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萌——一个人的成功,看八小时之外做了什么
“我们毕业啦”第十集更新!今天,来自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的王萌同学将同我们分享他的故事~
王 萌
—— 一个人的成功,
看八小时之外做了什么
2017级硕士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 专业方向:
神经网络水文应用
| 导师:
刘俊国教授
| 毕业去向:
深圳市龙华第二小学科学教师
与南科大结缘,在一个不平凡的夏天
吃完最后一口黄焖鸡米饭,在石油大学(青岛)北门马路边等红灯。
在马路中间的双黄线上,收到苏老师的一条信息,是否接受南方科技大学的硕士研究生录取。
是的,我回答。
跟南科大的缘分从第一秒就有着离奇不凡的气质。
2016年,七月的盛夏,烦闷的气氛中,总是有潮湿的水气和丝丝泥土的味道。
从青岛开往广州东的Z170次列车,已经在郑州站停留了四个小时。前方的大水已经冲毁了铁路,已经是九点多,下一程从武汉开往深圳的高速动车已经发车,而我手中却还拿着那一趟车的票。显然,及时赶到深圳参加南科大的夏令营,是不可能了。又过了不知几个小时,列车终于发动,在下午两点多停靠武昌站。我拿着免费改签的票,挤过茫茫人群,乘坐地铁四号线冲向武汉站,终于在当晚九点抵达深圳,入住了南科大为我们夏令营学生预定好的宾馆。
早上起床刷到新闻,地铁四号线站厅成了鱼塘,武汉站那一段的铁路,在大雨中没有挺住。
到达了深圳,一切都顺利起来。
虽然是我第一次来到这里,但一点都没有那种在大城市的光怪陆离不知所措的感觉。
行云流水般地参观了校园风光,和导师进行初步交流,还跟随大家在市内游玩。夏令营生活过得非常惬意,回到青岛,我的心中有了答案。
于是,在2017年9月9日,我便来到了这个城市,怀揣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梦想,也心怀对一线城市的憧憬,两年的南科大生活就此开始。
|图 作为优秀学生代表在夏令营开营仪式发言
我的科研生活
来到深圳后,每天呼吸着荔枝山上芬芳湿润的空气,不光我的老鼻炎好转了,睡眠和学习的质量也变高了。
南科大的硬件条件无论如何都是非常优秀的,看来宣传说的都是真的,不仅科研条件好,而且居住环境棒。
看着实验室一台台高端的设备,我甚至都能憧憬到两年过后站在优秀毕业生的领奖台上。不过想得有点远了……
虽然我所在的课题组并不做实验,也用不到那些高端的仪器,可是每次经过医学院大楼,看着里面的冷冻电镜室,每次敲电脑的时候都会多一丝干劲。
南科大果然是梦想靠岸之地,不仅思想意识百舸争流,而且物质条件极大丰富。
学生们可以在这里尽情挥洒汗水,激发灵感。筑梦南科大,敢为天下先。
朝气蓬勃的科研和学习,一下子抓住了我们这些新生的心。
做好科研,一个至关重要的条件就是实验室的氛围。
我所在的课题组在学院里虽然人数不多,但个个都是专业的一把好手。
在博后大师兄的带领下,我们这些硕士和博士们,平日里不仅在科研方面相互帮助,而且生活方面也其乐融融。
我们一起奋斗,一起加班,一起出差,一起学习,一起分享,一起打牌喝酒吃串;在科研的点点滴滴中,我们一起结构化思考,故事化演绎,视觉化表达,生活化学习,通过大家共同的努力和力量,最终实现了迭代化精进,通用化延伸,百分化体验和价值化链接。
在这样一个和谐氛围的课题组中,我体验到了前所未有的热情和温暖。这都是这两年的高光时刻,也是来到深圳最美好的记忆。
累,是全体南科大的科研工作者的共识。
我们一起加班到深夜,等待各种色谱过柱子,盯着模型运行的屏幕上的代码一行行飞速地闪动,哪怕是微生物培养箱的温度稍微出了一点偏差,都会担心为自己的科研前途负责。
确实,优秀是一种习惯,习惯是一种动力。
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我的高中校训如是说。在南科大这样一个科研梦想的港湾,我相信每个专业致力于科学巅峰的人,都会在这里重新起航。
