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每课知识重点,可下载打印!

请老师和家长保存好下面资料↓


领取电子版请拉到文末

领取电子版请拉到文末

领取电子版请拉到文末

单元分析



单元主题

“风趣和幽默是智慧的闪现。”本单元围绕“风趣与幽默”这一主题,编排了三篇课文,意在让学生体会课文极具趣味性的语言,激发学生学习语言的热情和兴趣,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语言品鉴能力。《杨氏之子》是一篇文言文,描写了主客双方围绕姓氏展开的一场巧妙对话;《手指》一文,用拟人化的手法和趣味盎然的语言,把五个性格各异的手指形象写得活灵活现;《童年的发现》则是以儿童视角描述“我”九岁时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有趣过程,俏皮的语言和幽默的自我调侃令人忍俊不禁。

语文要素

本单元第一个阅读要素是“感受课文风趣的语言”,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不同体裁、不同作家的文章语言风格所带来的不同感受,体会语言表达的魅力。三年级上册已经安排过“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感受课文生动的语言”,四年级上册中语文要素为“体会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等语文要素,本单元再次聚焦语言,让学生感受语言的风趣。围绕语文要素,课后题和学习提示在编排上各有侧重。21课《杨氏之子》可以借助注释了解课文的意思,感受人物之间巧妙的对话,很明显本课是采用了“谐音“梗,让文章读起来生动有趣。22课《手指》一课主要借助“类比”的方式,体会语言的风趣。23课《童年的发现》课前导语,通过问题引领,让学生熟悉文章内容。

本单元的第二个习作要素是“看漫画,写出自己的想法”。在此之前,在第22课课后增加了一道“小练笔”:仿照课文的表达特点,从人的五官中选一个,写一段话。

漫画的启示需要学生运用想象、联想,结合标题、内容、提示语等多角度欣赏和思考。在教材中,想象也是贯穿始终。


教学内容

21

杨氏之子

教材分析:

《杨氏之子》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言语》,该书是一部主要记载汉末至晋代士族阶层言谈轶事的小说。本文讲述了梁国姓杨的一家中的九岁男孩的故事。本课描述了杨氏之子的聪明,把杨氏之子巧妙的回答描写得惟妙惟肖,幽默风趣。


作者介绍:

刘义庆(403-444):字季伯,南朝宋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宋宗室,袭封临川王,曾任南兖(yǎn)州刺史、都督加开府仪同三司。爱好文学,喜招纳文士。撰有《世说新语》,记述汉末、魏、晋士大夫的言行。原有集,已失传。

主要作品:《世说新语》,志怪小说《幽明录》。


作品介绍:

《世说新语》:内容主要是记录汉末至东晋名士的逸闻轶事和玄言清谈,书中所载人物言谈行事,有助于了解当时社会生活,特别是士族阶层的生活方式与精神面貌,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原书有八卷,刘孝标作注分为十卷,今本作三卷。


我会写:

生字

拼音

             组词

liáng

房梁

栋梁

桥梁

造诣

诣绝

苦心孤诣

qín

家禽

飞禽

野禽


课文理解

氏之子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理解词语:

氏:姓氏,表示家族的姓。

甚:非常。

惠:同“慧”。

孔君平:孔坦,字君平,官至廷尉。

诣(yì):拜访。

乃:就,于是。

为:在文中表示行为的对象,替的意思。

设:摆放,摆设。

示:给……看。

曰:说

未闻:没有听说过。

夫子:古时对男子的敬称,这里指孔君平


译文:

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个九岁的儿子,非常聪明。有一天,孔君平来拜访他的父亲,恰巧他父亲不在家,孔君平就把这个孩子叫了出来。这个孩子给孔君平端来了水果,其中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并说:“这是你家的水果。”孩子马上回答说:“我可没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句子解析:

1、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这句话点明了文章要讲的人物,以及人物的特点。起到总起全文的作用。

 

