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成年人的三个觉醒:讷于言,笃于行,修于心

富小书 富小书 2021-07-27


文|勤一一
岁月无痕,我们渐渐觉醒:讷于言,笃于行,修于心;学会沉默,踏实做事,坚守底线。


青春的时光如同一腔热血,我们总用新奇的眼光看待世界,即使撞在现实的墙壁上头破血流,也无所畏惧。


随着年岁渐长,从青涩走向成熟。


我们发现成年人的世界充满苦:上有老人要照顾,下有孩子要抚养,还要抵抗工作上重重压力和委屈。


生活的重担如同潮水般涌来,我们却在生活的历练和洗礼中渐渐觉醒,磨圆了棱角,强大了内心,获得了薄发的力量。



讷于言:学会沉默


年少时,我们总是充满了倾诉的欲望;成年后,才领悟到“沉默自有力量”。


南唐广陵人徐鈜以学识渊博和通达古今而闻名于北宋朝廷。


有一次,江南派徐鈜来纳贡,照例要由宋廷派官员做陪伴使。


宰相赵普不知选谁为好,宋太祖令人写出十个不识字的殿中侍者的名字,然后御笔一挥,随便全了其中一个名字说:这个人就可以。


众人都大吃一惊,那位侍者只好莫名其妙地去执行命令。


果然,一见面,徐鈜就滔滔不绝、口若悬河;而那位侍者自然无言以对,只好频频点头称是。


徐鈜不知他深浅,更加搜索枯肠,喋喋不休地想与他辩论。


二人在一起住了好几天,侍者一直沉默而无一言相对。最终,徐鈜口干舌燥、疲惫不堪,最后,闭嘴不说了。


“讷于言”的侍者圆满地完成了接待任务,得到宋太祖的嘉奖。


此时,众人才明白宋太祖的心思:宋作为大国接待小国使臣,不派能言善辩的大儒去争口舌之长短,才是大国的体面。


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曾告诫我们: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


人们常说“沉默是金”,不仅是使自己不惹祸端的好方法,更是一剂绝妙的做事良方。


在生活的谈判桌上,“讷者”有时才是最杰出的赢家。


当我们面对自己不熟悉或不擅长的事务之时,不如沉默以待,反而能更好地完成任务。


当代著名学者季羡林曾说过一句话:假话全不说,真话说一半。


人之所以有两只耳朵、一张嘴巴,就是为了让人多听少说。


古人说:祸从口出。


学会说话很重要,话语一旦说出口,就像射出的箭,再也不能收回了。


对方如果是不可信赖的“不可与言”者,你仅凭听了几句漂亮说辞或慷慨承诺,就“与之尽言”,向他掏出了所有心里话,那你就可能失言或上当。


成年人要如同对待珍宝一样,慎重地对待自己的舌头;适当地保持沉默,才能远离是非,更好地生活。



笃于行:踏实做事


曾经看过一个关于“捕蛇”的故事:


唐代的中原地区,有一片山脉盛产灵蛇。


蛇胆和蛇心都是很好的药材,虽然蛇毒剧烈、见血封喉,可是为了赚钱,依旧有很多人不惜冒着生命危险去捕蛇。


有两个南方来的年轻人来到附近的村子,准备进山捕蛇。


年轻人甲见到有人去山中捕蛇再没回来,心中害怕不已。


他再三思虑要不要去山里捕蛇,每天站在村口,向着大山的方向望去。时而走几里路,不久又走回来,终日惶惶然行走于村子和大山之间。


年轻人乙则虚心向村里人讨教,学习如何找蛇穴、捕蛇、解毒。经过数日的准备,乙带着工具上山了。


七天过去了,在村民们都以为乙已经丧命的时候,他背着沉重的箩筐回到了村里。


乙捕到了上百只灵蛇,赚了很多银子,之后更是做起药材生意,成为著名的捕蛇之王。


两个年轻人,一个思来想去,迟迟不动;一个经过深思熟虑之后付诸行动。


二人对待“行动”的不同态度,注定了他们的际遇截然不同。


王阳明说: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生活中,我们往往执着于追求成功,获取成功的方法有很多,然而不论是哪一种,都无法在空想中实现。


