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号 lyq18601172297 功能介绍 分享 交流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中引用一个故事,说是在1844年英国议会讨论“皮尔条例”的一次辩论会中,格莱斯顿(W. E.Gladstone,自由主义思想家,曾四度出任英国首相)曾经说过,受恋爱愚弄的人,甚至还没有因钻研货币本质而受愚弄的人多。这说明要搞明白货币的本质,是多么地困难。 我国经济发展到了一定阶段,社会上对货币金融问题兴趣颇高。不过,总觉得广为流传的一些说法,透出某些怪异。比如前些年货币战争、金融霸权等说法大行其道,此后网络货币热过一阵子,近一两年数字货币甚嚣尘上。每一个概念热时,不仅是社会上炒作,就连一些高校的知名学者,也在推波助澜。歪理邪说流传于世,愚弄大众;货币理论掩形匿迹,束之高阁。总觉得不是什么好现象。 本文名为货币的定义,其实只是讲述一些货币的常识。 货币是个好东西,只我们对它误解太多。 货币打通了时间、空间、种族、文化等等阻碍,把整个人类社会组织在一起,互通有无,建立起物质世界的秩序。货币丰富了这个世界,丰富了我们的生活。在远古社会,货币寄托了先人对生命丰盈饱满的期许;在现代社会,货币反映了我们对组织、文明、对和平共处、对生态的意愿,对社会公义、对美好生活的期望。 货币自从来到世间之后,历经物质世界千般考验,更换过上万个面孔,但其自身象征的价值从来没有改变过。完整的货币概念,必须同时包含三个方面的主要内容:计价标准、支付工具和财富储藏工具。 支付是货币最初的功能。据考证,货币起初以支付工具形式进入流通领域。马克斯·韦伯曾提起,在公元前六世纪或者更早时期,迦太基城市里和波斯帝国中,为军事支付的目的开始铸造货币。西美尔《货币哲学》中提到过,马耳他钱币上的铭non aes sed rides(此乃信用,非铜币也)。中国早期钱币上的铭文,如齐国各种“法化”也是王权作保信物的意思。早期的钱币,应该是一个信物,持有者能够凭此换取其他物品的信物。 当货币可以换来你想要的商品时,货币就成为了交易的媒介。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在这一过程中,货币润滑了市场交换,成就了买卖双方。经济学家们通常认为,货币是一种有利于促进交易并提高交易效率,降低交易成本的制度安排。货币是作为交易媒介而存在的,如果没有货币,交易将陷入“需求的双重巧合困境”。另外,没有货币,交易将面临着“计价的困难”,在一个具有n种商品的交换经济里,没有货币媒介的交易价目表将包括n(n-1)/2个项目,而货币的引入使价目表降低至n个。从制度层面,传统上的物与物之间的交换只限于面对面的交换,只存在于交换双方的相互依赖,而通过货币的市场交易,交换的范围能够扩展到整个经济圈。此外,传统的物物交换也有时间上的限制性,通过货币,能够抹平需求在时间上的差异。先交钱,到时取货;或者是先取货,在约定时期到达前交钱。 货币充当支付工具,是货币最初也是最原始的功能。凡是能够称为货币的东西,最起码具备支付功能,在支付清偿债务时能够被普遍接受。 当一件物品能够充当支付工具且其价值长期恒定时,才能够被作为未来的购买力(财富代表)被贮藏起来。可以观察到,社会上无论是股票、债券、土地、住宅、艺术品还是珠宝,任何一种资产都具有财富储藏功能。而且这些资产相对货币,在某些方面更有优势。比如房产不仅能够提供居住功能,还能保值增殖,艺术品和珠宝不仅能保值增殖,还能炫耀性消费。但是,这些物品相对于货币,在财富储藏过程中的明显缺陷是,缺乏流动性。因为货币是流动性最高的资产,人们还是愿意持有货币,以应对未来不时之需。 货币不同于他物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化质为量的能力。货币使物品可以通约,一切抽象的和具体的物品都可通过货币转化为一种具有象征意义的符号,转化为可以计算的抽象的数字(价格)。借助于货币,不同种类、甚至是风马牛不相及的物品,可以相互比较,可以相互交换。如果说货币可以像一把尺子一样衡量不同物的价值,货币单位就是这把尺子上的刻度,货币单位就是价格标准。早期的货币单位是货币金属的重量,随着货币逐渐符号化,货币单位逐渐从货币金属重量演化为一个称谓。 