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中国四大名锦之蜀锦 | 西行探宝

2017-03-26 西行

 

蜀锦,专指蜀地(四川成都地区)生产的丝织提花织锦。蜀锦多用染色的熟丝线织成,用经线起花,运用彩条起彩或彩条添花,用几何图案组织和纹饰相结合的方法织成。锦是“织彩为文”的彩色提花丝织品,是丝织品中最为精致、绚丽的珍品。因其制作工艺复杂,耗时费力,故《释名》云:“锦,金也,作之用功重,其价如金,故其制字从帛与金也。”由此可见“寸锦寸金”的说法自古时以来便已有之。


四川古称“蜀”、“蜀国”和“蚕丛之国”,这里桑蚕丝绸业起源最早,是中国丝绸文化的发祥地之一。蜀锦兴于春秋战国而盛于汉唐,因产于蜀地而得名,在我国传统丝织工艺锦缎的生产中,历史最悠久,影响最深远。


起源于战国时期成都所出产的锦类丝织品,有两千年的历史,大多以经线彩色起彩,彩条添花,经纬起花,先彩条后锦群,方形、条形、几何骨架添花,对称纹样,四方连续,色调鲜艳,对比性强,是一种具有汉民族特色和地方风格的多彩织锦。它与南京的云锦、苏州的宋锦、广西的壮锦一起,并称为中国的四大名锦。2006年,蜀锦织造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都蜀锦织绣博物馆是蜀锦工艺的传承单位。蜀锦也是日本国宝级传统工艺品京都西阵织的前身。

 

成都是蜀锦的故乡,公元前316年秦灭蜀后,便在成都夷里桥南岸设"锦官城" ,置"锦官"管理织锦刺绣。汉朝时成都蜀锦织造业便已经十分发达,朝廷在成都设有专管织锦的官员,因此成都被称为“锦官城”,简称“锦城”;而环绕成都的锦江,也因有众多织工在其中洗濯蜀锦而得名。十样锦是蜀锦的主要品种之一,简称“什锦”。

 

春秋战国时期

春秋战国至甚至更早,就已经初步形成了“南方丝绸之路”,这条路上商人们把蜀锦和其他货物销往印度、缅甸,继而又转运中亚。从成都出发至印度的一段被称为“蜀身毒道”,由于它始于丝织业发达的成都平原,并以沿途的丝绸商贸著称,因此也被历史学家称为“南方丝绸之路”。

 

这一时期,蜀锦纹样从周代的严谨、简洁、古朴的小型回纹等纹样发展到大型写实多变的几何纹样、花草纹样、吉祥如意的蟠龙凤纹等,如“舞人”锦、“龙凤条纹”锦。它们多以几何图案为骨架,人、动物设置巧妙,紧凑、均匀、执章有序。

 

秦汉三国时期

秦汉时,成都已经成为全国丝绸重要产地。据《史记》记载,蜀锦被誉为丝织技艺的“双壁”之一。丝织技术不断发展,对外贸易量大幅增加。西北“丝绸之路”形成后,蜀锦通过蜀道运送到西北“丝绸之路”的起点长安,再由长安中转至西域、西亚、欧洲诸国。

 

三国时期,诸葛亮也十分注重农桑,设“锦官”管理织锦产业,使蜀锦有了很大发展,他在北征时提出“决敌之资,唯养锦耳”。蜀锦在当时不仅是对外贸易的商品,而且也是军费开支的来源。诸葛亮在南征时又把蜀锦织造技艺传授给各地百姓,使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织锦技术有了很大发展。

 

汉代蜀锦纹样特点为飞云流彩。考古出土的古蜀汉锦中,有云气纹,文字纹,动植物等纹样,其中以山状形、涡状流动云纹为主,这种纹饰有云气流动、连绵不绝的艺术效果。祥鸟瑞兽、茱萸是此时期较为具有特色的纹样,茱萸纹也是我国最早出现的植物纹样之一。

 