2、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从孔君平来拜见孩子的父亲一事看,两家的关系很好,常来常往。所以当得知孩子的父亲不在时,孔并没有马上离开,而是叫出了这个孩子。可见,孔与孩子很熟。

 

3、为设果,果有杨梅。

 谁为谁设果?联系上下文自然知道,孩子给孔君平端来了水果,看起来孩子很有礼貌,很会招待客人。

 

4、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这是故事中的重点部分。孔君平看到杨梅,联想到孩子的姓,就故意逗孩子:“这是你家的水果。”意思是,你姓杨,它叫杨梅,你们本是一家嘛!这信手拈来的玩笑话,很幽默,也很有趣。孩子应声答道:“没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这回答巧妙在哪里呢?孔君平在姓上做文章,孩子也在姓上做文章,由孔君平的“孔”姓想到了孔雀;最妙的是,他没有生硬地直接说“孔雀是夫子家禽”,而是采用了否定的方式,说“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婉转对答,既表现了应有的礼貌,又表达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鸟,杨梅岂是我家的果”这个意思,使孔君平无言以对。因为他要承认孔雀是他家的鸟,他说的话才立得住脚。这足以反映出孩子思维的敏捷,语言的机智幽默。

 句子中的“家禽”不同于现在的“家禽”,这里的“家”和“禽”各自独立表达意思。


课文主题:

课文通过讲述梁国姓杨的一家中的九岁男孩妙答来客的故事,赞扬了孩子的思维敏捷、机智幽默,表现了语言艺术的魅力。



22

  手指 

教材分析:

这是丰子恺先生写的一篇散文。文章开门见山指出每个人都有十根手指,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所长,各有所短。接着就以风趣幽默的语言具体描写五根手指的不同的姿态和性格,刻画了五个鲜明的的手指形象,令读者联想到生活中类似的人,最后阐明了“团结才有力量”的道理

文章语言风趣幽默,结构清晰严谨,主题鲜明突出。全文紧紧围绕五根手指不同的姿态和性格进行描写,运用多种表达方法,刻画出了姿态栩栩如生、性格迥然不同的五根手指。


作者介绍:

丰子恺(1898年11月9日-1975年9月15日),原名润,又名仁、仍,号子觊,后改为子恺,中国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石门镇人,我国现代画家、散文家、美术教育家、音乐教育家、翻译家,是一位卓有成就的艺术大师。

主要作品:散文集《缘缘堂随笔》《缘缘堂再笔》《子恺近代散文集》等十余种,画集《子恺漫画》《绘画鲁迅小说》等,另有学术论著和翻译作品多部。

形近字:

姆(保姆)扎(挣扎)渺(渺小)享(享受)豹(猎豹)

拇(拇指)轧(倾轧)沙(沙子)哼(哼唧)貌(相貌)


多音字:

薄:bó  薄弱  báo 薄饼 bò  薄荷

处:chù 到处  chǔ 相处


近义词

姿态—姿势  消受—享受  堂皇—气派

机敏—机灵  秀丽—秀美  薄弱—单薄

渺小—微小  附庸—附属


反义词

简单—复杂  危险—安全  机敏—迟钝

薄弱—坚强  强硬—软弱  渺小—伟大

养尊处优——吃苦耐劳


理解词语:

【堂皇】形容气势宏大。文中形容中指的相貌很有气势。

【附庸】泛指依附于其他事物而存在的事物。文中是指无名指和小指遇到工作时就只能依附于其他几根手指。

【养尊处优】指生活在优裕的环境中。文中形容中指处在众手指簇拥呵护下的优裕环境。

【姿态】姿势;样儿。

【窈窕】形容女子心灵仪表兼美的样子。

【秽物】肮脏的东西。

【消受】享用、受用;禁受、忍受。

【扶衬】扶助,衬托,帮助的意思。

【屏障】像屏风那样遮挡着的东西(多指山岭、岛屿等)。


课内词语:

句子解析:

1、拿笔的时候,全靠它推动笔杆;遇到危险的事,都要由他去试探或冒险;秽物、毒物、烈物,他接触得最多;刀伤、烫伤、轧伤、咬伤,他消受的机会最多。

这句话是对食指的描写,运用了排比的句式,写出了食指的作用及他勤奋卖力、敢于探险、不怕牺牲的性格特征。


2、他永远不受外物冲撞,所以曲线优美,处处显示着养尊处优。

中指所处的独特位置,受到无名指和食指的保护,所以才有“曲线优美”的姿态,“养尊处优”的性格。这里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寥寥几笔,勾勒出了中指美的姿态和高傲的特点。


3、舞蹈演员的手指不是常作兰花状吗?这两根手指正是这朵兰花中最优美的两瓣。

作者运用设问的句式,强调了舞蹈演员的手指常作兰花状,这兰花状的姿态是优美的,而无名指和小指则是最优美的。


4、手指的全体,同人群的全体一样,五根手指如果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

这句以手指的全体比喻人群的全体,阐明“团结就是力量”的人生道理,是文章表达的主旨。


23

  童年的发现 

教材分析:

这是前苏联作家费奥多罗夫写的一篇儿童文学作品。本课讲的是作者童年时的一个发现,反映了儿童求知若渴的特点和惊人的想象力。文章以第一人称叙事,以一个儿童的眼光去思考和探索人的起源这个科学性很强的问题。文章展示了“我”对这个问题思考与探究的过程,即从“迷惑不解”到“似懂非懂”到“独立发现”到“得到证实”。课文先概述了作者童年时的发现,然后具体叙述这项发现的经过,最后写这个发现在几年后老师讲课时得到证实。课文的重点是写作者童年时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过程。这个过程大体经历了三个相互联系的阶段:先是梦中飞行;由梦中飞行引出了为什么会在梦中飞行及老师对此所作的解释;由老师的解释引出了人究竟是怎么来的疑问以及对这个疑问的大胆猜想,这个猜想就是作者的童年发现。作者语言幽默,对自己童年的发现颇引以自豪,对因童年的发现而被老师误解有一丝的愤懑。


作者介绍:

费奥多罗夫:苏联儿童文学作家,曾是莫斯科国立A.H.柯西金纺织大学实用艺术系教授、苏联美术科学院通讯院士。其编著的资料集《伊·伊·列维坦:书信、文件与回忆》(回忆录部分出版时名为《回忆列维坦》)是研究俄罗斯最伟大的抒情风景画大师列维坦必备的最基本的资料汇编。


形近字:

绞(绞刑)痴(痴迷)胚(胚胎)赋(天赋)窘(窘态)

饺(饺子)疾(疾病)脂(脂肪)武(威武)室(教室)


多音字:

朝cháo(朝着 )zhāo(朝阳)

旋xuán(盘旋 旋律)xuàn(旋风 旋子)

禁jīn(情不自禁)  jìn(禁区 禁令)

他禁( jīn )不住满园的春色,闯入了花园的禁( jìn )区。


近义词

惩罚——处罚  迷恋——痴迷

澄澈——清澈  轻盈——轻巧

妨碍——阻碍  困窘——窘迫

羞愧——惭愧  驱逐——驱赶


反义词

独立——依赖  迷恋——厌恶

澄澈——污浊  轻盈——笨重


理解词语:

【胚胎】本课指在母体内初期发育的动物体。

【滑翔】某些物体不依靠动力,而利用空气的浮力和本身重力的相互作用在空中飘行。

【澄澈】清澈透明。本课指湖水清澈见底。

【岂止】用反问的语气表示“不止”。本课指远古时代 的人不止是鸟。

【困窘】为难。本课指“我”面对老师的误解和同学的嘲笑,不知道怎么办好。

【绞尽脑汁】费尽脑筋。本课形容“我”费尽心思思考问题。

【情不自禁】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

【随心所欲】一切都由着自己的心意,想怎么做就怎么做。

【运转自如】指活动不受阻碍,运动得非常熟练自然。

【细胞】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形状多种多样,主要由细胞核、细胞质、细胞膜等构成。

