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女性主义论坛报名开启|女性主义 X ?的可能性等你探索

Spectrum Spectrum光谱青年 2022-03-16

从《茶花女》到邦女郎,从被凝视的肖像,到“女人”被符号化的说唱音乐,女性的课题在艺术媒介中贯穿人类历史的始终。当代艺术如何打破传统二元性别的束缚?女性艺术家们怎样自我表达?当“女性主义”和性别研究的理论与视觉艺术、电影、文学、音乐碰撞,将会产生怎样的火花?



本次活动,牛津中国论坛与Spectrum光谱青年将合作举办为期数月的女性主义系列论坛,分别讨论视觉电影、艺术、文学、以及音乐四个艺术媒介与女性主义理论、女性表达的关系和化学反应。


论坛具体信息
女性主义与电影


《“她电影”:电影中的女性社会群像》




一、内容简介


电影就像镜子,与现实社会相互映照,它不仅是反映社会现实的重要媒介,更是对潜移默化地塑造着大众文化。自从电影出现在人们生活中,女性总是以各种不同的形象活跃在荧幕,成为每部电影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她们或喜或怒,或嗔或怨,她们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都是电影中最生动的存在。无论是保守的女性主义电影,以男女共生关系为基础来表现女性;还是激进的女性主义电影,弱化男性的形象,展现女性的自主独立人格,它们都是女性主义在现实生活中变化和发展的见证。


这一个个女性角色,这一部部“她”电影组成的女性社会群像,对于荧幕外的我们又会带来哪些启示呢?电影中所展现的女性群像,从多大程度上成为了真实的社会写照?它们又能如何为现实社会带来改变,促进性别平等的进程?在未来,我们是否有可能让电影切实地为女性主义做描述?带着这些问题,我们邀请到了来自女性主义电影行业的嘉宾们,以“‘她电影’:电影中的女性社会群像”为主题进行圆桌讨论,从电影走进现实,从过去穿越未来,共同探讨“她电影“的精彩。




二、嘉宾简介


杨圆圆



毕业于伦敦艺术大学并获摄影本科学位,通过影像、摄影、艺术家书与表演等多种媒介实现视觉叙事,并在艺术电影中包含女性主义视野。在2017年获得亚洲文化协会(Asian Cultural Council)纽约奖助金驻留项目,并于2018年在纽约Art in General进行半年的驻地。她也曾于国内外获得多项提名和奖项,包括新锐摄影奖提名、华宇青年奖提名、兰州马丁· 帕尔谷仓摄影样书二等奖等。她的近期作品包括《Esther》,其中以美籍华裔女性先锋电影人伍锦霞(Esther Eng)的生活为线索,穿越美国、古巴和香港,继而对其他海外华裔女性电影人、歌者、舞者和表演艺术家进行更深入的了解和研究。


魏时煜



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电影学博士、卡尔顿大学比较文学硕士,2001年11月起开始在香港城市大学执教,已教授学生三千余人,课程有东西方电影、大众传媒中的性别、纪录片入门、纪录片制作、独立纪录片、独立华语电影、视像叙事与文化思考等。


作为独立纪录片导演,她的三部长纪录片《红日风暴》 (2009, 与彭小莲联合导演) , 《金门银光梦》 (2014), 和《古巴花旦》(2018) 都应邀参加很多国际电影节,在海内外学界和传媒中受到很多关注与好评。她的电视纪录片作品包括《崔健:摇滚中国》 (2006) 和《王实味:被淹没的作家》 (2016) 都曾在或正在香港电视和网络上播放。


作为学者,魏时煜近年成绩斐然。她的专著《王实味:文艺整风与思想改造》 (2016) 在2017年获得首届出版双年奖上,获得“文学与小说”类别的“最佳出版奖”;《霞哥传奇:跨洋电影与女性先锋》(2016, 与罗卡合著) 也获得了2017年“香港书奖”。《霞哥传奇》2018年还重出了简体字版,标题改为《灿若锦霞:第一代跨洋影人与近代中国》;2017年出版《胡风:诗人理想与政治风暴》(2017) 也获得很多好评;2014年她出版的课本《东西方电影》,2016年又出增订本。她更早的著作还有《开始学动画》 (2010, 与梅凯仁合著)以及《女性的电影:对话中日女导演》(2009, 与杨远婴合著)。




三、活动形式


线上Zoom论坛




四、日期时间


北京时间 2021年11月20日 晚20:00




女性主义与艺术


《中国女性主义艺术:过去、现在和未来》




一、内容简介


正如Lucy R. Lippard所说,女性主义艺术“不是一种风格或运动,而是一种价值系统、一种革命策略、一种生活方式”。当我们在谈论女性主义艺术时,我们谈论的不仅仅是单独的女性主义或者艺术,而是这两者结合后产生的种种化学反应。女性主义艺术或是以女性形象为主体的画作,亦可以是展现女性不同神态的雕塑,艺术赋予了女性主义不同的生命和活力,展示着女性作为主角的魅力。女性主义艺术,既被汹涌的女性主义浪潮所影响,也同时作为浪潮中的一片不可忽视的浪花,塑造着、刷新着社会对于女性的认识和态度。


为了更好地了解女性主义艺术,我们邀请到了四位优秀的女性艺术家,通过一场圆桌会议,让我们来聊聊“中国女性主义艺术:过去、现在和未来”。




二、嘉宾简介



向京



1968年生于北京,1995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1999-2007年任上海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雕塑工作室教师。现工作、生活于北京。与其说向京是个“女性主义”艺术家,不如说她是个带有女性视角和女性意识的艺术家,但这都不是重点,她作品里透露出的不安感,是对于现代性下人性的迷雾和对于生存本身的不断确认——“内在性”是她所企图挖掘的生存真相。问题先行是向京的工作方法,但她在业已被边缘化的写实雕塑语言里,在个人化塑造、雕塑着色、玻璃钢材料的使用这些语言建构上,都做出非常独特而影响深远的当代性实验,开创出一种“外在看来是具象的现实主义,实则深度探讨人性内在的精神价值”的作品面貌,在当代艺术景观里构成一种独树一帜的风格。在谈及“当代性与传统媒介”、“女性身份与普遍人性”、“观看与被看”、“内在欲望”等学术命题时,向京及其创作是个不可回避的个案。


