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招生】2018年首届 “田野、影像与历史”工作坊

2018-03-24 爱知学者


2018年首届 “田野、影像与历史”工作坊


推送日期:2018年3月24日

报名截止:2018年6月1日中午12:00

活动时间:2018年8月8-22日

会议地点:海南·海口永兴镇博学村

爱知推荐:面向群体广泛,活动丰富


2018年首届

“田野、影像与历史”工作坊

主办方:“田野与影像”、“宗教学术研究”微信公众平台

简介

这是一个跨学科的工作坊,将结合历史人类学的田野调查方法以及民族志影像的方法去探索关于中国地方历史的知识。通过本工作坊,学员将深入地方社区,发掘和阅读民间历史文献,学习拍摄民族志影像。

招募人数

14人

时间

2018年8月8日-8月22日

田野地点

海南·海口永兴镇博学村

课程安排

8月8日:报道、开营仪式

8月9-11日:理论与方法论训练,包括但不限于——

1.历史人类学的理论与方法

2.民间历史文献与人类学田野调查

3.民族志影像的拍摄理论与实践

4.相关计算机软件的应用(如:Nvivo)

5.琼山地方史

8月12日-8月21日:田野调查实践

8月21日:总结报告与交流

8月22日:赋归

学员要求

1.年满18周岁以上,在全日制海内外高校就读

2. 能使用汉语进行日常交流

3.家长完全知晓并同意参加本次活动

*工作坊采取录取采用先到先得的方式,即先递交报名材料的学员若通过审核,将得到我们的确认信。

*学员在录取两周内需确认名额并缴纳出行保证金。

*6月15日将会公布完整录取名单。

费用

学费全免

学员自理往返交通及食宿费用

食宿:民宿“花梨之家”三人房或双人房

食宿费用在4000元左右

由于田野调查费用较高,主办方鼓励学员对这部分费用进行网络自筹。

导师团队

1. 季怡雯

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博士生

视觉中国签约摄影师

复旦大学宗教学硕士、哲学学士。六年内七次在海南海口永兴镇调查。

相关故事请查看:

跑田野|书写海南文化:学术并非学霸的专利

她也曾在两年内走过13个国家与地区的57座城市拍摄宗教仪式、遗产与遗迹。研究兴趣为中国宗教,海南地方史。已在《东亚人文》、《华人华侨文献研究》等刊物发表六篇论文及书评。影视代表作:《神圣与世俗——王云光与遵谭道士》(27分钟),放映地点:巴黎(第11届国际道学大会)、上海(河岸空间);《上海——与故乡妥协》,放映地点:上海(华东师范大学);《蚂拐节》,展览地点:北京798。

2.蔡鹏飞

中南民族大学博士后

武汉大学博士

1984年生,四川大学宗教学硕士。博士在读期间为国家公派麦吉尔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生,论文题目为加拿大蒙特利尔华人教会研究。

自四川大学宗教所学习以来,对佛教、道教、基督教的宗教生活,都有长期的生活观察。今后主要研究领域为:1.基督教的中国化;2.当代青年僧道入教缘由考察;3.宗族

3.Anthony

复旦大学中文系学士、硕士生

主要关注议题为华南地方社会的宗族与国家认同。本科期间曾获第二届哈佛大学中国经济史大数据研究项目优胜奖,复旦大学“曦源学者”称号,撰写包括《明清广东进士的地理分布及其分析》、《明清广东墟市研究综述》在内的多篇学术文章,同时亦曾在闽、黔、滇等地有丰富的田野调查及定性研究经历。

4.林若 

厦门大学历史学学士

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研究型硕士

她的研究领域为华南地方社会的宗族组织与民间信仰。曾参加南洋理工大学九皇文化研究项目、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的新加坡历史地图项目。

报名方法及申请材料

1.    点击“阅读原文”填写在线报名表(建议保存到电脑端后填写)

https://jinshuju.net/f/WsJ8O9

2.    上传附件-个人简历

(1页A4纸,word文档或者pdf格式)

及相关作品

联系邮箱:lvjsandra@163.com

详情可进微信群咨询

也可以加微信jixiaoan002入群


扫描二维码,关注最新学术信息


内容及排版来自:田野与影像


更 多 内 容


全部会议 近期截稿 | 一带一路

关于爱知学者 | 入群 | 脱单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