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义重大!张家湾古镇与大运河历史影像文献调查征集启动!遗址修缮也启动啦
北京通州发布(bjtzfb)
北京城市副中心官方微信
通州小布(北京通州发布:bjtzfb)
了解到:
传承和发展大运河文化
通州区张家湾是绕不开的一站
昨天(9月6日)
张家湾古镇与大运河历史影像
文献调查征集启动仪式
及中国摄影的早期实践
与漕运文化学术论坛
在张家湾设计小镇
北京未来设计园区举行
张家湾地处北京城市副中心腹地,自明清以来一直是京杭大运河北端上重要的水陆交通枢纽和物流集散中心,素有“大运河第一码头”之称,孕育了融合运河漕运、京畿、红学等众多领域的独特地域文化。
中国大运河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后,张家湾城遗址与通运桥作为大运河上典型河道段落和重要遗产点,也从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升级为第七批“国保”。
这是运河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京杭大运河申遗点和古运河畔的重要景观,也为今人研究运河文化、红学文化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有着十分高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
当前,围绕张家湾城遗址与通运桥的古镇规划正在进行,规划充分结合了张家湾古镇区位优势、文化优势、环境优势和发展趋势,提出打造古今记忆交汇地区、漕运文化展示窗口、文化功能融合节点、文化旅游休闲胜地。
为深入落实北京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的“高水平建设城市副中心,推动张家湾设计小镇精彩亮相,实施张家湾古镇保护工程”相关要求,张家湾镇政府携手中央美术学院,联合启动张家湾古镇历史影像文献调查征集活动。
在全球范围内挖掘、征集与张家湾漕运文化有关的历史影像文献,为张家湾古镇建设研究提供珍贵的视觉证据与信息线索,提供严肃的历史梳理和学术支撑,更好地传承延续以大运河为核心延绵不绝的文脉,助力未来区域经济文化发展。
当天,还举行了“静湾回溯——中国摄影的早期实践与漕运文化学术论坛”——
中国美术学院视觉中国协同创新中心中国摄影文献研究所研究员、北京古都学会影像专业委员会首席专家徐家宁,英国皇家摄影学会常务理事、威斯敏斯特大学摄影系主任、博士生导师安德鲁·戈尔丁,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红楼梦学刊》副主编、中国红楼梦学会理事胡晴等专家学者围绕《第二次鸦片战争八里桥战役之战场的再考察》《视觉记忆:城乡变迁、影像档案与文化建构》《清代运河舆图中的水与城:从张家湾出发》等多个主题进行发言和交流。
副区长秦涛在致辞中说:
近年来,城市副中心以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为轴线,持续开展运河文化遗产的挖掘、保护,多形式讲好运河故事。张家湾古镇与大运河历史影像文献调查征集活动,是挖掘运河千年文脉,展现通州历史文化风采和文明创建成果的重要文化研究之一,希望各位专家学者一如既往地关注支持副中心建设,让通州大运河这张城市名片更优美、更闪亮,让副中心发展更具魅力、更具活力。
“大运河第一码头”
启动遗址修缮
△通运桥及现存南城门
在中国漕运史上
通州区张家湾素有
“大运河第一码头”之称
大运河第一码头
自元代设立漕粮转运码头后,张家湾以商贾云集、漕运发达闻名天下。然而历经600余年风雨,这座见证了运河万舟骈集、舳舻蔽日盛景的古镇遗址现已破败。
作为城市副中心运河文化带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张家湾城墙遗址及通运桥文物保护与修缮工程于近日启动。
该工程计划用120天时间消除破坏文物的各类隐患,保护延续城墙、桥体历史文化价值,打造大运河北端的文旅新景点
时隔18年再次修缮
