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你看我像鹰,像凤,还是蛇?


"

开栏语


2006年,电影《博物馆奇妙夜》为全世界打开了一个奇妙的视角,当博物馆里的展品“活”了,该是一种怎样的奇幻?虽然真实的博物馆里的文物和展品并不会“动”起来,但每件镇馆之宝、珍贵馆藏,都会静静地讲述着一段独一无二的故事。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2022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是“博物馆的力量”。小吉带您围观全省多家博物馆的“吉林宝藏”,云上鉴宝去!

"


今天小吉给大伙儿展示的是吉林省博物院的“镇馆之宝”,名叫汉错金银“丙午神钩”铜带钩。既然是镇馆之宝,当然要“住”个“单间”了。远远瞧见,你就能感受到它气度不凡。



1

镶的第11颗宝石

在哪?


S形身材很符合现在的主流审美,没错,丙午神钩整体也是呈S形的!

首部似鹰,两眼各镶一颗红色石珠,前额嵌一绿松石,羽用金银丝错成。钩身作鸟喙神人,眼窝嵌蓝色宝石,额前镶一滴水状绿松石,双手抱鱼,作吞食状。鱼身通体以金丝填成鳞片,体侧嵌二银片,似滴水状。鱼置于“神人”怀中,能上下活动而不脱出。

尾部作飞鸟,口含一蓝色宝石;双足、双翅卷曲向后成环形。

如果您到了吉林省博物院参观,讲解员小姐姐会告诉您:“丙午神钩”浑身镶嵌了11颗宝石。那么您就跟着小吉来数一数——


1——2——3——反反复复,为什么只能数出10颗?

其实,苦苦寻觅的第11颗宝石,您需要通过这样的角度才能看到——

背面中部有一凸起的圆钮,钮面错银,作卷云状,中心嵌一红宝石。上部腹面错金铭文“丙午神钩,君必高迁”八字。下部饰飞凤,头足错金,翅,尾和体部错银。


2

作用类似于

腰带扣


汉错金银“丙午神钩 ”铜带钩长15.7厘米。带钩为古代贵族和文人武士所系腰带之挂钩,古时又称“犀比”。多用青铜铸造,也有用黄金、白银、铁、玉等制成。带钩起源于西周,战国至秦汉广为流行,魏晋南北朝时逐渐消失。古代带钩首先是实用品,主要用来结带之用,它是贵族及文人武士身份的象征。

通常一件精美的带钩,要用十几种材料、几十道工序、十几种工艺才能完成。铜带钩是带钩的主体,绝大多数带钩用料是铜,带钩用铜,分为青铜、红铜两种。素面带钩,各种造型各异的带钩都用青铜,因为青铜有熔点低、硬度高的优点。而红铜软,所以错金错银、镶嵌绿松石的带钩一般用红铜。因红铜可塑性好,有些带钩是青铜,但上面镶嵌红铜,构成各种美丽图案。


3

抱鱼的造型

有说道


有关带钩手抱鱼的造型,曾有学者对此进行过研究认为:带钩上的这个神人属于形象凶恶者,具有镇邪驱魔的用意。

带钩上的神人就是传说中尧时“四凶”之一的驩头,其原形为鸱鸮,既能避邪,又能避兵;其手抱鱼形,既是驩头的特征,又有趋吉的意义,应为当时武将所佩之物,其铭文也是一段吉语祝辞。

这件错金银“丙午神钩”铜带钩,1968年出土于吉林省榆树县刘家乡,它是汉中央王朝赐予扶余国贵族的遗物。扶余国是濊貊人在我国东北松花江流域,长春一带建立的古代王国,自公元前三至二世纪建国以来,至494年灭亡,大约六百年的时间里,一直隶属于中原王朝,是中原王朝统辖下的地方民族政权。

此枚带钩的出土,表明当时汉王朝对边疆地区已经实行了有效管辖。同时,带钩整体造型生动,制作精良,富有动感,装饰华美,又具有十分深厚的文化和艺术价值。

清朝人阮元在《积古斋种鼎彝器款识》一书中,记载了一件“丙午神钩”跟这件带钩基本相同,就是铭文少一个“必”字,而且是用银丝错成。但阮元所说的那件带钩,至今不明下落,国内目前所见仅此一件。

现在各大博物馆和私人收藏家手中收藏有造型千姿百态,既是实用物品又是高贵的装饰品的古代铜带钩,对于其中所蕴含的文化和艺术价值有待于我们进一步地探索和研究。

(来源 悠游吉林)

2022年5·18国际博物馆日吉林主会场活动预告

黑土地上不见你,处处都是你的印记

镇馆之宝系列——苏轼二赋

听,我的故事——定格的青春

吉林省博物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