隋唐时期

隋时,成都“水陆所凑,货殖所萃”,织造的绫锦,质量精美“侔于上国”。唐代有“贞观之治”和“开元之治”,蜀锦无论生产规模还是技艺都进入到一个鼎盛时期。蜀锦代表着中国古代丝织技艺的最高水平。这些精美的蜀锦,通过丝绸之路和其他贸易途径,广泛流传海内外。蜀锦当时大量流入日本,许多“蜀江锦”被视为日本国宝,至今日本京都正仓院、法隆寺仍有收藏。

 

五代十国时,王建、孟知祥等为蜀主,织锦业任然十分发达,品种亦有增加,如“十样锦”:长安竹锦、天下乐锦、雕团锦、宜男锦、宝界地锦、方胜锦、狮团锦、象眼锦、八达晕锦、铁梗蘘荷锦。

 

隋唐时期是蜀锦发展史最光辉的时期,这时期的纹样图案丰富多彩,章彩绮丽,尤其流行“团窠”与折枝花样,前者为“陵阳公样”,后者为“新样”。“陵阳公样”是益州大行台窦师纶吸收波斯萨珊王朝的文化精华,结合民族文化特点而创造的唐代风行一时的著名锦样,其特点是以团窠为主题,外环围联珠纹,其团窠中央内饰对称,多隐喻吉祥、兴旺,流行长达百年之久。“新样”为唐代开元年间益州司马皇甫所创,主要以花鸟、团花为题材,以对称的环绕和团簇形式表现,与“陵阳公样”的团窠截然不同,后人称之为“唐花”。

 

宋元时期

宋元时期,成都建“成都府锦院”,主要生产皇室用锦、贸易用锦,品种有八达晕锦、灯笼锦、曲水锦等。南宋后期,政治经济中心南移,织锦中心随之转移,虽然蜀地继续发展着,但到元朝以后,生产规模等已经不及之前。

 

宋代蜀锦以冰纨绮绣冠天下,技艺之精湛、锦纹之精美,不仅继承了唐代的风格,更有了创新和发展。在圆形、方形、多边几何形图案骨架中几何图案纹的旋转、重叠、拼合、团叠,如“八达晕”锦、“六达晕”锦,均采用了牡丹、菊花、宝相花图案虹形叠晕套色的手法,在纹样的空白处镶以龟背纹连线等规则纹充满锦缎,达到锦上添花的效果,具有特殊风格。

 

元代蜀锦结合了蜀地金箔技艺历史悠久的优势,织造中大量使用了细如发丝的金线,使元代蜀锦特点明显,被称为“纳石夫”或“金搭子”。

 

明清时期

明朝后,蜀地丝织业较元代有所恢复和发展。但在明末清初,蜀地遭遇了史无前例的战乱,一时城空。清代初期,织品花样只存天孙锦一种。自康熙起,清初外逃或被掳走的织锦艺人才陆续回到成都,重操旧业,开始缓慢恢复。清咸丰元年,太平军占领江宁(今南京),清朝将“织造府”迁至成都,从而促进了蜀锦的发展。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禁止民间穿绸着缎和不准用玄黄色的“衣禁”取消,团花马褂和锦缎鞋帽风行一时,蜀锦出现了“黄金时代”。据《清朝续文献通考》记载,光绪年间,“成都有机房二千处,织机万余架,织工四万人;丝织品占全川总额百分之七十,成都以产锦为主”,生产出了并称“晚清三绝”的“月华”、“雨丝”、“方方”锦。清代蜀锦,在国外仍然享有盛名,被称为“名贵的蜀江锦”。宣统元年(公元1909)蜀锦参加南洋博览会,获得“国际特奖”。

 

明代蜀锦继承了唐宋盛行的纹样图案,如卷草、缠枝、散花、折枝花卉等,并生产出了许多著名的锦样,如“太子绵羊”锦、“百子图”锦等。清代特别是晚清时期,蜀锦的染织技艺已经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诞生了“晚清三绝”这样难度极大的纹锦,把传统的彩条色彩旋律艺术与创新装饰艺术结合起来,采用了多彩叠晕技术,在丰富的色相、柔和的光晕中点缀各式各样的纹样图案,使蜀锦具有了奇异华丽的效果。

 

