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哲》致作者函
爱知学者:CSSCI来源期刊(2021-2022), 中文核心(2020年版),发表难度较大
致作者函
尊敬的作者:
感谢您惠赐大作予本刊!
在您决定赐稿给本刊之前,为了提高投稿的命中率,请先对本刊的基本风格和有关择稿要求,进行一个概略性的了解。
本刊属于人文类综合性学术期刊,长期致力于中国古典学术的研究与传播。“昌明传统学术,锻铸人文新知,植根汉语世界,融入全球文明”是其办刊宗旨;人文性、古典性和高端性,是其所着力打造的风格与特色;凸显问题意识,超越学科界限,以问题凝聚与凝练学科,而不是以学科切割问题,是其话题趣尚;在学术性、思想性与现实性之间,寻求理性的衡平,是其至高的追求。
为人文综合性期刊的属性所决定,本刊尤喜选题更具宏观性与中观性、论证过程更具思想性与思辨性的学术稿件。
具体投稿要求如下,请明鉴:
1.本刊实行匿名审稿制,坚持质量面前人人平等的择稿原则。
2.稿件字数原则上限制在2万字以内。
3.敬请把稿件寄发到相关责编电子邮箱。如您对稿件的学科属性或研究方向的确定性缺乏明晰的把握,可将稿件发往任一责编邮箱,我们会尽快转发给相关责编。
4.由于来稿数量较多,限于人力,恕不能一一回复。稿件一经采用,我们会立即汇奉稿费和样刊。如果三个月内没有收到用稿信息,则请另行安排。
5.敝刊的编排体例,采用页下注体例。请您在投稿前按照该体例格式进行必要的调整。
6.敝刊从不向作者收取版面费或审稿费。如有不法分子假冒我刊名义与您联系,索取相关费用,务请明鉴。
如欲进一步了解相关信息,请参阅本网站相关栏目。
再次向您致以诚挚的谢意!
本刊联系电话:0531-88364666
《文史哲》编辑部
投稿电子邮箱
文学栏目
刘 培(古代文学、文艺学、美学、文化学):wszl@sdu.edu.cn
孙 微(古代文学):sunwei424@sina.com
历史栏目
李扬眉(近现代史、学术史):yangmei0507@163.com
孙 齐(古代史):sun_qi@foxmail.com
察应坤 (明清史、近现代史):chayingkun2021@163.com
哲学栏目
刘京希(政治哲学、法哲学、经济哲学):m13188935837@163.com
曹 峰(思想史、中国哲学史):fengwomei126@126.com
李 梅(思想史、中国哲学):lilunzu@126.com
邹晓东(中国哲学、西方哲学):wanerniba@aliyun.com
爱知学者:请注意区分字母“l”和数字“1”
杂志简介
《文史哲》创刊于1951年5月1日,是一份反映中国大陆大学文科学术水准的老牌学报,在海内外人文学界卓有声望。它一直是学术发表的主要园地,人文学术潮流的引领者,更被学界视为学术风向标之一。
值《文史哲》杂志创刊70周年之际,2021年5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致编辑部全体编辑人员的回信中,表彰“《文史哲》创刊70年来,在党的领导下,几代编辑人员守正创新、薪火相传,在弘扬中华文明、繁荣学术研究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鼓励《文史哲》及学术期刊界“坚守初心、引领创新,展示高水平研究成果,支持优秀学术人才成长,促进中外学术交流”。2017年4月21日,李克强总理考察山东大学,特意来到《文史哲》杂志编辑部,寄语《文史哲》“要汲取传承优秀的人文精神,为当今所用,为后世续航。”
遵循“昌明传统学术,锻铸人文新知,植根汉语世界,融入全球文明”的办刊宗旨,《文史哲》杂志一直以来致力于中国古典学术研究,人文性、古典性和高端性是其着力打造的风格与特色;“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其一贯的学术风格;力争在全球文明的滋养下,传承本土人文研究的学统,进一步深入世界汉学学术圈,跻身世界汉学名刊之林,是其终极追求。
自创刊以来,《文史哲》始终坚定不移地恪守“学者办刊,造就学者”的原则。“扶植小人物,延揽大学者”,是学界七十年来对《文史哲》的广泛称誉。创刊伊始,华岗社长就规定,《文史哲》每期尽可能推出一个新作者,每期至少要有一篇论述现实的文章。主政华东的陈毅也对之赞赏有加:“山东大学创办《文史哲》是开风气之先,继续办下去,一定可以引起全国各大学的重视。”一大批著名学者正是在《文史哲》刊发了他们的处女作、成名作或代表作,如李泽厚、庞朴、李希凡、韦森等等。伴随着新中国成长起来的著名学者大都在《文史哲》上发表过文章。《文史哲》为此而驰誉学界,广受称道,在数代读者中留下了深刻印象,为海内外学界所尊重和推崇。池田知久先生的感受是:“《文史哲》这份学术杂志在二十世纪对海外从事汉学研究的学者和青年学生而言是憧憬的对象,指路的明灯。这部杂志给予我们的鼓舞、激励、抚慰和喜悦是怎么形容都不为过的。”
“观水有术,必观其澜。” 从创刊以来,《文史哲》就秉持关注学术动向、引领学术潮流的办刊旨趣,有意识地策划和引导重大学术论争,而成为“人文学术风暴”的策源地。可以说,《文史哲》的成长史,就是一部当代中国人文思潮的变迁史。《文史哲》七十年来所享有的盛名,与它发起的一场又一场著名学术论战与重大讨论密不可分。由“两个小人物”所引发,因而受到毛泽东同志关注的著名的“红学大讨论”,只是20世纪50年代《文史哲》所引发的诸多论战中具有代表性的一次。同样是20世纪50年代,我国史学界有“五朵金花”之说(即五场重大论战),其中至少有三朵即“中国古史分期论战”“中国农民战争史论战”和“资本主义萌芽问题论战”是盛开在《文史哲》的。60年代的“重评孔子”,80年代的“文化热”专题研讨,90年代关于“儒学是否宗教”的讨论,新世纪以来所组织的“疑古与释古”“儒学与自由主义的对话”“道德、理念与制度”等专题讨论,无不为中国当代人文学术史绘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无怪乎有学者感叹:“这是一个有故事的编辑部!”
