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致敬!“2021通州榜样”第二季度榜单发布!17人上榜,快看看都是谁? ​

北京通州发布(bjtzfb)

北京城市副中心官方微信


通州小布北京通州发布:bjtzfb)

了解到:


为进一步倡导良好道德风尚,通州区委宣传部在全区范围内启动了“2021通州榜样”主题活动——选榜样、树典型,充分发挥先进人物在各行各业的引领示范作用,营造学习榜样、崇尚榜样、争当榜样、礼遇榜样的浓厚社会氛围。

NEWS


经推荐报送、认真筛选、严格评审、征求意见等环节,17人获评“2021通州榜样”第二季度榜样人物。


他们中有基层公职人员、企业界人士、社区居民、个体经营者等,人物事迹涵盖多种类别,他们分别是↓↓

助人为乐—何振生

北苑街道居民


助人为乐—赵玉华

永乐店镇永三村村民


诚实守信—曹艳红

西集镇沙古堆村村民


敬业奉献—张秋英

通州区委社会工委区民政局

社会福利综合科科长


敬业奉献—王君

中铁建工集团城市副中心图书馆

项目书记


敬业奉献—徐晓辉

通州区税务局第一税务所所长


敬业奉献—崔鸿伟

通州区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

副庭长、一级法官


敬业奉献—胥蕊萱

市土地整理储备中心通州区分中心

副主任(主持工作)


敬业奉献—赵龙

北苑街道综合行政执法队负责人


敬业奉献—张微

通州区中心血站党支部

青年委员,业务科科长


孝老爱亲—于秀利

马驹桥镇温馨家园东区村民


孝老爱亲—杨欣荣

台湖镇次渠北里村村民


热心公益—唐燕

张家湾唐人坊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


热心公益—由胜德

临河里街道土桥社区居民


热心公益—管振英

中街胡同16号居民


自强不息—唐永珍

西集镇马坊村村民


自强不息—高德华

马驹桥镇姚村村民



一起来“听听”他们的故事吧↓↓


助人为乐—何振生


何振生,通州区北苑街道新仓路1号院2号楼居民。


她是一位年近百岁的老党员,曾为新中国成立后的社会主义建设做出过开创性贡献,参加了中国人民空军预备役学校的组建工作,并协助丈夫编写了中国空军第一部飞机发动原理及维护教材,荣立三等功。


退休后,老人萌生了捐献遗体的想法,希望能为祖国的医学事业奉献绵薄之力。为了说服老伴和孩子,何振生从报纸、书刊和网络整理了许多关于遗体捐献的资料。2012年7月,何振生和老伴一起在北京大学医学部办理了遗体捐献登记手续,在她的带动下,她的亲属、朋友甚至家里的保姆都办理了遗体捐献登记手续。2013年、2016年,其老伴和二儿媳相继离世,遗体均已捐献给北京大学医学部。


这位老党员的善举,让生命在奉献中延续,生动诠释了人间大爱。



助人为乐—赵玉华


赵玉华,通州区永乐店镇永三村村民。


村里人一提到他,都会说起他20年如一日无私照顾毫无血缘关系的孤寡老人的故事。受赵玉华长年照顾的老人叫龙德恩,老人家境贫困,一辈子没有结婚,膝下无儿无女。赵玉华早年向龙德恩学习过烙烧饼的手艺,了解到老人的困境,1990年开始便像亲生儿子一样照顾老人,每天一日三餐给老人送饭,为老人洗被褥衣物、剪指甲、刮胡子,陪老人过节,夏天帮老人洗澡,冬天帮老人烧炉子取暖,一年四季从不间断。老人年岁已高,老年病缠身,身体不适时,赵玉华便自掏腰包带老人去医院看病,在病床前伺候老人。


20年如一日照顾没有血缘关系的老人,这是最朴实无华也最动人的感情。



诚实守信—曹艳红


曹艳红,西集镇沙古堆村村民。


2010年,为把自家的樱桃做成品牌,曹艳红辞去高级白领的工作,返乡踏上新农民之路,她整合全村60余农户的樱桃,直供中粮、盒马等生鲜电商,让好产品转化为好商品。名气虽然大了,但是曹艳红始终没有忘记诚信为本。部分种植户为保证樱桃果实个大饱满,使用催熟剂,曹艳红拿着检测结果挨家挨户解释说明,劝导种植户要以诚信为先,健康为本,选用优质的化肥,这才不抹黑西集大樱桃的品牌。种植户看到检测报告,听取了她的建议,纷纷停用催熟剂。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她在樱桃树下直播带货,现场摘果保证新鲜,不用隔夜樱桃以次充好,收获了一大波回头客。


