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江南好故事丨外国语学院学姐给大一学弟学妹的一封信

选择你热爱的,追寻至善至远


给学弟学妹的一封信





邹卫娟

邹卫娟,高中毕业于江苏省兴化中学,江南大学外国语学院2018级本科生,本科毕业后作为研究生支教团成员,赴新疆进行为期一年的支教服务工作。本科在校期间荣获无锡市优秀学生干部、江苏省优秀毕业生等荣誉称号。


23级的学弟学妹们:

你们好!我是邹卫娟,江南大学外国语学院2018级本科生,也是2023级硕士研究生。2022年6月本科毕业后,我在新疆度过了不平凡的一年,如今结束支教期,回归阔别已久的校园,不由感慨万千。恰好苗老师邀请我给学弟学妹们写上只言片语,那我就简单聊聊自己这些年的一些所见所闻、所思所想,不敢说会有什么帮助,能带给大家一些简单的思考便足够了。

多年求学生涯中,我遇见了许多人,经历了许多事,取得一些荣誉,也习惯了失去。如今回过头去看,生命中的遗憾已然不可挽回,只能说服自己以一个更加平和的心态坦然接受;而那些奋斗过的、咬牙坚持后得以瞧见曙光的日子,则显得愈加弥足珍贵。

如果要用一两句话简短地概括过去的这些年,我想大概就是“选择”和“追寻”的一个过程。


我出生在泰州市的一个农村家庭,从小到大不愁吃穿,却也没有什么深入培养兴趣爱好的机会,每次看别人家小孩在学校活动中跳舞、表演跆拳道,只能羡慕地在台下观赏。还记得小时候成天在田野里奔跑,长大一些坐在爸爸的大电瓶车上,顶着夏日骄阳陪他出去送货,偶尔碰上大雨,就蹲下窝在爸爸的雨衣里面,两个人一块淋成落汤鸡回家;上学的日子里,无论多忙,妈妈都会从外地打电话回来关心我和弟弟。我知道自己已经很幸运了,唯一能做的就是好好学习,有朝一日学有所成,成为他们的骄傲,也减轻他们的负担。或许是天赋使然,也或许是足够认真努力,从小到大,我的成绩始终名列前茅,即使中考没有发挥好,还是以全县第二十名的成绩,考进了县里最好的高中。

然而高中是个分水岭,一些突如其来的变故让我缺席了本以为只是玩乐的“夏令营”,刚开学便落了同学们一大截。英才班的节奏不等人,我又偏偏是慢性子,开始没能赶上的那几步好似一道鸿沟,吃力地想要跨越,仍以失败告终。数学成了我的短板,然而我还是因为种种原因选择了理科。这或许算不上完全错误的选择,只是再往后看,未免南辕北辙。

从前总觉得自己平等地爱着每一门学科,高中到了尾声,才发现或许能学好的才是自己真正喜欢的。于是,我选择了英语专业,期待着毕业之后成为一名英语老师。进入大学校园之后,我先是将宿舍打扫干净,紧接着便骑着共享单车在校园里逛了一圈,惊叹于这里的广阔,也更加期待未来四年的生活。



英语专业的课程主要有三大类,英语相关的听说读写、思政和体育。上了大学以后,我才发现自己对于英语和思政的兴趣,随着日益加深的理解,愈发浓厚。除了日常的课程,我会在B站、网易公开课等APP上自主搜索相关学习视频,用微信读书进行拓展阅读,也买了不少纸质书籍。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句话我从小听到大,等自己真的倾心于书海,才发现从前书读得少有多遗憾。空闲的时候,我会只带着手机和校园卡进入图书馆,随处逛逛,碰到感兴趣的书就停下来翻阅,有时候看上几分钟,有时候看上几个小时,书海里遨游,也算得上一大乐事。



