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的价值
貨幣是信物。現在看來,信物的外在形式,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貨幣身上攜帶的承諾,是否能夠得到切實兌現。能,貨幣就在。不能,貨幣就消亡。貨幣發行者(政府)必須保證貨幣這一信物承載的信任。從經濟關係上,持有貨幣意味著對貨幣發行者的債權。不過,與經濟活動中其他债权不同的是,货币发行者似乎永远不需要偿还这部分债务(所谓的不兑现)。正常情况下,货币一直在流通中使用,人们接受并持有货币的目的,是为了积累财富、支付清偿债务,或者购买他们需要的东西。 如果物价大体上稳定,货币就会当作最终的清偿手段,用以了结商业往来中债权债务关系。没有人想到、也没有现实可能向货币发行者追偿债权。非正常情况下,货币被弃用,驱逐出流通领域,那时也没有可能再向货币发行者追偿债权。
通常的说法,货币地位法定,是法律赋予了货币最后清偿手段角色。事实上,货币作为社会的基础构件,比法律更为基础,诸多法律关系的识别,建立在货币的基础之上。货币流通的实践,比如事实上无需偿还的债务(最终的清偿手段)、跨境流通、以及超越法律关系的社会普遍接受性等,说明支撑货币信物地位的,是比法律更为基础的东西。法律确立货币地位,只是外在的强化和补充。
货币为什么具有价值,是货币理论的基本问题。归结起来,大概有以下几种解说。一是劳动价值学说,如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三位主要代表威廉·配第、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都认为,金、银的价值取决于生产它所需要的劳动量。二是生产费用学说,如重农主义的先驱理查德·坎蒂隆,庸俗经济学的主要代表N·W·西尼尔等,认为货币的价值取决于生产它所需的生产费用。三是边际效用学说,如奥地利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维克塞尔和米塞斯都认为,货币之所以能同商品相交换,是因为货币与商品的边际效用相等之故,货币的效用即其主观的交换价值,为使用其购买力所能够购买的一般商品的效用所决定。今日货币的效用从昨日货币的购买力,即其货币所能购买的一般商品的效用导出,昨日货币的效用又从前日货币的购买力即其货币所能购买的一般商品的效用导出。如此追溯上去,就可以说货币的价值为最初充当货币作用的商品的效用所决定。四是货币名目说,认为货币是一种符号,货币价值由国家规定(货币国定论)或在流通中形成(职能价值论)。五是货币金属论,等同货币和货币金属,从货币金属的商品价值中探求货币的本质;认为货币是一种商品,货币价值由货币材料的价值所决定。劳动价值论和生产费用学说都可以看作是货币金属论的范畴。六是货币数量论,认为货币只有流通才有价值,将货币数量和商品数量作机械的相等,从中得出货币数量决定物价的结论。但货币数量论经过费雪、马歇尔和庇古以及后来的弗里德曼倡导的现代货币数量论,有了较大发展。货币数量论从其首创人法国政治思想家J.博丹(1530~1596)至今已经盛行500年,成为学者们解释货币价值和一般物价的主要学说。原因可能是货币数量论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包容货币名目论和货币金属论。
货币数量论的主要观点,符合日常生活经验。比如,通货膨胀肯定是流通中的货币过多,通货紧缩一定是流通中的货币不够用。现代经济波动,以及维系经济运转的信用收缩或扩张,如大海之波涛,起伏不定。黄金白银等实物为币时期,一是货币数量不够,二是货币供应弹性不够,快速发展的经济饱受货币问题困扰。货币摆脱物的桎梏以后,通过信用变动调节,货币量与经济总量波动大体上保持相对协调一致。是经济波动带动货币量变化(内生货币),还是货币供应量伸缩驱动经济波动(外生货币),却是个难题。按照货币数量论的说法,货币价值是由货币量决定的,那么,货币量是由什么决定的呢?从技术上看,决定货币量的,一是中央银行发行的基础货币量,二是整个金融体系运行效率综合出的货币乘数。事实上,银行货币供给是通过中央银行制度以及整个金融体系这一整套制度设施实现的。而这一整套制度设施的操盘人,就是政府。
千百年来,货币的名称和外在形式虽历经千变万化,但其内在的象征价值,从来没有变化过。人类社会文明的进步,推动整个社会的权力结构,从神权、君权,到民主政权的转变。相应的,货币内在的象征价值的来源,也转移到政府身上。货币是政权的重要组成部分,政权稳定,货币稳定。政权不存在,它的货币必定消失。货币发行是政府的金融权力,同时,政府必须为货币问题负责。由于金融权力是极容易被误用或滥用的权力,市场反映在很大程度上会约束政府发钞的行为。当前的货币供给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政府与市场较量的结果。但市场是客观的,市场规律发挥作用是可预期的,货币方面出了问题,可以肯定是政府的问题。早在南宋杨冠卿在《重楮币说》中说过,"欲使民之视铜如楮(纸币),视楮如铜,此其原不在乎下而在乎上。" 货币在流通中出现了问题,责任应当在政府。
货币价值的外在表现,有三种形式。一是货币的对内价值,是指货币在国内市场上的购买力,主要用国内物价指数衡量。二是货币的对外价值,即货币在国外市场上的购买力,可以用汇率来表示。三是货币的时间价值,表现出货币在不同时间上的购买力的差别,可以用利率来衡量。货币的这三种价值都是货币政策所要考虑的,不同的是,不同国家或一个国家在不同时期"稳定币值"的重点不同,有时可能是国内市场的物价,有时则会转变为汇率的稳定,也有的时候重点可能在储蓄和投资的平衡(利率)上。但这三种货币价值的内在联系也是相当紧密的,实际操作上往往是牵一发而动全身。
欢迎扫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