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叶榕是近年来流行的观叶植物,它的株型挺拔直立,分支不多,整个树枝向上生长,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感觉。琴叶榕的叶形奇特,叶子先端膨大呈提琴形状,厚革质的叶片表面有着明显的灰银色叶脉,叶色常年浓绿,带有浓厚的北欧风情,观赏价值极高。因此琴叶榕成了近些年来广受欢迎的网红植物,尤其是现代风格或者欧式风格装修的家居空间常常用它来装饰。But,我们通常在绿化带或者家居里见到的琴叶榕在植物志叫大琴叶榕(Ficus lyrata),真正的琴叶榕(Ficus pandurata)却另有它物,正因为中文名的同名异物现象,网上关于它们的描述一片混乱。今天就跟大家聊聊并不是大家所认识的琴叶榕,而是正宗的琴叶榕。
琴叶榕因叶片呈提琴形而得名,其全株含有乳汁,还被称为奶汁树。民间还称之牛奶子树、鼠奶子、骨风木、铁牛入石、牛奶柴。琴叶榕的学名是Ficus pandurata Hance, 1862,其属名Ficus就是拉丁文对无花果的称呼,榕属也称无花果属,无花果正是榕属的模式种,榕属当仁不让的领导;种加词pandurata意为“提琴状的”,说的就是叶片的形态,这也是中文名的由来。琴叶榕生长于热带、亚热带地区,中国东南部各省常见,多生于山地疏林、灌木丛或村落路旁。
我是两年前突然进入榕坑的,这两年来来去去也认识了七十多种榕属植物,我的《榕属物种全记录》(点击阅读)也更新到3.0了,表面上对它们很了解了,事实也只是皮毛而已。最近倒是一直想做一个关于榕属植物的专题课件,讲述榕属植物的故事,聊聊它们与榕小蜂的共生爱情故事,讲讲它们的老茎生花、独木成林、绞杀的特技,说说薜荔、五指毛桃、无花果、地果在吃方面给大家做出的贡献,还有垂叶榕、黄葛榕、高山榕在绿化方面的作为,再有菩提榕与佛教的牵连等等。问题来了,并不是所有榕属的植物都能给我们带来故事,比如,如雷贯耳的琴叶榕,又能给我们带来啥故事呢?要不我还是重点说说大琴叶榕与琴叶榕的区分吧,因为不管圈内圈外,它们俩真的太混了。
每每记录植物,我都会去网上搜罗一下它的资料,可是,要是按“琴叶榕”三个字去搜,出来的内容95%以上都是“大琴叶榕”的内容,这个倒是不奇怪,奇怪的是,它们在介绍“大琴叶榕”的文字资料,大部分都引用了“琴叶榕”的植物志资料。我觉得非专业介绍被中文名搞混那是常有的事,那我就假装专业一点,用琴叶榕的拉丁名Ficus pandurata去搜吧,没想到出来的大部分还是大琴叶榕的介绍与图片……这类事还不少,我前几天还吐槽某专业公众号把南美蟛蜞菊说成蟛蜞菊,把蓝花鼠尾草当做鼠尾草,把细叶萼距花当做萼距花了……中文名搞错不足为奇,却“专业”地套上人家的拉丁名,那就真的不好了。之前去了珠海某出名的农场,里面种了不少植物,他们很负责任为游客做了很多科普牌,那里种了一排大琴叶榕,可大琴叶榕的科普牌把它当做“琴叶榕”介绍了,不但是拉丁搞错,里面的文字全是琴叶榕的资料……好吧,也许是我太较真了,本来也没所谓吧。
关于它们的区别,要不我按我自己的语言和理解做个归结吧。首先,大琴叶榕(点击阅读)在园林绿化中常见,它原产于非洲等热带地区国内是没有野生的,而琴叶榕只有野外才有,绿化带几乎从来不用。再者,大家的叶片都像琴,可是大小却完全不可同日而语的,大琴叶榕应该是大提琴级别的,而琴叶榕连小提琴也不够,估计因为琴叶榕命名在先,居于大小考虑,把我们常见的琴叶榕就叫做大琴叶榕了。而且,大琴叶榕叶片很厚,专业叫革质,而琴叶榕的叶片很薄,专业叫纸质。大家见到的大琴叶榕在园林绿化中估计也是一两米高,其实它是高大十米以上的大树,我就见过很多,而琴叶榕大都是一米不到的小灌木,高点也可能有两三米吧。还有一点特别的是,琴叶榕的叶片上有很多小小的白色斑点,李薇老师说那叫钟乳体,好多榕属植物都有这种晶体,是碳酸钙晶体。总之而言,一个是魁梧的伟男子,一个是柔情似水的美女子。
▼可以长成十米以上的大树,我在很多地方见过,下面这株近十米高,拍自珠海。
