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郭志全:4年写成《画坛大隐李琼久》只为弥补艺术史的遗憾
▲ 点击关注,了解艺术从认识艺术家开始。
▲郭志全所著《画坛大隐李琼久》
4年写成《画坛大隐李琼久》只为弥补艺术史的遗憾
晓君:2011年底,您的长篇艺术传记《画坛大隐李琼久》出版了,当时新书发布会的时候,我也看了新闻,在那张合影上我注意到一个细节,您是站在最边上的一一个。
郭志全:这是我的一个习惯,随便与谁合影,我都喜欢站在边上。我与任何人合影都是这样,不管与同学、朋友,亲戚全部都是那样的。在公众场合,我不喜欢去争什么位置,要尊重人家。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最终还是要靠自身的强大来说话。
晓君:郭老师,听说您花了四年的时间来写这本书,从2006年就开始筹备,收集资料。您并不是一位作家,为什么花那么大的力气,下那么大的决心去为您的老师写一本传记呢?
郭志全:这个原因我很明确。我在洛阳工作几十年,又去北京考察了八九年,在北京我主要调研了中国画的现状。在那里我就写过文章推荐李琼久,因为中国美术杂志跟我约稿,我就写了。记得当时中央电视台的记者来采访我,说郭老师,您崇拜那个艺术家啊?我说我崇拜谁呢,都死了,现在在世的呢,我说李琼久不错。从纯粹的艺术角度考虑,上世纪60年代起至80年代,李琼久算是一流的画家。不管是从横向的,与他同时代的人比较,还是从纵向的,与历史上的画家比较,他都是出类拔萃的。但别人对他了解的甚少,这是中国现代美术史的遗憾。
晓君:所以,您觉得您应该告诉大家,李琼久是一位值得引起大家关注的杰出艺术家?
郭志全:对,如果我不了解,我可以不说,如果我了解,我不说,便是我的责任,这是一个知识分子应该有的自觉。所以我觉得我应该来做这件事情,刚开始我没考虑我来写,我想找乐山一流的专业作家来写。但我找了一些人,他们都不愿意,不接招。也许是他们能写但不懂画,或者懂画但没时间写,当然,也有可能是因为写这个没有稿酬。
不过这也是事实,不懂画,就不能从学术上对他进行评价。李琼久的评价上不去,写这本书就没有意义,李琼久的艺术成就是什么,应该怎么评价他,他在中国艺术史上怎么定位,是中国第一流的,还是二流的。我认为,他就是第一流的画家,这个观点我坚定不移。但人家不了解,需要用论据来佐证,这本书就要做到这一点。从历史上纵向比较,不说远了,就元、明、清、民国,通过这些画家来比;横向的,跟同代的李可染,石鲁、陈子庄他们这一批来比,有比较就有鉴别。所以要有说服力,需要下功夫,这是写本书的第一个难点。第二个难点,既要写他的艺术成就,又要写他这辈子的经历,徐燕平(乐山作家)说,你这是两本书,揉不到一起,艺术成就是艺术成就,经历是经历。我说我就要揉在一起。历史上没有这样的传记,你看《梵高传》,《张大千传》,都在说他的经历怎么怎么样。但我要在艺术上给李琼久定位,他们当时说你采写这个书,你要去看下《梵高传》,黄潮(乐山作家)还专门给我找了一本《梵高传》、《张大千传》给我,我说我一律不看,我要写的是我认为的传记,不是人家写过的那种。我要按我的想法来写,评中有传,传中有评,评传结合,内行和外行都能看,但这个难度确实很大。一般作家写传记可能花个半年,我花了4年时间。
晓君:一般作家他主要关注的是艺术家的生活经历,但是您要从学术的角度去评价他的艺术成就,他在艺术史上的地位,这个工程就要复杂的多了。
郭志全:对,要给它谈透,还要分门别类,书法就是书法,绘画是绘画,山水画,花鸟,人物等等我都全面解剖评论,最后我得出一个结论,李琼久这样的全能全才画家,在中国近百年来,可以说凤毛麟角,山水、花鸟、人物、书法他全面精通。
▲《画坛大隐李琼久》手稿
晓君:我在大佛博物馆看到过李老师的书法,感觉他的书法,就像是一幅画。
郭志全:他是书法中有画,画中有书法。他的书法成就很高,他的书法作品我还拿给河南省书法协会的主席看过,河南的书法在全国有名,当时河南省书协主席陈天然看了之后都非常吃惊——写这么好。所以我专门用了一万多字来写他的书法。研究他书法的形成,演变,成就。本书出版后,书法部分的内容被台湾唯一书法理论杂志《中华书道》全文转载,还给我寄来了稿酬。
晓君:那您觉得写这本书,最大的困难在哪里呢?
