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水城共融!北运河畔续写新篇章

北京通州发布(bjtzfb)

北京城市副中心官方微信

通州小布北京通州发布:bjtzfb)

了解到:





流淌千年的大运河,见证了北京辉煌的建都史。如今,北运河畔又迎来了生机勃发的北京城市副中心。


这条生态之河、活力之河、魅力之河守护着城市副中心,水与城相互交融、互为依存、彼此成就,续写着北运河畔新的传奇篇章。



一枝塔影认通州



登上运河商务区新光大中心180米的顶楼,俯瞰五河交汇处的波澜壮阔,拔地而起的现代化写字楼之间,屹立的是1400多年历史的燃灯塔。


脚下,温榆河与通惠河相汇形成北运河,滚滚河水自此奔东南而下,流经河北香河,入天津汇入海河。开阔的视野内,古今文化交融,不禁令人感慨通州这个千年大运河北起点的悠久历史。






通州之“通”,取自漕运通济之意。漕运可以说是古代通州城市发展的命脉。


自金代命名以来的800多年间,随着通惠河、北运河相继开凿,通州与京师关系变得甚为密切,被誉为“畿东重镇”“畿辅之襟喉”,曾为北京的建设、繁荣、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彼时,南来的商贾船队在这里停靠休息,万舟骈集、漕运繁碌,形成了通州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留下了极为丰富的文化遗产。



这其中,古塔、古镇、码头是通州辉煌漕运历史的生动写照。位于五河交汇处的燃灯塔,是代代相传的通州城标志,古代通州八景之一的“古塔凌云”即指此塔景致。


作为大运河最北端的标志,南来船队看见燃灯塔就知道即将抵达通州,清代王维珍留有诗句“无恙蒲帆新雨后,一枝塔影认通州。”







“大运河第一码头”

通州城南15里外的张家湾古城,曾是大运河北起点上重要的水陆交通枢纽和物流集散中心,有“大运河第一码头”之称。如今,通运桥上石板留下的累累车痕印迹记录着数百年前这里商业的兴盛与繁荣。


通运桥及其北侧的张家湾城墙遗址,都是见证古时张家湾漕运盛景的珍贵文物遗迹,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如今,行走在通州的大街小巷,仍处处可见古时漕运繁盛时期留下的痕迹例如“皇木厂”在通州就有两个,包括南侧的张家湾镇皇木厂村,北边的永顺镇皇木厂,都建在大运河畔,但前后却相隔百余年。此外通州还有不少带“厂”的村名,如砖厂、竹木厂、瓜厂,其名都由当年存放南方物资而来,一直沿用至今。



不过,大运河在历史上承担的主要功能是漕运,其本身的兴衰与漕运密不可分。


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京津铁路通车,而后南北漕粮完全停运。为维系封建统治中心经济命脉、逐步建立并完善起来的漕运制度,从此变成了历史陈迹。


随之而来的是,自清朝末期到新中国成立前期,通惠河与北运河沿岸河道淤积、闸坝废毁、堤岸坍塌,变得没落。


进入副中心时代



大运河流淌千余年,历史上受战乱、王朝更替等影响,河道荒废、淤塞改道的情况时有发生,出于漕运无可替代,新的王朝无不选择继续疏浚河道。


历朝历代治水的官员和被征召的民夫可能都没有想到,他们为保障漕运付出的艰苦努力,客观上为中华文明保留了大运河这条古老灿烂的文脉。


如今,通过持续补水,京杭大运河历经百年后再次全线通水,悠悠运河从历史流进了现实。



从历史的大运河迈向现代的大运河,2014年是个关键的转折点。当年6月,中国大运河在卡塔尔举行的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申遗成功。崭新的运河故事就此翻开新的一页,这其中就包含北运河通州段。


相比历史上的大运河,现代运河最大的区别在于,漕运的功能已不复存在。当今运河承载的是建构在漕运历史上的新的功能和意义,即重新定义了河与人、河与城、河与当地文化之间的关系。


对于京杭大运河北段的北运河来讲,全新的运河使命在一次极为重要的会议上,得到了明确——




2016年5月27日

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首次研究部署规划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随着这座千年之城奏响建设序章,流淌了千年的北运河正式进入副中心时代,承载起新的历史使命。


2017年2月

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城市副中心大运河森林公园考察时强调:“要古为今用,深入挖掘以大运河为核心的历史文化资源。”