关于琴叶榕的介绍,可以概括为:灌木,叶厚纸质,提琴形或倒卵形,先端短尖,基部圆或宽楔形,中部缢缩;榕果单生叶腋,鲜红色,椭圆形或球形,径0.6-1厘米,顶部脐状;广东行山常见。
据《中药大辞典》《福建药物志》《江西民间草药验方》记载,琴叶榕以根、叶部位入药,性平、味甘微凉、无毒,具清热、健脾开胃、益气生津、祛湿化滞等功效,用于祛风、去湿、解毒、疗疟、通乳等,如《江西民间草药验方》记载琴叶榕根、马兰适量,清水煎汤内服可治疗黄疸;琴叶榕根、梵天花根、木防己、五加根、艾梗适量,以等体积的白酒与清水的混合液煎汤可用于治腰脊疼痛。在广东地区,琴叶榕食用和药用历史悠久,群众基础深厚,已成为地方特色药膳以及食疗药材原料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研究表明,琴叶榕富含三萜类、黄酮类、香豆素类、酚酸类等活性成分,其中佛手柑内酯具有抗肿瘤、调节血糖、改善失眠、防治骨质疏松、抗衰老、抗炎抗过敏等多种药理活性;补骨脂素具有抗骨质疏松、神经保护、抗肿瘤、雌激素样、抗炎等药理作用;两者均具有抗骨质疏松的作用,含量丰富、易得,为琴叶榕代表性活性成分。
琴叶榕的叶片虽说都像琴,可形态还是多变,它还有两个变种:条叶榕Ficus pandurata var. angustifolia 与全缘琴叶榕Ficus pandurata var. holophylla ,它们是浙西南地区广泛使用的药膳用材,民间常取其全株用于烹饪鸡、猪脚等荤菜,是传统药膳佐料歇力茶组方中的主要药材品种。我不太懂区别它们,而且系统也把它们统一为琴叶榕了,关于它们的区别,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中山中医院的《琴叶榕的生药学研究》提到:琴叶榕与变种全缘琴叶榕和条叶榕有多个共同特征:叶上表皮含有钟乳体;腺毛5细胞,腺柄1个细胞,腺头4个细胞"田"字形排列;单细胞非腺毛呈三角锥形,壁厚,具疣状突起;根茎含有淀粉粒;簇晶、方晶散在或形成晶鞘纤维等。在叶片形态上的区别在于:琴叶榕叶呈提琴形或倒卵形,全缘琴叶榕呈倒卵状披针形或披针形,条叶榕呈线状披针形。显微方面也有一定的区别:叶主脉横切面中,琴叶榕木质部连接成环,全缘琴叶榕及条叶榕叶木质部分为两部分,较大部分呈马蹄形或月牙形,较小呈类圆形或小月牙型;全缘琴叶榕粉末非腺毛普遍较长;条叶榕叶粉末中未发现草酸钙方晶,茎中未发现草酸钙簇晶和非腺毛,偶见石细胞。
琴叶榕是小灌木,高1-2米;小枝。嫩叶幼时被白色柔毛。
叶纸质,提琴形或倒卵形,长4-8厘米,先端急尖有短尖,基部圆形至宽楔形,中部缢缩,表面无毛,背面叶脉有疏毛和小瘤点,基生侧脉2,侧脉3-5对;叶柄疏被糙毛,长3-5毫米;托叶披针形,迟落。
▼ 叶片上的钟乳体。
榕果单生叶腋,鲜红色,椭圆形或球形,直径6-10毫米,顶部脐状突起。
▼ 大家认真看,榕果的顶部脐状突起。
小灌木,高1-2米;小枝。嫩叶幼时被白色柔毛。叶纸质,提琴形或倒卵形,长4-8厘米,先端急尖有短尖,基部圆形至宽楔形,中部缢缩,表面无毛,背面叶脉有疏毛和小瘤点,基生侧脉2,侧脉3-5对;叶柄疏被糙毛,长3-5毫米;托叶披针形,迟落。榕果单生叶腋,鲜红色,椭圆形或球形,直径6-10毫米,顶部脐状突起,基生苞片3,卵形,总梗长4-5毫米,纤细,雄花有柄,生榕果内壁口部,花被片4,线形,雄蕊3,稀为2,长短不一;瘿花有柄或无柄,花被片3-4,倒披针形至线形,子房近球形,花柱侧生,很短;雌花花被片3-4,椭圆形,花柱侧生,细长,柱头漏斗形。花期6-8月。
中文正名 琴叶榕
拉丁学名 Ficus pandurata Hance, 1862
别名 茶叶牛奶子、倒吊葫芦
界 植物界
门 被子植物门
纲 木兰纲
目 荨麻目
科 桑科
属 榕属
种 琴叶榕
(本文图片均为原创,拍自广州神农草堂,韶关丹霞山,部分文字资料来自互联网。)
编号:H9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