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好文推荐】佛系中年王石的顿悟

2018-03-09 华商研究院

全文共 5397 字,阅读时长约 14 分钟

这是刘胜军微财经的第 117 篇原创首发文章


        ┾    有趣、有料、有价值

                         财经精英人士的选择      ┩

王石是中国企业家当中最接近顿悟的人。



1

人生就是一场修行。

但芸芸众生,在修行中能获得顿悟的人凤毛麟角。顿悟,不仅需要自我修炼,也需要一些外部刺激的促成:这些外部刺激,无论好坏,皆为佛缘。

小剧场

金庸小说中有个狠角色:“铁掌水上漂”裘千仞。

为在第一次华山论剑中除掉一个强劲对手,打伤南帝段智兴的贵妃瑛姑的儿子,只为耗费段智兴的真气来让他无法获胜。

在第二次华山论剑时,裘千仞被一灯大师段智兴点化皈依出家为僧,法号慈恩。虽然出家,但难以遏制自己的杀念。在绝情谷,裘千仞遇到怨毒千丈的妹妹裘千尺,一时迷茫,几乎要杀了尚在襁褓中的郭襄。黄蓉情急之下,模仿瑛姑的疯状“刺激裘千仞”

• 一灯指着躺在地下的慈恩道:“这是杀你儿子的凶手,你一掌打死他罢!”

• 周伯通道:“瑛姑,你来下手!”

• 瑛姑向慈恩望了一眼,低声道:“倘若不是他,我此生再也不能和你相见,何况人死不能复生,且尽今日之欢,昔年怨苦,都忘了他罢!”

• 周伯通道:“这话也说得是,咱们便饶了他啦!”

• 慈恩伤势极重,全仗一口真气维系,此时听周伯通和瑛姑都说恕他杀子之仇,心中大慰,再无挂怀之事,低声道:“多谢两位。”向一灯道:“多谢师父成全!”又向杨过道:“多谢施主辛苦。”双目一闭,就此逝去。

• 一灯大师口诵佛号,合十躬身,说道:“慈恩,慈恩,你我名虽师徒,实乃良友,相交二十年,功过切磋,无日或离,今日你往生极乐,老衲既喜且悲。”



2

王石是中国企业家当中最接近顿悟的人,而这种顿悟来自攀登珠峰的生死体验、来自哈佛游学的醍醐灌顶,但临门一脚把王石踢入佛系的还是“野蛮人姚振华”。

1 月 23 日,王石 67 岁生日。他选择了一个独特的方式度过:北京水立方,王石发表了一场个人公开演讲,主题充满佛性光环:《回归未来》。

王石说:

我如果做企业一定做成伟大的企业,什么叫伟大的企业?首先你是企业,企业要有产品,品牌、标准、信誉度,但这都够不成伟大。所谓的伟大,我想是指企业在社会上的价值已经超越了它作为一个公司,生产产品、生产服务的范围,他的文化已经在整个社会有正向的推动力。你比如说苹果的智能手机,成就了这个企业的伟大。

佛教讲究的是“空性”,去除执念。这谈何容易?

一生中,王石有过几次“放手”。

股改的时候,他主动放弃股权;

如日中天的时候,他辞去总裁只做“游山玩水”的董事长;

2017 年,王石迎来了最艰难的一次“放手”:野蛮人姚振华敲门,安邦、恒大趁火打劫,原来的大股东华润“冷眼旁观”,王石被迫引入国企深圳地铁解围。

或许王石还有机会留任董事长,但经历了这一场风波,王石终于看开了,选择了退出万科——这个自己一半的生命。

硝烟散尽,王石对权力有了另外的感悟:

• 对许多企业家来说,不是企业离不开你,而是你离不开企业——因为没有了企业就没有了自我,没有了存在感和价值感。

• 人的生命包括职业生命都是有限的,最终你要放下,但这是被动的。主动放下,才是对你的考验。

• 权力是一种成功的象征,非常有诱惑力。当企业家过于依赖权力,它就可能是毒药。当你超越权力的时候,它不仅可能是毒药,还可能是一种炸药,它会对公司、社会造成损害。人要知道如何把握边界,学会放权。

• 辞去董事长之前我纠结了两个礼拜。但是我一旦决定,就不纠结了。我已经放下了。

▲权力是毒药

人生在世,名利二字。退出万科,会不会被公众遗忘?

