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房价是中国特色
笔者一门外汉。此文是逻辑游戏,当不得真。
才来帝都那年,在月坛西街租房,2室1厅,月租费2500元,一年3万。07年春末夏初在深圳开会,房东突然致电限期搬离,因为房子卖了。后来仓促在附近买了房子。买房后的体验真好,房子不断升值,还不用交房租。十年来至少节省30万房租,而房子升值近千万。还是买房好啊。
现在买房,还是个好选择吗?
房价的确太高了。连卖房子的人都说房价高。帝都好地段的房子,据说已经20万元每平米了。粗略估计一下。买套120平方米的房子,裸价2400万元。按照一般的理财收益4%估算,2400万元每年可以获得收益96万元。即使住同地段豪华五星级酒店,一年也用不了这么多钱。租房也是一样。同样的房子,租金大约1.8万每月,一年21.6万。
据观察,买房人,多是精明人。
如果市场机制起作用,从居住功能上讲,住豪华酒店和租房,都比买房合算得多。但是,这两种可以满足居住需求的途径,没有起到抑制房价的作用,说明房子,不仅仅是用来居住的。
首先是户口。没房子户口落哪?单位集体户口,已经在大力清理中。
其次是学区。学区本身就是高房价的一个组成因素,这个不用多说。
还有顽固的甚至是不理智的房价上涨预期。
有时候甚至偏执地认为,房价是大家一起做的局。这个局的命门是,一轮又一轮地推动房价上涨预期。比如说,每次调控房价的主要手段,就是限购。各种限购传递的市场信号是,房屋稀缺,供不应求。误导大众产生房价还要上涨的预期。
笔者认为,房子是充裕的。据说帝都的居住房,军产除外,平均每个常住人口大约有50多平米。这还是14年底的数据。要害是,房子很多,拿岀来交易的不多。
当前分析地产市场的,不加区别建立在市场均衡基础上的分析,大多数靠不住。因为他们没有看到,这个市场是由若干个各具异质的小市场组合而成的。西二环旁边的房子,与南五环外的房子,可以看作是两类商品。再之,明明有一百套,我只拿十套出售,房产商那一方联手营造房子稀缺的假象。为什么三四线城市房价起不来?因为那里是熟人社会,做局很快就会被认破。
所以说,增加供地、限购等,都是在明目张胆地扯淡。比如,抑制大城市的房价,有个简单方法可以试一试。政府出台一项规定,所有非自然人半年后不允许持有居住房,已建成居住房必须一年内售完。否则,亷价(按中央单位福利分房价格)收归国有改造为廉租住房。这个办法应该是充分体现了"房子是住的"的精神实质。
试试?
只怕地产调控,担心房价上涨的同时,也在担心房价崩盘吧。
事实上,只有一种可能,维持房价不跌。就是持,续维持货币超发。如果事态发展下去,这可能是惟一的选择。
高房价是中国特色,用世界上任何地方的经验,都无法比拟中国的房子的丰富内涵。但是,经济规律可能不会讲中国特色。
直觉告诉我,现在能够负债的,都是高人。即便如此,也不能再踫房子了。
房子这事,过去的经验不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