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陳凱文:實事求是地探討香港問題

2017-11-27 陳凱文 HK学研社

本文由學研社研究員陳凱文撰寫,11月22日刊登於香港線報



日前,時事評論員戴慶成先生撰寫了一篇名為《突破三大思維模式 換位思考中港問題》的文章,當中提到:「回歸20周年,兩地相互猜忌。這一邊廂,港人擔憂中央加強對香港的控制,離心力越來越大;另一邊廂,中央政府擔憂港獨思潮冒起,加緊介入香港內部事務」,並建議大家換位思考香港與內地問題,便能了解雙方想法的過程中,使很多問題能夠迎刃而解。 

及後,香港資深傳媒人梁立人撰文反駁,認為戴慶成的立論值得商榷。梁立人在文中強調,戴先生口中的港人,並不能代表所有香港人。因為,絕大部分的香港人並不擔心中央對香港加強管制,相反,他們相信中央政府,甚至希望中央政府加強管制,以平息香港目前的政治亂象。 

地區直選多數選民支持非建制 

無可否認,「港人」是一個全稱量詞(universal proposition),從語理分析的角度來看,戴慶成的說法似乎犯了以偏蓋全 (Sampling bias) 的謬誤。問題回來了,梁立人聲稱「絕大部分的香港人並不擔心中央對香港加強管制」,又是否事實真相及真相之全部呢?我們不妨用數字說話。從上年的立法會選舉結果中,主流泛民在地區直選的總得票,是781,168,立場上傾向「港獨」、「本土」和「自決」派系的地區直選總得票,則是411,893,兩派加起來的總得票,是1,193,061票。 

那麼,建制派的地區直選總得票呢?是871,016票,兩者相差322,045票,得票比例大約是57.8:42.2。在俗稱「超級區議員」的區議會(第二)組別方面,主流泛民的總得票是1,108,171,建制派只有801,797,兩者相相差306,374,得票比例大約是58:42。自回歸後,歷屆的立法會選舉結果,也會發現反對派得票多於建制派的現象。 

有人或許會說,立法會選舉只有2,168,411人投票,只佔已登記選民的57.09%,佔全港總人口的29.5%,並不能準確反映所有港人的真實想法。然而,既然其他合資格和已登記選民並無表態,我們也難以確知他們的真實想法,又如何證明所謂「絕大部分的香港人並不擔心中央對香港加強管制」為真?況且,若是「絕大部份港人」立場上均是愛國愛港,而又見到立法會出現各種亂局,為何又不肯透過投票撥亂反正? 

評論員及建制派毋忘客觀分析 

在野反對派得票較多的成因頗多,既有歷史和政治因素,也有國民教育長期缺位,以及對方長期掌握香港媒體話語權的因素。如何解決這個問題,或者需要另文分析。然而,雖然戴慶成有點以偏蓋全,但從選舉結果上來看,反對派一直提倡的「民主抗共」確實更有市場,倒是梁立人認為「絕大部分的香港人並不擔心中央對香港加強管制」,則屬於偏離了客觀事實的認知偏誤 (cognitive bias)。 

說到這裡,不禁想起毛澤東的名言:「只有實事求是,才能完成確定的任務;只有遠見卓識,才能不失前進的方向」。無論是時事評論員、建制派,均應該透過堅實和客觀的量化數據分析,實事求是地研究香港問題,這樣才能對症下藥。假若偏離這一準則,為求表態而提出過分悲觀或樂觀的分析,便有可能影響北京、港府和建制派,從而作出錯誤的決策,貽誤人心回歸工作的開展。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