艺术特色

蜀锦具有古老的民族传统风格、浓郁的四川地方特色、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凡锦样必有寓意”是蜀锦的艺术特点,往往代表着对生活的愿景和祝福。织造工艺细腻严谨,配色典雅富丽,大多以经线彩色起彩,彩条添花,经纬起花,先彩条后锦群,方形、条形、几何骨架添花,对称纹样、四方连续,色调鲜艳,对比强烈,别具一格。

 

图案风格

蜀锦是中国染织传统工艺的重要组成部分,蜀锦图案在中国工艺美术图案中,占有十分瑰丽的篇章,对中国后世锦缎染织图案的发展,具有承先启后的巨大而深刻的影响。蜀锦图案的取材十分广泛、丰富,诸如神话传说、历史故事、占祥铭文、山水人物、花鸟禽兽等,千百年来不断发展、提炼,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艺术水平,其中寓合纹、龙凤纹、团花纹、花鸟纹、卷草纹、几何纹、对禽对兽纹以及方方、晕裥、条锦群等传统纹样仍为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蜀锦图案经历了2000多年的发展变化,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时代特征。蜀锦图案一个贯穿始终的特征,就是广泛而巧妙地应用寓合纹样。蜀锦艺人善于巧妙选用动物、植物、器物、字纹、几何纹、自然景物以及各种祥禽瑞兽作题材,用其形,择其义,取其音组合成含有一定寓意或象征意义的纹样图案,这就是寓合纹。

 

织造工艺

蜀锦以桑蚕丝原料为经纬线,按蜀锦生产的过程及规范,经过若干工序的组合,改变桑蚕丝之间的结构形态,使绞装生丝变成了精美细腻、色彩艳丽的蜀锦,这一过程,泛称为蜀锦的传统织造工艺。蜀锦的主要工艺由四部分组成:丝织的准备工艺、丝织织造工艺、绞丝练染工艺及纹制工艺。


以时间顺序为逻辑,蜀锦织造工序的第一部分是纹制工艺。代表工艺为点意匠和挑花结本;第二部分是绞丝练染工艺,代表工艺为打芋;第三部分是丝织的准备工艺,即为装造;第四部分是上机织造。

 

织机

蜀锦手工织造使用的是小花楼木织机,操作时需要两人配合,上下两层中,居上者为“挽花工”,按规定顺序接线提经,下位者为“投梭工”,在下面引线打纬,两位工匠密切配合,同时进行。保存在蜀江锦院的繁复精细的小花楼机,完全使用木楔连接,整机没有一颗铁钉,亦是中国制造史上的一大奇迹。

 

明代宋应星著《天工开物·乃服》中对提花机的构造以文字和插图作了详实的叙述。现在成都蜀锦厂厂内“锦里购物中心”展出的由两人同台操作的清代竹木大型楼织机,其基本结构与《天工开物》中所述相同,因其机身长一丈六尺至一丈八尺,又称为长机。较古老的蜀锦织机实物,全国仅存清代嘉庆、道光年间成都机房所用的两台,一台在北京中国历史博物馆的陈列大厅,一台在四川省博物馆陈列展出。

 

世界最早的提花机模型

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介绍,西汉出土的四部织机模型,应当是前所未见的蜀锦提花机模型,是迄今我国发现的唯一有出土单位的完整的西汉时期织机模型,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早的提花机模型。代表了当时纺织手工业的最高水平,甚至对世界纺织史都有很重要的影响。提花机是从中国传出去的,原来的线编工艺被改良为纸板打孔,这也成为电报和计算机的重要前身。

 

蜀锦与蜀绣关系

蜀锦和蜀绣都是在蜀地孕育而生的历史悠久的传统技艺,作为中国丝织的翘楚,各有千秋。简单说来,锦是一次成形,在织造过程中,就直接通过经线和纬线的交织,将纹样织进织物;而绣则是在丝缎上进行二次加工,将图案通过针线刺绣在平整的织物上。

 

