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俄欧斗狠,用意何在?

刘军明 欧亚新观察 2021-10-13

点击“欧亚新观察” 欧亚资讯一手掌握



本月22日,欧盟27国外长在当天召开的外长理事会会议上决定对与俄罗斯反对派人士纳瓦利内事件有关的俄方人员实施制裁;当天以视频方式出席会议的美国国务卿布林肯随即对欧盟的制裁决定表示欢迎并表示美国将协调跟进。23日,美国国务院宣布将继续对“北溪2号”天然气管道项目参与公司进行制裁。


巧合的是,23日正值俄罗斯的“祖国保卫者日”,欧美联合施压再次激怒俄罗斯。俄外长拉夫罗夫回应称,如果欧盟一意孤行,不排除俄与其“断交”的可能。“断交”这种充满冷战思维的表态再次出现,反映了俄欧关系不睦的现状。但如果将俄欧表态放在拜登上台后国际政治力量重组的大背景下,其中似乎又另有深意。


“马格尼茨法案”再现



22日当天,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博雷利表示,各国外长一致认为俄罗斯与欧盟的关系正在逐渐疏远,俄罗斯并不愿与欧盟合作,相反,俄罗斯选择的是对抗。他说,各国外长现已就对俄方有关人员实施制裁达成“政治共识”,但该提议尚需欧盟理事会书面批准才能正式生效。


虽然最终的制裁名单要在一周之内公布,但俄媒援引路透社的消息披露,此次被制裁的俄方人员包括俄侦查委员会主席亚历山大·巴斯特雷金、俄联邦总检察长伊戈尔·克拉斯诺夫、俄国民警卫队负责人维克托·佐洛托夫、俄联邦监狱管理局局长亚历山大·卡拉什尼科夫,制裁措施包括赴欧洲的旅行禁令及资产冻结。


需要注意的是,此次会议是欧盟内部会议,而不是北约会议,但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却受邀参加。布林肯在会后对欧盟对俄追加的制裁决定表示欢迎并表示美国将协调跟进。几乎与此同时,美国国务院23日依据《欧洲能源安全保护法》作出对“北溪2号”项目的追加制裁决定,主要目标是俄“福尔图娜”号驳船(负责浅海海底管道铺设)及其所属公司。


由于欧盟此次是就俄反对派代表人物纳瓦利内事件对俄作出的追加制裁决定,而在此之前的2月17日,总部设在斯特拉斯堡的欧洲人权法院更是作出“俄罗斯应立即释放纳瓦利内”裁定。分析指出,欧盟或以纳瓦利内事件为导火索再现针对俄罗斯的“马格尼茨法案”,这也将对俄欧关系下一步发展造成严重阻碍。


不惜“断交” 俄方拒不退让



22日当天,俄外交部发表声明称,欧盟外交事务委员会决定着手对俄罗斯公民进行单方面制裁,这一非法制裁决定令人失望。声明指出,欧盟2020年12月所建立的“全球人权制裁制度”(也被外界称为欧洲的“马格尼茨法案”)以及此前其建立的有关网络攻击和化武事件的两个制裁机制,其矛头主要指向俄罗斯。尽管欧盟试图将这些手段定位为具有某种“全球”特征,但其背后的反俄本质很容易被识破,实际就是对俄罗斯实施遏制的手段。俄常驻欧盟代表弗拉基米尔·奇若夫21日表示,如果欧盟对俄采取进一步的惩罚措施,俄方将准备作出回应。


实际上俄欧关系近期已经随着纳瓦利内事件的发酵而导致矛盾公开化,美欧在俄策动“颜色革命”的企图也早已昭然若揭。本月17日, 俄总统普京在与俄国家杜马(议会下院)党团领袖会谈时表示,西方国家惯常对俄施压,以达到自身的地缘政治目的。他们使用的手段包括阻扰“北溪2号”天然气管道项目、唆使乌克兰和波罗的海国家关停俄罗斯电视频道。普京强调,俄方对此了如指掌,而近期俄罗斯和西方之间发生的一些事再次印证了俄方的观点。


拉夫罗夫在15日与到访的芬兰外长哈维斯托会谈后表示,俄罗斯与欧盟已经多年不和,而导致双方关系逐渐破裂的责任在欧盟。拉夫罗夫直言,欧盟一再的制裁就是为了让俄经济出现震荡,将俄排除在经济全球化之外。而如果欧盟对俄实施新的制裁,并威胁到某些敏感的经济领域发展,那么俄不排除与欧盟断绝关系。拉夫罗夫强调,“俄不想脱离世界,但是必须有所准备。如果想要和平,就要做好战争的准备。”


