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粪池警告”是本年度第一大烂梗:人生有度,过则为灾
嬉闹有度,过火则伤人
备受关注的“杭州女子失踪案”终于真相大白,受害人来女士的丈夫许某某有重大作案嫌疑,已被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但有关该案的街头巷议并未终结。
令人匪夷所思的是,有些人以此当梗玩得不亦乐乎。
有些男性网友,在与女友或妻子沟通时,也肆无忌惮地用“化粪池警告”、“不听话两吨水解决一切问题”等这些言论大开玩笑。
有一位男网友曾经在和朋友的聊天中透露:晚上回家随口和老婆开了一句化粪池的玩笑,老婆做家务果然老实多了。
拿“悲剧”当“闹剧”,拿“罪恶”当“玩笑”,拿“恶俗”当“幽默”,除了缺乏对受害者及其家人最基本的尊重、消解公众对这起事件的必要反思,我看不出有任何积极意义。
知乎上不少网友把“化粪池警告”称为年度第一大烂梗,可见人们对这一过度玩笑的愤怒和鄙视。
有一句话我很赞成:只有对方觉得好笑的,才叫玩笑;对方觉得不好笑甚至生气的,那就是没修养。
玩笑可以开,但须有度,否则就会过犹不及,伤人于无形。
曾看过这样一个故事。
2010年12月11日,美国时尚女星妮可·里奇在比佛利山庄举办婚礼,她的闺蜜希尔顿却严词拒绝参加这场明星云集的婚宴。
原来,在此之前,妮可曾举办一个私人聚会。其间,大家玩得很疯,妮可竟当众播放了希尔顿的一段不雅视频。
后来,希尔顿埋怨妮可暴露自己隐私,而妮可却嬉皮笑脸地说:“你本来就是豪门浪女,这种视频如果放在别人身上也许是隐私,可对你而言,那算什么隐私?
再说,我们是从小一起长大的朋友,你的就是我的,我的就是你的,干吗那么小气?难道这么多年的友情就抵不上一段视频吗?”
听了妮可的话,希尔顿感到十分失望,说:“我们的友情从现在开始结束了!”
好朋友之间开个玩笑,活跃下现场气氛无可厚非,但一定不能过分。
妮可错就错在与朋友开玩笑不看场合、说话没分寸,在公众场合拿对方的隐私开玩笑还不以为然,显得很不得体。
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说过:“这个世界上没有所谓的玩笑,所有的玩笑都有认真的成分。”
如果你打着开玩笑的名义,在外人面前肆意贬低自己的朋友,是一种不尊重人的恶劣行径,平时感情再好的朋友也不会对你的伤害无动于衷。
出言有尺、嬉闹有度,这是为人处世的修养,千万不要高估你和任何人的关系,包括你的朋友和亲人。
留有余地,做绝则无退路
有这样一个历史故事。
汉武帝时,有位大将军叫灌夫,他为人豪爽,急公好义,但脾气太急,不计后果。
一次,灌夫感觉同朝为官的田蚡在众人面前批评自己很生气,决心要狠狠报复一下。
机会很快就到了:田蚡要成亲了。
灌夫带着一肚子的火来到婚宴上,故意拍桌子瞪眼地大骂另一位宾客:
“你小子别装蒜,现在老子给你敬酒,你却像个小脚女人一样扭扭捏捏,还和别人说话。是不是找揍呀!”
田蚡和其他人赶忙解劝,谁知灌夫连田蚡也捎带着骂上了。
田蚡见灌夫纯粹是搅局,喊道:“灌夫,你不是成心捣乱?”
灌夫说:“就是,怎么着?”
灌夫撕破脸对田蚡破口大骂,最终,这场婚宴不欢而散。
灌夫居然在自己大喜的日子这么过分,田蚡就和灌夫较上劲了。
再后来,田蚡抓住灌夫的把柄在皇帝面前告了一状,灌夫被灭族了。
造成最后的惨剧,灌夫也算是咎由自取。
就因为和田蚡不对付,就选在他大喜的日子搅局,让对方颜面尽失、下不来台,灌夫做的确实绝了点,不给对方留面子,自己最后也没了退路。
曾国藩曾说:“话不说尽有余地,事不做尽有余路,情不散尽有余韵。”
意在提醒我们,无论说话、做人、做事、处世,都要掌握分寸、留有余地。
正所谓:人情留一线,日后好相见。
得饶人处且饶人,能让一步是一步。放人一条生路,既是成全别人,也是成就自己。
不把话说死,不把事情做绝,才是为人处世的大智慧。
别爱太满,太满则让人忽视
文友霍辉在一篇文章中说:“为什么现在不懂感恩的人这么多?
