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协同发展十周年丨城市副中心:高点定位打造城市发展样本
北京通州发布(bjtzfb)
北京城市副中心官方微信
京津冀协同发展十周年
2024年2月26日是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实施十周年的日子。十年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指明前进方向、提供根本遵循,推动这一国家战略不断向纵深推进。
十年来,北京城市副中心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桥头堡,焕发出崭新生机与活力,超级工程竞相落地,千年之城奏响建设序章,宏伟蓝图一一变为现实,首都新“一翼”强势起飞。
展开北京城市副中心航拍图,纵贯南北的大运河如同一条蓝绿交织的丝带,塑造出由古及今、古今同辉的城市风貌。
马文晓摄
壮美大运河是城市副中心最鲜明的文化名片。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北京城市副中心时就指出,“要古为今用,深入挖掘以大运河为核心的历史文化资源”。
牢记总书记的嘱托,城市副中心在近8年的飞速发展中,立足运河的生态建设、文化复兴、经济繁荣,做足了文章。昔日运河北首的历史盛景,正以另一种打开方式回归,带给人们更多的赞叹和惊喜。
蓝绿交织 水城共融
清晨,东方刚刚露出鱼肚白,74岁的“老通州”赵志如身着墨绿色外衣,钻进了大运河畔西海子公园的一处茂密草丛。“快看,就是它!”老赵小声地说。镜头里,“鸟中大熊猫”震旦鸦雀有着金色的小嘴、毛茸茸的身体、长长的尾羽……随着几声清脆的快门声,它翩翩起舞的姿态成功被相机记录下来。
过去,由于运河水质差,通州很多观鸟爱好者在家门口很难拍到珍稀鸟类。这条大河承担着北京城区90%的排水任务,自上世纪80年代末期开始,随着城市规模不断扩大,河道水质逐渐恶化,甚至一度处于劣Ⅴ类。
2013年起,本市连续实施3个“三年治污行动”,清违建、拓河道、建湿地、净水源、治黑臭、兴植绿……运河沿线排污口逐步关停,同时还对河道进行绿化景观提升。
“从前的大运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桃花水涨满岸绿。”这是著名作家刘绍棠笔下的大运河,如今,这美好的景致又回来了!大自然的精灵们纷纷用翅膀为运河生态“点赞”。
据副中心爱鸟会统计,目前已有365种野生鸟类到副中心栖居,候鸟迁徙季的场面甚至不逊于密云水库、官厅水库。
副中心多河富水,自规划伊始,便要建成一座蓝绿交织、水城共融的生态城市。近年来通过三大水网建设,已分期完成镜河、通惠河、凉水河、萧太后河环球影城段、凤港减河、温榆河、港沟河、中坝河等综合治理工程。如今这些水系已能够连通循环,进一步促进生态修复和沿线景观提升。
这座大运河畔的“千年之城”,还是一座“长在森林里”的城市——由化工厂蜕变而来的城市绿心森林公园开园已有3年多,副中心东西部生态绿带初现雏形,环城绿色休闲游憩环也逐渐闭环,“两带、一环、一心”绿色空间格局基本形成;400余公里绿道纵贯南北,8个万亩森林组团串联东西;口袋公园、小微绿地星罗棋布,实现了百姓出门“300米见绿、500米见园”。
黄金水道 再现繁华
让我们把视线聚焦到西海子公园附近。这里有一处全市知名的胜景:五河交汇。北运河与通惠河、温榆河、小中河、运潮减河在这里汇聚,见证千年漕运兴衰的燃灯塔也坐落在此。
“一枝塔影认通州”的诗句流传至今。然而,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五河交汇地区却是著名的“发展洼地”:虽然离通州城区不远,可河边都是低矮的棚户区,还有杂乱的早市,更不要说那水质堪忧的运河水了,怎会被投资者相中呢?
