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为什么没有“男妹子”?

2015-11-03 高成新 刘洁 社会学了没
剩余 58 天2015,一起走过84.11%

今天,你社会学了没?

(这是新的认证公众号,关注一下吧)


原创

作者:高成新 刘洁

转载请联系微信号:isocialor

编辑:

竹林


社长说

善待“女汉子”,轻虐“男妹子”。

男妹子和娘炮的本质区别,机智的你知道吗?


● ● ●

认证公众号 第十一期

为什么没有“男妹子”?


有时候从反面想想事情,更加能够激发社会学的敏感度与想象力。比如日常生活中,我们常会听到“女汉子”这个词,但是却没有发现有人会说“男妹子”;相应的,她可以自由地宣称“我是女汉子”,然而他却难以勇敢地说出“我是男妹子”。在我们看来,这种现象是双性化领域中的性别歧视——双性化传女不传男,它表明了性别特质彼此融合的不易,背后有些深层次的因素在发挥着作用。


直入主题。从词语含义来看,我们发现:形容女性男性化的“女汉子”已经改变了女性的性别——她成了“汉子”;但是形容男性女性化的语词不论“伪娘”还是“娘炮”,都没有更换其生理性别——虽似“娘”,但为“伪”;虽表现出“娘”,但本质乃“炮”。


所以,为什么没有“男妹子”?因为“男妹子”的称谓如同“女汉子”一样,改换了男性原本的生理归属,在人们的无意识或实践意识里,这是对男性统治地位的污名、是对传统男性特质的否定,它不被容许、更遑论接受了。


细细道来。社会学家珍妮特·查菲茨曾将“性别定义”分成三个相互关联的部分:性别意识形态、性别规范与性别刻板印象。其中,性别意识形态限定性别规范,而性别规范又作用于性别刻板印象。它们三者由抽象到具体、由普遍到特殊,揭示了性别变量对社会文化、分层模式以及互动情境等的巨大型塑作用。


今天,我们就以这三个层次的性别定义为轴线,对“女汉子”和“男妹子”之间的“爱恨情仇”做一梳理。


性别意识形态:

他统治她


所谓“性别意识形态”(gender ideology),是有关男女本质差异的信念。查菲茨将之锚定在两性的基本生理不同,但我们借鉴马克思主义对意识形态的批判,将“性别意识形态”简单界定为是在性别领域中,自觉或不自觉地维护统治阶级统治的思想观念体系。这是最形而上的维度,也是我们最不易体察与把握的思维定式。

在性别意识形态中,男性是居于统治地位的支配者,女性则是被约制的服从者。毫无疑问,相比于被统治者,统治者为捍卫其地位,更加难于做出改变,同时也对任何可能危及其权威形象的事实更不宽容。而且有时候这种拒斥改变的压力可能不仅来自于统治者内部,内化了意识形态的被统治者也同样会在对统治者的期待中表现出保守倾向。

用这种观点来看待“女汉子”和“男妹子”,我们可以说:男妹子是阴柔的、娇媚的、女性化的,虽然与女汉子同样都是对传统性别意识形态的反叛,但由于男妹子来自男性统治者群体内部,言重地说这就是对高等统治者的可能瓦解和对现有统治秩序的潜在威胁,因此“男妹子”更加不容易被人们接纳。


▲这小泪珠挂的,妹子的心都醉了


9月23日世纪佳缘发布的第五期中国男女婚恋观调查报告显示,在83250个样本中,“支持同性恋的女性近三成,占到27%,男性则仅为14%,女性几乎是男性支持率的一倍。”虽然女性中存在着爱浪漫爱幻想的“同人女”和“腐女”群体,但是生活中很多人(特别是男性),对“百合”的接受度都要高于“基佬”。这一现象与男性更倾向于维持既定的性别统治格局、传统性别意识形态对男性规训更深的事实有着关联,所以,挑战性别意识形态的“男妹子”也就更加难以成为现象了。


性别规范:

女汉子的必然和优势


性别规范(gender norm)是对男女行为的恰当而合适的约束。在严格以性别作为劳动分工和社会分层依据的传统社会,男外女内、泾渭分明;之后在女权运动推动等因素的作用下,女性渐渐从私领域走向了公领域。也就是说,如今女性的性别角色规范已经融合了传统的“妇道”和现代的“公民”,其主体意识及成就动机都显著提高;但相对而言,男性的性别角色规范就在改变程度、范围和力度上都比较小,“虽然男性现在西装革履、谈笑风生,但实事求是地说,有多少男人在骨子里还是传统的呢?”

这样来看,“女汉子”的出现与蓬勃,既有必然性:公领域本就是由男性来主宰的,女性要进入并在公领域中拼搏奋斗,就必然会接受采纳一些男性的性别规范,加之独生子女政策等的影响,由此便造就了许多程度或深或浅的女汉子。同时,女汉子也有其不容忽视的优越性:女性在温柔、重视人际、善解人意的女性规范基础上,加入独立、强大、敢冒险、进取心强等传统男性规范,这种双性化的新性别规范就让女汉子更具适应性、更能闯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



▲网络上流传的女汉子的典型形象

但是反观男性,“男妹子”的接受度显然由于男性规范的改变很小很有限,被定义为是男性气质的退化,而不具有“女汉子”那样的必然和优越。所以,女汉子就比男妹子普遍而受欢迎多了。


性别刻板印象:

“不男不女”的退场


性别刻板印象(gender stereotype)是对“男女在情境中的一般反应方式差异”的强调,有助于我们类型化地认识男性和女性。虽然它简化了我们在面对新事物时的解释成本,但是却增加了僵滞的偏见与歧视的风险。

如今风云娱乐圈的李宇春可算作是一名成功的“女汉子”,但是在她于2005年超级女声出道时,“不男不女”“假小子”“长得特对不起观众,更特对不起异性”的质疑甚至批评声可谓不绝于耳;但是如今,春春性格中大气个性的范儿已经给世界带来了多少的魅力与惊喜。同样,《辣妈正传》里的夏冰、《心术》中的美小护、《爱情公寓》里的胡一菲……顺应潮流的影视作品里,自主自强、开朗直爽的女汉子正在赢得越来越多人的喜爱与珍惜。但是与“女汉子”一词渐渐中性化乃至褒义化不同,与“男妹子”有关的男宠、东方不败、伪娘等还仍然是结结实实的贬义词。

这说明,性别刻板印象是一类生成性思维,它既然是被建构出来的,那么也同样可以被改变。对“女汉子”的接纳,正是传统性别刻板印象松动的体现。而“男妹子”由于前述性别意识形态和规范的规制约束,仍然需要在崇尚男女平等的思潮中对传统刻板印象进行撬动。

而且另一方面,我们也要意识到,目前诸如“世界上有三种人:男人、女人、女博士”“女司机:天生的‘马路杀手’”“女人要上位,全凭手段高”等污名女性的性别刻板印象仍然堂而皇之地存在于日常生活中,这启示我们:解构刻板印象、倡导自由流动、鼓励表达真我,依然“还在路上”。



原创不易,打个赏吧,么么哒!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