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经济评论》第10辑征稿启事
《生态经济评论》第10辑征稿启事
推送日期:2018年10月28日
截稿时间:2019年6月30日
联系邮箱:邮箱lwgyq520@163.com
爱知福利:打开支付宝app首页搜索“9824484”,即可领取爱知学者专属红包。每日可领一个,限3日内用完。
各位专家、学者:
《生态经济评论》是由贵州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贵州大学中国西部发展能力研究中心主办,贵州省生态文明研究会协办的学术集刊,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2010-2018年已出版第1-8辑,第9辑已经征稿完毕,在2019年6月出版,辑刊所刊载论文由中国知网和超星图书全文收录。为进入南京大学的CSSCI集刊评价体系,《生态经济评论》自2018年已经改为半年刊,每年6月份出版第一辑,每年12月份出版第二辑。本刊自纸质版出版后,1个月左右即可在中国知网和超星图书下载电子版论文。
为进一步推动相关领域学术研究,促进学术交流,扩大学术影响,《生态经济评论》第10辑征稿工作即日起启动,欢迎广大专家和学者积极撰稿、赐稿。为进一步提高刊物质量,本刊自第8辑起已经建立审稿专家库,对那些符合刊物选题范围、引用注释规范,并通过初审的稿件实行专家匿名评审制度,最后由编辑部讨论是否录用。本刊物不收取任何的审稿费和版面费,刊物征稿不以工作单位和学历作为筛选条件,唯一看重论文质量。对于评审专家和编委会成员一致认为的高质量稿件将支付优厚稿酬,论文如果被四大文摘转载后请通知编辑部,将支付稿酬。
编委会主任:王红蕾
主编:伍国勇
执行主编:李文钢
编委会成员(姓名按汉语拼音顺序排列):
白志红、崔明昆、段豫川、洪名勇、马翀炜、潘天舒、赵旭东、张应强
一、来稿请围绕以下内容自主选题
1、生态产业发展研究
2、生态补偿机制研究
3、生态文化研究
4、村庄治理研究
5、农村生态社区建设研究
6、乡村振兴研究
7、民族地区农村发展研究
8、民族地区旅游发展研究
9、生态人类学和生态民族学
10、针对具体问题和农村热点问题的深度调查报告
11、相关领域最新著作书评和研究综述
二、征稿要求
1、撰写规范请严格按照生态经济评论征稿体例执行,可在中国知网上下载2018年第1辑《生态经济评论》作为格式体例参考。
2、研究论文字数最低1万字,最多控制在2万字以内;深度调查报告字数最低2万字,最多控制在3万字以内。
3、文章末尾注明单位、姓名、研究方向、学历、联系电话、电子邮箱。
4、书评和研究综述写作字数不低于8000字。书评不是对著作内容的简单介绍,应放入学术史中讨论所评著作的学术贡献和不足之处。综述也不是文献的堆积,而是要以一条主线贯穿其中。
5、本刊虽然是一份普通的学术辑刊,但编辑部一直在努力提高办刊质量,也有自身的学术情怀、学术定位和学术追求,所以谢绝那些字数过少、论述不严谨、论文写作框架不规范的论文投稿。自投稿后二个月后无任何回复消息请另投他刊。
6、截稿日期:2019年6月31日。(原文如此-爱知)
三、联系人:李文钢,电话:13985189368,邮箱lwgyq520@163.com
《生态经济评论》最近三辑目录
《生态经济评论》第7辑目录
绿色经济与生态问题研究
发达国家碳关税制度的实施障碍及发展趋势探讨
程敏—云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河北省碳排放与经济增长间关系的EKC存在性验证及STIRPAT实证分析
李艳红—南开大学在读博士,华北电力大学经济管理系讲师
构建与水环境承载力相适应的流域生态补偿机制
陈自娟、施本植—云南大学经济学博士、昆明学院昆明科学发展研究院讲师,经济学博士、教授、云南大学博士生导师
环境危机时代人与自然关系的重新审视——基于滇西北藏区的民族志研究
张辉、吴柔—云南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硕士研究生
文化对撞与空间争夺——内蒙古H苏木蒙汉牧民之间的资源占有现象解析
乌尼尔—云南大学民族学博士、内蒙古社会科学院草原文化研究所副研究员
贫困与发展问题研究
贵州省农村地区生态扶贫的模式与存在问题研究
王伟—四川大学在读博士、贵州大学法学院副教授
从促进妇女发展到妇女发展:一项发展主义的人类学考察
陶金华—贵州大学民族学在读博士
扶贫、新自由主义与幸福——黔东南H县两个少数民族贫困家庭的民族志案例分析
卯丹—贵州民族大学副研究员
农户视角下“公司+农户”合作关系研究——对“温氏模式”的个案探讨
区锦联、刘娑—中山大学人类学博士、贵州师范大学副教授
西南地区党校行政学院的智库建设问题研究
