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界专家齐聚副中心!共话京津冀协同发展与大运河保护传承
北京通州发布(bjtzfb)
北京城市副中心官方微信
通州小布(北京通州发布:bjtzfb)
了解到:
港口繁荣的天津、小枣出名的沧州以及漂来的北京城,都因大运河闻名于世。
在昨天举行的2024京津冀协同发展十周年暨大运河申遗成功十周年主题论坛上,各界专家“把脉”京津冀协同发展和大运河文化传承保护,广开言路,探寻协同发展之道。
点开看现场视频
↓↓↓
大运河沿线220余项文物保护稳步推进
北京市文物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宋豪杰
“京津冀协同发展和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中,文化保护传承利用是一道必答题。”北京市文物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宋豪杰说。十年来,三地共同修缮文物遗存,治理运河生态,推动旅游通航,重现大运河昔日风采。
这期间,220余项文物保护工程稳步推进:大运河源头东龙王庙壁画完成抢险保护,文物建筑实现保护性修缮,万宁桥减负工程重现古桥风采,通州区燃灯塔成为运河标志性景观……一处处运河遗址得到了保护和展示,大运河文化带更具魅力,京津冀三地紧密相连。
2022年底,京津冀共同编制了《关于京津冀协同推进大运河文化传承保护利用的决定》,三地统筹大运河及沿线文物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等遗产资源,构建文化遗产整体保护体系。
“我们始终注重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注重遗产生态环境的协调建设,注重遗产保护成果回馈社会公众。大运河文化带和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同步推进建设,逐步成为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标志性工程。”宋豪杰说。经过不懈努力,古老运河水道焕发新生机,国际遗产组织称赞其为世界其他国家保护文化地标树立了典范。
站在新的历史节点,宋豪杰认为,京津冀协同发展大运河遗产保护仍需要深入挖掘三地历史文化资源,建设文化产业体系、市场体系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进三地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
同时,发挥北京国际交往中心优势,联合津冀及国内其他运河城市开展世界运河城市间的文化交流。“用运河这个世界共有的文化符号,讲好中国大运河的文化故事。”
活力是大运河保护和传承的“密码”
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二级巡视员 常林
2014年,中国大运河项目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伴随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及京津冀协同一体化的持续推进,水脉与文脉在交融中展现出古韵新风。
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二级巡视员常林说,文化+生态+通航+水岸经济,使滨河区域逐步成为具有浓郁烟火气的城市会客厅。十年来,这条活着的文化遗产走廊不断谱写生命的新篇章。
2021年,京杭大运河北京境内42公里河道全面通航,今年大运河文化旅游景区成功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大光楼、燃灯塔、三教庙与北京大运河博物馆、北京城市图书馆、北京艺术中心遥相呼应,展现出古今同辉的运河风采。
运河有戏、灯光秀、无限音乐节、爵士音乐节、大运河书院、文化广场、骑行驿站等都给古老的运河增添了现代活力,孕育出现代生活新模式。
大运河保护传承永远不会断流
著名节目主持人、记者、作家 白岩松
“提到‘中国’,你会想到什么?也许我们会想到长江、黄河,都对。但是提到‘中国人’,我一定会想到长城和大运河。因为长江和黄河是大自然的产物,但是长城和大运河是中国人修建出来的,是这个世界上非常醒目的标志。”著名节目主持人、记者、作家白岩松分享了他与运河的故事。
该怎样保护和传承大运河?在白岩松看来,这无异于讨论一个“长寿”的话题。“一是得保护好,二是得使用和有用。”他说,如今高铁太快,仅仅强调速度,大运河似乎已经失去了竞争力。但是一个民族向前发展,仅有速度是不够的,需要历史的长度、沟通的宽度、生活的温度和记忆的刻度,而在这些方面,大运河都有无可比拟的优势。“所以我相信只要大运河在保护和传承过程中,继续靠近生活、靠近人,它就永远不会断流。”
媒体人矢志不渝讲好运河故事
通州区融媒体中心党组书记、主任 卫欣
媒体人如何讲好博物馆故事、文化故事和运河故事呢?
通州区融媒体中心党组书记、主任卫欣也分享了经验。他介绍,过去的十年是媒体转型的十年,通州区融媒体中心与北京日报社组建编辑部创办《北京城市副中心报》,在四版长设“探宝”栏目,探的就是各类博物馆,既有大运河博物馆、通州区博物馆等综合性博物馆,也有声音博物馆、体育博物馆等类博物馆,大大小小接近30家,有关藏品的系列报道深受读者和市民喜爱。
据介绍,接下来通州区委宣传部还将牵头举办系列文化活动和宣传主题活动。
“今天这个活动就是其中之一,上周‘运河有戏’演出季刚刚拉开帷幕,精彩的爵士音乐节吸引了大量观众。今年区融媒体中心还首次推出了儿童剧《燃灯塔之谜》,与运河文化紧密相关。下半年,我们还将举办系列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来传播好大运河文化。”卫欣说。
△原创儿童舞台剧《燃灯塔之谜》
通州与北三县协同发展持续“加码”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特大城市经济社会
发展研究院执行副院长、京津冀
协同发展研究团队负责人 叶堂林
大运河这条纽带串起岸边每一座城市,协同发展的话题成为焦点。
论坛上,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特大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执行副院长、京津冀协同发展研究团队负责人叶堂林,截取通州与北三县这一段,分析和破译协同发展的“密码”。
数据显示,通州区与北三县一体化发展指数从2018年的33.05上升至2022年的61.84,年均增长16.96%,总体趋势发展蓬勃。但产业对接渠道和模式比较单一,京津冀科技成果落地的比重和效率不高等,让北三县与通州之间还存在不小的差距。
“产业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实体内容和关键支撑,所以要提高产业的协作效率。核心是构建三地利益共同体拓宽协作渠道,创新协作模式,深化协作发展。”叶堂林说。
★更多重要新闻点开看:
2024-05-27
2024-05-27
2024-05-27
2024-05-27
2024-05-27
2024-05-26
审核 程俊娣复审 孙华良
欢迎关注、转发、分享!如在公众号或网络转载请注明来源:
北京通州发布(ID:bjtzfb)
对于侵权行为,将追究法律责任。
欢迎下载融汇副中心APP
安卓系统长按识别
苹果手机长按识别
北京通州发布
微信号:bjtzfb
通州官方权威信息发布
长按二维码关注
觉得不错,请点亮“赞”和“在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