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14课《露和霜》同步辅导资料


学习视频

(视频最大化,横屏观看,视觉效果更佳哦!)


电子课本


教学设计

14.霜和露

【主要概念】水在自然状态下有三种存在状态;地球被一层大气圈包围着;地球表面有由各种水体组成的水圈。

【涉及课标】

2.1 水在自然状态下有三种存在状态。

列举日常生活中水的蒸发和水蒸气凝结成水的实例,如晒衣服、雾、玻璃窗上的水珠等。

知道温度是影响水结冰和水沸腾过程的主要因素。

14.1地球被一层大气圈包围着。

描述雾、雨、雪、露、霜、雹等天气现象形成的原因。

14.2地球表面有由各种水体组成的水圈。

描述地球上的水在陆地、海洋及大气之间处于不间断的循环之中。

举例说明水在地球上的循环产生了云、雾、雨、雪等天气现象。

【教材分析】本课承接第一课云和雾的认识与探究,介绍了另外两种天气现象露和霜。将这两种天气现象放在一起也是因为其形成条件很接近,都是水蒸气受冷凝结并附着在草木或其他物体上,只是一个呈现液态,是小水滴,一个呈现固态,是小冰晶。教学内容包括三个活动:第一个活动是观察比较露和霜的不同,整体感知它们在形态及形成条件上的差异,这属于经验层面的认知。第二个活动是人造露和箱,主要是模拟露和霜的形成过程,两个实验放在一起做也是一种对比,两者的形成条件差异主要是温度不同。这是本课动手实践的主体活动,主要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分析能力。第三个活动是了解二十四节气之白露、霜降。这两个节气正好与所学的内容紧密相关,意在让学生关注生活,关注更多与节气相关的天气现象,渗透传统文化的教育。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云和雾的形成,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而且露和霜也是生活中最为常见的自然现象,学生也并不陌生。五年级的孩子生活经验也比较丰富,通过回忆生活中的一些场景,猜测露的形成,引导学生用维恩图比较的露和霜的相同点与不同点,从而归纳总结出露和霜的成因,可以帮助学生培养观察描述能力以及归纳概括能力,为接下来研究水的循环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1.认识露和霜及其形成的原因。

2.通过模拟实验制造“露”和“霜”,根据实验会解释自然界中露和霜的形成过程。

3.能关心大自然的一些变化,了解二十四节气中与天气相关的节气,保持科学探究的兴趣。

【重点与难点】

重点:学会模拟露和霜的实验,推理出自然界中露和霜的形成原因。

难点:做造霜的实验。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课件、加湿器、塑料杯。 

学生分组材料:金属罐、冰块、抹布、盐、温度计。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发思考。

    1.谈话:同学们,上节课我们研究了自然界中的云和雾,接下来我们一起看看这又是哪种自然现象呢?(出示图片,板书:霜)

2.追问:在生活中,你们见过霜吗?在哪里见过?大概出现在什么季节?

3.学生回答。

【设计意图:承上启下,开门见山,直接导入本节课的内容,干净利落。】

二、了解霜的形成原因。 

1.过渡:大家的生活经验挺丰富,那你们有没有想过霜是怎样形成的呢?

2.学生推测,小组交流、汇报。

3.提问:怎样来验证我们的猜测呢?可以通过模拟实验来验证大家的猜测,怎么做呢?请看大屏幕。(播放微视频)

4.提问:看懂了吗?有问题吗?(温度计不拿出)

5.追问:还有哪些注意点?

6.分组实验。

7.谈话:哪个小组来说说你们的发现?学生汇报交流。

8.谈话:看来大家都测到了0℃以下,而且杯子外面都结成了一层小冰晶。

这个小冰晶是怎么形成的?小结:水蒸气遇到温度低于0℃的物体就形成了小冰晶。

    9. 提问:那么自然界中的霜也是这样形成的吗?请看大屏幕。

10.谈话:现在谁能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霜在大自然中是怎样形成的?

11.小结:在天气晴朗的夜晚,当气温急剧降到零度以下,接近地表的水蒸气会在物体表面凝结成冰晶,这就是霜。板书 水蒸气  遇冷凝结 0摄氏度以下 冰晶  那么在刚才的模拟实验中,我们用上湿抹布其实为了获得更多的水蒸气,冰冷的金属罐相当于大自然里面一些冷的物体。

【设计意图:通过简单的模拟实验,将在自然界夜晚发生的事情直观地在学生面前呈现出来,有利于学生推导出自然界露和霜的形成过程,直观形象。学生在模拟实验的过程当中获得了成功的体验,产生了浓厚的探究兴趣。】

三、了解露的形成原因。 

1.谈话:除了霜,还有另外一种现象,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播放视频。

2.板书:露。

3.提问:大家发现露珠有什么特点?你能描述一下露是什么样的吗?

4.学生回答。

5.提问:根据霜的形成,我们能推测露的形成过程吗?

6.小组讨论、汇报。

7.谈话:大家都很善于思考,老师也尝试做了一个露的模拟实验,谁愿意到前面来仔细观察一下?

8.小结:在天气晴朗的夜晚,当气温急剧下降,接近地表的水蒸气会在物体表面凝结成水滴,这就是露。

板书:0摄氏度以上 水滴

9.提问:那么,露和霜在形成过程中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呢?(手拿两个金属罐,对比观察)我们利用维恩图进行比较。

10.学生讨论、完成记录单二、上台汇报,追问:你们小组同意他们的说法吗?

