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杜牧《泊秦淮》

请您关注➤ 诗文流韵
2024-11-28


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郦师来启蒙,不亦乐乎。同学们好!我是你们语文启蒙的郦波老师,今天我们要来讲一讲杜牧的千古名作——《泊秦淮》。杜牧是一位有独到眼光的诗人,也特别喜欢好发历史之感慨。所以古来认为杜牧最为脍炙人口的诗作便是他的咏史和七绝,后者言其形式,前者言其内容。


的确,杜牧的咏史诗有着别的诗人难以比拟的一种情致,他不仅常常能够意象思维,给人以全新的视角,而且许多诗中均是意在言外,令人感喟不已。像他的《过华清宫》,回望当年杨贵妃喜欢吃荔枝的情景,杜牧感叹说:“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那是小中见大。你看,没有一句话说到唐玄宗吧,却点出当年“安史之乱”的由来、原委。而在《江南春》中,表面上烟雨迷蒙的春色之中,渗透出的却是诗人对历史的兴亡盛衰的感慨以及对晚唐国运的隐忧。至于千古名作《赤壁》,那就更是如此了。“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不仅是对历史的别样思考,也暗含着杜牧对于时运不确定的特殊体会。


历史上,尤其是《三国演义》里把赤壁之战的神话都归功于了诸葛亮,说是诸葛亮借来的东风。而这首诗中杜牧的意思是说,周瑜是东吴带兵的领袖,如果当时东风不给周郎这个幸运的方便,那就“铜雀春深锁二乔”了。“二乔”就是东吴两个最美丽的女子,大乔嫁给了孙策,小乔嫁给了周瑜。而铜雀台呢,则是曹操所筑的一个高台,里面住着的都是曹魏的嫔妃。杜牧说,要不是有东风给周郎带来幸运,吴国说不定早就亡国了。孙吴要是亡国了,那么大乔小乔就有可能被曹魏俘虏而去,关在铜雀台里了。赤壁之战发生在秋冬之际,这一时节都刮西风北风,但关键时刻,居然有东风来了,所以这一胜利在杜牧看来就是带有幸运的胜利。在这里杜牧要表明的其实是历史上的成功人物各有各的命运,各有各的幸运和不幸,很多时候英雄人物是有一种时势的机运所成就的。这首诗表面上咏的是周郎之幸,悲叹的是曹操不幸,但其实又何尝不是杜牧自己的郁郁不得志的借题发挥呢。我们今天要来学习的这首诗其实同样也是如此啊!这首《泊秦淮》诗云:“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亭花。”



哎呀,这首《泊秦淮》郦老师讲来就特别有感慨,因为我就住在南京,住在秦淮河边。用诗词吟诵起来可能更有感觉,这首诗要用唐调的吟诵是这样的:“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亭花。”啊,真是让人一唱三叹啊!


秦淮就是秦淮河,南京城现在还有这条秦淮河呢。从孙吴开始,历经东晋,再到南朝的宋齐梁陈,所谓十朝古都,其实不光是六朝,一般我们说六朝古都,其实在南京建都的有十朝。当然从杜牧那里算,肯定是要说六朝古都。到了晚唐杜牧的时候,他来到秦淮河边,秋天的秦淮河水面上漂散着一层迷离的阴霭,月光笼罩着水边的岸沙。在这里杜牧不怕重复,连用两个“笼”字,从而把烟、水、月、沙四种意象串联在一起,暮烟与寒水、月光与沙色呈现出了一种朦胧而忧郁的色泽。所以呀,像《唐绝诗抄注略》里就说他“发端一片亡国之恨”,而《唐诗绎》则称他:首句写景荒凉,已为“亡国恨”钩魂摄魄。你看晚上船停在秦淮河上,当时的秦淮河边有很多歌伎酒女,那些歌女、那些卖唱的女子,她们不知道亡国的痛苦,所以在秦淮河的那一边唱着《后庭花》的曲子。


整首诗中,《后庭花》是一个重要的典故。这是一首曲名,曲作者就是南朝的最后一个君主——陈后主,陈后主无视隋文帝的勃勃雄心,沉醉在歌舞享乐之中,他所做的曲子呢,这一首曲子叫《玉树后庭花》,后来陈国就在他手上亡国了。


杜牧听着歌女们的演出,听着她们的歌声,想到晚唐统治者又何尝不是这样纸醉金迷呀。那时的大唐早已经没有了盛唐气象,乱兵迭起、党争不断,等待唐朝的必定是终将重演的历史悲剧。那月色朦胧下寒冷的秦淮河水,和着秦淮河的夜雾一同弥漫,让人分辨不清那最朦胧的究竟是雾气、是月色还是作者的忧愁。立志“平生五色线,愿补舜衣裳”(出自杜牧《郡斋独酌》)的杜牧常常读史兴叹,感怀不已。所以此时此刻犹唱后庭花中的这个“犹”字,不仅仅是诗人对六朝兴亡的感慨,更是杜牧从历史教训中读出的“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那种现实担忧啊,这是他的名作《阿房宫赋》中的名言。显然杜牧要说的意思是,如果朝廷中的人都耽溺于歌舞升平的话,那么国家就危险了。夜泊秦淮,歌舞升平,可那是什么样的歌曲呀?分明是亡国之音啊,若照这样下去,大唐亡国也就指日可待了。