陈明君—云南大学民族学博士、云南省委党校讲师
新型城镇化研究
体制转型与组织重构:新型城镇化畛域中的农垦社区治理——以广西农垦区为例
李志强等—吉林大学行政管理学博士、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讲师
贵州民族地区农民就地城镇化的可行性研究——以玉屏侗族自治县双桥工业园区为例
李文钢、杨梦—云南大学民族学博士、贵州大学副教授
新型城镇化法治建设研究
王紫零—法学硕士、广东揭阳市委党校法学副教授
农村社区研究
内源性发展理论视角下集市村自发展研究——以山东大村为例
张静—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在读博士
云村震后重建的参与式行动研究
帅满—清华大学社会学博士、西安交通大学讲师
20世纪80年代后期中国乡村研究文献回顾与展望
韦玮—中山大学人类学在读博士、贵州民族大学讲师
“礼物”视角下苗族村寨交换活动研究——以黎平县水口镇平善村为例
金丹、吴艳—贵州大学人文学院硕士研究生
瑞丽市户育乡跨国婚姻问题浅析
马云才—云南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在读硕士
乡村旅游研究
旅游开发与文化生态保护之辩——贵州省雷山县西江苗寨和郎德上寨的对比研究
秦竩—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人类学博士、贵州大学副教授
“农家乐”向“乡村旅游”转变的内涵、标志和实现路径研究——以贵州为例
邓小海—云南大学旅游管理博士、贵州省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
农业文化遗产在旅游影响下的传统生态文化保护——以元阳哈尼梯田为例
韩晓芬、秦莹、刘红—云南农业大学硕士研究生、云南农业大学教授、云南工艺美术学校高级讲师
乡村旅游多功能发展的运作逻辑和地方性实践——从多功能发展视角审视A地乡村旅游开发
史玉丁、李建军—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博士研究生、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基于生态哲学观视角下的安顺屯堡旅游发展研究
刘献丽—贵州大学硕士研究生
《生态经济评论》第8辑目录
生态文化与经济研究
休斯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历史唯物主义重构
崔玉娟—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哲学院博士研究生
绿色贫困、绿色产业与绿色精准扶贫—一个文献综述
付寿康—中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
自然的“人化”与人的“自然化”——少数民族文化中的生态意识及其启示
刘应科—贵阳职业技术学院讲师
绿色农产品价格波动特征研究——以贵阳市为个案
伍国勇等,农林经济管理博士,贵州大学教授
社会治理研究
资源俘获视角下产业扶贫的实践困境与模式创新—以豫西W村产业扶贫为例
李文君—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博士,许昌学院副教授
社会距离:化工区民众环境风险知觉折扣及其生成——以湘中X市Z化工区为例
郑进—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博士,江汉大学法学院讲师
乡村振兴背景下的乡贤与地方社会治理
张静—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
城乡有别:中国城乡社会性质及其治理之道辨析
王向阳—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
三权分置背景下土地流转合作社的服务模式及其问题优化——以新农邦合作社为例
朱兴涛等—东北师范大学社会学学院讲师
大数据视角下的贫困户精准退出识别机制研究――来自织金县五星村的案例
杨丽莎等—农林经济管理博士,贵州大学讲师
人类学与民族学研究
集体田野调查始末与民族志实践端倪——以厦门大学人类学系的大岞村调查为例
马丹丹—中央民族大学人类学博士,上海大学社会学院副教授
西藏拉萨新型城镇化发展过程中的城市精神与藏族民营企业的宗教认同意识研究
杨公卫—民族学博士,西南民族大学民族研究院副教授
茶与边疆:明代弘治年间西北民族贸易与边防体制
王君—中山大学民族学博士,贵州大学副教授
人类学理论视域中的“结构”脉络——20世纪60年代及其之前的人类学理论综述