本次启动的张家湾城墙遗址及通运桥文物保护与修缮工程,包括城墙遗址和通运桥两部分,都是见证古时张家湾漕运盛景的核心文物遗迹,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张家湾城墙遗址位于张湾村原村址南口两侧、萧太后运粮河北岸。古城建于明嘉靖四十三年(1564),当时是为保卫漕河这一明廷经济命脉,且拱卫京师加强防备蒙古兵侵扰而抢筑。
张家湾城墙遗址上次修缮时间为2004年,目前残存南城墙西段、南城门及南城墙东段,全部列为本次遗址修缮的范围。
-
-
明代张家湾城修筑的同时,于南门修建了一座板桥,横跨萧太后河,俗称萧太后桥。这座桥最初是一座木桥,但是因不堪南北物资经年累月过往运输的重负,于明万历时改建为石桥。
1605年竣工后,明神宗为这座桥赐名“通运”。目前,桥面青石仍保留有明显的车痕印记,成为过往历史的直观见证。
通州区文物所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运桥及张家湾城墙在选址、建筑布局、设计等方面均与周边水系及地势相结合,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同时也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与旅游价值。
本次修缮,将消除加速张家湾遗址及通运桥破败的各种因素,保护城墙的安全稳定性,延续历史信息的真实性。
该负责人说,
“修缮后看不出明显变化,实际上已经做了加固修复,这就是我们希望达到的‘修旧如旧’效果。”
保留城墙残缺之美
目前,张家湾城墙仅存南城墙西段、南城门及南城墙东段,由于曾被单位或村民用作院墙,这些城墙得以保留至今。不过,现存城墙的风貌状态差异显著,其中,1995年经北京市恢复性修建的南城门及东侧城墙保存较为完好。
北京北建大建筑设计研究院
遗产五所建筑专业负责人王瑶介绍,
经过前期实地勘察,南城门目前保存较好,只有城墙外壁条砖之间灰缝部分失效脱落,局部表面轻微风化酥碱。南城墙东段受到一定自然因素的损伤,城墙顶面条砖松动,杂土、碎砖堆积,部分顶面及墙体两侧生有杂草与灌木。
南城门及南城墙东段将进行加固修缮
为此,南城门及南城墙东段将加固修缮,对南城门城台及马道地面铺装整修,疏通修补排水沟,同时加固东段城墙,设置监测系统随时观察安全状态,保证现状文物本体安全,满足后期展示开放的需求。
南城墙西段进行整体保护
残存城墙露出地面部分残损严重,甚至靠近南城门附近的墙体已消失,还有部分植物根系伸入墙芯,整体稳定性较差。
修缮工程将对南城墙西段进行整体保护,彻底清除对城墙造成破坏的树木、灌木、垃圾、杂土等,补砌墙芯及开裂墙体,恢复遗址原状,保留城墙遗址的残缺之美。
桥上石雕无依据不补配
通运桥也曾在2004年进行过文物修缮,修缮后的桥整体结构状态稳定,无结构安全病害,可以满足行人通行要求。现状问题主要是外露石材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风化酥碱及残损,大量的石狮子及其它石制雕刻艺术品损坏严重,失去了应有的艺术价值。
针对以上问题,本次桥体修缮将以最小干预为原则,以维修保养石质构件为主,同时适当修补桥面石材、封堵缝隙,防止雨水渗漏损害桥体,使通运桥整体外观呈现出明代石桥的古朴沧桑之美。“石材的材质上,我们要求尽量与现状艾叶青条石石材颜色、质地一致,最大程度地保留原石质构件的历史痕迹。”王瑶说。
桥上的石狮等石制雕刻艺术品将按残损程度做不同处理:石雕局部残缺不全,但总体面貌尚存,且与主体桥梁结构直接连接的将不予干预维持现状。石制构件风化、酥碱严重、整体破碎的将进行现状整修。石雕局部残缺、结构不稳定、已失去原有艺术价值的,将根据历史记载和周边相似的石雕对损伤部位进行整修。
王瑶介绍,目前还在邀请属地政府帮助收集历史照片,补充相关依据。如果没有依据,就不补配,避免造成不伦不类。
”★更多重要新闻点开看:
2022-09-07
2022-09-06
2022-09-06
2022-09-05
内容来自北京城市副中心报 记者 张丽 孙云柯
摄影 唐建 党维婷
微信编辑 徐清
实习微信编辑 程俊娣
欢迎关注、转发、分享!如在公众号或网络转载请注明来源:
北京通州发布(ID:bjtzfb)
对于侵权行为,将追究法律责任。
欢迎下载融汇副中心APP
安卓系统长按识别
苹果手机长按识别
北京通州发布
微信号:bjtzfb
通州官方权威信息发布
长按二维码关注
觉得不错,请点亮“赞”和“在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