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解读|信用卡业正式陷入存量厮杀

蓝翼 蓝翼说 2022-04-28

信用卡写了这么久,大多总从普通持卡人的视角来看权益和活动。蓝翼趁着五一假期,研究了下各家银行的的年报,横向对比信用卡的相关数据,还是蛮有看点的。但越看越觉得,这个行业的隐忧已经越来越显性化了。


银行年报信用卡数据解读

 

今年广发华夏银行首次在年报里公布了消费额数据,这也使得 2019 成为了数据公开最全的一年。那我们就来看看各家银行的表现如何吧。

 

从全年消费额数据来看,除了牢牢占据榜首的招商银行,平安的表现最为亮眼,从 2018 年的第五位一下子蹿升到了第二,而原来排名第二的交通银行跌到了第五位,并且是公布数据的银行里唯一一家消费额下跌的银行

 

蓝翼翻看了下平安银行过去几年的数据,发现一直处于平稳的上行趋势,2017 年的消费额还是第七,2018 年上升到了第五名,一直到 2019 年取得榜眼的位置。不得不说平安在信用卡方面的发力着实不一般。或许与平安拥抱变化、主动转型有关,比如今年平安就在积分政策上全面拥抱网络支付,当然更重要的,可能就是对用户心理的精准把握吧。

 

除了交行,其他各家银行的消费额整体呈上涨趋势,其中中信、浦发、兴业、邮储浙商银行均有超过 20% 的涨幅。而交行这次下滑的有点严重,甚至没有保住 2017 年第四的位置,不知道是不是因为白麒麟和「最红活动」缩水后,没有新的明星产品和活动顶上来的缘故。不过可以看出,交行也在通过一些小活动来吸引用户,比如刚刚结束的回暖行动,希望 2020 年交行能有不错的表现吧。

 


除了消费额,另外一个比较核心的指标就是发卡量。与单纯的「发卡量」相比,蓝翼觉得「活跃卡量」这个指标更值得关注,毕竟那种因为人情或者某个开卡礼而推销出去的睡眠卡,无论是对用户还是对银行,都没什么价值,徒增负担罢了。让我们来看看各银行活跃卡量的对比表。

  


可以看出交行在 2019 年的活跃卡数量,与 2018 年基本持平,并无新增,但是活跃卡总量依然比平安、浦发等银行多不少。而对比消费额排名,只能说持卡人的消费金额或者频次整体下滑比较严重。

 

再来看看「水分」比较大的发卡量数据,其实四大行由于发卡较早,在发卡量上占有优势,即便如此中行和农行也渐渐被甩到了后面。有意思的是,蓝翼在查阅资料编写这个表格时发现,某家银行的 17、18、19 年年报数据里面新发卡和总发卡量明显对不上,新发卡比总发卡量要少 20%,比如 18~19 年,总发卡量同比增加 1100 万张,但是新发卡仅仅才 800 多万张……蓝翼其实知道背后的小九九,大家如果猜到是哪家银行,也可以留言给蓝翼说说看法。

 


值得一提的是,与 2018 年相比,各大银行在 2019 年新发卡趋势要明显放缓,前 14 家银行在 2019 年的新增发卡数比 2018 年的新增发卡数要低 20%。一方面能看出能够用跑马来圈的空地已经几乎没有了,各行不得不面临在存量中展开厮杀的局面;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银行在个人信贷领域的风控在逐渐加强,蓝翼知道很多银行的线上发卡业务收缩严重,而央行消保局 2019 年 11 月份也下发风险提示,用「亟需高度重视」来形容信用卡领域损害消费者权益的现象。

 

那么 2020 年这种趋势是否还会继续呢?蓝翼认为不乐观。新冠疫情对很多行业带来的冲击,最终会反映在持卡人的偿还能力上,与此同时用户等资金需求不降反升,比如车贷、房贷等方面的资金缺口是实打实的;另一方面,银行风控和催收工作也因疫情管控而受到阻碍,无法对信用卡风险管理实时监控。在这样的背景下,自然会导致银行在信用卡授信审批方面更加审慎。因此 单看持卡人规模的增长,2020 年会是银行信用卡业务更加艰难的一年。

  


除了对个体,新冠疫情对金融市场的影响也在不断发酵。受疫情和复工延迟的影响,信用卡透支、还款逾期造成银行风险不断加大,导致信用卡不良率上升。多家银行注意到这一点,纷纷采取了行动。除了公布关怀客户的通知,也加强了管控。

 

其中值得关注的是交行、民生、浦发中行,这四家的不良率都过了 2%。

 

 

同时,从另外一个方面可以看出,由于央行做了风险提示,各家银行纷纷采用更谨慎的态度面对央行的「大考」,其中平安、光大、民生这三家银行都处于循环余额的高位,而工农中建这四大行则处于循环余额的低位。估计这也和银行的「体制」身份有关,毕竟股份制银行与国有银行相比,要更激进一些,还指望着从持卡人的口袋多赚一些分期的钱呢。

 

除了平安和民生的循环余额较上一年有明显下降,其他银行的变化幅度并不大。

 

「循环余额」是指每月在信用卡当期账单的到期还款日前,自行决定还款金额的多少。当偿还的金额等于或高于当期账单的最低还款额,但低于本期应还金额时,剩余的延后还款的金额就是循环信用余额。


 


与各家银行年报对应的,是央行定期发布的我国支付体系整体运行情况报告。


央行: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


央行从 2007 年开始就在发布我国支付体系的整体报告,蓝翼记得当时的报告数据是:


「截至 2006 年底,我国的信用卡发卡量近 5000 万张」。
http://www.scio.gov.cn/xwfbh/gbwxwfbh/xwfbh/rmyh/Document/314130/314130.htm


现在一晃 14 年过去了, 2019 年我国的信用卡在用发卡数量规模已经达到了 7.46 亿张。

 

2015 年,央行用「在用发卡数量规模」替代「总共信用卡发卡数」,这也可以让我们更加直观地看到信用卡市场的整体发展状况:

 

      

可以发现从 2017 年开始,信用卡的发卡量增加比就开始日趋平稳,这也印证了蓝翼关于信用卡业陷入存量厮杀的判断。而「在用发卡数量」规模,则是一个稳步上升的趋势。

 

下图是「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偿信贷」和「卡均授信额度」的历年变化曲线。可以看出尽管银行给出的授信额度在逐年升高,但是逾期比例也在呈逐步下降的趋势,市场整体还是向良性健康发展的。当然 2020 年随着新冠疫情的发生,这种情况很有可能出现波动甚至拐点

 


结语


说是银行的年报分析,但是在写的过程中,蓝翼感觉更像是在梳理自己这几年的用卡经历——屹立不倒的招行、异军突起的浦发、几经波折的交行,以及后起之秀的平安……即使不去看这几年的年报,从日常大家会谈论的信用卡相关的话题、活动和积分价值的变化中,也可以窥见行业的变迁市场的变化

 

信用卡只是一个消费工具,但这背后,又是千千万万个普通人的生活和故事。在这个不同寻常年份,又有多少人会因为由这些卡片带来的错觉或幻觉做出令人遗憾的决定呢?


不由地想要叹口气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