一个人的成功,
看你八小时之外做了什么
做好科研,导师发挥的作用不可估量。在这短暂的科研生活中,我也受益匪浅。
我的导师是一名非常年轻有为的科学家,从在夏令营第一次与他交谈起,我就决定好了。
随着毕业日期一天天临近,看来,我的选择是非常正确的。
在这两年的科研生活中,我的导师总是利用各种机会来教我们科学研究和为人处事,不仅教书育人,而且为人师表;不仅有高尚情操,而且有理想信念。
在我短暂的学习生活中,只有两位老师的话,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一位是初中班主任的,他说,许多大事都是顺便完成的。是的,身边的每一个机会都要抓住,主动人生成大器,任何人生道路的改变,都是通过自己全方位的争取而得到的。
还有,就是我硕士导师的一句话:
“一个人的成功,看的就是八小时之外做了什么。”
导师身体力行,每天需要应对十几个截止日期,他都记得清清楚楚,而且从不落下。
自律的人生也让他获得了常人难以企及的巨大成就。
但是,他从来没有用这样的标准来要求我们,也不设置签到和签退,只要工作完成了就行,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导师的人格魅力,在这一点上充分彰显出来。
为学生着想,也是我导师的一大特点。
对于组内每一个学生,他都努力让他们学到东西,取得进步。
在每周一的组会上,他总是基于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我们提出针对性的建议。每次都让我感觉醍醐灌顶,受益匪浅。
俗话说,师傅引进门,修行靠个人。作为一名导师,我认为他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师傅”,不仅为每位学生点亮道路,而且都能找到最正确的那扇门。
作为一个快要毕业的“老人”,在即将离校之际,总是能回忆起很多点点滴滴。正是这些生活的小幸运,让短暂的南科大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更加充满希望和活力。
在这个充分尊重学生自由和全面发展的地方,我不仅有幸加入到了研究生会,认识了很多优秀的小伙伴,而且在研究生院老师的帮助下,发展了一门重要的兴趣爱好——图像拍摄与剪辑。
|图 为研究生seminar微系统拍摄宣传照
研究生院的老师们给我们创建了巨大的学习的平台,不仅能和各大名企亲密接触,而且可以亲身参与到活动中去,做到共同成长,共同进步。这些都极大丰富了我们研究生的生活情趣,让沉闷的科研不再枯燥,给了我们更多的择业可能。
我们不能因为自己是研究生,就自觉拉开与本科生的心理距离,更不能将自己的角色太过代入,而断绝了其他的可能性。
硕博并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相反,这类群体更需要主动敞开怀抱,去迎接社会的挑战,去发现和利用各种各样的机会,让自己的人生充满更多可能。
|图 王萌Allan深夜小食堂·自己下厨
毕业选择
春招刚刚结束,我并没有像之前想得那样去读博,也没有像秋招时的签约那样,去一家银行工作,而是选择了在一所小学里担任教师。
我知道这个决定一定出乎身边人的意料,但对我来说,确实是心之所向。
我认为这份工作能给我更多的成就感和事业心,就好像在亲手培育一株嫩绿的小苗,每天耐心地浇水施肥,让他们挺过暴风雨的袭击,变得自尊、自信、自爱、自立、自强。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间教室放飞的是希望,收获的是梦想。
我也希望在深圳这篇热土上,收获自己的梦想,安居乐业,守护和传承希望。
现在,我已准备好站上讲台,去做一个领路者,用一束微光照亮铁轨:
看吧,这就是你们未来的人生。
|图 已经走上讲台的科学老师王萌
| 往期回顾:
文字:王萌
设计排版:耿迅
审核:刘雅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