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婷老师是博物爱好者,也是媒体人,博物传播道上的完美能手。她也是鸟人,文中,她把鸟跟植物融合在一起,用独特的视角展现出北京四季的自然环境。她说,那些鸟就生活在乔木、灌木中,这是它们的生境,也是它们的食物来源、筑巢繁衍的所在。而观察花朵植物时,也必然会有鸟、昆虫活跃于背景之中……把鸟融入它们生活的环境中。文字别样地生动有趣,这也是这本书最精彩的所在。身边很多鸟人,我挺羡慕佩服他们,毕竟鸟比植物要有趣很多,也难观察很多。我只能在记录植物之余,膜拜一下鸟人外,再看看自己兜里有什么。今天读书,触发了“鸟巢”,哦,不是北京的那个,它是一个蕨类植物,名曰鸟巢蕨,官方把它简称巢蕨(Asplenium nidus),它跟鸟巢是啥关系?鸟真会把它当成自己的家么?
带状的叶片环状簇生于粗短的根状茎上,叶片合围、中部凹陷,其形如巢,故名巢蕨或者鸟巢蕨。台湾称其为山苏或山苏花,山苏即“山蔬”,源于阿美族人取食巢蕨嫩叶,如食山蔬;而巢蕨常附生于树,形如悬空之花,故又名“山苏花”。广西称这种植物为“七星剑”,这种中型植株一般是附生在树干上或者石岩上,宽大的叶片看起来就像一把把利剑。除外,它还被称作雀巢蕨、尖刀如意散、老鹰七。商品名“聚宝盆”。巢蕨的学名Asplenium nidus L., 1753,其属名Asplenium由希腊语的a(无)+splenon(脾脏),指植物体供药用,总加词nidus意为“鸟巢”,其意不言自明。巢蕨喜高温湿润的半阴环境,不耐强光;不耐寒,喜高空气湿度,不耐旱,原产于热带、亚热带地区,在中国分布为海南、云南和台湾等地区,国外分布于斯里兰卡、印度、缅甸、柬埔寨、越南、日本(琉球)、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大洋洲热带地区及东非洲。模式标本采自爪哇。
这个月我在记录半边旗的时候,有朋友在圈里给我留言,说我怎么现在才认识半边旗,误会了,有些植物早就认识,来不及写,而对于蕨类植物,以前关注不多而已,再怎么说,也不会这会才认识半边旗的啦。最近恰恰相反,这几个月关注点都在蕨类植物上了,一来身边很多植物早就记录在案了,再来,不是给自己“每月一蕨”的任务嘛,更主要的是,蕨类植物也是挺丰富的,好多有趣的梗需要发掘发掘。这不,有些东西不看则已,一看满眼都是嘛,特别是这个巢蕨,之前对它不闻也不问,大概就知道它的名字,如今拿起相机发现,到处都是它的身影,不久前,走了几个植物园,它的照片就塞满了我的相机卡,原来,它那么常见呀,要是我再说跟它不熟,估计它都有意见了。好吧,我最近积累的蕨类有点多,比如瓶尔小草,比如松叶蕨,比如蜈蚣凤尾蕨,比如各种观音坐莲,比如翠云草……那就有空让它插下队,说说满眼都是的巢蕨。
每每说到蕨类植物,首先会提到它的价值,比如观赏价值,比如食用价值,比如药用价值,而在这些方面,巢蕨居然是全能的,啥都行。它的辨识度非常高,你看它自圆形基座长出,丛生于短根状茎的顶端,两面亮绿色,有光泽,叶柄短,根茎块状,外被多数气生根,叶片丛生在根茎顶端,长披针形,单叶簇生,长可达1公尺以上,呈轴射状向四周散开,形似鸟巢。它的叶形如带,叶色翠绿,它在园林中常作观叶或造景。当然在观察蕨类植物最不可或缺是它的孢子囊群,它的成熟叶背后密布棕色的孢子囊群,排列成细密的平行线,并不满布,整整齐齐,甚是好看。
蜗牛同学的对它的介绍中提到了生态位这个概念,让我耳目一新,她说:巢蕨最重要的价值在其生态位,它是雨林中重要的附生植物。在雨林残酷的生态竞争中,巢蕨演化出独特的生存绝招,它飞身上树,附于乔木或山石,占领了雨林的中层生态位。它自强不息,附生却不寄生,以气生根固定自己,吸收空气中的水雾,以巢状身拦截半空的雨水及枯枝落叶,转化为有机营养和高位土壤,所以它是“雨林中的绿色肥料工厂”,是“树干上的水库”。巢蕨的这一功能不仅保障了自己的生长,亦为雨林中的许多动植物提供了栖息场所和食物,它像一位宽厚的长者,任其它生命与它共存,它们互惠互利,维持着雨林中的生态平衡与生物多样性。也就是说,在热带雨林里,它就是一个生态系统,它的包容,让很多生物在它身上繁衍生息。
