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为什么我们容易受人影响?

富小书 富小书 2021-07-28



文|香瓣
迟钝有时即为美德——尼采

第一次听到“钝感力”一词,便被其深深吸引。

这个词是日本作家渡边淳一的发明,可直译为“迟钝的力量”。

当今社会节奏快,压力大,过于敏感往往容易受到伤害。

适当“钝”一点,不张狂,不浮躁、不气馁,倒也不失为一种人生智慧。

“钝”一点,别太锋芒毕露

《周易》这本书里说;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在工作和生活中,精明一点,灵活一点并非坏事,但聪明过了头却往往会“反误了卿卿性命”。

三国时期,曹操的谋士杨修才思敏捷,多次以超强洞察力猜中了曹操的心思。但在曹军和蜀军僵持不下时,杨修却因一根“鸡肋”丢了性命。

对杨修的死,《三国演义》里只有解释:“杨修为人持才放旷,数犯曹操之忌”。

与锋芒毕露的杨修相比,同年代的刘备堪称韬光养晦的典范。贵为皇叔的他势单力薄,为防曹操谋害,只好在住处后园种菜,装成一副胸无大志的样子。

曹操请他到府上煮酒论英雄,试探他说:“当今天下英雄,只有你和我两个”时,刘备佯装大惊失色,吓得把筷子都掉到了地上,让曹操对其放松防范,从而才有了日后的东山再起,三分天下。

“大巧若拙,大辩偌纳”。早在几千年前,老子就一语道破了智慧人生的玄机。

在错综复杂的社会中,锐气太盛,锋芒尽显,就可能因咄咄逼人而招致许多麻烦。

有时候,做个含而不露、隐而不发的“扫地僧”,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处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

低调谦逊的人,不是愚笨,而是懂得了人性的法则。



“钝”一点,别太急功近利

在四川一带有一种叫毛竹的植物,它的生长过程非常有意思:

在种植后的5年内,地面基本上看不出生长迹象,而在地面之下,它的根系却能向地下深扎了近5米。


到了第六年雨季来临的时候,它竟然以每天近2米的速度向上急窜15天左右,最后大都可以长到近30米。

而在它快速生长的那段日子里,其周围方圆10多米之内的其他植物几乎都停止了生长。

毛竹以其奇特的生长方式,揭示了一个朴素而深刻的道理:根深才能叶茂,厚积方可薄发。

人的成功好比植物的生长,没有广纳养料的发达之根,就很难支撑起出类拔萃的卓越之树,更不可能滋养出绚丽多姿的成功之花。

郭德纲成名前经历过将近十年的艰苦生活,回首那段日子,他深有感触地说:

“这是必须的,幸好有这十年,让我潜心钻研相声,如果十年前就给我这么一个出名的机会,说实话,以我当时的能力,不见得能接得住,不但出不了名,还会坏了自己的名声。坏名声传出去,我以同样的十年,不见得能翻得了身。”

北京大学流行这样一句话:十年磨一剑,不一定能磨出好剑;一年磨十剑,则肯定磨不出好剑。

成功路上从来就没有什么终南捷径,容不得半点急功近利,来不得半点投机取巧。

一言蔽之:只有埋头,才能出头;要想成功,需要先学会等待,要懂得厚积方可薄发,凡事急功近利,就只会落得竹篮打水一场空。


“钝”一点,别太患得患失

听过一个三人打赌过独木桥的故事:

这三个人中一个是聋子,一个是瞎子,另一个是健康的人。

站在远处眺望的人们不禁为聋子和瞎子捏了把汗,可最终的结果却让人大跌眼镜:

聋子走过去了,由于他听不到桥下湍急河流的怒吼咆哮;

瞎子走了过去,因为他根本不知道眼前有什么危险,照旧像平日里那样的心平气和,小心用拐杖试探着脚下的“路”,一步一个脚印地到达了彼岸。

那个身体健康的人很是聪明,他让其他两个人先行去过索桥,自己却在暗中反复掂量着危险的程度。

当他走向独木桥时,胸腔内已经装满了万丈深渊与险象丛生,再加上谷底河流的怒吼咆哮震耳欲聋,还没向前走出2米,便两腿一软跌入了谷底。

患得患失,必有所失。聋子和瞎子心如止水,所以顺利过了独木桥。

而那个健康的人却因耳聪目明,对外界很敏感,想得太多,顾虑太深,最后五行不定,输了个干干净净。

一位年轻读者曾因人生困惑向杨绛先生求教,杨绛先生在给他的回信中说过这样一句话:“你最大的问题在于,读书不多而想得太多。”

一事当前,进行必要的思考和筹划十分必要,但想得太多却不一定是件好事。

因为想得太多,就可能心存顾虑、产生浮躁,左也不是,右也不行,最终一事无成。


“钝”一点,别太在意别人的评价

作家周国平说过:

“我从不在乎别人如何评价我,因为我知道自己是怎么回事,如果一个人对自己是没有把握的,就很容易在乎别人的看法了。”

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不被外界嘈杂的声音所干扰,专注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这是一种了不起的能力。

《参考消息》曾摘登过一则寓言故事:

一天,一群青蛙进行登塔比赛,在高塔周围围观的人不相信青蛙能登上塔顶,于是大声喊:“别费劲了,你们是不可能到达终点的。”

听到这些话,参赛的青蛙纷纷放弃了比赛,最后,只有一只青蛙仍在坚持向上爬,最终用尽全力登上了塔顶。

放弃比赛的青蛙都想知道这只青蛙是如何坚持下来的,结果,它们发现原来这只青蛙是个“聋子”。

还听说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位画家想画成一副人见人爱的画,画完后便拿到市场上展出,旁边放了一支笔,并附上了说明:请每一位观赏者对画中欠佳之处做标记。晚上,画家取回了画,发现整个画面都涂满了标记,没有一笔不被指责的。

画家十分不快,决定换一种方式,他又临摹了一张同样的画拿到市场上展出。

这一次,他要求每位观赏者对画得好的地方标上记号,当画家再取回画时,他发现画面上又被涂满了记号。那些曾被指责的地方,都换上了赞美的标记。

两个故事说明了同样一个道理,那就是成功需要专注,必须抵抗住外在的干扰。许多时候,一些事情尽管我们做得再好,也会听到不同的声音。

我们不应该活在别人的评价中,不用害怕圆滑的人说你不够成熟,不用在意聪明的人说你不够明智,不要照原样接受别人推荐给你的生活。

并非只有灵活和敏锐才是王道,专注做自己的钝感力,才是生存最重要最基本的才能。

只有具备这种钝感力,灵活和敏锐才会成为真正的才能,让你放大了自身的格局,做到荣辱不惊,拥有幸福人生。


 ▼想看更多优质文章,欢迎翻阅往期佳作
64岁的陈道明,凭什么出演钟南山:你的自制力,撑起了你的光芒
90岁老爷爷确诊放弃治疗,澳洲女要跑步:真正的善良,是为他人着想
拒绝“按部就班”,不守时的人生简直赚翻
作者简介:香瓣,富书亲子写作营第6期学员,富小书的人,富书专栏作者,亲子教育指导师,终身学习者,愿在文字里与你相遇,愿用文字传递爱与温暖,本文首发富小书(ID:fxsfrc),你身边最好的闺蜜,富书2018重磅推出新书《好好生活》。

注:本文章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富书商城

你若喜欢,为富小书点个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