如今,运河还清,燃灯塔下,新城崛起。运河水道两侧,棚户区拆除,早市清退,取而代之的运河商务区现代化楼宇鳞次栉比,已注册22944家企业,其中不乏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北京银行的财富管理相关总部。一座“运河金融城”初露峥嵘。
更令人欣喜的是,运河商务区的发展实际上才刚刚起步,这里未来的目标是对标银行总部云集的英国伦敦金丝雀码头,打造一处国际范儿的金融高地。
如果把时间拨回到600多年前,五河交汇处曾是京城东部著名的码头,依托大运河这条黄金水道,每年约有600万石军粮从南方运抵。据史书记载,清朝末年这里包括票号在内的金融机构将近300家,是一处区域性的金融中心。
如今,黄金水道旁金融产业再次兴盛,不过靠的不再是码头经济,而是不污染环境、占用空间小、产值较高的金融类机构。
这条黄金水道,步入副中心时代也有了崭新使命——带动京冀文旅协作更上一层楼,两地携手书写“光阴的故事”。2019年10月3日,运河通州城市段11.4公里旅游通航。2021年6月26日,运河北京段40公里及河北廊坊段22公里分别通航。2022年6月24日,京冀段全线62公里实现旅游通航。
此外,依托于大运河知名度高、河面宽阔、水质较好的优势,水务部门近年来还借鉴国内外运河城市经验,策划了运河赛艇大师赛、首届北京桨板公开赛等多项赛事,赋予副中心新的亮点。
文化遗产 古为今用
大运河畔的不少文化遗产,在副中心时代也实现了古为今用。夜幕降临,五河交汇处夜景绚丽——以幢幢高楼为背景,燃灯塔、文庙、佑胜教寺、紫清宫全都点亮,周身泛着淡淡金光,古朴庄严。它们与湖水交相辉映,宛若一幅水墨淡彩画。
北京(通州)大运河文化旅游景区近日被评定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景区内“一河、两岸、六园、十八景”,众多的网红打卡地从北向南绵延超过12公里,令人流连忘返。
在北区,您可游览燃灯塔,探索周围的古建筑群,体验历史文化的韵味;在中区,您可探索运河公园的多种打开方式,或健走、或慢跑、或乘船感受美景;在南区,您可在大运河森林公园中沿着大堤漫步,在自然野趣中放松身心,到观景平台打卡拍照。
游船顺流而下,刚驶出通州城市段,游人就会看到副中心三大文化设施。
这三座建筑的设计灵感,也都与大运河有关。从空中俯瞰,北京艺术中心外形好似“粮仓”,因此也被誉为“文化粮仓”。
北京城市图书馆则是由144棵“银杏树”支撑起的“森林书苑”。
北京大运河博物馆的设计理念源于古运河图景中的船、帆、水三个元素——共享大厅屋顶造型像“船”,展陈大楼屋顶造型像“帆”,两座建筑之间有一条长约270米、宽约20米的休闲水街。
畅享三大文化设施之后,游客可以继续前往“大运河第一码头”张家湾。这里的古镇风采正在逐步恢复。桥石、石狮、城墙等按照“修旧如旧”原则保留了历史风貌,城墙、桥体的历史文化价值得到了保护和延续。
历经数百年风雨洗礼的张家湾城墙及通运桥,再现古朴之美、艺术之美、历史之美。未来,游人到此可以近距离接触通运桥及古城墙,遥想当年万舟骈集、舳舻蔽日的古镇盛景。
△资料图
★
亲历者说
北京城市副中心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胡九龙:
副中心美好蓝图
加速变成生动实景
从东城区正义路搬迁至通州区大运河畔,从担任北京市政府研究室副主任到北京城市副中心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胡九龙既是副中心规划建设的参与者,也是副中心发展变化的亲历者、见证者。“这些年来,副中心美好蓝图加速变成生动实景,作为参与其中的一员,我感到满满的成就感与自豪感。”
每天一早,胡九龙都会乘坐公共交通来到北京西站,搭乘北京市郊铁路城市副中心线到达通州,然后再乘车到副中心管委会办公。傍晚下班,再原路返回。
“这样的路程单程就要2个小时,辛苦是难免的,但是路上的心情是美丽的。”胡九龙说,“这些年工作生活在副中心,最大的感受就是这里的道路越建越好、生态环境越变越美,火车、地铁的人流越来越多,地区的人气越来越足,副中心正在成为越来越多人工作生活的目的地。”
规划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千年大计、国家大事。胡九龙清楚地记得,2019年1月18日,在第一批北京市级行政机关搬迁完成后的一周,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副中心视察,并亲切看望了首批搬迁至副中心的北京市委市政府工作人员。时任北京市政府研究室副主任的胡九龙,就在人群中聆听了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不久,根据工作需要,胡九龙调任副中心管委会副主任,迅速投身副中心规划建设发展的热潮当中。