大家都知道很多蕨可以吃,吃的大都是它们的拳卷叶,而巢蕨在吃方面更是被发挥到极致,它的嫩叶一把把被台湾同胞当场蔬菜享用,还把它们冠之“山苏菜”。山苏菜在台湾是家喻户晓的养生蔬菜,因为它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膳食纤维,可用凉拌、煮、炒、烩等方法做出佳肴。山苏菜看起来像绿色的海带,叶子宽大,口感松脆,味道清爽,而且经烹饪后不会变色,颜色依然清爽翠绿。在采摘鸟巢蕨后,用干净的水缓慢冲洗,然后放入开水中略微焯一下,捞出后过掉水,再加入各种调味料凉拌,或同其他食材一同炒制,即可食用滋味鲜美。山苏菜的吃法在台湾最常见,在台湾的650多种蕨类植物中,鸟巢蕨属植物的食用价值最高,种植面积最大,巢蕨已经成为台湾都市餐馆和风景名胜区的名菜肴。另外,巢厥除了可以做菜食用,还可以做茶,做饮料等。可惜我还真没尝过,不知道大陆哪里可以吃到,真想有机会尝尝。
▼这个角度看,里面的嫩叶就是可以做菜的了。
据《中华草本》记载,巢蕨的全草或根茎有药用价值,具有强筋壮骨,活血祛瘀的功效,可用于治疗跌打损伤、骨折、阳痿等病症。网传巢蕨富含蛋白质、膳食纤维、微量元素和维生素,其中钙、镁、铁、钾、锌含量较高,是防治贫血、高血压、糖尿病的珍贵食材。此外,巢蕨还含有多种维生素,如β-胡萝卜、C、B2、B3、E等。可以预防心血管疾病、提供受损身体组织修复、维持男女生殖功能等。
巢蕨是雨林中大型附生蕨类植物之一,附生于雨林或季雨林内的树干或林下岩石上,属大型附生植物。巢蕨属植物根茎粗短,叶片宽大,自圆形基座长出,丛生于短根状茎的顶端,围合成鸟巢状。
鸟巢蕨具有独特的鸟巢状构造,其展开叶片的直径达 50 ~ 200 cm,附生的巢基部分由气生根团聚而成。鸟巢蕨叶片丛生,整齐密集,单株叶数可达 50 片以上,常年翠绿光洁。
▼ 单片叶子看,有点像芭蕉叶呢。
孢子囊群线形,长3-4厘米,生于小脉的上侧,自小脉基部以上外行达离叶边不远处,彼此以宽的间隔分开,叶片下部通常不育;囊群盖线形,浅棕色或灰棕色,厚膜质,全缘,宿存。
植株高1-1.2米。根状茎直立,粗短,木质,粗2-3厘米,深棕色,先端密被鳞片;鳞片蓬松,线形,长1-1.7厘米,先端纤维状并卷曲,边缘有几条卷曲的长纤毛,膜质,深棕色,有光泽。叶簇生;柄长约5厘米,粗5-7毫米,浅禾秆色,木质,干后下面为半圆形隆起,上面有阔纵沟,表面平滑而不皱缩,两侧无翅,基部密被线形棕色鳞片,向上光滑;叶片阔披针形,长90-120厘米,渐尖头或尖头,中部最宽处为(8-) 9-15厘米,向下逐渐变狭而长下延,叶边全缘并有软骨质的狭边,干后反卷。主脉下面几全部隆起为半圆形,上面下部有阔纵沟,向上部稍隆起,表面平滑不皱缩光滑,暗禾秆色;小脉两面均稍隆起,斜展,分叉或单一,平行,相距约1毫米。叶厚纸质或薄革质,干后灰绿色,两面均无毛。孢子囊群线形,长3-5厘米,生于小脉的上侧,自小脉基部外行约达1/2,彼此接近,叶片下部通常不育;囊群盖线形,浅棕色,厚膜质,全缘,宿存。
中文正名 巢蕨
拉丁学名 Asplenium nidus L., 1753,
别名 鸟巢蕨、山苏花、七星剑、雀巢蕨、尖刀如意散、老鹰七
界 植物界
门 蕨类植物门
纲 木贼纲
目 水龙骨目
科 铁角蕨科
属 铁角蕨属
种 巢蕨
(本文图片均为原创,拍摄于华南国家植物园、东莞植物园、仙湖植物园等地,部分文字资料来自互联网。)
编号:H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