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若望:艺术离我们有多远?|西安城市复兴论坛
皇城复兴,给予西安更多的机遇与挑战。昨日,西安城市、艺术、文创行业每年一度规模最大的“第四届中国西安城市复兴论坛暨《第三路径》当代艺术展开幕式”在老钢厂设计创意产业园举行。杠杠文创受邀并聆听了思绪飞扬的整场论坛,未来,杠杠君将挑选部分嘉宾发光的演讲,与你分享。
今天,第一位要给大家推荐的,是从我们陕北走出来的著名当代艺术家刘若望先生,他以自己的作品为例,生动地解读了艺术介入公共空间的可能性。
艺术家、渡渡美术馆创始人、佳县艺术小镇发起人刘若望发表主题演讲
中国雕塑艺术
中国的公共艺术,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没有。中国古代的雕塑基本上都是陵墓或是庙宇雕塑。在古代,人们有着虔诚的信仰,留下了很多伟大的作品,但是不知道作者是谁,因为中国的雕塑一直是工匠在做。但在西方,从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一直到现在,雕塑都传承有序,在西方的博物馆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位置。
陕西茂陵 霍去病墓石雕 汉代
洛阳龙门石窟奉先寺 北魏
解放后,全国的艺术面貌基本一致,以宣传为主,分不清作者。这个时候,由于各种权力、权威的主导,大家做的都还很认真,做的也非常不错,就是同一种样式,像革命样式的一些作品。
庆丰收组雕 北京农展馆
改革开放后,有一些雕塑家进行一些探索,如中央美院的钱绍武先生,他采用了古代佛像的造像手法,结合天安门等中式建筑的元素,创作李大钊的雕像,这是公共艺术里很重要的一件作品。
李大钊像 花岗岩 750×400cm 1991年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雕塑越来越同质化。由于各种的权力和利益的捆绑,实际上作品比古代、比解放后做的更差了,甚至形成了很多比较可笑的作品。这是我们近几十年来一直很主流的作品类型。我们要腾飞、要跨越式发展,这些作品在一定程度上,跟艺术没有关系,就是一个立体的广告,它跟观众也没有关系,我们的观众在这里几乎得不到任何美感和启发。
这是我亲眼所见,就在西安的机场,大概十年前,我从西安出发,看到机场的壁画,没过多久这个壁画传的非常广。如今我们整个社会的审美,在市场和权力的交织下,越来越差了。当时我看到后非常震撼,我觉得西安是中国这么闻名、这么有文化的城市,我们的机场的壁画,我们的公共艺术却做成这个样子,我觉得是非常不可思议的一件事。
刘若望作品解读
《车马仪仗队》
2006年,我用兵马俑、陶俑的手法,做了一组解放前的人物。当时有这样一个背景,包括像中央美院在内的全国美术院校,所有的雕塑系教授,基本都在用西方的理解方式或者西方的雕塑手法来做中国人,比如说钱先生做的闻一多先生雕像,从侧面看纵深感非常强,但他不是中国人的比例,中国人的脸是扁平的。
我当时用中国传统的手法,仿甘肃出土的车马仪仗队,做了这组作品,当时我要做的,就是近年来呼吁的文化自信。
车马仪仗队 铸铜 2006-2007年
我们动辄把今天放的无限大,觉得今天多么辉煌,但是我想告诉大家,其实我们今天只不过穿着跟过去不一样,用的跟过去不一样,人性还是一样的,面对的问题还是一样。
《狼来了系列》
2008年我开始创作《狼来了系列》。这组作品我用了很多中国的手法,比如说狼身上的毛的刻线。
《狼来了系列》北京798创意广场
2017年德国“若望苍生”
这个作品之所以很多人会喜欢,我觉得它的参与性质比较强,人可以在上面去拍照,可以跟它互动。
到西方展览,西方媒体报道这个作品,探讨一个问题,就是作品和人的关系。这组作品放到那以后,有很多人很喜欢,他们在那拍照,在那坐着聊天。
狼在新西兰
这是当时我在新西兰皇后镇,他们办收藏展的现场的状况。当时下着雨,但是人非常多,新西兰的总理、副总理都来了,总理主持剪彩。作品如何融入环境,中国的公共艺术基本上都是口号式的,而不注重作品和环境的关系,也不注重材料放上几十年、几百年后、几千年后是一个什么状况。
我当时采用了铸铁,铸铁非常结实,但是害怕腐蚀,你不碰它慢慢就会生锈,如果不断有人去摸、去骑,就非常好。后来有人想买798展过的一两只狼,其实当时做的并不好,但因为798展过的狼,很多人骑,上面有很多质感,重新做一个没有那个效果。我觉得一个雕塑,跟材料、环境都是非常重要的结合,如果一个好的雕塑没有一个好的环境,也出来不了好的效果。
这是我当时在威尼斯双年展上的展示,我把哀悼基督和这个作品进行了呼应,因为我觉得当时在意大利,应该跟意大利的作品有一些关系,我觉得这个展览可能会更有意思一些。
《渡渡鸟》
之后我做了一组《渡渡鸟》,这是仅产于印度洋毛里求斯岛上一种不会飞的鸟。这因为它生存能力的退化,17世纪就已灭绝。它长得比较胖,翅膀很小,我觉得非常有意思,就用不锈钢做了一组。不锈钢这个材料,一直是亮的,像一块冰一样。另外不锈钢有反光,人从这走过,可以在鸟身上折射自己的形象,以及城市、周边环境的图象。
后来我把渡渡鸟做了一个32米大的鸟骨架,这个鸟生前不会飞,当初在798展出的时候,我说一定要让它飞起来,当时整个房子就展出这一件作品。当大型鸟骨架飞起来的时候,人们看到会有一些触动。
渡渡鸟骨架
《渡渡鸟》艺术北京
这些作品每次到各个地方展出,总是有很多成年人、小孩在这玩,在我看来,只要小朋友喜欢我们的艺术,我们的艺术就有希望。
歌德曾说,“要想逃避这个世界,没有比艺术更可靠的途径;要想同世界结合,也没有比艺术更可靠的途径。”艺术家刘若望用一段真实的作品讲述,回答了艺术究竟离我们有多远。在刘若望的作品中我们看到,艺术、环境、人,三者的互动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彰显出极为强大的生命力。
政府领导、专家学者及众嘉宾合影留念