在平凡的樱桃生意中,曹艳红秉持诚信为本的经营理念,做不辜负顾客信任的良心商家。



敬业奉献—张秋英


张秋英,通州区委社会工委区民政局社会福利综合科科长。


她勇于创新,早期担任玉桥北里社区党支部书记期间,首创通州区“三区一门”楼门文化;她善于总结,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市、区各级文件烂熟于心,为方便实际操作,她亲自执笔起草《通州区福利机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预案》,针对疫情防控工作中发现的问题,梳理、汇编、印发《通州区社会福利机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要点》;她甘于奉献,疫情发生后她不分昼夜、加班加点,带病工作,每天最后一个离开科室,从疫情防控开始连续200多天无休,因劳累过度晕倒在工作岗位。


她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为民服务的工作信念,被同事称为民政系统默默奉献的“老黄牛”。



敬业奉献—王君


王君,中铁建工集团城市副中心图书馆项目书记。


她是行走在施工一线的“田螺菇凉”,夏天为工人送去解暑的绿豆汤,冬天给工人备好驱寒的姜丝茶,不管酷暑寒冬,始终带领一线工友们携手共建副中心。


她是惠工利工的“掌门人”,为图书馆项目750位农民工友建立集“平安医站”“读书角”“电影放映区”“健身器材区”等为一体的农民工服务站,丰富工友的精神文化世界,定期组织医疗志愿者们为农民工友进行义诊,时刻关注工友身体健康。


她是细心暖心的“后勤保障员”,为有家人前来探望的工友布置“夫妻间”,将无线WIFI覆盖整个生活区。


王君坚持为农民工友办实事办好事,保障工程如期完成,用行动把新时代建筑工人的名片擦得更亮。



敬业奉献—徐晓辉


徐晓辉,通州区税务局第一税务所所长。


作为一名基层税务工作者,徐晓辉始终坚守着初心与情怀,奋战在纳税服务第一线。在二十七载税务年华的付出中,他用一点一滴的心血凝结成新时代办税服务厅发展的新体系与新思路,成为改革发展的先行者。他着力推动办税服务厅软硬件优化升级,构思建成全新的“智慧大厅”,促进各项优惠政策落实落地。他打造通州税务的“黄埔军校”,培养出一批优秀干部。数年来共向税务总局、市局输送专业人才4人,向区局、管理所输送专业人才45人。


从税近三十年,辛苦劳累他从不抱怨、深植基层他从不后悔,他用信仰诠释了一位共产党员的忠勇担当,用坚守展现了一名基层税务工作者的赤诚情怀。



敬业奉献—崔鸿伟


崔鸿伟,通州区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副庭长、一级法官。


2017年他主动申请援疆,以北京市第九批援疆干部的身份支援和田地区建设。作为首都法院系统第一批援疆法官,他以“智力援疆”为目标,致力于为当地法院留下一支过硬的法官队伍。为了推进当地司法责任制改革,他借鉴通州法院的成熟经验,主持制定了《县法院健全审判权运行机制完善审判责任制改革实施方案》,组织完成了县法院的法官职务套改和等级晋升工作。针对县法院干警普通话水平较低的情况,他主动教维吾尔族干警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帮助维吾尔族干警通过少数民族汉语水平等级考试。他坚持每周进村入户走访,开展普法教育,帮助村民解决难题。


三年来,他用青春奉献祖国边疆,扎根南疆基层,为北京和田两地架起了友谊的桥梁,被中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委员会、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授予“第九批省市优秀援疆干部人才”荣誉称号,记二等功一次。



敬业奉献—胥蕊萱


胥蕊萱,市土地整理储备中心通州区分中心副主任(主持工作)。


她带领区土储中心全力推动一级开发工作进度,积极保障重点项目用地需求。为确保各类重点项目落地,她数据随身带,汇报随时写;为了重点项目的及时报文,她连续几天改文到凌晨三点;为了每月的供地专题汇报,她带领中心度过了一个又一个“不眠之夜”。2020年,她带领土储中心日均工作10小时以上,完成了78公顷的商品住宅入库任务,位于全市前三名。她积极探索创新,带领中心牵头编制了《通州区集体产业用地统筹利用土地资源整理方案》,并作为全市首个土地资源整理方案获得市政府批复,同时该方案成果获得“北京市规划自然资源系统优秀调研成果一等奖”。


