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问无东西
王国维是中国旧时代的精粹,学人楷模,儒家先哲托命之人。一是他的学问,二是他从学术而内化的道德。时代变局当中,力不足以副其志,痛彻心扉:“五十之年,只欠一死,经此世变,义无再辱”。相信是真真切切的。
举个例子。王国维于1917年预言,“观中国现状,恐以共和始,而以共产终”。关于这这句惊人预言,钱穆在《国史新论》“中国知识分子”中有一解释:五四运动提出民主与科学,同时鲜明地反宗教。他们不知道在西方文化,若无耶稣,民主只似对人争权,科学只是对物争利。一切全落在物质与权利上,全成为斗争性,全是功利色彩。循是演进,自然就走到马克思那。
有人说,“好人不长命,祸害活千年”,常见的是,旧时代之精华随时代变迁消匿,而旧时代糟粕却好好地承继下来并有所升华。不过,从另外一层意义上讲,有人说,一个人的幸与不幸,主要是其所思所想与所行是否统一,王国维是幸运的。只不过,面对文明传承与发扬光大这样一个话题,光鲜者与黯沉者,谁能畅怀?
学问这玩意,大略是一些规律性的认识。自然科学是从自然中切割一个局部,建立理想化模型,最佳的形式是用数学方程来描述它,并称之为科学规律。道德哲学类似宗教,似乎是一切意义的根源,不能分割,也不妥协。自然科学局限可能空间,西方热衷自然科学常使眼光受限,但不断涌现的科学发现,使他们慢步在一个改善和发展的路上。国人所谓学问,多指道德文章。因道德问题或意识形态不便分割妥协,故一直漫步在道德重建的循环里。每二、三百年来一次循环。
西学东渐,古已有之。早期有影响的是佛学东来,起源于印度的佛学,已经成为中国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明末清初以及晚清民初两个时期之中,欧洲及美国等地学术思想陆续传入。特别是十九世纪中叶以来,中国文化一直在西化过程中,欧美、苏俄,自然科学、道德哲学,蜂拥而来。至今仍在移译、消化、融通的路上。有人反对西化,其实,我们现在的吃穿用行,多来自西方。如黄瓜西红柿之类。
旧社会里开明的人士说,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以我为主,吸收消融西方文化精华,壮大我中华文明。从感情上讲,这种说法很好,实际上却是扯蛋。王国维曾说,“余告天下曰:学无新旧也,无中西也,无有用无用也。凡立此名者,均不学之徒。”(《国学丛刊序》)。中学西学,都是学问的外在形式与表现,不应有本质上的区别。学问的实质,真理只能是惟一的。
言必称希腊,是学而未化之病。太强调国学,若不是无知,就是一种不自信的表现。当今社会,借科技进步、通讯信息发达便利,中西交流,若无人为樊篱,实际上没有阻碍。“一学既兴,他学自从之。”不同学问的交融激荡,一定是相互促进。开放或者放开,才是真正自信的表现。
中国是世界上惟一的古代文明传承自今的社会。朝代更迭,皇帝轮流做,外族人来了又走。按照顾炎武的说法,国亡了,天下还在。千百年来,文脉犹存,真是上天眷顾。可是,数十年前那场十年文革浩劫中,国还在,天下却差点折腾完了。情何以堪!
王国维百年前说,“中国今日,实无学之患,而非中学西学偏重之患。”信哉斯言。现在信息社会,中文图书资料铺天盖地,要说真正的学问,近几十年的,好像还没听说过 。
学问无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