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心“院” | 欢迎报考江南大学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
01
院长寄语
——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院长
王震宇
02
招生计划
▲ 2023年
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招生计划
03
学院概况
江南大学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学科特色鲜明,拥有从学士、硕士、博士到博士后流动站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
● 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环境工程
● 国家特色专业:环境工程
● 江苏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环境科学
● 校级重点建设专业:土木工程
● 环境工程专业2016年首次通过工程教育认证,2019年再次通过认证
● 拥有资源与环境、土木水利两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
● 拥有环境科学与工程、土木工程两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
● 拥有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
历史沿革
科研概况
学院紧紧围绕国家战略和地方经济建设需求,形成了以环境生物技术、水污染控制与资源化、污染物环境过程及控制化学、环境健康与生态安全、结构工程、环境岩土工程为主体的特色研究方向和优势,与多家知名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在环境保护、生态修复、基础工程、民生工程建设等领域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平台基地
● 江苏省厌氧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
● 江苏省生物质能与减碳技术工程实验室
● 江苏省建筑产业现代化示范基地
● 无锡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心
● 无锡市低碳研究院
● 无锡市太湖水治理与生态修复中心
● 江南大学绿色低碳技术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
● 装配式建筑虚拟建造仿真实验平台以及国际联合实验室
(全部向本科生开放)
项目成果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国际合作项目
● 国家重点研发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 发表SCI收录期刊论文288篇
● 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02件
● 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国家及省部级奖项20余项
近三年,经费总计超1亿元,完成纵向科研项目90余项,纵向项目经费6645万元,完成横向科研项目270余项,横向项目经费4528万元。
师资力量
学院现有专任教师90人,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超过85%,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超过95%;拥有国家级人才2人,江苏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省333工程人才、省六大人才高峰计划人才等省部级人才超过50%,江苏省高校优秀科技创新团队、太湖计划创新团队1个。
人才辈出
任洪强
环境学科2001届博士毕业生、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大学环境学院院长、长江学者。
陈银广
环境学科1998届博士毕业生、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04
专业概况
环境科学专业
培养理念
融合优势学科、促创新强基础、重视国际化。
培养目标
面向生态文明的国家战略,面向可持续发展和环境领域的国家重大需求,培养具有良好政治素质、高尚品德、富有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具备环境科学与技术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终身学习的能力,能胜任环境科学发展需要的研究型与应用型复合人才。毕业后能够在环境监测、环境过程、环境健康、生态安全、环境规划与管理等方面从事基础研究、技术开发、咨询和管理。
主干课程
基础生态学、环境化学、环境生物学(双语)、环境学(双语)、环境土壤学、环境工程学、环境微生物学、植物生理学、环境规划管理、环境监测、环境毒理学、土壤污染修复。
毕业去向
毕业生可以通过推免、考研等继续升学或海外深造,也可以到大中专学校、科研机构、环境保护与环境监测、城市规划与建设等部门从事教学、科研、管理及应用技术方面的工作。
环境工程专业
培养理念
有特色、重实践、国际化。
培养目标
本专业面向国家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等重大需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具备先进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和良好人文素养;掌握环境工程基础理论、工程设计与实践应用方法,以及环境污染防治、环境监测与评价、环境规划与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具备针对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设计及运营管理的能力;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团队协作和管理能力以及开阔的国际视野;通过继续教育或其它学习渠道更新知识,实现能力和技术水平的持续提升,毕业后5年左右能成为设计单位、企业、科研单位、政府部门、学校等单位,在规划、设计、研发和管理等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或核心管理人才。
主干课程
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弃物处理与处置,物理性污染控制,环境影响评价,环境规划管理与法律基础,环境监测,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环境科学导论,环保设备基础,土建基础与工程技术经济,电工学基础,环境工程工艺综合实验;专业方向分为环境生物技术、污染控制技术、环境生态工程三个模块课程群,学生可以选择其中一个方向学习。