王欣—中山大学人类学博士,湖南师范大学讲师
以“人”为本:异地重建与文化保护的本体论再思——以灾后搬迁的羌族木梯村为个案
尚书—北京大学人类学硕士
从生态人类学的视角理解佤族摽牛
李文钢—云南大学民族学博士,贵州财经大学副教授
学术书评
教学相长的结晶体——我看马丹丹的新著
何国强—中山大学人类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从土地看南亚社会农村妇女的自我赋权——兼论比娜·阿加瓦的“讨价还价”策略
康敏—北京大学人类学博士,北京外国语大学副教授
涂尔干与韦伯的宗教思想比较——以《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帅满—清华大学社会学博士,西安交通大学副教授
荒野、空间与地方发展——评《荒野与美国思想》
郑庆杰—上海大学社会学博士,赣南师范大学副教授
阎云翔:社会学家作为说故事者
李建斌—江西师范大学副教授
《生态经济评论》第9辑目录
社会治理研究
公事公谈:传统乡村社会协商治理的过程——以江西省桃溪村“谈公事”为例
谭文平—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博士研究生
产权边界:中国乡村社会秩序形成的逻辑
刘长勇—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博士研究生
人情消费对农户平均消费倾向的影响
方帅—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博士生
以祖之名:黔南水族群体政治体系的构建逻辑
林圣蒙—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博士生
民族地区发展研究
市场化背景下的公共资源管理困局及冲突调适——广西M村采砂事件的人类学分析
朱倩—德国科隆大学民族学博士研究生
游离于个体与组织之间——滇西农村微商生存策略调查报告
杨开院—云南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民族学博士研究生
乡村振兴的两种时态:两岸农业文化保护与发展之比较-—以重庆渝东南地区与台湾地区台东县为对象
王剑—长江师范学院副教授,民俗学博士、人类学博士后
社会变迁、旅游与布依族的文化认同--以贵州省荔波县为例
韦玮—中山大学人类学博士,贵州民族大学讲师
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
社会和生态环境共同塑造文化价值观——结合作物种植史和移民史对稻米理论的质疑
乔艳阳—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心理学博士,天津市委党校讲师,张积家—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学系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
人类学视野下贵阳市非遗展示中心建设的可行性分析
陶金华—贵州大学生态民族学博士生
汉族地区乡村人类学研究反观与反思
郑进—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博士,江汉大学法学院讲师
神话的“谜思”:二律背反与“触及岩石”——兼谈列维-斯特劳斯《阿斯迪瓦尔的武功歌》
刘明—清华大学人类学博士、新疆师范大学副教授、博士生导师
发展研究专题书评
评《现代性的前景—赞比亚铜带省城市生活的神话与意义》
卯丹—贵州民族大学社会建设与反贫困研究院副研究员
农民家庭经济态度变迁下的经济行为改变
——评《小农理性及其变迁——中国农民家庭经济行为研究》
于福波—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
中国小农家庭的现实与未来:兴起抑或衰微?——兼评《发展型小农家庭的兴起》
程军—社会学博士,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后,南京工业大学讲师
评《以自由看待发展》
郑庆杰—上海大学社会学博士,赣南师范大学副教授
走出发展的信仰—《发展的迷思—一个西方信仰的历史》评析
李文钢—云南大学民族学博士,贵州财经大学副教授
内容及排版来自:他者的世界
(文中广告和文末广告是微信系统给公众号的福利,我们可以赚个鸡腿钱。广告内容随机出现,可能基于大数据分析以便于精准投放。不同用户看到的广告内容不一样,我不知道您看到的是什么,也不表示我们推荐他。)
全 部 信 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