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俄罗斯还是能源超级大国吗

蓝景林 欧亚新观察 2020-09-08

点击“欧亚新观察” 欧亚资讯一手掌握



近日,卫斯理大学政府系教授拉特兰德(Peter Rutland)在Ponarseurasia网站刊发文章,对石油价格战背景下俄罗斯“能源超级大国”的地位进行了探讨。我们将全文编发,以飧读者。本文观点仅供参考,不代表欧亚新观察工作室立场。



本月,沙特阿拉伯发动了一场油价战争,导致油价从每桶55美元暴跌至25美元。尽管俄罗斯570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意味着它可以在不久的将来度过危机,但这一事件使俄罗斯是“能源超级大国”,其石油和天然气出口提升了其国际影响力的说法受到质疑。俄罗斯的政策制定者一直希望将其能源财富转化为地缘政治影响力,但俄罗斯仍在与“资源诅咒”作斗争,涉及国内腐败和多重因素导致的全球能源市场的发展。

 

油价与石油生产

 

3月6日,欧佩克部长与俄罗斯在维也纳举行的谈判没有达成协议。沙特宣布将石油产量提高25%,并向欧洲买家提供额外折扣。自2020年初以来,由于COVID-19病毒的传播,全球石油需求下降了3%。沙特要求“欧佩克+”所有成员国减产4%,但俄罗斯没有同意,认为应允许油价跌破每桶50美元,以迫使美国页岩油生产商停产。

 

据媒体报道,伊戈尔·谢钦是与沙特决裂的幕后主使者,他的动机是报复美国。美国在克里米亚事件后的制裁给俄罗斯石油和天然气行业带来了严重困难。早在一年前,谢钦给普京总统的一封信就被泄露,其内容正是反对与“欧佩克+”的安排。

 

人事变动也起到了一定作用。今年1月,米舒斯京出任总理,而前任总理梅德韦杰夫被认为能够限制谢钦的影响力。此外,据报道,俄罗斯能源部长诺瓦克(Aleksandr Novak)与沙特外长法利赫(Khalid al-Falih)关系良好,但法利赫也在2019年9月被国王长子阿卜杜勒阿齐兹(Abdulaziz bin Salman al-Saud)亲王接替。

 

自2008年以来,美国石油生产商在页岩油和天然气方面的投资超过4000亿美元,使美国石油产量从2016年的850万桶/日剧增加到现在的1300万桶/日。价格战确实会损害美国石油生产商,一半的页岩勘探公司可能会破产。但油价下跌将使美国消费者受益。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仅占美国经济的1%,美国仍然是石油的净进口国。俄罗斯比美国更依赖石油,因此低油价对俄罗斯经济增长和财政收入的影响将更为严重。低油价不仅影响着美国的页岩油产业,还会使俄罗斯在北部地区和北极近海开发新油田的项目因为成本原因被搁置。

 

根据这些事实,记者马克西姆·阿韦布赫(Maksim Averbukh)提出了一个挑衅性的论点,即俄罗斯人(和沙特)的真正动机是保持今年的低油价,以帮助特朗普总统赢得连任。

 

作为能源超级大国的俄罗斯


 

在本世纪初,西方国家对俄罗斯最大的担忧似乎是其掌握的能源“武器”。然而,在过去十年里,俄罗斯对军队的重整和境外军事行动的开展,已经将人们所感知的威胁转移到军事力量上。与此同时,全球能源市场的发展(页岩革命和中国的崛起)改变了俄罗斯能源出口的风险收益平衡。全球经济一体化程度的提高使莫斯科更容易受到世界市场波动的影响,克里米亚事件后的制裁显示,莫斯科面临着西方国家中断关键技术和金融服务供应的风险。与十年前相比,如今俄罗斯利用能源“武器”谋求自身利益的能力似乎更值得怀疑。

 

石油和天然气是21世纪俄罗斯在国际舞台上重占鳌头的关键,“能源超级大国”一词在2006年1月俄罗斯中断对乌克兰的天然气供应后开始流行。专家指出,俄罗斯利用能源依赖向邻国施压,迫使它们接受俄的政治或经济要求。瑞典分析师罗伯特·拉尔森(Robert Larsson)指出,1992年至2006年期间,俄罗斯削减或威胁削减能源供应的情况有55起。对俄罗斯精英来说,“能源超级大国”这个词也是一个有用的修辞手段,证明他们的统治是正当的,能源的地缘政治效用在2003年版能源战略中得到了体现。

 