【繁殖】生物产生新的个体,以传代。


句子解析:

1、我在九岁的时候就发现了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这完全是我独立思考的结果。

从“九岁、完全、独立”三个词可以看出“我”的不同凡响和对这个发现抑制不住的自豪。

这样的开头巧妙利用了读者的阅读期待,制造了悬念,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2、听完这句话,你大概忍不住会哈哈大笑,愿意笑你就笑吧,反正笑声不会给你招来祸患。

此句是过渡句,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作者之所以说“你大概忍不住会哈哈大笑”,是因为这样重大的科学问题,九岁的孩童,通过自己独立的思考就能发现,在常人眼里简直就是天方夜谭。后半句引起下文,是作者要说的真正意思,体现了作者是个幽默的人。


3、那天,我们几个人决定去见我们的老师,让他来解答这个奇妙的问题。

这句话表现了“我”求知若渴、追根究底的特点。


4、“梦里飞行,说明你们是在长身体呀。”老师解释说。

老师的这个解释很容易让人产生疑问。围绕老师的解释引出下文,“我们”提出了很多问题。


5、“岂止是鸟!人是由简单生命进化来的。最开始是草履虫,后来是鱼,是青蛙,是猴子……所有这些知识,等你们升入高年级,上课时老师都会给你们讲解。”

省略号表示列举的省略,说明除此之外,还有许多生物。文中一连串的提问说明“我们”有强烈的求知欲和追根究底的探索精神。“我们”的提问逻辑性非常强,说明“我们”爱思考、会思考。


6、我想得是那样痴迷,以至于从河里抓到一条鱼,我都会翻来覆去地看个仔细,恨不得从鱼身上发现将来的人应该具有的某些特征。

这句话用具体事例说明“我”对“人究竟是怎么来的”这个问题想得很痴迷。“以至于”“翻来覆去”“恨不得”形象地写出了“我”痴迷的程度之深,从而看出“我”是个喜欢探究的孩子。


7、有一次,年轻的女教师一本正经板着面孔讲人的起源,讲人的发育和进化。

这句话中的“一本正经”与“板着面孔”是对老师的神态描写,说明老师讲这堂课时态度严肃。她这样做是为了防止学生胡思乱想。


8、我的脸由于困窘和羞愧一下子涨得通红。这时候我意识到,老师误解了我的笑声,以为我的笑不怀好意。

因为当时老师正在讲人的发育与进化,这类问题很敏感。而“我”恰在此时笑出声音,老师以为“我”在胡思乱想,所以认为“我”的笑“不怀好意”。


9、世界上的重大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

这句话一语双关。其一,它讲出了科学事业发展过程中的真实情况,伽利略、布鲁诺等都有过这样的遭遇;其二,是“我”用幽默与自嘲的方式,表达了对此事的看法,意思是说,世界上的大科学家尚且如此,“我”为“我” 的发现被轰出教室又算得了什么呢 ?这句话可以作为作者对童年发现一事的评说。当然,话里不乏愤慨的成分。


段落大意:

第一部分(1~2)主要讲的是“我”在9岁时就发现了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这完全是“我”独立思考的结果。

第二部分(3~13)主要讲的是“我”的发现的过程。

第三部分(14~19)“我”的发现在老师讲课时得到证实,“我”笑出声被老师误解受到处罚。但“我”从中也深有感悟。


课文主题:

本文通过记述“我”由寻梦而发现胚胎发育规律,但因在课堂上发笑而受到惩罚的事,反映了孩子求知若渴的特点和惊人的想象力,赞颂了孩子独立思考,善于发现的精神,

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的怀念之情,同时说明了任何发明与发现都不是一帆风顺的。


因篇幅有限,仅展示部分截图

怎么获取配套完整资料
按下面方法回复
点击上方公众号↑↑关注
发送消息“65
即可领取全套资料
别忘了文末 点赞  在看
点击阅读原文关注我获取更多资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