当年6月,总书记对建设大运河文化带作出重要指示:“大运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流动的文化,要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


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城市副中心开启了新时代千年之城的规划建设——这不是简单地造一个新城,而是要打造一个不一样的和谐宜居之城。


2016年6月,城市副中心面向全球开展城市总体设计和重点地区详细设计,最终将12种优秀方案进行提炼整合,形成了《北京城市副中心控制性详细规划(街区层面)(2016年-2035年)》。


2018年12月27日

党中央、国务院正式批复北京城市副中心控规,城市副中心建设发展从此拥有了崭新蓝图。


城市副中心控规明确提出,构建“一带、一轴、多组团”的城市空间结构,其中“一带”就是要依托大运河构建城市水绿空间格局,形成一条蓝绿交织的生态文明带。


自此,进入副中心时代的北运河明确了新的历史使命:与副中心千年之城相伴,构筑“蓝绿交织、清新明亮、水城共融”的生态布局和城市特色。


展示蓝绿交织城市新名片



蓝图绘就,一座千年之城就此拉开城市框架。作为副中心的“黄金水道”和“城市名片”,北运河通州段率先扮靓起来。


近年来,通州区下大力气开展了一系列北运河水环境治理工程,通过疏浚河道、根治污染源、净化水质、补植乔灌木等措施,让曾经的臭河逐渐还清,一度销声匿迹的鱼、虾、蟹、龟等水族动物群体回归。


春秋迁徙季,鸥鹭等水鸟成群聚集。沿着河岸,曾经人车混行、尘土飞扬的河堤路被改造为宜人的骑行和步行绿道。


 -




北运河的变化大不大,附近的百姓感触最深。“老通州”同时也是骑行爱好者的李建伕告诉记者,“一二十年前,运河就是条臭河,靠近了,熏得脑仁疼。现在不一样了,水是清的,岸是绿的,就连从水面吹来的小凉风都带着草木清香。我们骑车也不用绕远,沿着运河边骑行就像置身绿色氧吧。”在通州,像李建伕这样的骑行爱好者越来越多,据不完全统计,现在至少已有1万人。


水还清了,岸也更绿了。近年来,城市副中心实现新增造林面积达到20余万亩。建成并开放各类公园51处,建成北运河绿道、运潮减河绿道等375公里,副中心居民每万人拥有绿道长度达2公里。


坐落在北运河畔的城市绿心公园,由过去的东方化工厂变身为绿洲,现已成为城市副中心的“绿色心脏”和生态“金名片”。






蓝绿交织、水城共融的优美生态不仅造福百姓,也让不少“稀罕鸟儿”到此栖息。


目前,副中心共监测到野生鸟类357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鸟类就有14种。“比如青头潜鸭、斑背潜鸭这些珍稀候鸟,以前在副中心很难见到,而近几年它们都会在大运河森林公园的湖心岛上休息几天补充能量,再继续迁徙。”城市副中心爱鸟会副会长马德成说,“这证明了副中心生态向好,河里水质好,鱼虾多了,鸟类也就有了丰富的食物来源,这才会留下来”。


前不久,城市副中心的绿色生态还获得了国家认可,获评为北京平原区首个“国家森林城市”。



通州区副区长秦涛表示,

此次副中心成功“创森”,不仅展现了北京平原地区森林城市的独特风貌,为我国北方平原地区生态建设提供了“蓝绿交织、水城共融”的副中心样板,更形成了北京城市副中心一张闪亮的城市名片。


古今同辉激发活力


蜿蜒流淌的大运河不仅仅是生态之河,更是文化之河、历史之河。其蕴藏的深厚历史文化,本身就是响当当的金字招牌。


今年9月,“三庙一塔”景区完成文物修缮及旅游配套升级改造,向公众预约开放,由燃灯塔以及文庙、佑胜教寺、紫清宫组成的古建筑群成为北京大运河文化的重要承载地。


其中,标志性的燃灯塔已有1400多年历史,置身景区中,古塔与远处现代化的运河商务区写字楼遥相呼应,古今文化交融,游历其中,令人倍感震撼。



包括“三庙一塔”景区在内,运河两岸的风貌还在更大尺度上发生着变化。


自五河交汇处至甘棠闸,串联沿线4座公园,连接水路与陆路,集文化休闲、度假、体验、购物等于一体的北京(通州)大运河文化旅游景区建设正加紧收尾,将打造成为城市副中心首个5A级景区,面向游客开放。