争端背后的美国因素



二战后国际地缘争端从来都不是单纯以民主价值观为目的的,其中自始至终掺杂着大国博弈成分。当前俄欧争端表面上是因对纳瓦利内事件的认同出现分歧而导致的结果,但更深层原因却是我们不能忽视的美国因素。


与特朗普时期“美国优先”政策不同的是,拜登上台后恢复北约活力及重塑美国在国际社会的领导地位,包括重返巴黎气候协定,但这一政策的前提是为北约内部的欧洲国家树立一个“难以逾越”的敌人,从而达到其控制目的。不幸的是,这个敌人不可避免地只能是俄罗斯。此前,俄欧曾因纳瓦利内事件而相互驱逐了三名外交官,但双方的矛盾冲突远不止于此。“北溪2号”、白俄罗斯等问题都时刻牵动着着俄欧关系的神经。更为严重的问题是,长期以来俄欧战略互信尤其是军事互信严重不足,北约东扩也严重威胁着俄的西部地区安略安全。


俄欧是否各怀“鬼胎”



尽管俄欧关系当前已经跌至“冰点”,但双方仍有缓和关系、恢复经贸关系的迫切愿望。


我们先来看欧洲。在22日欧盟外长会议开始前,德国外交部长马斯已经认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他在强调对俄制裁的必要性的同时也表明了与俄罗斯进行对话的重要意义。马斯认为,在解决国际冲突的时候,欧盟需要俄罗斯这一伙伴。


谈到当前的德俄关系,就绕不开纷争不断的“北溪2号”项目。“北溪2号”有助于德国实现能源进口的多元化,德国不仅可以直接获得俄罗斯的天然气供给,还可以将其转运至其他欧洲国家,成为欧洲能源的中转中枢,对于德国而言,意义更为重要。但遗憾的是,欧洲议会1月21日以26:1的表决结果作出“取消‘北溪2号’项目”的决定,唯一的反对票就是德国。1月25日,拜登与默克尔通话时,默克尔就提醒拜登,自己不会在所有事上与美国保持一致。2月5日,默克尔在德法国防和安全委员会视频会议后再次表示,坚决反对美国威胁对“北溪二号”管道实行制裁。同一天,默克尔在与法国总统马克龙举行视频会晤时再次表示,她不会把俄罗斯向德国输气管道项目“北溪2号”同俄反对派人士纳瓦利内遭判刑一事挂钩,并强调将和俄罗斯继续保持对话。


可见,对包括德国在内欧洲国家而言,22日作出扩大对俄制裁措施,既有与俄之间民主价值观的巨大差异,更是拜登政府释放出了改善美欧关系的信号的一种积极回应。


反观俄罗斯,其改善俄美关系、俄欧关系的愿望是明确的,但苦于无法摆脱美西方的经济制裁及政治孤立。拉夫罗夫2月8日曾表示,俄无意冷却同欧盟的关系,愿在互相尊重、互相考虑对方利益的基础上实现与欧盟关系全面正常化。普京也多次表示,“俄罗斯是欧洲国家”,向欧洲国家释放强烈信号。可见,俄并不想与欧洲关系过于紧张,但必须是以维护本国利益为前提的。


在纳瓦利内事件暂时没有转圜余地的情况下,俄对“北溪2号”项目是寄予厚望的。当前,在仅剩不到130公里的管道铺设方面,俄方已经单独调遣“福尔图娜”号驳船和“切尔斯基学者”号管线船(负责深海海底管道铺设)前往作业,并于1月15日后得到丹麦方面在其领海作业的许可及德国方面港口支持。俄方曾指出,俄已经习惯美国的制裁,而俄方有能力在美国的制裁条件下独立完成项目的最后施工。


在斗争中求团结,无疑是大国博弈的主线。虽然拜登将俄视为“主要威胁”,但相比特朗普时期,俄美关系却表现出一定的可控性。当前,在续签《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之后,俄罗斯正试图将美国“拉回”《开放天空条约》。本月22日,也就是在欧盟外长会议作出对俄追加制裁决定的同一天,俄外交部表示,“俄正式退出开放天空条约内部程序将于今年夏天之前完成,如果在此之前美国不重返该条约,俄将正式宣布退出”。此间分析认为,俄方此举是给拜登出的“难题”,下一步且看拜登政府如何在满足欧洲对安全的关切的基础上处理这一问题。


如前文所述,俄欧当前相互放狠话是有着各自不同的考量的,“双方关系或许没有外表看起来的那么糟”。


(作者:刘军明,欧亚系统科学研究会特聘研究员)




推荐阅读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