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被炒上天的球鞋距离崩盘还有几天?

蓝翼 蓝翼说 2022-04-28
之前的节目中,和好朋友大方一起在大陆首场 Sneaker Con 聊过一期球鞋,后台收到了很多同好们的留言。说起来也算是很早的一批 Sneaker 玩家了,毕竟上学时都是校服,大家仅有的可以体现个性的地方就在书包、球鞋。作为看着《型格》《Size》而不是 ins 或 “小红书”成长起来的一代鞋迷,买鞋、玩鞋、聊鞋更关注的是 Sneaker 的艺术设计、材料工艺、街头文化和篮球故事,而且当年可没什么人炒鞋,最贵的一千多也就可以拿下,可如今的鞋圈,让人越来越看不懂了。


随着大批投资(ji)客涌入鞋圈,真正爱鞋的玩家想买到一双心仪的球鞋是越来越难。情怀被资本压迫,价格被情绪推高。那些炒房团、股民和币圈投机客,都纷纷把球鞋当成了新的风口。

飙出天价,鞋圈怎么了?



比如,8 月 17 日刚刚发售的 Air Jordan 1 Retro High Satin Black Toe 女款红丝绸黑脚趾,发售价格为 1299 元,但仅用了 4 天的时间,现货价格已经飙升到了 12000 元,涨幅超 900%让众多粉丝望鞋兴叹。


那么,到底是谁在追高这价格呢? 他们又是如何一步步把鞋炒到这么高的价格的呢?


一切从 Nike 限量发售开始。根据这款鞋子发售价、发售量、市场定位,职业贩子迅速达成共识,甚至基本设定了炒作价、抛售价。

  1. 利用线上平台机器人抢单、线下雇佣人抽签排队获得第一批鞋子,但并不着急出售;
  2. 大量从正常渠道、抽签中签的人手里收购第二批鞋子;
  3. 结成联盟,设定价格区间;
  4. 利用各大平台比如毒、Nice、斗牛相互抬价自买自卖炒高价格;
  5. 根据市场反应在合适利润位出手,丢给接盘侠,然后进入下一个炒作目标。

可能有朋友要问 「平台在这个过程中肯定可以轻易发现并阻止吧?」,然而利润的驱使让收交易抽成的平台放任炒作,只要有交易、用户多,平台就可以赚取更多利润。



对于既不想盲目追高价,又不指望炒鞋赚钱,但又爱鞋的人,该怎么办呢?


目前看起来,要是想原价购买那就看运气吧!限量发售的球鞋会在官方网站、APP、电商平台和合作的线下潮店发售。可以在各个渠道都登记一下,然后等待抽签。如果是抢购,那么最好选一台好一点的电脑,找个网络好的地方,然后和几百万甚至几千万人一起比拼手速,对了,你的竞争对手还包括程序员们开发的大量机器人部队,他们运行在快你几十倍的大型服务器集群里。不过蓝翼也还知道,甚至连机器人也拼不过黄牛,所以黄牛们雇佣大爷大妈排队的操作才真是无解的 bug。

击鼓传花,博傻狂欢


任何东西,能够炒作,肯定是因为(看似)稀缺,鞋子也不例外,(看似)限量就是炒鞋的基础如今在各大社群里,连币圈玩家都开起了玩笑:“别炒币了,我们去炒鞋吧。


论炒作,币圈必定是坐稳头号交椅,但现在鞋圈的人纷纷对币圈嗤之以鼻:「你们太慢了!被羞辱的币圈一夜之间上线了各种期货合约正式杀入鞋圈,由此两大投机军团正面碰撞后合二为一,而他们目的就很明显了——割韭菜


原本只是 Sneaker 圈层的小众文化,经过金钱的神器杠杆变成了一小撮人敛财的工具,像蓝翼和朋友这种喜欢球鞋和球鞋文化的人已经逐渐被边缘化,因为,既买不到,也买不起一双鞋了。



曾经只卖鞋子的平台纷纷摇身变成了「股票」平台,每种鞋子就变成了股票,有涨有跌、可以做空、做多,你花了钱是否买到鞋子已经不重要,至于有没有这么多存货鞋子也不重要了,重要的是谁可以在击鼓传花游戏里赚到钱并顺利脱身。于是这个市场就变成了交易所(平台)、机构(资本)、庄家(贩子)、股民(鞋迷)组成的完美结构。至于谁是韭菜,最后亏了钱的人最清楚。


当买方和卖方都不在乎是否真有这么多数量的鞋子时,就是最危险的信号。而更要命的是,相对于股市和期货市场来说,鞋市规模太小,目前没有监管价值鞋市也还没有发生币圈出现过的大规模资金盘、传销群体性恶性事件发生,所以我们目前能看见的还是蒙眼狂奔。对于热爱投机的人来说,无论是鞋还是币,标的根本就不重要,只要有利可图,就算是空气也都要去炒。


这些逐利行为已经超越了郁金香式的癫狂,政府和市场多次呼吁理性购鞋也倡导平台联手抵制炒作行为,但是我们看见的依然是某些平台在推波助澜。

总结:鞋是穿的,不是炒的


很多旁观者在嘲讽这轮爆炒时,往往质疑 Sneaker 到底有没有价值。当然有,但其价值并不只是体现在所谓的“限量”,而是开篇提到的艺术、设计、工艺和底蕴。其实二级市场炒鞋行为一直都存在,因为限量拥有溢价的空间也合情合理。而现在的溢价却只关注所谓的“共识”,属于有组织、有目的的人为炒作,没有实际的价值支撑所有人盯着的都是价格,都试图低买高卖,本质就是一个击鼓传花的吹泡沫游戏,最后一批倒下的,别说鞋子了,也许连裤子都会赔进去。


老读者都知道,蓝翼在信用卡领域也一直在倡导「且刷且珍惜」的用卡原则。回望信用卡这几年的风景,也是似曾相识:最初是一群爱好者把信用卡当成趣味,当成提升生活品质的玩物。但没过多久,大量觉得有利可图的人涌入,不少人甚至把信用卡当成了发家致富的良方。那接踵而至的当然是泥沙俱下、一地鸡毛。

无论是玩卡还是玩鞋,都是享受其中的乐趣,偶尔的泡沫可能会展现不同的风景,但是如果把泡沫当成真实,想乘着泡沫飞,那就注定要跌得很惨了。无论是往日的郁金香还是普洱茶,或者是今日邮币卡或者空气币,都将是来日炒鞋者的前车之鉴。

珍惜兜里的钱吧,这个盘可不好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