与古塔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距运河不远处的北京环球度假区,展现了大运河现代与活力的另一面。开园一年来,已有累计超过1380万人次的游客在北京环球度假区观赏了6.8万场以上的各类表演、演出,总时长达1.4万小时。


同时,环球影城的溢出效应也已凸显:2021年,通州区规模以上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收入同比增长367.4%,住宿业收入增长122.6%,有力提升了副中心文旅产业发展能级,为副中心乃至全市增添了一张文旅新名片。



古老与现代的文化在此交融,为大运河注入了前所未有的时尚与活力。一批批重大产业、一家家总部企业相继落户大运河畔,作为承载中心城区商务功能疏解的重要载体,运河商务区在运河两岸栽下梧桐树,吸引凤凰来。


商务区管委会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林正航郑重宣告,“我们有信心把运河商务区打造成中国的‘金丝雀码头’。”



截至目前,运河商务区已汇聚注册企业17725家,注册资本金4254亿元。按照规划目标,到“十四五”末,运河商务区核心启动区将完成建设,预计集聚财富管理机构超过150家,绿色金融机构超过5家,金融科技企业超过110家。


此外,同样位于大运河畔,属于自贸区国际商务服务片区的张家湾设计小镇,目前也已形成产业集聚效应。


设计领域龙头北京建院、新加坡CPG集团、全球知名外资建筑设计企业楷亚锐衡,“元宇宙”头部企业山魈映画、蓝色宇宙等纷纷入驻。


赋能京津冀协同发展


悠悠运河水,不仅仅滋养哺育着城市副中心,它还在更大空间尺度上搭起了城与城之间发展联系的纽带。


今年6月24日,京杭大运河北京段、河北段联合举行京冀游船通航仪式,大运河京冀段62公里实现互联互通,未来还将实现京津冀三地游船互联互通。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早年间,受制于水资源短缺、部分河段断流、季节性行洪等因素制约,大运河黄河以北段航运能力消失殆尽。如今,在沿线地区精细化治理河道的不懈努力下,北京通州与河北廊坊北三县等地,在千年大运河联通中正变得更为紧密,城市副中心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桥头堡”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



交通一体化建设


以交通一体化建设为例,目前通州区与北三县对接道路已达10条,轨道交通平谷线加快建设,北三县将首次接入首都地铁网。


距离运河河岸直线距离仅1公里的工地上塔吊林立,北京城市副中心站也正火热建设。


作为“轨道上的京津冀”的重要支点,这一亚洲最大的地下综合交通枢纽工程建成后将成为首都新门户,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提速。


副中心交通枢纽正在建设(资料图)


产业一体化


产业一体化也紧锣密鼓推进。2021年,城市副中心与廊坊北三县政务服务建立“区域通办”机制。


以服务“通勤人员”和项目疏解承接为重点,首批推出453项高频便民事项和70项政务服务事项,实施“区域通办”。


更具历史意义的是,城市副中心“十四五”规划编制,首次实现与河北廊坊北三县等地的规划对接,从源头上避免了各自为政、互不关联的状况,共同绘制京津冀协同发展宏伟蓝图。




河水孕育着希望,副中心承载着新生。大运河不竭流淌,运河畔的新故事未完待续。





★更多重要新闻点开看:

副中心再添国家级金字招牌!成为北京首个成功创森的平原区

2022-11-17

通州这条河段入围“北京优美河湖”!快为它投上您宝贵一票

2022-11-18

审议通过!副中心这个重要行动计划来了!实施“九大典范工程”

2022-11-17

副中心智慧城市平台签约行业大咖!将实施一批示范工程和项目

2022-11-15

副中心这座市属国企总部大厦正式开工!占地1.6公顷,位置点开看

2022-11-14

重磅!副中心将新添一座一站式购物中心!联通地铁和公交枢纽,位置点开看

2022-11-08

副中心设6站!这条跨省市地铁线全线获批,全面建设

2022-11-07



内容来自北京城市副中心报 记者 孙云柯微信编辑 程俊娣 

欢迎关注、转发、分享!如在公众号或网络转载请注明来源:

北京通州发布(ID:bjtzfb)

对于侵权行为,将追究法律责任。

欢迎下载融汇副中心APP

安卓系统长按识别

苹果手机长按识别

北京通州发布

微信号:bjtzfb

通州官方权威信息发布

长按二维码关注

觉得不错,请点亮“赞”和“在看”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