王石说:

人生有一个过程,我已经到了不是舞台中心的地方,我非常非常清楚。

佛家讲究的是利他心。王石退出万科,无疑是成就了郁亮。这种利他心的修炼也是考验人性。

王石坦呈自己的心路历程:

• 还没出名的时候,就义不容辞的去利他,很多人可以做到,但我做不到。那时我是不损人的利己主义,在利己的前提下可以利他。我登山是利己主义,非常明确的个人英雄主义。

• 现在我推广赛艇,是典型的团队运动,我只是团队的其中一员,去推广一个集体运动。 个人英雄主义是一定要两个优秀教练员陪着我,才显示我划得好。甚至有人不会划,我只觉得他会影响我的成绩。现在就不会这么想。这是我的观念转变。有很多比我弱的选手,我都愿意和他们玩,毕竟我的身份,我去陪和教练陪他们是不一样的。只要对很多有社会影响力的人有启发,我就愿意做,过去我是不愿意的。

许是受王石的影响,郁亮没有董事长和总裁一肩挑,而是把总裁职务让给了祝九胜。



3

管万科是极为成功的,但王石引发公众关注的时常是万科之外的事情。

登珠峰

这些年,登珠峰已不再稀奇。但把登珠峰变成社会焦点的还是王石。这本身就引发两个争论:

• 是否不务正业? 为摩托罗拉做广告、登顶世界最高峰、玩滑翔机,一年当中有近 1/3 的时间不在自己的企业,而是在外登山、跳伞,玩极限运动等;

• 是否过度冒险?4000 人登顶珠峰,死了 300 人。

王石 2003 年首次登顶后曾出现了 20 分钟的幻觉,后被告知那就是濒临死亡之前的状态。

第二次登顶时他双眼因缺氧失明,在 8000 米的高度强行吸氧。

王石攀登珠峰的初心不是冒险,而是身体疾病:

1995 年发现我的腰椎问题,医生诊断是随时瘫痪,医生说最好不要活动,最好坐轮椅。但我还可以活动,我的身体还没有瘫痪,不希望身体上已经瘫痪了,怕瘫痪就坐轮椅。当时我想说,我一定要去趟西藏。

攀登珠峰,不是很多人简单想象的做秀,而是领导力和意志力的锤炼。王石说:

• 体验濒临死亡:我面临过死亡,一只脚已经迈进了死亡里的那种感觉,第一次登珠峰的时候,因为我快登顶没有氧气了,登顶上看的也就是 200 米的位置吧,那个向导看着我,指了指珠峰,这个时候就别再说了,上去了那肯定不敢多呆。

阴天小风飘着雪花,我就感到我后脊梁很温暖,有太阳照射的感觉,刮着风飘着雪花哪来的太阳,我很好奇就扭头看了,当然没有太阳,我整个人就感觉到全身充满了温暖。这时候你只要坐下来,你觉得那简直是美妙极了,你一想象就美妙,换句话来说,你就不愿意再走。你感觉到坐下来,我闭上眼睛,就是天堂。

但是你还有意识,你不能坐下来,你要坐下来你就永远进入天堂,就这样挣扎着 20 分钟。即使天堂很美好,你也想留在人间就是这种感觉。20 分钟之后,又感觉到这种很难受,自己迈不动了,很痛苦,就是濒临死亡之前的感觉,登高时缺氧情况下濒临死亡就是这种感觉。

▲王石在珠峰顶的自拍

• 如何面对死亡,就是向死而生:中国传统文化对死亡是恐惧的,我们对生命好像是惧怕、是违背它,但是登山让你没法回避,你必须来考虑万一你回不去怎么办,你就得考虑你的家人、你的公司、你的朋友,假想这个的世界没有你的情况,事先你这样面对,你会很坦然想你身后的事。

通过登山,你真正的你面对死亡了,就是你突然发现你更珍惜你的一切,你更珍惜生命,你更觉得这个生命应该怎么过。

• 面对不确定,你的好奇、你的不满足、你的探索,这就是企业家精神。

去哈佛

对于王石这样的成功人士,不需要哈佛学习来给自己贴金。王石去哈佛,而且用英语学习,源于这样一个初心:

• 我们本土培育了很多优秀企业家,但是如何往下发展有很大的局限性,其中一个问题就是国际交流。

• 我们在达沃斯,会发现在世界华人企业家里,香港、新加坡、台湾企业家和国外企业家在一起交流如鱼得水,而大陆企业家自成一体。你出去是为了交流,但是限于语言的障碍没有交流在一起。

所以我就要和我的短板较劲,我就是要过这语言关。当然语言是一个工具,通过这样的学习,你突然发现这种学习给你开了一个天窗。你到国外才知道中国的文化需要很多很多去了解。

• 我一直以为自己很多言行都是西方现代派的,结果现在发现,我实际是很符合中国传统的。这是我很重要的一个结论。

哈佛的生活不是“红烧肉”那么惬意,甚至压力不亚于登珠峰。

王石说:

• 其实我在哈佛的第一年几乎处于崩溃状态。课程刚开始的时候是一片茫然,根本不知道教授在说什么。整个学习过程非常辛苦。这一年眼睛都看坏了,不停地耗损,散光非常严重。

我本来是不近视的,但现在老化得很快,眼睛充血、视网膜硬化。我第一次经历这种阅读方法,要快速读大量读物,对效率有很高要求。另外还要不停跟教授交流,只能通过较大的阅读量来弥补听力、口语的缺陷。

那时候真的觉得在哈佛每天都是煎熬,每天都在盼着星期六,因为到周六就可以睡懒觉了。由于晚上熬夜太厉害,白天上课就会打瞌睡,经常觉得自己没有出头之日,最糟糕的是别学无所成,再把身体累坏了。

• 在哈佛真的是有想要放弃的念头,每天看书看到两三点睡觉,八点上课,明明知道自己必须要睡一会儿,但怎么都睡不着。登山的时候只是肉体上折磨,心理上恐惧,但也就是熬两个月,但在哈佛要熬 12 个月!

放弃股权

当初股改时王石放弃股权,看似一个不可思议的决定。

王石一定后悔过,因为失去了在万科高速成长中身价百倍的机会。万科后来成立员工持股计划增持股票,也证明王石内心的纠结,毕竟,激励和控制权是市场经济的铁律。

王石说:

• 当年万科股票一上市,我第二天就宣布放弃,这是典型天下为公的精神,中国的传统,西方价值观里不可能做到的。

• 早年有外媒采访我,第一个问题就是你有多少财富?他们觉得这是企业家的衡量标准。我说我没有钱,采访就没法进行下去了。他们说,你们不是股份化改造了吗,一个企业家从无到有,赚了钱,刚刚明确这是你的了,你就放弃了。

• 我今天才发现,自己骨子里有很多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很多很东方的想法。

不过,与振华港机的管彤贤相比,王石已经算是明智的了。

管彤贤把振华港机从 0 打造为世界冠军,但个人工资低得可怜:年薪只有 30 多万。这样做,不仅不符合现代企业规律,更是让其他员工受到牵连:振华重工总裁年薪 2014 年只有 20 万元,直到 2015 年才提升为 89 万。就此而言,振华港机是优秀的企业,管彤贤虽令人尊重但却很难说是合格的企业家。耻于谈钱,是计划经济的思维模式。

相比之下,万科的年薪还是过得去的:

1998 年到 2005 年,8 年时间,王石薪酬领了约 800 万 元;

2005 – 2010 年领了约 2700 万;

2011 – 2016 年共获得薪酬 7697 万元。

这些年,王石从万科获得的薪酬收入约为 1.17 亿。

两次失言

做人难,做名人更难。一不小心说错话,就可能遭到舆论的讨伐。

王石就有过两次言论引发批判。

第一次是 2008 年汶川大地震。5 月 12 日地震当天,万科捐款 200 万,网友质疑万科捐款数额太少。5 月 15 日王石发表博客回应“ 200 万是个适当的数额”、“万科普通员工的捐款以 10 元为限”,王石表示:

对捐出的款项超过 1000 万元的企业,我当然表示敬佩。但作为董事长,我认为,万科捐出的 200 万元是合适的。中国是个灾害频发的国家,赈灾慈善活动是个常态,企业的捐赠活动应该可持续,而不应成为负担。