大学生活是忙碌且充实的。从大一开始,我便陆续参与了走访寻访抗战老兵、无锡比佛利马拉松、社区核酸检测等一系列志愿活动,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拓展生命的宽度。平日里大家见到的我总是阳光爱笑的,总给人一种大大咧咧的感觉,好像生活中没有什么事情能入得了心,成为烦恼,但其实我只是想得比较开,不说话的时候,脑子里来来回回想过很多东西,也经常怀疑并未担任领导角色且有些社恐的自己,在团队中似乎并没有发挥多大作用,站在角落里欲言又止,像个不合群的人形立牌。然而所有这些敏感的顾虑,在志愿工作真正开始之后,往往都会消散如烟。当老兵爷爷拿出珍藏多年的勋章册向我们展示,叙说往事,看着他骄傲幸福的神情,我们也都被快乐感染;老人难免感到孤独,有一些年轻的孩子们时常登门拜访,能带去几分鲜活,他们眉目间真挚的喜悦,就是对我们最大的鼓舞。有些志愿工作,则更多承载着社会责任,比如社区核酸检测。我用一根根棉签采集咽拭子,与此同时也观察着每一位来此的居民,看他们的神态动作、生活状态,有人穿着睡衣、悠闲自得,有人牵着小孩、温声哄劝,也有人拿着早饭、步履匆匆……我曾全副武装跟着社区工作人员为一些老人或伤残人士上门进行核酸检测,春天的阳光不刺眼,防护服里却很闷热,然而看到大家脸上的笑容、听到一声声真诚的感谢,我们都知道,这一点辛苦不算什么。如果有机会,我也希望学弟学妹们能够积极参与到各类志愿服务中去,不是为了所谓的加分,或是一些微不足道的志愿者补贴,而是出自热爱,在奉献中收获爱与感动。



大学四年,我也做了不少学生工作。志愿活动多是服务社会,而学生工作,则更多地为身边的同学服务,对我而言,也是实现自我价值的方式之一。从高中历史课上为近代史热泪盈眶,到大学伊始的一场讲座中感动于宋庆龄同志几度申请入党,我对党组织的向往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几乎从知晓大学生可以申请入党的那一刻起,便坚定了成为一名共产党员的决心,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深植于心。大一竞选班委时,我犹豫了,好不容易鼓起勇气举手,面对同学们的目光,站在台上却又不够自信,最终遗憾地落选团支书。但我很快调整心态,尽职尽责完成组织委员的相关工作,与其他班委通力配合、建设班级。大二时,我终于实现自己小小的心愿,成为了班级团支书,在这一职位上一丝不苟、尽心尽力带领班级同学们开展团日活动、进行思想建设,凭借出色的工作表现获得“江南大学优秀学生干部”、“无锡市优秀学生干部”等荣誉。大学的最后一年,有幸得到老师们的指导和党员同学们的认可,担任学院学生党支书和兼职辅导员,在更大的平台发光发热、服务师生、回馈学院。团支书、党支书、兼职辅导员,头衔很多,任务很杂,忙起来难免要挤压一些个人时间,但我从未抱怨,始终热情洋溢地奔波于各个角色,做好自己的份内事,也尽己所能帮助更多的人。听说有党员前辈评价我是一个党性非常纯粹的人,我很开心,同时也觉得自己尚未达到如此高度,有些许惭愧。超脱自我,奉献大家,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依然在路上。



越来越熟悉,便觉得校园越来越小,入校时的新奇、相处日久的平淡转眼变成了即将离别的不舍,大三暑假的末尾,我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报名参加江南大学研究生支教团。

这个决定让我家人忧心万分,但我已经打定主意,便不会轻易后退。一年的支教,既是对祖国西部教育事业的奉献,也是对自己的磨练,身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绝不该是温室里经不得风吹日晒的花朵,而应跳出舒适圈,通过各种方式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说服家人后,我开始紧锣密鼓准备材料,向校团委递出自己的申请。感谢苗老师的指导,也感谢大学四年认真学习、努力工作和积极服务社会的自己,我如愿得到学校的认可,成为了江南大学第24届研究生支教团的一员。



支教的旅途并不十分顺利,陌生的环境、内向的性格、去而复返的疫情对我而言都是略显严峻的考验,好在遇见了那样一群人——他们真诚、善良、热情、包容,给予了我无数感动,让我能够毫无保留地将自己融入这片辽阔的土地。我永远记得落地和田之后遇见的第一位大学生志愿者,她是土生土长的新疆人,用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向我们介绍了和田与她家乡的异同;培训结束后,我们各自去了自己服务的县市,一次线上会议,她给我发消息,非常激动地表达了对于在视频里看到我发言的惊讶与喜悦;后来我们没再见过面,但那些一起笑过闹过的日子,却长久地留在了心间。

