策的一位重要设计师,现为习近平标志性的“中国梦”运动的策划者。习近平的“中国梦”意在唤醒一个军事和经济上强大的中国,令中国重新争取在世界上的重要地位。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