不过颇令人费解的一点是,杜牧这里批判歌女的靡靡之音,但他自己呢有时却也是耽溺于歌舞的,这又是为什么呢?其实啊,杜牧咏史是表,以史讽今才是内里。而杜牧之所以会有这么多的思考,与晚唐时局多变有很大的关系,当然更与他自己一生的坎坷有更大的关系。

杜牧出身名门,他的远祖杜预是西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也是一代名将。曾以破竹之势一举歼灭东吴,帮助西晋完成统一;他的曾祖曾是玄宗时期的边塞名将啊,以勇闻名;而祖父杜佑则是中唐著名的政治家,曾历任德宗、顺宗、宪宗三朝宰相,所以杜牧对自己的身世那是十分自豪的。他曾经说起自己的家,说是:“旧第开朱门,长安城中央。第中无一物,万卷书满堂。家集二百编,上下驰皇王。”这何等的大气呀!所以他对人生的期待远异于常人,不论是经史子集还是兵法阴阳他都很擅长。可是杜牧呢,他的人生可谓是生不逢时啊,那时大唐王朝江河日下,杜牧满腹才华却一直郁郁不得志,没有用武之地,所以他常常只能把满腹才华发之于诗、发之于情。所以后人评价他说“诗如其人,个性张扬,如鹤舞长空,俊朗飘逸”,但有的时候呢甚至沉醉于青楼楚馆、舞榭歌台,他的诗、他的文章以及他的沉醉大概都是无法施展抱负的杜牧在人生里另寻的出路了。


事实上,他在扬州任淮南节度使牛僧孺的幕僚期间就是这样。后来他离开扬州入京赴任,牛僧孺曾经好心地劝他要生活上适当节制,杜牧开始还不好意思承认,这时候牛僧孺就让手下拿了一个匣子,杜牧打开里面一看,里头写满了他日常生活的记录。原来啊,牛僧孺特别爱护这个年轻人,怕他出事,经常派人暗中保护他。杜牧知道长者心意后既感激又羞惭,狂放地自嘲说:“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这就是杜牧啊。所以,你看豪放的诗人很多,李白的豪放近似于狂放,苏轼的豪放是一种旷达,辛弃疾的豪放带有一些悲情,刘禹锡的豪放是坚持自我、是做自己、是英雄本色的豪放,而杜牧的豪放却就隐含着些许风流与放荡了。


杜牧不仅对历史人物有诸多自己的见解,其实啊,他对当代诗人也是如此,比如他对张祜的欣赏。虽然因为种种原因,像元稹和白居易都不喜欢张祜的作品,但杜牧却对张祜十分赞赏,据《唐诗纪事》里头说:杜牧之守秋浦,与祜游,酷吟其宫词。甚至在他的《酬张祜处士见寄长句四韵》中,这一首名篇专门提到了他这篇脍炙人口的诗,就是那首“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一声河满子,双泪落君前。”杜牧就在这首诗里头感慨说:可怜“故国三千里”,虚唱歌辞满六宫。说起来这也体现了杜牧慧眼识英才,而且礼贤下士,因为那是会昌四年,也就是公元844的秋天,张祜当时听说杜牧在池州,也就是今天安徽的贵池,在池州作刺史。便从寄居的丹阳——郦老师的老家江苏省丹阳,乘船溯长江西上去拜访杜牧,张祜这个时候呢,其实与杜牧并不相识,他就先寄了一首诗去,题名《江上旅泊呈杜员外》,诗云:牛渚南来沙岸长,远吟佳句望池阳。野人未必非毛遂,太守还须是孟尝。这有点毛遂自荐的味道,杜牧久闻张祜的诗名,看到年长自己的张祜来访,还自比毛遂,希望自己是好客的孟尝君,便立即写了一首诗去欢迎他,这首诗就是《酬张祜处士见寄长句四韵》。张祜来到池州之后与杜牧一见如故,后来张祜回到丹阳,杜牧独登池州九峰楼缅怀与张祜的友情,情难自已,就写下一首著名的七律《登池州九峰楼寄张祜》,诗云:“百感中来不自由,角声孤起夕阳楼。碧山终日思无尽,芳草何年恨即休?睫在眼前长不见,道非身外更何求。谁人得似张公子,千首诗轻万户侯。”哎呀,那对张祜的诗文给出了极高的评价——“千首诗轻万户侯”啊!


实际上每个人由于自己的气质性格的不同,在讨论历史、评价人物的时候往往其实会有不同的视角与见解,像杜牧对张祜的态度那就和元稹、白居易不一样,另外比如说对于这个历史上著名的息亡嫁楚的息妫息夫人,杜牧和王维就站在两个完全不同的立场上,有兴趣的同学呢也可以去找来这两首诗,也是两首咏史诗,对比来读一读,也来体会一下两位诗人眼中不同的属于息夫人的心灵世界。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诗文流韵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