于田承载了我一年时光里的喜怒哀乐,还记得第一次穿着工装站上讲台与学生们面对面的拘谨,记得熟络之后彼此脸上的笑容。我教的四个班级193位学生里,只有一位汉族学生,那些长长短短的姓名,最长的有十四个字,初读拗口,后来却都脱口而出。学生是教学的中心,作为一名老师,我希望能够成为孩子们的朋友,倾听他们的心声,尝试着引领他们做出正确的选择,为自己的未来努力,于是我总是和学生们走在一起,或谈心,或打球,在不知不觉中培养他们对英语的兴趣和对学习的喜爱。课堂纪律实在差的时候,我偶尔会被气哭,学生们见状,多数会停下打闹,愧疚又心虚地看着我,接着在课后跑来办公室门口向我道歉。后来,烫嘴的英文单词变得熟练,歪歪扭扭的字母逐渐端正,羞涩的孩子向我敞开了心扉,努力地走进英语的世界。成绩单上越发好看的数字、彼此脸上灿烂自豪的笑容,在这段双向奔赴的旅途中,始终感染着我们,从起初的陌生走到最后的难舍难分。作为一名支教老师,我努力做一束光,指引孩子们前行的脚步;而孩子们也成为了一束束光,给予了独在异乡的我,数不尽的温暖瞬间。



教学工作对我而言既是兴趣,也是挑战。学生时代的梦想有朝一日变成了现实,站在三尺讲台的我,七分欣喜,三分忐忑。忙碌的日子里,我坚持一笔一划书写教案,细心批改每一份作业,深夜对着PPT查漏补缺、调整格式,多方学习提升教学技能,全身心投入其中,以求探索出一条适合的道路,让孩子们能够更加快乐地学习英语。付出总有回报,学生们的成绩稳步提升,而我也获得了于田县“优秀教师”“英语教学能手”“优秀志愿者”等一系列荣誉称号。教学之余,我也积极代表学校参与各类文体活动,荣获于田县第一届教师“文化润疆之共沐书香·遇见美好”阅读分享擂台赛中学组三等奖、“学习二十大,翰墨颂中华”书法比赛教师组硬笔二等奖等。那些可称之为“奋斗”的日夜,如今想来,倒不觉辛苦,只有感恩长留心间——感恩不愿将就、不曾放弃的自己,感恩关心照顾我们的领导和同事,感恩彼此扶持、共同进步的支教小伙伴,感恩热忱活泼、双向奔赴的学生们,一段圆满的旅程倾注了各方的努力,我始终幸福并感激着。



毕业季的歌声由远及近,终于落在耳畔。时间不会永远停留在某一个夏天,却见证了无数个夏天里,那一声声或青涩或沧桑的“你好”与“再见”。362个日夜如奔涌的江河一去不返,熟悉的暖风扑面而来,好似又回到初来乍到的那些日子,怀着憧憬的心情,畅想未来一年的生活。离别总是不舍,回程的飞机上,我不禁回想起这一年中的点点滴滴。新疆与记忆里固有的形象相距甚远,整洁干净的街道、趋于完善的基础设施、稳定安全的治安环境,无一不展现着这一方土地翻天覆地的变化。旧貌换新颜,不仅仰仗党和国家政策关照,也是一代又一代新疆人、一批又一批怀揣理想跨过千山万水来到祖国边陲的有志青年,热血与心血的结晶。总有人问我为什么要来新疆,每个人或许都有自己独一无二的答案,但大家心中大抵该有同一个目标,正如标语里写的那样:“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要相信,每一个人、每一份微小的力量,都是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上,不可或缺的一环。

奉献何尝不是一种快乐,支教的这段经历让我更加深刻地领悟到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理解了如何在服务社会的实践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结束支教期的我已经进入了人生下一个阶段,而新一批来自五湖四海的志愿者们,也正启航,即将踏上属于他们的新征程。



千言万语不过寥寥揭过往日篇章,过去值得怀念,而我们更该做的,则是把握当下、展望未来。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路,衷心祝愿各位学弟学妹,在人生的新起点上闯过迷茫,找到前进的方向,选择自己所热爱的,追寻至善至远!

2023年10月


文章来源:江南大学外国语学院

本期编辑:本科招生办公室

欢迎您积极投稿或建言献策

投稿邮箱:zhshb@jiangnan.edu.cn















看“我在江南挺好的”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江南大学本科招生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