同一市场价值尺度或价格标准是惟一的。胡如雷在《中国封建社会形态研究》中说到,“有两种以上的货币同时并存时,实际只有一种货币能最终发挥价值尺度的职能,其他货币只有与这种主要货币相比较而确立价值比例关系后,才能当作价值尺度”。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中也认为,“全部的历史经验总结起来不过是这样:凡是两种商品依法充当价值尺度的地方,事实上总是只有一种商品保持着这种地位。”试想,如果一个市场,每种商品都有两个或更多不同的标价,货币流通和经济秩序的混乱是可以想象的。因此,在多种货币并行的局面下,保持市场秩序或稳定市场价格的办法是相对固定多种货币之间的比价(复本位制)。这在现实中很难做到,多种货币并行时货币流通的混乱就不可避免。 货币世界的王者,是计价货币,即充当价值尺度职能的货币。货币的价值尺度职能是货币之所以成为货币的基础,是货币最基本的职能。但无论是在理论研究中还是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常常忽略货币的这一职能,正好像地心引力,人们习惯于忽略它的存在,以至于忘记它在保持地球上万事万物的秩序的必不可或缺性。 在一个社会市场范围内,能够充当支付工具的物品很多,但能够被普遍接受的支付工具较少(但不是惟一的);能够作为财富储藏的工具很多,但急用时可随时变现的较少(也不是惟一的);只有计价标准,一个社会市场内只能有一个。一种物品,能够成为普遍的计价标准,它必然是完整的货币,即集计价、支付、财富储藏三个主要功能为一体的货币。否则,只充当支付工具的物品,或只充当财富储藏工具的物品,都不是完整意义上的货币,甚至不能称之为货币。 国际货币也是如此。一种货币若有志于成为国际货币,首先谋求的是在国际贸易中使用(支付工具),其次要成为别国外汇储备中的一种(储藏),最终成为国际贸易中的计价工具。当前人民币国际化还处于扩大支付使用范围的阶段(更多是双边贸易),但也有一些小国家将人民币作为外汇储备中的一种。 前些年流行的一个说法 “银行不改变,我们就改变银行”,基本上是扯淡。事实上,支付宝等网络支付工具,是附庸在银行货币基础之上的一种便利的支付手段。这些工具之所以存在并得到较快发展,是因为互联网经济的衍生需求,支付宝等网络支付工具有效弥补了市场空隙,便利了市场交易。很明显,这些网络支付工具仍是以人民币作为计价单位,以银行货币为载体,这些没有改变。如果没有银行机构提供的存款货币,网络支付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末,无从说起了。 我们也不能否认网络支付、移动支付的积极意义。确实很方便。这些互联网企业,发挥它们的技术特长,利用它们的贴近客户和市场的优势,进一步伸长了金融体系服务的触角,细化并占居了支付市场细分领域,有效提升了市场交易效率。甚至可以说,在网络支付、移动支付领域,中国已经走在了世界的前列。这给普通消费者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希望刚刚成立的网联,不要影响中国支付行业蓬勃发展的势头。 但是,爆炸式的增长,并不意味着网络支付和移动支付可以取代银行。树叶再茂盛,也取代不了树根。 当货币金融问题成为社会大众讨论的热点问题,从社会治理的角度,应该引起重视,正本清源,至少不要推波助澜。因为货币形式及其制度的善恶成败,主要是看货币的购买力能否维持,使其不致搅扰经济生活。好的货币环境如同空气一样,人们生活在其中,却感觉不到它的存在。一旦感受到了它的存在,必定是出了问题。所以说,如果社会上热衷于讨论货币问题,绝对不是一个好兆头。 欢迎关注。 您还可以浏览: 谈谈数字货币 货币史笔记(上) 货币史笔记(下) 饮酒 赞赏 人赞赏 长按二维码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微信 iOS 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二维码转账支持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关注该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