“如今回过头再看副中心的变化发展,思绪万千、感慨良多。习近平总书记擘画的美好蓝图,正在一一变成美丽实景。”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副中心党工委管委会按照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的要求,实现了副中心高质量发展不断提速,保持了生机勃发的良好态势。2023年年底,副中心三大文化设施建成开放,更是成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重要讲话精神的生动事例。
这个过程中,胡九龙所在的副中心党工委管委会也经历了从无到有、力量由弱到强的转变,眼看着建设副中心的队伍发展壮大,他感到十分振奋。“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我们副中心人将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茬接着一茬干,回答好市委提出的‘二十年之问’,让北京城市副中心早日建成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城市发展样板。”
北投集团重大项目总监、三大文化建筑项目部总经理陈宏达:
三大文化设施
让我感到无上光荣
2023年12月27日,对于日夜奋战在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工程人陈宏达来说,是一生都难以忘记的日子。这一天,副中心三大文化设施开馆亮相运行,大运河畔璀璨的文化明珠冉冉升起。“作为参与者和见证者,三大文化设施建成投用让我感到无上光荣。”
陈宏达是北投集团重大项目总监、三大文化设施项目部总经理。走进他的办公室,一眼就能看到墙上悬挂着的三大文化设施设计效果图。画面中,“文化粮仓”北京艺术中心、“森林书苑”北京城市图书馆、“运河之舟”北京大运河博物馆三大文化设施与市委市政府隔河相望,飘逸瑰丽、融汇古今。
“总书记为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擘画了美好蓝图,三大文化设施正是这张蓝图上最富有诗意的地标。”说到这儿,陈宏达取出了书柜中珍藏的与习近平总书记的珍贵合影。这是2017年2月24日总书记在视察北京城市副中心时到工地看望慰问一线建设者时拍摄的。画面中,总书记与陈宏达亲切握手。“每当看到这张照片,当时的场景、总书记的嘱托立刻就涌入脑海,激励着我一刻也不敢懈怠,始终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努力把三大文化设施建成时代的典范之作。”
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副中心三大文化设施自规划建设之初,就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的建设要求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建设理念。设计方案全部都是由中外顶尖的建筑设计公司参与设计,最后形成的方案践行了总书记提出的“公共建筑与山水自然融为一体”的理念要求。
建设施工的1400多个日夜中,全过程代建单位北投集团科学统筹北京建工、中铁建工、北京城建等总承包单位,一次又一次刷新了“副中心速度”和“副中心质量”,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高质量完成了各个阶段性节点任务。
如今,随着三大文化设施建成开放,陈宏达终于可以踏踏实实睡个安稳觉了。市民对这处文化地标的高度赞誉,也让这位工程人自豪感、成就感满满,“大家的认可,就是我们对总书记最好的汇报!”
★
★更多重要新闻点开看:
2024-02-26
2024-02-25
2024-02-25
2024-02-24
2024-02-24
2024-02-23
内容来自北京日报
记者 陈强 孙云柯
微信编辑 徐清
审核 程俊娣
复审 孙华良
欢迎关注、转发、分享!如在公众号或网络转载请注明来源:
北京通州发布(ID:bjtzfb)
对于侵权行为,将追究法律责任。
欢迎下载融汇副中心APP
安卓系统长按识别
苹果手机长按识别
北京通州发布
微信号:bjtzfb
通州官方权威信息发布
长按二维码关注
觉得不错,请点亮“赞”和“在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