数据表明,俄罗斯是全球能源市场的主要参与者。俄罗斯是世界第二大天然气生产国和第三大石油生产国(仅次于美国和沙特阿拉伯)。直到2018年12月,美国是石油净进口国,因此俄罗斯是世界第二大石油出口国,供应约占欧洲石油消费量的20%。由于页岩气产业的繁荣,美国现在是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气生产国,但俄罗斯仍然是第一出口国,它供应了欧盟40%的天然气。俄罗斯是世界第三大煤炭出口国,过去十年出口增长了两倍。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发现自己不得不依赖途经白俄罗斯、立陶宛和乌克兰的管道进入西方市场。因此,莫斯科开始在波罗的海和黑海修建新的输油管道。新的出口管道的建成是一项重大战略成就。然而,多年来,俄罗斯使用“能源武器”的努力往往会导致与各国关系的疏远,使它们寻求替代方案。贸易是买卖双方互利、相互依存的关系,利用贸易作为“武器”,对供应商的伤害和对客户的伤害一样大。不过,把能源当作胡萝卜而非大棒似乎也并非更有效。例如,白俄罗斯享受了20年的能源补贴价格,却依然很难称得上是俄罗斯忠诚和屈从的盟友。

 

作为石油国家的俄罗斯

 

俄罗斯在世界舞台上的重新崛起与其疲弱的经济表现之间存在着一种奇怪的失衡。能源在构建俄罗斯国内政治经济中所起的决定性作用或许可以解释它。俄罗斯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一个“石油国家”,能源寻租者与强力部门结盟,获取了大量利润。因此,在理解能源在俄罗斯地缘政治上的重要性时,应该注意到其在塑造俄罗斯国内权力精英行为方面的作用。

 

几十年来,碳氢化合物已占俄罗斯国内生产总值的25%,出口的75%,政府收入的50%。至少在2014年之前,俄罗斯的经济周期与国际油价的波动密切相关。石油出口收入是天然气出口收入的三倍,但在俄罗斯国内,天然气的能源消耗量是石油的三倍,用于为家庭供暖,并产生俄罗斯50%的电力。

 

普京的重新国有化运动将俄罗斯能源的所有权和控制权集中在一小群与自己关系密切的人手中。能源贸易的大部分租金被贡沃集团(Gunvor)等离岸中介公司抽走,这家公司由普京的朋友格纳迪·季姆琴科(Gennady Timchenko)创建于1999年,5年后成为全球最大的石油贸易商。季姆琴科和普京的亲信阿卡迪·罗滕伯格(Arkady Rotenburg)也从他们为建筑公司赢得的管道合同中获利颇丰。

 

2008年时,我曾对俄罗斯能否战胜“资源诅咒”持谨慎乐观的态度,当时,俄罗斯经济在过去7年中翻了一番,外国主权债务被偿还,其货币和财政政策保护经济免受全球石油市场动荡的影响。但到了2020年,经济形势远没有那么乐观。2008年的金融危机对俄罗斯造成了沉重打击,俄罗斯经济从未重新走上可持续增长的道路。虽然俄罗斯在2008年避免了银行体系的彻底崩溃,但投资也没能恢复到2008年前的水平,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低于2%,人民生活水平停滞不前。

 

俄罗斯糟糕的经济表现正是“能源超级大国”模式的核心矛盾之一。“资源诅咒”意味着俄罗斯发现了自己面临着国内经济和政治不稳定的局面,进而削弱了自己在国际舞台上自信行事的能力。

 

俄罗斯过去十年的演变

 

过去十年发生的几个重要变化影响了我们对俄罗斯作为能源超级大国的看法。

 

一是普京。普京领导下的政权的巩固,既打脸了那些最初认为普京是一位软弱的过渡领导人的怀疑论者,也打脸了那些认为俄罗斯日益壮大的中产阶级和年轻一代将要求一个开放和负责任的政府的乐观派。俄罗斯向威权的转变加深了其对油气的依赖。政权的“亲信”们通过各种手段谋取经济利益,甚至对竞争对手构成了人身威胁,因此外国和俄罗斯的独立资本家在俄罗斯缺乏在俄罗斯投资的动力。制裁则进一步削弱了俄罗斯作为投资者目的地的地位。

 

二是俄罗斯转向使用硬实力。俄罗斯近年来已显示出在境外使用武力的新意愿。它对格鲁吉亚、乌克兰和叙利亚的军事干预令西方观察家大吃一惊。俄的每一次行动都是成功的:敌军被击败(克里米亚没有战斗),俄罗斯的战略目标得以实现。

 

普京曾利用俄罗斯部分能源出口收入,将2000-2010年俄罗斯军费实际增长了两倍。军队经历了有限的现代化,没有经历激进改革,并在政权的爱国宣传狂潮中获得了突出的地位。传统硬实力的使用伴随着“混合战争”的各种新旧技术。鉴于俄罗斯如此积极地使用硬实力,俄罗斯的能源外交正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