郭志全:最难的就是他50岁之前的历史一片空白,平日他只字不提,没人知道,我觉得要写这本书必须要把他的前半生写清楚,我要从他的出生写到他闭眼的那天。我写这本书的时候,跟他同时代的人基本都去世了,个别在世的又都不清楚。所以我花了很多精力,多次到五通桥、牛华查找资料,去他的老家蔡金场五次。他在北京那段时间的经历,我也不了解,虽然我去过,但他守口如瓶。后来我才知道他在北京时曾与他成都的学生苏国超(著名画家)写过100多封信,详详细细记录了他在北京的生活,当时我如获至宝,这才找到了他在北京的印证资料。
李琼久的一生我算是在那本书里说完了,对他的经历刨根问底,还有他的画很多散落在民间,到处去找。4年的酸甜苦辣,查找各种史料,东奔西走拜访了很多人,我就是想给历史一个交代,还原他的一生。这本书出版直到今天,没有人会说我乱说。只要得到社会的认可,不负乐山人文历史,我就心满意足了。
晓君:完成这部著作,应该也算是您艺术历程中的一件大事吧?
郭志全:这至少是其中的一件。回来乐山这十年,我做了几件事情。第一件事,是花了4年写李琼久这本书;第二件事情,是策划举办峨眉武术节国际美术大奖赛;第三件事,是举办李琼久诞辰100周年大型活动,主持画展,座谈会。第四件事,是组织策划参与了《大河寻源》大型画展;第五件事,就是这次到法国巴黎参加秋季艺术沙龙展。现在回想起来还是觉得有点欣慰。接下来还有很多事要做。
▲郭志全作品《灵宝古塔》
▲郭志全作品《古德林》
乐山卧虎藏龙 还需建立良好文化生态
晓君:您和乐山其他的画家应该也经常交流的,那您觉得现在乐山的艺术创作环境怎么样,就乐山艺术发展的情况能谈一下您的看法吗?
郭志全:按理说,乐山能出李琼久这样有成就的艺术家,乐山的文化艺术土壤是肥沃的。他对乐山的贡献很大,我能有现在的成绩也是因为继承了李琼久的艺术精神,没有李琼久,就没有我的今天。
所以乐山文化底蕴还是很深厚的,但乐山这个城市比较边缘化,就文化和艺术来说,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时候,乐山雄踞四川老大,因为李琼久在,很多成都青年都来乐山投奔李琼久,他的影响是很大的。李琼久去世之后,后李琼久时代,感觉上进入了一个低谷,当然这个低谷也在孕育一个新的时代的来临。
乐山藏龙卧虎,但我觉得政府对文化艺术的重视和支持力度,跟不上乐山文化生态的发展。他们也想重视,但怎样重视,重视不是说拿点钱,搞个画院,那是花架子不起作用。乐山的人才不少,但如何利用,如何培养扶持,如何整合,如何让他们发展,这是一个值得思索的问题,不是说搞几个画院自娱自乐。
乐山连一个像样的美术馆都没有,李琼久的美术馆就没有嘛。缺失艺术氛围,缺失平台,只做表面文章。所以乐山的文化生态,还没有进入良性循环,乐山还要努力。建设艺术馆、美术馆,提供文化艺术交流平台,让我们的画家互相交流,或者走出去展览,再把其他画展引进来,这个应该引起重视。为啥现在乐山的画家往外头跑,因为他没有发展的空间,如果乐山有平台和空间,他们何必舍近求远。我觉得领导部门应该思考一下这个问题。
所以有些人说,李琼久后继无人,说绝对了,乐山不是无人才,而是需要一个好的平台。我在巴黎就邀请外国的艺术家来乐山办展,进行艺术交流,人家都很愿意啊,包括日本的、法国的,英国的,他们都愿意来展览。我觉得,文化艺术交流应该走出地域圈子,将民间推动和政府推动相结合。乐山大佛是世界性的文化与自然双遗产,有这样一个窗口,乐山的文化艺术走向国际还是有希望的。
▲郭志全作品《铁丝码头皇华台》
晓君:谢谢郭老师,今天的交流让我感觉受益匪浅,祝您健康长寿,能再画30年。
郭志全:谢谢你。
提示:为了呈现画家的真实面貌,我们直接将采访对话实录呈现给大家,并保留了采访对象的口语表达,我们只是想证明其实艺术和艺术家都可以离我的生活很近。如果我们亲近艺术,那么艺术就在我们身边,接下来,还有更多关于艺术家专访的内容发布。敬请关注。
文丨蒲晓君
编辑丨罗剑虹
提示:
点击菜单左下方“艺术家”,可查看文化名人频道手机版,了解更多艺术家信息。
#关注“名人宽窄巷” 让艺术流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