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 | 信用卡行业发生了什么?
在信用卡领域看得久了,对权益的增减早已习惯,年初时蓝翼还在用生命周期理论给大家挑选最值得办的信用卡,认为一张信用卡的权益总要经历从满血到暗淡的过程。但最近的一些变化愈发让蓝翼觉得,潮水的方向似乎已经变了。
所以,今天不聊羊毛,我们从以下三点来聊聊这个行业。
信用卡行业发生了哪些变化?
这种变化是否将会持续?
信用卡是否让你的生活变得更好?
除了最近刚开始玩信用卡的朋友以外,大家应该都能明显体会到,今年的信用卡领域可谓是哀鸿遍野。从本公众号的文章里也能看出端倪。
一月,蓝翼在告知大家兴业套卡玩法终结、工行积分贬值和华夏 88 分狗带一文中提醒了各位,广发的套卡玩法也不会长久。五月应验。
二月,蓝翼在论证招行新出的玩家体系不值得去玩一文中明确提醒了读者,招行积分正在悄悄贬值。四月落地。
四月,蓝翼说交行优逸白是张好卡,建议及早办理。今天,境外 20 倍积分活动眼看要凉一大半。
梳理一下的话,去年下半年至今,已有兴业关闭积分池和行卡附属卡申请,中信调整易卡、悦卡的资产统计口径,招行降低白金卡里程+酒店的积分兑换上限,广发降低里程兑换上限,浦发增大红包获取难度、缩减 5 倍积分范围、降低里程兑换上限,工行积分直接贬值,交行降低境外超红多倍积分上限……
除了蓝翼之前反复唠叨的刷卡手续费的降低和第三方支付机构的冲击这两个原因以外,可能还有一个原因。
信用卡权益的游戏本应该是这样玩:
“少部分持卡人”利用信息不对称的优势,从银行获得了超出平均的收益;
银行利用信息不对称的优势,从“大部分持卡人”那里获得了利润;
“大部分持卡人”因为信息不对称的劣势,让渡了本应属于自己的权益而不自知,但获得了用卡的便捷。
在这个理想的模型里,由于信息不对称的存在,大家都觉得自己是赢家。
但随着信用卡资讯的逐渐发达,信息不对称的鸿沟不断消弭,“少部分持卡人”的比例在不断攀升,而且在这“少部分”里还有“极少部分”开始使用非常规手段的“外挂”;加之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化,银行在这个模型里越来越不赚钱。要么就是营销经费缩水,要么就为防止“极少部分持卡人”的非常规手段,活动的规则设计得越来越复杂,反而愈发伤害“少部分和大部分持卡人”的体验。
短期内,这个困境还看不到解。也就可以预期,接下来砍权益的风潮还会蔓延。然而让各家卡中心员工挠头的还不仅仅是这些……
近期看到了 1 季度的两个数据,感触颇多。一是来自每经的报道:央行公布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偿总金额:超711亿元。中国人借钱消费的欲望越来越旺盛了。二是来自美国的消息:美国小银行的信用卡贷款拖欠率已经攀升至 5.9%,这已经超越了金融危机期间的峰值。同时,小银行的信用卡坏账率飙升至 8%,不断逼近金融危机最高点。恐怕这才是让卡中心揪心的事吧。
蓝翼虽然一直在写卡,一直在试图告诉大家如何通过选对、用好信用卡来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美好,但今天,蓝翼由衷地想问一句,你们刷的卡都还能还得上吧?
有没有为了强撸返现屯了太多用不掉的代金券?有没有为了薅一次十几块钱的折扣多走了 20 分钟的路程?有没有为了收益最大化额外加购了本来并不必须的商品?有没有因为额度幻觉让自己落入了非理性消费的陷阱?信用卡到底让你的生活变得更好还是更累?
希望我们都能想一想这些问题。
一方面是再次苦口婆心地提醒各位:及时行乐。另一方面也想把最近在思考的三个问题留给各位,听听你的见解:
消费的大趋势究竟是在升级还是降级?
一个日渐成熟的信用卡产业应该怎样健康发展?
一个负责任的自媒体应该输出哪些内容和价值观?
期待你在文末留言。
另外做三个预告:
银联 62 节其实没什么意思,我们更应该关注银联的低调羊毛。
视频节目将会有一些有趣的变化。
蓝翼办了一张环球黑卡,是的,郭敬明代言过的环球黑卡。
推荐阅读:当免费的午餐渐行渐远,我们该何去何从?
上篇文章:视频 | 有些积分千万别碰,烫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