 

全球能源市场的变化


过去十年,全球能源市发生了一些革命性的变化,这些变化进一步削弱了俄罗斯作为能源超级大国的地位


 一是页岩革命。页岩革命导致美国石和天然气产量的爆炸性增长。由于2013年中国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石油进口国,中国的需求激增,全球油价此前一直保持高位。但美国的天然气价格从2008年的13美元/百万英制热量单位(MMBtu)跌至2010年以来的5美元以下。美国需求的下降导致国际市场天然气价格下跌。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不得不降价,并面临挑战其长期收付合同的诉讼,迫使其在2012年向欧洲客户支付32亿美元的退款。当年,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向欧洲出口2170亿立方米,收入640亿美元;2016年,尽管出口额增至2620亿立方米,但仅收入370亿美元。俄罗斯错过了页岩革命,在涡轮机、炼油技术和海上钻井技术等方面也落后了。俄罗斯迫切需要进口技术,而这已被制裁所禁止。

 

二是中国崛起。2008年的金融危机暴露出西方主导的全球治理体系的不足,俄罗斯不得不向中国借款,以为新的石油出口管道提供资金。两国关系在金融危机后得到进一步深化。2011年,中国取代德国成为俄罗斯最大的贸易伙伴。多年来,俄罗斯一直不允许中国在石油和矿产项目上获得股权,但2013年中石油(CNPC)收购了亚马尔液化天然气项目20%的股权后,情况开始发生变化,其他交易接踵而至。2014年,俄罗斯签署了一项4000亿美元的协议,向中国供应380亿立方米天然气,为期30年,不过中国的出价尚不清楚。“转向东方”削弱了俄罗斯作为能源超级大国的影响力,因为在可预见的未来,俄罗斯很难占到中国石油和天然气需求的10%以上。中国的经济规模是俄罗斯的五倍,因此莫斯科将永远是中方的第三大合作伙伴。

 

三是气候变化。俄罗斯签署了《京都议定书》和《巴黎协定》,由于上世纪90年代经济的衰退,俄罗斯无需削减排放量以保持低于1990年的目标水平(截至2014年,俄罗斯的排放量比1990年低30%)。相较于投资节能或可再生能源,俄罗斯选择建造更多的原子能发电厂,并将其销往海外。政府向对俄罗斯原子能公司的出口项目提供了慷慨的补贴,以使军工集团满意,并分享到俄罗斯油气经济带来的战利品。俄罗斯领导人一直对气候变化沾沾自喜,而一些著名的俄罗斯科学家对气候变化持否定态度。然而,气候变化将对俄罗斯的生态和经济产生严重影响,干旱和频发的森林火灾,以及未来的永久冻土融化就是明证。芬兰分析人士维利·佩卡·廷克宁(Veli Pekka Tynkkynen)认为,俄罗斯拥有巨大的森林储量,本可能成为“绿色超级大国”,但莫斯科的政策却被试图实现短期利润最大化的石油天然气精英所挟持。

 

结论

 

“能源超级大国”的概念有些矛盾,它把两种截然不同的逻辑放在一起:能源市场的逻辑和军事超级大国的逻辑。俄罗斯希望将其能源财富转化为地缘政治影响力。但能源租金时刻与“资源诅咒”的种种弊端相伴,既有国内腐败,也有国外的市场波动。作为一个石油生产成本相对较高的国家,俄罗斯不可能在与沙特阿拉伯的“石油战争”中获胜。然而,尽管沙特阿拉伯拥有巨大的财富,但它并不被认为是一个超级大国(它甚至无法在邻国也门的战争中获胜)。一个资源丰富的国家具有世界强国的特征是不寻常的。正是像英国或日本这样的资源贫乏国家创造了帝国来获取更多的资源。美国本身拥有丰富的资源基础,但它在20世纪40年代就开始进口石油,而正是对石油的需求使得美国愿意承担超级大国的角色。

 

当然,俄罗斯是个例外:沙俄资源丰富,更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帝国。沙皇的扩张主义是出于对安全和威望的关注,而非寻找资源。同样,苏联对帝国的追求也不是出于对更多资源的需求,而是出于对安全的恐惧和意识形态的狂热。普京领导的俄罗斯似乎正在恢复类似的模式。不幸的是,沙俄和苏联的结局都很糟糕。

 

作者简介:

Peter Rutland,卫斯理大学政府系教授,本科毕业于牛津大学,博士毕业于约克大学。长期从事俄苏研究。主要关注领域是当代俄罗斯民族主义,俄罗斯政治经济问题。 


(编译:蓝景林,欧亚系统科学研究会特聘副研究员)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