任务虽变初心不变,时代前进担当不改,胥蕊萱始终秉承土储精神,坚守心中红线,为通州区土地储备及供应工作贡献力量。



敬业奉献—赵龙


赵龙,北苑街道综合行政执法队负责人。


在北苑街道综合行政执法队,一提起赵龙,好评如潮。他在执法一线摸爬滚打20多年,是个实实在在的实干家、热心汉。2020年3月,随着湖北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取得阶段性重要成果,接送在鄂人员返京回家成为了街道急需解决的难题,面对可能被感染的风险,大家心里难免有顾虑。赵龙则主动请缨成为接送的专车司机,而且一干就是两个月,不管白天还是晚上,一个电话随叫随到,最多一天往返接送了20多次。他经常半夜才回家,第二天早晨还要检查三类场所的疫情防控情况。6月,在一次布控现场时,赵龙意外成为次密接,在被隔离的三周里,他开启了远程工作模式,手机没有离过手,嗓子哑得说不出话来。


作为有着21年党龄的老党员,赵龙用实际行动,坚守着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



敬业奉献—张微



张微,通州区中心血站党支部青年委员,业务科科长。


作为北京城市副中心一名血液爱心传递使者,张微长期奋战在血站血液检测、输血研究、业务管理一线。她全身心投入采供血工作,汶川地震期间,主动申请支援街头采血点,连续18个小时不眠不休。作为血站的科研骨干和学术带头人,她在努力提升自身能力的同时,成功培养一批科研人才。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她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经常利用休息日义务在街头进行献血招募宣传,带动越来越多群众参与无偿献血奉献爱心。疫情期间,她勇于担当,组织制定符合血站的防控方案,义无反顾承担风险最大的采样任务,为打赢疫情攻坚战提供了坚强有效的临床血液保障支持。


凭借对采供血事业的崇高追求和无限热爱,张微用实际行动为采供血工作发展做出了卓有成效的贡献。



孝老爱亲—于秀利


于秀利,马驹桥镇温馨家园东区村民。


作为一位普普通通的女性,于秀利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壮举,但她却因照顾长期卧病在床的婆婆,被街坊邻居称赞。公公早逝,81岁高龄的婆婆患有腰椎颈椎增生错位,肌肉萎缩,生活不能自理。丈夫在外上班,早出晚归,照顾婆婆的重任就落到了她一个人肩上。她每天勤勤恳恳地重复着洗衣、做饭、收拾房间这些再普通不过的事情。为了更好地照顾婆婆,她和婆婆住在一间屋子里,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给婆婆洗脸梳头、喂水喂饭、揉腿捶背,陪婆婆聊天解闷,还抱着婆婆上厕所。


于秀利无微不至的照顾让婆媳俩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她从不抱怨,认为这是应尽之责。



孝老爱亲—杨欣荣


杨欣荣,台湖镇次渠北里村村民。


杨欣荣的婆婆患病15年,卧床不起,大小便失禁长达八年,杨欣荣每天为婆婆擦洗身体,洗衣做饭,从来没喊过苦叫过累,日复一日地精心照顾着。2019年5月起,婆婆已不能进食,杨欣荣便每天为婆婆打流食,一天三次饭,一次水果,从未抱怨。她不仅是村里有名的孝老模范,还是邻里之间的热心大姐。在村内,她不仅能够完成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还热心帮助邻居,为街坊邻居办好事。


她没有做出轰轰烈烈的伟业,也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但她做的都是实事好事,以实际行动为农村妇女树立了典范。



热心公益—唐燕


唐燕,张家湾唐人坊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


她创办了唐人坊,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北京绢人制作技艺”经过技术改良,开发上千款中国娃娃。为了帮助贵州贫困地区女孩成才,她在贵州盛华职业学院增设中职班,“零学费”招收学员教授蜡染、刺绣、枫香染、人偶制作等特色技艺。唐燕不仅关心每名学员的生活,还为孩子们制定了三个“三年计划”——头三年学一门手艺;中间三年找一份稳定工作,改善家里生活;后三年,努力在出嫁前为自己攒出一套房。唐人坊非遗学院的学生,第三个学期结束后便可选择北京或贵州的唐人坊公司实习。