    11.小结:露和霜形成的相同点是:温度下降(遇冷),需要大量的水蒸气。它们的不同点是:开始结霜的温度(霜点)更低,在0℃以下,露形成的温度(露点)在0℃以上;露是从气态到液态的变化,霜是从气态到固态的变化。

【设计意图:根据霜的形成推测露是怎样形成的。这一问题既推出了新问题,又给学生提供了解决问题的知识基础,还蕴含着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比较露和霜的状态,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从而推断出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物体凝结成的小水滴,学生的思维经历了回忆、对比、推理、抽象的过程,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维恩图是一种分析、比较信息非常有用的方法,可以帮助学生记录下他们的观察、比较的结果,两个圆可以呈现不同的信息,将科学现象和学生的认知发展融合到一起。比较不仅仅是一种能力,还更是一种方法,要能够运用比较发现自然事物之间的联系与变化。】

四、拓展与应用。 

    1.谈话:今天,大家都能积极动脑,通过模拟实验的方法认识了露和霜以及它们的形成原因。其实,古时候人们就已经对露和霜这两种天气现象展开了研究,并且发现它们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2.播放视频。

3.总结:通过视频我们了解了“白露”和“霜降”这两种节气对人们生活以及动植物的影响。感兴趣的同学还可以继续了解相关内容,并把你的发现与大家进行分享。

   【设计意图:二十四节气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里面很多节气的命名与天气现象有关,如小雪、大雪,小寒、大寒,这是很好的科学与人文相结合的教育题材。】


同步练习

14露和霜

一、填空题

在横线上填“会”或“不会”。

1、从冷冻室拿出的雪糕包装袋的表面(       )出现水珠。

2、秋天的早晨,路旁草丛上(       )出现水珠。

3、冰箱门的外面(       )出现水珠。

4、夏天,水龙头外面(       )出现水珠。

5、加热的蒸锅锅盖外面(       )出现水珠。

二、判断题

1、霜的形成条件之一是空气温度在0℃以下。(   )           

2、装了热水的玻璃杯杯口内壁上出现的小水珠是凝结现象。(   )

3、露的物态变化过程与雾类似。(   )

4、露是固体,霜是液体。(   )

5、节气“霜降”这一天,一定会出现霜。(   )

三、选择题

1、露一般在(   )形成。

A.上午       B.夜间       C.午间

2、夏天的中午,空调房的玻璃窗上会出现水珠,这些水珠出现在玻璃窗的(   )。

A.外侧        B.内侧     C.两侧

3、下列现象中,水珠形成的原因与装冰块的杯子外壁形成水珠的原因不同的是(   )。

A.冬天玻璃窗内侧出现的水珠   

B.冬天在太阳的照射下,冰块表面出现的水珠  

C.夏天车窗外侧出现的水珠

4、夏天,每当自来水管壁“出汗”时,过一会儿就会下雨,这说明(   )。

A.自来水管能预测天气  B.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较高  C.自来水管中的水很热

5、节气“白露”一般在每年的(   )。

A.9月7日或8日     B.10月23日或24日        C.10月8日或9日

四、实验探究

小旭想通过实验探究露和霜的形成原因。

1、他先在杯中放入碎冰,在杯下垫一块湿毛巾,然后将冷水倒入碎冰中,并测量冰水的温度。在杯下垫一块湿毛巾,是为了(   ) 

A.降低水的温度       B.增加空气中水汽含量       C.防止杯子打滑

2、过一段时间,观察杯子的外壁,发现杯子的外壁(   )。

A.出现很多小水滴       B.出现很多小冰晶       C.没什么变化

3、小旭向冰水中加了些盐,并用温度计测量冰水的温度,发现冰水的温度(       )。这是因为盐水的凝固点(       )0℃,所以可以制造更(       )的温度。

4、过一会儿再观察杯子外壁,发现杯子外壁出现(       )。将杯子中的冰水倒掉,过一会儿杯壁上的(       )变成了(       ),说明(       )是水的固体形式。

5、通过实验,小旭知道了在天气晴朗的夜晚,当温度降低后,地面附近的水蒸气遇冷会在草木或其他物体上凝结成小水滴,这就是(       )。当夜晚的气温急剧降低到0℃以下,接近地表的水蒸气会在物体表面凝结成冰晶,这就是(       )。

五、综合应用

   今天是小明的生日。妈妈很早就起来了,在厨房里忙着准备生日宴会的食物。小明来到妈妈的身边,对妈妈说:“谢谢妈妈!”这时,妈妈指着准备煮的几枚生鸡蛋对小明说:“孩子,这些鸡蛋里有一枚是刚从冰箱里取出来的,你能找出来吗?不过,可不许用手摸啊!”小明想了想,很快就想到了办法。

    你知道他是怎么找到那枚鸡蛋的吗?




一、填空题

1、会        

2、会          

3、不会

4、会

5、不会

二、判断题

1、√     2、√     3、√     4、×     5、×   

三、选择题

1、B   2、A        3、B       4、B   5、A 

四、实验探究

1、B

2、A

3、变低     低于    低

4、小冰晶    小冰晶    小水滴    霜

5、露    霜

五、综合应用

小明可以向每枚鸡蛋哈热气,表面出现小水珠的那枚鸡蛋就是刚从冰箱里取出来的。

解析:刚从冰箱里取出来的鸡蛋温度很低,小明哦出的气体温度较高,其中的水蒸气遇冷会凝结成小水珠附着在鸡蛋上。


怎么获取配套完整资料

按下面方法回复

点击上方公众号↑↑关注

发送消息“714

即可领取全套资料

别忘了文末 点赞  在看

点击阅读原文关注我获取更多资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