毕业去向
(一)深造情况:随着本专业对本科生国际化教育的推进,毕业生境外深造比例逐年提高,升学至新加坡国立大学、卡耐基梅隆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爱丁堡大学等知名高校。境内考研至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985著名高校。2023年毕业生深造率达56.4%。
(二)就业去向:毕业生主要分布在长三角地区的政府机关、环境和市政工程领域的科研单位、设计院所与大中型企业等单位。近年来毕业生就业率近100%。
土木工程专业
培养理念
会设计、善施工、懂管理。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宽厚的专业知识、良好的人文素养、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以及基本科学研究能力,具备家国情怀和宽广视野的高素质创新型专门人才。在工程建设工业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趋势下,能够胜任土木工程项目的勘察、设计、施工、管理、教育和科学研究等方面的工作,具有能够引领行业技术发展的潜质;毕业后5年左右,具备土木工程领域注册执业工程师资格或与之相当的专业技术能力,成为工程技术或管理骨干。
主干课程
土木工程材料、结构力学、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钢结构设计原理、基础工程、土木工程施工、工程结构抗震设计、工程建设项目管理;专业方向分为建筑工程、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两个模块课程群,学生可在三、四年级选择其中一个方向学习。
毕业去向
有近30%的毕业生继续升学与深造,如英国曼彻斯特大学、英国巴斯大学、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英国帝国理工大学、英国利物浦大学、同济大学、浙江大学、东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等。毕业生就业前景广阔,主要为各省市建筑管理机关事业单位、建筑勘察设计研究院、交通市政设计研究院、建筑施工企业、交通市政企业、大型房地产开发公司、工程咨询公司等单位,如融创地产、华润置地、中建、中铁、上海路桥等知名房地产企业和大型国企。
05
人才培养
学院现有本、硕、博和留学生共1261人。学院秉持“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广适应”的人才培养目标,构建了基础试验训练、专业技能训练、创新能力拓展的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形成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互渗透的人才培养机制,全力推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每年有30%以上的学生被免试推荐或考取国内外知名高校的研究生,学科竞赛屡获佳绩。毕业生具有较强的核心竞争力,颇受行业内龙头企业的青睐。
最有魅力的发展空间
培养目标
实践教学体系
构建了“基础试验训练、专业技能训练、创新能力拓展”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
人才培养机制
形成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互渗透的人才培养机制,推行本科生学业导师制,学生本科二年级起即可进入导师实验室参与科研项目研究,大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专业化人才培养实践
为拓宽学生国际视野,学院与新加坡国立大学开展“3+1+1”联合培养项目等,推荐优秀学生参加海外交换培养。
每年都培育、选拔学生组队参加全国“挑战杯”课外科技作品竞赛、各类学科竞赛等,屡获佳绩。
优秀校友
毕业生就业前景广阔,培养了一批具有社会责任感、人文素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国际视野的高素质人才。
国际交流
学院重视并主动融入高等教育全球化进程,组织开展国际学术会议,建立与海外高层次人才合作的紧密型研究团队和国际合作实验室,持续加强师资国际化建设;积极参与“一带一路”教育共同体建设,培养本、硕留学生;与美国麻省大学、德州农工大学、耶鲁大学、日本筑波大学、芬兰赫尔辛基大学、丹麦哥本哈根大学、爱尔兰国立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等建立了长期的学生交流交换、师资交流访问和学术合作关系;与新加坡国立大学签订“3+1+1”联合培养项目。超过50%的教师有海外学历或一年以上海外研修经历。
▲ 本科生海外交流项目
创新创业
为激发学生开拓创新的精神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学院每年都培育、选拔学生组队参加全国“挑战杯”课外科技作品竞赛、国家和省级大学生土木工程结构创新大赛、全国高等院校“斯维尔”软件建模大赛、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等学科竞赛等。
同时学院每年鼓励并组织学生参与各类创业竞赛,培养学生们的创业意识和创业素养,荣获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等多项荣誉。
▲ 校级、省级、国家级学科竞赛全覆盖
▲ 创业竞赛
社会实践
学院在寒暑假组织开展各类社会实践活动,激励同学们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增长本领,开拓眼界,做出贡献,收获成长。
▲ 2022年“E路潜行”
▲ 2021年“零碳益行”
▲ 2020年“E路黔行”生态脱贫实践团队
▲ 2019年长三角“美丽中国”调研团
最具活力的第二课堂
▲ 文艺活动—悦人以娱
▲ 杏坛听语—答疑解惑
▲ 体育竞赛—活力青春
学院将始终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的办学宗旨,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主动服务国家、区域和行业发展的重大需求,抢抓机遇,直面挑战,提升内涵,重点突破,努力建设学科有优势、创新有特色、国内有影响的研究型学院。
让我们一起秉承“博学、厚德、明辨、笃行”的学院精神,昂首再启程,共筑中国梦!
稿件来源: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
本期编辑:本科招生办公室
欢迎您积极投稿或建言献策
投稿邮箱:zhshb@jiangnan.edu.cn
报
考
指
南
点击下图获取权威报考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