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尼玛,生育还是在暴跌啊

王子君的碎碎念 王子君的碎碎念 2021-02-01



微博上看到温州网的报道,2020年温州58家助产分娩机构的新生儿数量是73230名,比19年减少19.01%。

近五分之一的下降量,标准暴跌。

如果拿温州的历史高峰相比,数字更惊人:12年,就8年前,温州当年的新生儿数量是144988名。8年之内下降了近50%。

照一财整理的数据,广州20年新生儿19.55万,较17年减少近10万。这是外界印象里“多子多福”的广东;

宁波卫健委的数据,20年上半年,新生儿数量同比下降19.2%。

别再扯“宗族社会能提振生育率”了,温州宁波不行,广州也不行,我估计接下来轮到福建拉垮。什么时候潮汕和粤西的生育率都垮了,这种幻觉也就消失了。

19年全国新生儿数量是1465万,咱随手打个稳妥点的85折,那20年可能就只有1250万左右。

跌破千万指日可待。


别信那些“中国人少点压力就小点”的扯淡。我现在就跟你打赌:生育率越低,压力越大。

因为低生育率和过度城市化是配套来的。新生人口越少,乡村乡镇和三四线城市衰败,只会刺激人口加速向超大型城市集中。

人口下滑的城市根本无力形成经济核心,就像超过了刚体洛希极限那样,只会被周边一线城市慢慢撕扯开。

东北经济压力的根本在哪?人口啊!辽宁4300万黑龙江3700万吉林2600万,1亿出头的人口摊在近80万平方公里上,单一马平川的松辽平原就有35万平方公里。地太好人太少,连个国家中心城市都聚不起来。

工业化太早,计划生育执行得太好。

你看河南,16万平方公里挤了近1亿人,郑州就必须是国家中心城市;安徽看上去有14万平方公里,不算太小。但平原面积也就6万多,挤了6300余万人。

外部环境会变、政策会变,但人口是你最基础的战略资源。人多力量大,你总能等到机会。


如果各地区普遍没人,那后果就是东京再现。

上海:原来第三新东京市竟是我自己?

人口少了公共设施的压力就小?成本就低?我可去你大爷的吧。

公共设施的税收从哪来?从业人员从哪来?支撑这些设施运转的地方经济增长从哪来?

地方没人啦,市场衰败了好嘛。人口增长时才会有公共设施扩张,到山区里盖学校修公路;人口暴跌,仅有的劳动力和资金只会加速逃离当地,因为当地投资收益率也随着人口垮了;然后这些地方的劳动力和自资金全扎堆大一线大城市。

一线城市的胖友别太高兴。你们的房价是会涨,但涌入的人口一定会拉高当地公共设施的价格,因为过度城市化一定会加速市场对公共设施的替代。

你们的医疗教育成本,还是会节节高。如果没有高收入,那要么忍着,要么收一线城市的房租到二线三线去过日子。

到那时候,日本啥样咱啥样。而且我们肯定比日本难多了,因为我们还不算富,全球老二的身份又决定了我们的收益不可能和美帝绑定在一起。

本来就是全球剥削链里的中下层,体量又大,转移代价也找不到人接。如果人口再崩一崩,我想不出到哪找新鲜血液。

开放东南亚入籍?然后催生一大票中式红脖子?


千言万语一句话:分配。

我之前开玩笑提过一个暴论:生娃分房。现在我都点信了。

疫情那么多夫妻关在家里啥也没造出来,说白了还是担心生育成本会严重降低已有的生活水平。那以洒家脚指头敲键盘的水平来想,把这个成本国家背了不就完事了嘛。

要么,你加强公立教育及医疗的建设,减缓这些行业全面市场化的速度,当普通人有大量廉价的公共服务来替代;

要么,你分房,这个房子相当于向父母一次性支付了大部分生育成本。将来子女成年后,房子卖掉或者归属子女,家庭就算回收成本了。

你只能在分配制度上进行改革,因为这才是根本。我不相信那些“靠市场增加供给”来解决问题的逻辑,因为外卖在涨价,补习班在涨价,任何公共产品尝试放弃主体地位的领域,最后都是垄断资本精确榨干最后一点剩余价值。


顺带一句,这也是我为什么一直对那些“只谈开放不谈供给”的言论不感冒。

“大家都是中国公民,怎么能有户口限制捏?应该全面开放嘛”;

“先森,那人口都涌进大城市,生活成本都涨了咋办”;

“交给市场去决定啦”。

这种管杀不管埋的,就是开赌场拉客的心态。进门自然欢迎光临,到没钱了让市场请你滚粗,合理到让人窒息。


总之,人口问题是大事,甚至比中美对峙还急。从16年的新生儿高峰1786万开始,17年少生了63万;18年比17年少生200万;19年跌幅稳定了,比18年再少生了58万;但20年明显又加速下跌,可能要比19年少生近200万。

四年啊,就快少生500万了,快三成了。

咱不是发达国家,“6亿人月均收入1000元”言犹在耳,去年城市居民实际收入增长是0.6%,别跟我说这是正常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