有付出才有回报,当想要得到一样东西时,前提是必须行动和付出。


有人做过一个“火车头实验”:


火车头停在铁轨上,为了防滑,只需要在它8个驱动轮前面各塞一块1英寸见方的木块,这个庞然大物就无法动弹。


而当火车头行驶起来,时速达到160千米时,可以轻而易举地撞穿一堵1.5米厚的钢筋混凝土墙。


火车头的威力为何变得如此巨大?只因为它开动起来了。


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忽略了行动带来的无穷力量,实际上,只要开始行动,就算成功了一半。


这个世界不缺乏机遇,而缺乏抓住机遇的手。很多人往往因为低估了自身的能力或者惧怕眼前的困难而放弃行动。


殊不知,一旦行动起来,其威力往往超乎想象,甚至能轻松突破障碍,超越自我极限。


风车只有在转动时才能发电;磨盘只有在转动时才能磨面;人,只有在行动的中,才能把握契机、获得成功、成就梦想。



修于心:坚守底线


有一个“贪泉”的故事流传甚广。


西晋时,广州北郊石门镇有一眼“贪泉”,传说人饮此水,便会变得贪得无厌。


朝廷派往广州的几任官员,差不多都因经济犯罪而被撤职查办,民间传说是因为他们喝了“贪泉”的水。


吴隐之是当时一位廉洁的名吏,朝廷派他去做广州刺史。


到任之日,他路过贪泉边,从中取水而饮。


随从赶忙阻止:此泉饮不得!据说以往进入广州的官员,因为饮了此泉,都贪赃枉法,爱钱如命。


吴隐之不以为然,连饮三瓢,动情地说:


“不喝此泉水的老爷们就清廉了么?贪财与否,取决于人的品质。我今天喝了这泉水,是否玷污了清廉的名声,请父老乡亲们拭目以待!


果然,他在任期间,为政清廉, 颇受百姓爱戴,并没有因饮了泉水而贪污,留下了饮“贪泉”而不贪的千古美谈。


其实,贪与不贪,并不在于一泉,贪泉只是那些贪污的人的一个挡箭牌。


一个人的贪与不贪,在于自己内心的修养,而不在于外在的条件。



浮世之中,总有许多人为追求物质享受、社会地位和显赫名声等身外之物而心力交瘁,疲惫不堪。


他们怨天尤人、欲逃离其中而不得,皆因忽略了自己的内心。


王阳明用一生的经验总结出一句话:“心”左右一切。


一颗平静而宽容的心能够令人体会到生活的快乐,而一颗躁动而沉重的心则会令人陷入黑暗之中找不到方向。


好的行为来源于内心,坏的行为也来源于内心,外界环境再污浊,也可守得一颗出淤泥而不染的“莲”心。


做人若问心无愧,坦坦荡荡,对于每天遇到的各种突如其来的状况,也能应对自如,而不会被其扰乱心智。


对于身处纷繁世界的大多数成年人而言,真正做到“修心”也并不容易,甚至需要一生的时间去琢磨。


只有日日更新、时时自省,以“修心”为先,才能更通透地知晓世间的道理,更真切地把握为人处世之道。


时光流逝,我们从不谙世事的少年,变成无所不能的成年人。


岁月无痕,我们渐渐觉醒:讷于言,笃于行,修于心;学会沉默,踏实做事,坚守底线。这是成年人与现实生活相处的“和谐法则”。


为什么在吵架的时候男生都喜欢讲道理?

点击视频,富书告诉你男生“讲道理”的真相。

👇👇记得关注+点赞哦!

▼想看更多优质文章,欢迎翻阅往期佳作

人到中年,这3件事不必太在意

一个人开始高度自律的4个迹象

为什么大多数人宁愿吃生活的苦,也不愿吃学习的苦?


作者简介:勤一一,富书专栏作者,富书素材营学员,富小书的人,二胎职场妈妈,温暖的中年少女,用文字治愈你我,以知识反哺育儿,本文首发富小书(ID:fxsfrc),你身边最好的闺蜜,富书2018重磅推出新书《好好生活》。


注:本文章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富书商城

你若喜欢,为富小书点个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