彭薇



彭薇,南开大学哲学硕士,现居北京。她的作品结合了中国文人画的经典美学与当代生活形态的表现方式。2000年彭薇以“遗石”系列为开端,先后创作了“绣履记”、“彩墨锦绣”、“脱壳绘画装置”、“彼时彼地”、“好事成双”、“遥远的信件”、“扇缘”“雅歌”等系列,涉及平面绘画,三维装置、录像、照片等多种形式,成为中国当代艺术中以水墨为材质进行创作的代表人物。彭薇凭借扎实的传统功底、水墨的个性化语言和独特的私人目光,将古代艺术资源与现在连接,并与西方资源对话,寻求过去与当下的平衡。其中更不乏艺术家对自身文化的审视与思考,透过中国传统文本的阅读,近几年的思考更多围绕着“女性”展开,并与自身性别、文化相互辩证。


肖鲁



肖鲁,1962年出生于中国杭州。1984年毕业于北京中央美术学院附中,1988年毕业于杭州浙江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现居悉尼。肖鲁致力于行为、装置等艺术形式的创作,但以行为艺术被人们所知。1989年在北京中国美术馆枪击自己的装置作品《对话》,装置设计有北京斜屋,曾在多个世界著名艺术馆举行个展与联展,作品被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墨尔本国立美术馆等收藏。出版小说《对话》。


李心沫



李心沫,艺术家、批评家、策展人。1976年出生于中国黑龙江省依兰县,2008年于天津美术学院研究生毕业。她运用行为、绘画、影像等多种媒介进行艺术创作,用文字、图像,装置,现场等探讨记忆,梦境,潜在意识,作品涉及性别,身份,生态等议题。作品曾在瑞典世界文化博物馆、德国女性博物馆等世界重要的美术馆展出;参加加拿大多伦多国际双年展,布拉格中欧国际艺术双年展等。她的作品被瑞典东方博物馆,泰达当代艺术博物馆收藏以及被英国,德国,瑞士,新加坡等国的收藏家收藏。她还曾受到联合国妇女署的表彰。学术文章发表在《国家美术》,《东方艺术大家》等艺术专业刊物上。她曾策划“异在的身体”女性主义艺术展;2017年尤伦斯UCCA策划“行为艺术与后现代剧场”展演;2018年策划“地图与疆域”国际艺术展。2019年在德国大使馆策划“在中国”德国艺术展等。





三、活动形式


线上Zoom论坛




四、日期时间



北京时间 2021年12月18日 晚20:00




女性主义与文学





一、嘉宾介绍

文棣(Wendy Larson)教授是美国俄勒冈大学东亚系现代中文文学与电影教授,是美国著名的中国现当代文学专家和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家。1984年她毕业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文学博士学位,后曾任教于斯坦福大学和新加坡国立大学。著有《文学权威》(杜克大学出版社1991)、《现代中国女性书写》(斯坦福大学出版社1998)、《从阿Q到雷锋》(斯坦福大学出版社2009)、《张艺谋:全球化与文化主体》(剑桥大学出版社2017)等。




二、活动形式


线上Zoom论坛





三、活动时间


2月初,具体时间待定



本场论坛的其余信息

将在后续通过“Spectrum光谱青年”公众号发布




女性主义与音乐


《老去的新话题》




一、内容简介


音乐真的与性别有关吗?


自1980年代末以来,在批评理论的影响下,音乐学术中开始引入性别研究的方法。曾被牢牢束缚在实证性领域中的音乐学术敞开怀抱,迎接以往被视为与音乐无关的话题。音乐如何再现性别?音乐如何建构性欲望?性别是不是音乐建构中的基本面向之一?女性为何缺席于音乐史?音乐是否参与性别操演?音乐与性少数群体之间的关系如何?……有多少关于性别的话题,就有多少关于音乐与性别的话题。毕竟,音乐牢牢扎根于人类文化语境之中。而性别,正是这一语境最重要的维度之一。




二、嘉宾简介


何弦



四川音乐学院音乐学系讲师,硕士研究生导师,于香港中文大学获历史音乐学专业博士,上海音乐学院获音乐文献编译专业硕士;已发表著译共愈三十余万字,包括专著《歌剧<尼克松在中国>中的女性性别身份建构》,译著《作曲家的人格声音》等,多次在国内学术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及译文,多次参加国内外重要学术会议并发言;研究领域涉及社会性别与性征、当代西方歌剧、后殖民主义等。


党韫葳



上海音乐学院音乐戏剧硕士,活跃于华语音乐剧舞台。主演音乐剧作品《上海滩》、中文版《音乐之声》、《理发师陶德》等。女性主义者,曾为多个女性公益活动、社会热点发声。





三、活动形式


访谈推文将在 2022年1月份 推送



报名信息


本次所有活动不收取任何费用。


有意者请点击“阅读原文“或扫描下方二维码填写报名表。在完成报名后,我们会将活动的Zoom链接发送至你的邮箱。



如有任何疑问,欢迎通过邮件或者小助手微信咨询

spectrumacademy@163.com





文案:黄海薇、刘秣潺、Irene、Jocelyn、Lexus、Linzy

排版:Lexus

海报:Joy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