就是被好人惯的。有些人不配你的善良,对于这样的人善良,就是对‘恶’的推波助澜,纵容他人的结果,就是对自己的残忍。”
是啊,过了本分的帮助,只会惯坏别人;没有尺度的善良,终会伤害自己。
作家马德在《好脾气惯坏别人》一文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刘女士跟相处了二十多年的闺蜜闹崩了,哭哭啼啼的伤心了很久。她哭的原因,不是不愿失去闺蜜,而是内心的委屈无处诉说。
她说,她们是大学同学,本来不是一个系,因为闺蜜长得像她的姐姐,所以走到了一起。
闺蜜人很聪明,灵透,就是有点小自私。
“这么多年,我总是想,我多吃点亏,怎么也能感化她。二十多年了,石头也焐热了,可是她一点变化也没有,总是我吃亏,总是让着她才行。”刘女士有点愤慨。
这次闹崩,也只是因为刘女士想跟闺蜜摊开了说说,结果对方说她是在羞辱自己。闺蜜还说她变了,开始变得计较。
刘女士哀叹:“是的,过去二十年,我没有跟她说过一个‘不’字。都怨我把她给惯坏了。”
电影《教父》中一句台词说的好:“没有边界的心软,只会让对方得寸进尺;毫无原则的仁慈,只会让对方为所欲为。”
人性是经不起过度纵容的,不是你真心付出,别人就会铭记于心;不是你出手大方,别人就知道感恩。你的真诚可能换来的是背叛,宽容或许得到的是反目。
心理学上有个效应叫做:贝勃定律。
意思是说,当人第一次经历了强烈的刺激后,之后再施予的刺激对他而言就会变得微不足道。
其实人际交往也是这个道理,长期单方面的付出会让对方习以为常,然后把你的好都当作理所当然,进而变本加厉的消耗你。你想改变这个状况,对方就反过来指责你。
所以,我们对人不要爱太满,要留三分给自己;既要保持善良,又要懂得适度拒绝,别惯坏不领情的人,别喂饱不感恩的心。
善待缺憾,求全则徒增烦恼
白岩松曾在一次演讲中说:“废掉一个人最好的方式,是让他追求完美和极致。”
善待缺憾、接纳不完美,才能知足常乐、享受美好,这不仅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境界。
在一次鉴宝大会上,一件仿制技术可谓炉火纯青的艺术赝品,最终被专家识破,竟在于它的太过“完美”。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世间万事万物没有哪一样是完美的,总是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缺憾。
著名报人范敬宜曾说:“人生追求,宁求缺,不求全;宁取不足,不取有余。”
追求完美的人,期待越多,幸福感越低;期待越少,欲望越低,幸福感越高。无论是普通人还是名人,概莫能外。
有一个时期,英国足球明星贝克汉姆平时只要一闲下来,就会在家里忙着一遍又一遍地打扫房间,整理家中物品,不达到完美标准不罢休。
贝克汉姆后来接受采访时说:“我老婆说我是魔鬼附身……我的生活已经受到了影响,我甚至为了冰箱里多出来的一罐可乐而重新整理冰箱,直到我满意为止……”
很显然,那时的贝克汉姆就是一个沉溺于强迫性行为的完美主义者。但是,完美给他和家人带来的不是快乐,而是烦恼。
苏州半园内有这样一幅对联:“园虽得半,身有余闲,便觉天空海阔;事不求全,心常知足,自然气静神怡。”
蕴含了谦退知足、不贪大求全的人生智慧。
作者宋守文在《过犹不及》一文中说得好:
“过失,过失,一过就失;过错,过错,一过就错。适度为美,物极必反,过犹不及,乐极生悲,穷则思变,把握好了,人也就过的滋润了。”
“美酒饮至微醉后,好花开在半放时。”
适度,才能品出酒之醇美,才能赏出花之娇艳;人生往往是败在过度,误在失度,成在适度。
一个“度”字,折射人生百态,彰显人生智慧,愿我们都能不生太贪的心、不说太满的话、不做过分的事,人生进退有余,生活坦然自在。
▼想看更多优质文章,欢迎翻阅往期佳作
人气王万茜被质疑立人设买流量:人生最坏的结果,不过是大器晚成
作者简介:武小五,富书专栏作者,富书持续投稿变现营学员,富小书的人,身处滨海小城,心观大千世界;干着严肃的工作,写点轻松的文字,本文首发富小书(ID:fxsfrc),你身边最好的闺蜜,富书2018重磅推出新书《好好生活》。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富书商城
你若喜欢,为富小书点个在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