现代蜀锦

现代蜀锦织造技艺仍然在不断发展,在传统手工蜀锦织造技艺之上,加入了通经断纬的小梭挖花工艺,突破了蜀锦小花楼木织机织造单元纹样只能在20厘米左右的局限,让之在精巧设计构思后,能织造出大花蜀锦。这是蜀锦大师贺斌及团队在传承的同时不断追求创新的结果,无疑代表了手工蜀锦织造技艺的一次巨大的进步与飞跃。


进入五十年代末期,在国产电动织机上也能仿制出蜀锦的产品。现代蜀锦是五十年代中后期恢复的蜀锦,采用了现代技术织造,保持了蜀锦色块饱满,立体感强的特点,并较大程度的提高了产品的产量,缩短了作品的设计时间。现代蜀锦由四川蜀锦研究所技术人员研究开发,已基本得到市场认可,是市场占有率最大的产品,四川省、成都市政府的政务礼品也常选用现代蜀锦。

 

现代蜀锦的品种有月华三闪锦、雨丝锦、方方锦、条花锦、铺地锦、散花锦、浣花锦、民族缎八种。均源自明清两代形成的流霞锦。"方方"、"雨丝"、"月华三闪“这著名的蜀锦被誉为"明清三绝" 。雨丝锦从传统的"月华三闪"发展而来。近代有"月华雨丝"。现代蜀锦用染色熟丝织造,质地坚韧,色彩鲜艳。方方锦的特点是缎地纬浮花,再单一地色上,以彩色经纬线配以等距不同色彩的方格,方格内饰以不同色彩的圆形或椭圆形的古朴典雅的花纹图案,如梅鹊争春、凤穿牡丹、望江楼、百花潭等。这种结构的装饰手法,是对魏晋时代的方格兽纹锦、唐代的格子红蜀江锦等著名锦样的继承和发展。

 

传承人物

蜀锦织造技艺是一项历史悠久的丝织工艺,技艺传承靠口传心授,并要在长期的磨练中,才能掌握花楼织机的使用方法。蜀江锦院的贺斌大师作为四川省非物质文化传承人、唯一一位80岁以下知晓全套手工蜀锦织造技艺的大师,能将蜀锦织造技艺全套传承下来,实属不易,他与搭档曹代武大师两人,作为现代蜀锦技艺传承的领军人物,一方面持续钻研发展蜀锦手工织造技艺,一方面也在教育、培养织锦传承人领域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2006年5月20日,现“蜀锦织造技艺”已经在蜀江锦院和大师们的努力下,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6月5日,经国家文化部确定,四川省成都市的叶永洲、刘晨曦为该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并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26名代表性传承人名单。

 

蜀锦织绣博物馆

成都蜀锦织绣博物馆坐落于美丽的浣花溪畔(原成都蜀锦厂的旧址),其前身是拥有半个多世纪的成都蜀锦厂,于2009年12月对外开放。博物馆由蜀锦、蜀绣等历史文化展示部份和体现历代锦绣纹样的艺术品、工艺品的展示、销售两大部份组成。是目前国内最大蜀锦、蜀绣展示、保护、研究中心,也是蜀锦、蜀绣文化的宣传窗口。

 

蜀锦代表作品雨丝锦

雨丝锦是利用经线彩条宽窄的相对变化来表现特殊的艺术效果,其特点为锦面用白色和其他色彩的经丝组成,色络由粗渐细,白经由细渐粗,交替过渡,形成色白相间,呈现明亮对比的丝丝雨条状,雨条上再饰以各种花纹图案,粗细匀称、既调和了对比强烈的色彩,又突出了彩条间的花纹,具有烘云托月的艺术效果,给人以一种轻快而舒适的韵律感。图案丰富多彩,常见的有天安门、杜甫草堂、望江楼、百花潭、芙蓉白凤、翔凤游龙、莲池鸳鸯、蝶舞花丛、葵花、牡丹、梅竹、龙凤等。

 

蜀锦代表作品月华锦

月华锦则是利用经线彩条的深浅层次变化为特点。月华锦牵经时要根据彩条配色以及经线配色的编号,按彩条的次序、宽窄、色经的深浅变化规律来排列籆子,每牵完一柳头,必须调换一部分篗子,称为“手换手”,此为蜀锦独有的牵经方法。月华锦在锦面上以数组彩色经线排列成由浅入深、又由深入浅逐渐过渡的晕繝彩条,有如雨后初晴的彩练,锦面上再饰以装饰性花纹,花枝招展,令人赏心悦目。月华锦“地组织”为八枚经面缎纹,彩条起彩,纬线显花,体现了对蜀锦传统工艺的继承和发展。上世纪70年代后国内就无人掌握月华锦织造技艺了。