不料,这样的“理性思考”迎来的却是网友的指责甚至漫骂。

5 月 21 日万科宣布公司以 1 亿元资金参与四川地震灾区重建,5 月 22 日王石就“捐款门”事件公开表示道歉,6 月 5 日王石再次无条件道歉。

这件事情无疑给王石带来了巨大冲击和反思:

有人说过去两年,万科非常艰难,说那是我的至暗时刻,我说那不是。我的至暗时刻就是 2008 年“捐款门”事件,对我个人的冲击太大。我不是抱怨,那时感到自己很孤立。如果就心历路程来说,真正至暗时刻只有 08 年,但到了 08 年底我已经走出来了,它让我认识自己,认识万科,知道我怎么摆正自己的位置。

第二次风波是万科遭遇姚振华的野蛮人敲门之后。这段话令王石的“企业家形象”几乎毁于一旦,甚至伤害了他的企业家朋友圈,王石说:

• 民营企业,不管我喜欢你,不喜欢你,你要想成为万科的第一大股东,我就告诉你,我不欢迎你。

• 我们是个社会主义国家,如果你这个公司是一个纯的外商、纯的民营,举足轻重它会有危险。所以我的设计就是混合所有制,里头要有民营的活力,要有外资的规范、成熟,当然也要有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体制的、国营企业的成份。

这段话实在太没水平了,所以王石这样道歉:

天山峰会上几句话,并非发言主旨,不料引发轩然大波。老王自己被指“傲慢”、“歧视民营企业”,或属咎由自取,不宜强作辩解。但给诸多友人带来迷惑困扰,实非所愿,心中十分不安,必须道歉,必须认错。万科并非国企,老王亦无任何官方身份,万科的伙伴多是民企,老王的朋友圈多是民营企业家。若说看不起民企或民营企业家,那是连自己也看不起了

笔者推测,王石当时如此失言,或许是在宝能系逼宫压力之下,老王精神恍惚,希望以此狠话让“民企”宝能知难而退,同时激将“国企”华润出面护驾。不料效果完全出乎意料,弄得自己灰头土脸。



4

系中年王石

67 岁的年龄已是老龄,该退休了。但王石的心理年龄依然是中年。

冥冥之中,上帝为他安排了和自己的偶像一样的人生考验。王石的偶像是从“烟草大王”转身为“褚橙老板”的褚时健。

王石曾经说:

不要和别人较劲,真正挑战的是你自己。衡量的标准是你的人生从很辉煌的时候跌到低谷怎么办呢?这个时候就要衡量一个人的成功不成功、成熟不成熟,一个人表现的一种能力是在低谷的时候。

褚时健从低谷重新站立起来了。王石呢?

卸任万科董事长的当天,王石发微信朋友圈宣布:

• 我在万科 34 年,当了 17 年的甩手掌柜,现在将开始自己新的 17 年。再过 17 年,我也才 83 啊!

• 我去哈佛学习就是为有一天离开万科做准备。

•  65 岁左右对于大多数企业家来说,也是职业生涯的尾声。对于长寿时代的人来说,必须找到新的方向。

王石眼中的未来

佛系王石的企业家生涯面临过多次考验,起起落落,浮浮沉沉,柳暗花明。有人爱他,有人恨他;有人尊重他,有人指责他;有人惋惜他,有人鄙视他。

这些对王石来说,可能已经不再重要。很多人在年轻时候总是争强好胜、在乎输赢、利己主义;唯有经历过沧桑,才知道什么叫“输了是自己输了,赢了不是自己赢了”,才知道什么叫“不要和别人较劲,真正挑战的是你自己”,才知道什么叫“放下”、“空性”和“利他”。

经历了“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的王石,对于人生和社会有了更深沉的感悟:

• 在国内的时候总是觉得改革力度不够,到了国外心情很容易沉静下来,更清晰地思考中国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迈进所经历的第一个一百年,可能还会需要第二个一百年。

• 在这样一个剧烈变化的时代,很多人在焦虑,我就做现在,有相当的时间里,我觉得未来是不确定的,但现在我的看法是谨慎乐观。

------------------ END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