当下,《文史哲》更是以日趋成熟的体制化思路,通过策划主办系列“人文高端论坛”的方式,发掘热点话题,引领学术潮流,密切编者、作者情感。该系列“人文高端论坛”,以小规模、高层次、大动作为特点,以人文学术的焦点、前沿问题为内容,通过系列探讨,旨在引领学术风尚,推动学术发展。自2008年以来,先后举办了“中国文论遗产的继承与重构”“传统与现代:中国哲学话语体系的范式转换”“秦至清末:中国社会形态问题”“个体与社群孰先孰后”等数次高端论坛。该系列“人文高端论坛”,已然成为《文史哲》的品牌性举措。2015年起,《文史哲》与《中华读书报》联袂,在国内首次举办“年度人文学术十大热点”评选活动,对于人文学术的社会化普及,担负了其应尽的责任。这一举措,为人文学术的繁荣再谱华章。
由于其厚重的古典汉学风格,《文史哲》杂志早已迈出国门,走向国际汉学界。创刊不久,《文史哲》就以其高端学术追求,成为整个中国学术的重要窗口。1955年12月,高教部就曾要求山东大学代表国家向英国、日本、苏联和越南等国的国家图书馆赠送《文史哲》杂志。郭沫若先生赴日考察时,曾应日本方面的要求,专门携带50本《文史哲》进行交流。《文史哲》已经发行至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海外期发行量曾达600余份。世界著名大学图书馆大都订阅、收藏《文史哲》,哈佛大学更将《文史哲》杂志与《历史研究》《考古》《文物》列为她所认可的四家中国大陆学术期刊。
有赖于其始终如一地坚持“学术为本,质量立刊”的原则,改革开放以来,《文史哲》几乎囊括了所有相关重要奖项。1998年、2000年,《文史哲》连续获得“全国百种重点社科期刊”称号;1999年,获得首届“国家期刊奖”和“全国双十佳社科学报”称号。2002年,同时获得三项荣誉:“国家期刊方阵双奖期刊”,第二届“国家期刊奖”提名奖,第二届“全国双十佳社科学报”。2003年,成为“教育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名刊工程”首批11家入选学术期刊之一。2005年,获得第三届“国家期刊奖”提名奖。2009年,荣获“新中国六十年最有影响力期刊”称号。2011年,荣膺“中国出版政府奖”殊荣。2012年首批入选国家社科规划基金“重点资助期刊”,2013~2018年连续三届入围全国“百强报刊”。2019年,入选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BIBF)“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精品期刊展”,及中国历史研究院“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七十周年史学成就展”;入选“2019中国人文大众数字阅读影响力期刊TOP100”(海外排行榜);2021年,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2016年--2020年最受欢迎期刊”。
为了助力于中华优秀文化“走出去”,《文史哲》编辑部自2014年起与拥有三百多年历史的荷兰博睿学术出版社(Brill Academic Publishers)合作出版《文史哲》英文版Journal of Chinese Humanities。英文版面世后不久,哈佛大学终身教授、著名中国学研究学者包弼德(Peter K. Bol)即发来贺词:“恭喜博睿出版社和山东大学通过翻译工作将当代中国人文研究成果带给了广大的海外人文学者!”
《文史哲》英文版采取专题形式,每期围绕一个中国人文学术的重要问题,选译近年大陆学界的代表性作品,同时组织英文原创稿件和书评文章,并追踪国内人文学界重要动向。现已出版13期,主题分别为“中国社会形态”“世界文明对话”“明清文学研究”“早期儒家思想”“中国古代神话与传说”“历史记忆与范式变迁”“中国贤能政治的可行性”“道家的神圣空间”“在传说与真实之间:夏朝史学研究”“古代东亚秩序”“孟荀之外的第三条儒学进路;重估孟荀二分的传统儒学格局”“反思唐宋变革论” (合刊)。英文版创刊以来,得到了国际汉学界的广泛接受和认可。2018年,《文史哲》英文版被全球规模最大的摘要和引文数据库Scopus数据库收录;2019年,又被欧洲ERIH PLUS索引(欧洲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索引)收录。
基于而不限于《文史哲》中文版在海外的既有声誉和影响,通过对中国人文学界整体性、前沿性的关注、呈现和参与,将自身打造成为西方学界了解中国大陆学界成果和动态的重要窗口,是英文版的办刊宗旨及努力的方向。而《文史哲》中文版也将藉由与英文版的互动,进一步拓展视野,深度参与国际汉学研究,从而成为人文学界了解海外学术动向的重要窗口。
【TSSCI】TSSCI 台湾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