 

蜀锦代表作品铺地锦

铺地锦又称“锦上添花”,其特点是在缎纹组织上用几何纹样或细小的花纹铺满地子,再在花纹上嵌织大朵花卉(有的加嵌金线),如宝相花等。色彩丰富、层次分明,显得格外富丽堂皇。散花锦的特点是花纹布满锦地,常见的图案有如意牡丹、瑞草云鹤、百鸟朝凤、五谷丰登、龙爪菊、云雁等,富于浓厚的地方色彩和民族风格。浣花锦又称花锦,它是由古代名锦“落花流水锦”发展而来的,传说唐代卜居成都浣花溪的贵妇人根据溪水荡漾的变化而设计的花纹,而且在锦织成后,多数在锦江上游溪水潭内洗涤,故名。其特点是地组织采用平纹或缎纹以曲水纹、浪花纹与落花组合图案,纹样图案简练古朴,典雅大方。

 

蜀锦代表作品民族锦

民族锦一般采用多色彩条嵌入金银丝织成,多用于民族服饰,故名。其特点是锦面上的图案从经纬线交织中显现出自然光彩,富有光泽。常见的图案有团花、“万”字“卐”“寿”字等。彩晕锦的特点是织纹华贵相映,明暗匹配,层次分明,并以色晕过渡,花纹绚丽多彩,别具一格。

 

收藏价值

蜀锦具有收藏价值的要素为一、天然材质,手工织造,技艺极为复杂,二、美轮美奂,艺术成就极高,三、历史悠久,具有极深的历史文化内涵,是古代中国人的智慧结晶,四、独一无二,珍贵非凡,极其富有地域特色。古今中外的收藏品,往往具有此“四极”中的一二,即为具有收藏价值的艺术品,而蜀锦“四极”皆备,因此蜀锦是不可多得高端艺术收藏品。

 

就中国历史上曾对西方世界造成的重大文化输出而言,丝织品和瓷器着实突出,以至西方世界曾用丝绸(古希腊文seres)或瓷器(china)来称呼中国。据说凯撒大帝曾身着丝锦到剧院看戏,引发全场轰动,被认为是“空前豪华”的服装。在这些充满荣耀的过往逸事中,蜀锦一直担纲主角、贯穿始终。

 

蜀锦具有凡锦样必有寓意的特点,往往是对生活的愿景和祝福。织造工艺细腻严谨,配色典雅富丽,大多以经线彩色起彩,彩条添花,经纬起花,先彩条后锦群,方形、条形、几何骨架添花,对称纹样、四方连续,色调鲜艳,对比强烈,别具一格。2006年,蜀锦织造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入列“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蜀锦面临的最大挑战是数码锦对手工蜀锦的冲击。数码锦是由电脑数码印刷合成,成本低、价格低,一般在市面流通的八答晕就是数码锦。而蜀锦则是手工织造,即使是有经验的老艺人,一小时满负荷操作至多能织出二三厘米的蜀锦,因此成本高、价格也高。同样的图案数码锦便宜,蜀锦却贵。其实数码锦的艺术价值远远比不上真正的蜀锦。手工织造的正统蜀锦每匹长度大约都有10米,宽度是67厘米,仅每一米的市价即高达一万余圆人民币。


最是山花烂漫时春


探寻传说中的西域奇珍异宝,让我们一起去西行!


❤️如果喜欢,跟我们分享一下你的心情吧,可以直接留言或者长按识别二维码,加入“西行部落4号社群”,跟有共同兴趣和价值观的西行伙伴们一起交流,一起去旅行!



🍀如果喜欢,可以点击右上角关注我们或分享给朋友。分享是一种快乐,也是我们创作的初衷!微信公众号:西行(微信号:xixingjilu)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