2012年至今,在唐燕的努力下,唐人坊已帮助贵州300多名来自贫困家庭的女孩脱贫自立,改变了这些大山里的女孩的命运。



热心公益—由胜德


由胜德,临河里街道土桥社区居民。


他年轻时是一名“电话兵”,退伍后来到国企,从普通工人做到车间主任。2008年,病魔突然降临,他被确诊为原发性肝癌,医院几次下达病危通知,家人始终不肯放弃希望,最终换来了他的苏醒。自认为“死里逃生”的由胜德更加珍惜生命、热爱生活,他希望继续发挥老党员的余热。病愈后,由胜德担任社区家委会主任一职,担起为居民做实事、谋福利的担子。2020年,他带领着志愿服务队在土桥地铁站旁设立“学雷锋志愿服务岗”,仅用7天就解决了土桥地铁站周边的交通堵塞问题。在维护秩序之余,他和志愿者们还热心帮助遇到困难的群众。每一天,由胜德都把志愿服务的所见所闻分享在自己的博客中,号召更多人加入到志愿服务的行动中来。


他离岗不离党,退休不褪色,用实际行动彰显了一名老党员“不忘初心为群众、牢记使命勇担当”的责任感。



热心公益—管振英


管振英,中街胡同16号居民。


他居住在莲花寺社区,四世同堂,家风中正,富有生活情趣,将自家小院布置得古香古色、花香怡人,邻居们都说像个微型小公园。为进一步提升社区环境,打造胡同中的文化品牌,社区计划设立文化驿站、建设墙上博物馆。管振英大力支持,把自家小院打造成社区“文化驿站”,让居民在这里学习书法写作,开展手工制作、剪纸、木质微景观制作等文化活动。为帮助社区筹备墙上博物馆,管振英费神费力跑断了腿,向胡同中的居民收集过去的老物件,在他的帮助下熊家胡同博物馆得以建成。


他是社区文化驿站的代言人,是社区墙上博物馆的建设者,他用实际行动教育子孙后辈、带动街坊邻里,让社区更美好,让生命更有意义。



自强不息—唐永珍


唐永珍,西集镇马坊村村民。


她双腿天生肢体残疾,丈夫也体弱多病。2002年,唐永珍从蔬菜公司下岗回家,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利用曾经从事蔬菜种子、化肥、农药销售的经验和特长,租了一个小门店,每天最早开门经营,最晚收摊。她根据西集镇村民的生活特点,将蔬菜种子的大包装分装成小包装,以畦为单位售出,方便群众购买。每次分装种子时,她总要一只手撑着桌子,一只手扶着墙面,让自己的双腿可以用上力气,固定好位置,再蹲下来进行分装。这样的动作要保持两三个小时,有时候腰酸了,她稍作休息,再咬咬牙坚持做完。唐永珍真诚待客,回头客越来越多,小店生意蒸蒸日上。


就这样,凭借着聪慧的头脑和勤劳的双手,靠着一股吃苦耐劳不服输的精神,唐永珍和爱人创造了一个残疾人家庭的幸福生活。



自强不息—高德华


高德华,马驹桥镇姚村村民。


1983年因在生产队农夏给小麦脱粒时不幸受伤,造成高位截肢。面对不幸,他一度产生轻生的念头,在家人和朋友的鼓励下又重拾生活的勇气。1984年,他安装上了假肢,通过刻苦练习,无数次摔倒,假肢和肉体连接处无数次磨破,终于恢复了独立行走。1995年,他自学掌握了电工知识,生产队安排他从事电工工作。由于腿脚不方便,队里尽量不安排他参与登梯爬高的工作,可他不同意,坚持一视同仁,拖着一条假腿照样爬到电线杆上接线装灯。2015年,他主动承担起了姚村的残联工作,组织残疾人学习各项技能。


高德华坚持不颓废、不放弃、笑对人生,他像一棵白杨树,任凭风雨洗礼也坚韧不拔,身残志坚,积极向上。


学习榜样、崇尚榜样

争当榜样、礼遇榜样

一起为他们点赞!


★更多重要新闻点开看:

1号线八通线快贯通了!线路图已上新!终点站改为“环球度假区”


重要提醒!通州未来几天都有雨!局地短时雨强较大,注意防范


副中心2条轨道线迎新进展!这条串联副中心站、环球影城站、两大机场




内容来自文明通州

微信编辑 徐清

欢迎关注、转发、分享!如在公众号或网络转载请注明来源:

北京通州发布(ID:bjtzfb)

对于侵权行为,将追究法律责任。

欢迎下载融汇副中心APP

安卓系统长按识别

苹果手机长按识别

北京通州发布

微信号:bjtzfb

通州官方权威信息发布

长按二维码关注

觉得不错,请点亮“赞”和“在看”哦~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